?

灌云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體系研究

2023-07-06 21:10杜興華
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 2023年4期
關鍵詞:灌云縣連云港大豆

杜興華

摘要:【目的】實踐分析灌云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應用情況,為灌云縣玉米及大豆穩產高產種植提供參考幫助?!痉椒ā窟x擇經國家審定的、種植區域包含江蘇省內的或者江蘇省審定的大豆品種,其中夏大豆種植區選用灌豆系列、瑞豆1號、中黃301、齊黃34、徐豆13和徐豆18等;春播鮮食大豆選用蘇新6號、臺灣292和蘇奎3號等;夏播鮮食大豆選用蘇豆18號和通豆6號等品種;鮮食玉米選擇蘇科糯1505、蘇玉糯11號,青貯和籽粒玉米選用江玉898、蘇玉29等兼用型品種。以2行玉米間作4行大豆為一個完整帶,玉米寬窄行種植,窄行為2行玉米,寬行內種植4行大豆的模式進行種植生產?!窘Y果】本次實踐種植統計中玉米產量與單獨玉米種植所獲產量相當,大豆每公頃的多收產量達到1864.2kg,每公頃效益比單作玉米高出6123.84元,增收效益達到39.27%?!窘Y論】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體系的創建有效提升了耕地的利用效率,能夠更高效地實現對于空間資源、光照資源以及水肥資源的利用,有助于玉米和大豆的增產增收。

關鍵詞:灌云縣;連云港;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

隨著大豆制品產量的不斷增加,對于大豆種植需求程度也在不斷提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加強大豆種植生產,是目前農業生產中需要重點重視的一個方向[1]。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是大豆種植生產中一種全新的技術模式類型,該技術在實施時要求做好玉米以及大豆品種的挑選,通過田間環境的調整,增加光照以及田間通風透光性,能縮短植株距離,提升種植效率[2];能夠在避免對玉米產量產生影響的同時,增加大豆的種植生產,對于土地利用率的提升,土壤復播率的增強以及大豆產量的增長均非常有利,能夠實現玉米、大豆的雙豐收[3]。隨著該技術模式的不斷成熟,灌云縣也在玉米種植中進行嘗試,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詳細報道如下。

1 試驗設計與技術關鍵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核心是擴間增光、縮株保密。我縣推薦采取3-4行大豆帶與2行玉米帶復合種植的模式。其中大豆行距30cm,株距8-10cm,播種密度10 000粒/畝左右;玉米行距40cm、株距10-12cm,播種密度4500粒/畝左右。大豆帶與玉米帶間距60-70cm。各地也可探索玉米帶種植2-4行,大豆帶種植2-6行的栽培模式。通過調控行株距,實現玉米種植密度與凈作相當,大豆種植密度達到凈作的70%。

2 地塊選擇與耕整土地

地塊應為傳統的大豆、玉米種植區。要選擇在肥力中等以上且集中連片的地塊,pH值中性,地勢相對平坦、向陽的地塊,地勢較低地塊在地面四邊開出“邊溝”和“十字溝”,方便排水,播前精整細平。建議南北向種植。

3 品種選擇與處理

3.1 大豆品種

選擇經國家審定的、種植區域由江蘇省審定的大豆品種,品種應為具有高產、耐蔭、抗病、抗倒伏、有限或亞有限結莢型習性等特性的大豆品種。其中夏大豆種植區選用灌豆系列、瑞豆1號、中黃301、齊黃34、徐豆13和徐豆18等;春播鮮食大豆可以選用蘇新6號、臺灣292和蘇奎3號等;夏播鮮食大豆可以選用蘇豆18號和通豆6號等品種。

3.2 玉米品種

玉米根據種植目標(鮮食、青貯、籽粒),選用株型緊湊、熟期適中、抗病性強、抗倒伏、耐密植和宜機收的高產多抗品種,鮮食玉米可選擇蘇科糯1505、蘇玉糯11號,青貯和籽粒玉米選用江玉898、蘇玉29等兼用型品種。

3.3 種子量準備

播種前選用質量符合GB4404.21-2010 ?4.2.1的大豆大田用種子,按2.5-3kg/畝準備;選用質量符合GB4404.1-2008 ?4.2.2的玉米大田用種子,按1.5-2kg/畝準備。

3.4 種子處理

播前精選種子并曬種。根據大豆、玉米的土傳病害和苗期病蟲害發生情況,選擇適宜的藥劑拌種(詳見表1)。

4 田間種植配置與合理密度

田間配置模式推薦采取玉米∶大豆=2∶4和玉米∶大豆=2∶3的寬窄帶狀復合種植模式。玉米∶大豆=2∶4的模式即以2行玉米間作4行大豆為一個完整帶,玉米寬窄行種植,窄行為2行玉米,寬行內種植4行大豆(具體栽培規格詳見表2)。

5 播種方法

5.1 播種時期

與當地玉米、大豆播種時期相一致,一般6月中下旬播種。

5.2 播種方式

人工播種采用玉米帶和大豆帶分別開溝條播,播種尺寸詳見表3。玉米播種可采取直播或者育苗移栽的方式,大豆播種采取直播。

機械播種優先推薦同機播種施肥一體化作業??蛇x用2BYFSF-6或2BMFJ-PBJZ6型玉米-大豆帶狀間作施肥播種機實施播種施肥,確保苗齊苗勻。播前嚴格按照株行距調試機器播種檔位與施肥量(根據當地肥料含氮量折算來調整施肥器刻度),對機手作業進行培訓,確保株距和行距達到技術要求。播種深度玉米3-5cm、大豆2-3cm,根據播種深度調節好拖拉機懸掛液壓以及播種機限深輪裝置。作業速度50-70m/min(10-20畝/h)。春播前及時平整土地,夏秋播采用免耕播種。確保適墑播種,土壤干旱時造墑播種。

大豆玉米分步播種時應注意選擇適宜的配套動力輪距,避免后播作物播種時碾壓已播種苗帶,影響出苗。后播種作業時,驅動輪外沿與已播作物播種帶的距離應≥10cm。

6 施肥

統籌考慮玉米大豆施肥,增施有機肥料,控制氮肥用量、保證磷鉀肥用量,適當補充中微量元素。

6.1 玉米施肥

原則是保證單株施肥量與凈作玉米相同。施用玉米專用緩控釋肥,一次性作基肥在玉米行間施用,后期視長勢補施葉面肥。例如,在中等肥力耕地上,產量水平500-600kg/畝時,畝施純氮15kg的配方肥或專用控釋復合肥,全作基肥施用,后期視長勢補施葉面肥,缺鋅地區補充施用鋅肥(硫酸鋅2kg/畝)。

6.2 大豆施肥

原則是大豆帶施足基肥即可,不建議在大豆帶追施肥料。采用有機肥料和氮磷鉀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并與鉬、硼等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搭配。例如,在中等肥力耕地上,畝施復合肥(N-P2O5-K2O=15-15-15)或相近配方的復混肥15-20kg,復合肥品種最好選用緩釋肥,缺鉬的土壤推薦用鉬酸銨2kg/畝,缺硼的土壤加硼砂0.4-0.6kg/畝,作基肥一次性施用。

7 病蟲害綠色防控

根據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病蟲害發生特點,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加強田間調查,做好病蟲監測,準確掌握病蟲發生動態,及時發布病蟲情報,科學指導防控,做到早發現、早防治。在播種前推行藥劑拌種,遷移防控關口,有效壓低大豆、玉米土傳病害和苗期病蟲的發生基數,減輕中后期防控壓力。

7.1 科學除草

采取“封定結合”的雜草防除策略,即采用播后芽前封閉與苗后定向莖葉噴藥相結合的方法防除雜草,優先選擇芽前封閉除草,減輕苗后除草壓力,苗后定向除草要抓住出苗后1-2周雜草防除關鍵期[4]。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下,因兩種作物種類不同,化學除草方式優先選擇芽前封閉除草,科學選擇單劑、混用藥劑或復配制劑,擴大殺草譜,提高防除效果。在病蟲害防治關鍵時期,根據預測預報和田間發生實際,推行達標用藥控害,在病蟲害發生程度較輕時,優先選用生物制劑?;瘜W農藥交替、輪換用藥,有效延緩抗藥性。采用高工效低容量連桿多噴頭噴霧組件實施統防統治。

芽前封閉除草:一是大豆、玉米播種期基本一致的情況,可以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田塊同時防除大豆田和玉米田一年生雜草。建議選用精異丙甲草胺或異丙甲草胺進行播后苗前土壤噴霧。二是大豆、玉米播種期不一致的情況,分別在大豆、玉米的種植條帶,科學選用相應的除草劑進行播后苗前土壤噴霧。三是施藥時根據土壤墑情決定兌水量,推薦40-60kg/畝均勻噴霧。苗后定向除草,在大豆1-2片復葉期或玉米4-5葉期或田間一年生雜草2-4葉期施藥,施藥時注意藥量準確,做到均勻噴灑,盡量在無風無雨時施藥,避免霧滴飄移,危害周圍作物。

7.2 大豆、玉米病蟲害綠色防控

大豆病蟲害綠色防控,以大豆根腐病、銹病、豆莢螟、豆野螟、大豆天蛾、斜紋夜蛾、食心蟲為防治重點。主要推廣應用理化誘控和科學安全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詳見表3。

玉米病蟲害綠色防控,以草地貪夜蛾、粘蟲、玉米螟、二點委夜蛾、桃蛀螟、蚜蟲、莖基腐病、南方銹病、紋枯病、葉斑病為防治重點。秸稈處理深耕滅茬、成蟲誘控、天敵控制和科學安全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詳見表4。

8 收獲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模式中大豆與玉米的收獲期不盡相同,需要分情況進行,收獲方式因地制宜可開展機收。

8.1 人工收獲

1)大豆收獲 ?籽粒大豆在葉片完全脫落、莖變黃、莢變褐、籽粒呈現橢圓時,選擇在晴天收獲,收獲后及時翻曬,在5天之內用大豆專用脫粒機或人工脫粒,脫粒后及時曬干、入庫;鮮食大豆在豆粒鼓滿時,及時采摘銷售。

2)玉米收獲 ?籽粒玉米在玉米苞葉枯松發白、籽粒乳線消失、黑層出現時及時收獲,使其自然干燥,脫粒、曬干、入庫;鮮食玉米在吐絲后20-25天即可收獲上市。

8.2 機械收獲

收獲機具推薦大豆收獲機、谷物聯合收割機改裝型大豆收獲機、玉米收獲機(要考慮喂入量,因玉米密植,喂入量大,2行玉米建議使用4行玉米收獲機)。有條件的地區機收后可及時烘干。

玉米先收獲時,要先收周邊玉米,便于機具轉行收獲,縮短機具空載作業時間。大豆先收獲時,割茬高度≤10cm;待后收的作物成熟后,再用當地常規收獲機完成后收作物收獲作業,收獲機整機外沿與后收作物播種帶的距離應≥10cm,先后收獲的作業效率5-8畝/h。

大豆玉米同期成熟,可選用當地常用的2種收獲機一前一后同步跟隨收獲作業,作業效率10-30畝/h。具體作業要求是:籽粒破碎率≤5%,籽粒損失率≤3%,株距合格率≥80%。

9 效益

本次實踐種植統計中玉米產量與單獨玉米種植所獲產量相當,大豆每公頃的多收產量達到1864.2kg,每公頃效益比單作玉米高出6123.84元,增收率達到39.27%。

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體系的創建有效提升了耕地的利用效率,能夠更高效地實現對于空間資源、光照資源以及水肥資源的利用,有助于玉米和大豆的增產增收。

參考文獻

[1] 彭西紅,陳平,杜青,等.減量施氮對帶狀套作大豆土壤通氣環境及結瘤固氮的影響[J].作物學報,2022,48(5):1199-1209.

[2] 杜青,陳平,劉姍姍,等.玉米-大豆間套作下田間小氣候對大豆花形態建成進程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21,54(13):2746-2758.

[3] 程彬,劉衛國,王莉,等.種植密度對玉米-大豆帶狀間作下大豆光合、產量及莖稈抗倒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21,54(19):4084-4096.

[4] 譚兆巖,康澤,黃浩南,等.8%烯·丙·阿懸浮種衣劑研制及對大豆鐮孢菌根腐病的防效[J].核農學報,2020,34(5):954-962.

猜你喜歡
灌云縣連云港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點蜂緣蝽
從大豆種植面積增長看我國糧食安全
連云港杜鐘新奧神氨綸
巴西大豆播種順利
大豆的營養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灌云縣小伊鎮 聚焦重點 推動高質量發展
江蘇連云港:為農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連云港:為農民工討薪“撐腰”
江蘇灌云縣“一稻三蝦”綠色高效種養模式
鵝、鵝、鵝,曲項奏響扶貧歌——灌云縣綠緣鵝業專業合作社扶貧紀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