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決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2023-07-10 06:05孫秋花
教育周報·教研版 2023年22期
關鍵詞:大樹開放性解決問題

孫秋花

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是學生有效學習數學,提高數學成績的重要途徑,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升學機會增加,而且能夠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本篇文章針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研究探討了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教學思考與實踐

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是我國基礎教學的重點對象,關系著祖國未來的發展。小學生要想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就必須具備能夠適應社會變化的知識和能力,其中數學知識是重中之重,良好的數學基礎是小學學生升學與健康成長的前提條件。小學學校要勇于屏棄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加強解決問題策略教學方法的運用,積極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小學數學問題的突出特點

1、現實性。小學數學問題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其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緊緊的聯系在一起,使學生感覺到親切感。比如在進行“圓的面積”的學習時,老師呵以通過問“哪位同學能夠將教室門口那個大樹主干的橫截面積計算出來”這樣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思考。當問題提出的時候,有的學生就會認為必須將大樹砍到,然后測量大樹的半徑,而有的同學則反對砍到大樹,不能為了計算大樹的橫截面接就將其砍死。學生與學生經過這樣激烈的討論,最終得出結論:測量大樹的周長,得出半徑,再根據面積公式來計算大樹樹干的橫截面積。在課下,學生便紛紛去測量大樹的周長。這樣具有現實行的數學問題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夠使他們全面、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

2、開放性。數學問題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更不一定有終極答案,尤其是一些設計性的開放性試題。比如在長寬固定的長方形空地里種植花草,怎樣布置花草的面積使得化和草的面積各占一半,而且效果美觀大方。這個問題是在進行平面圖形的教學時涉及到的,考察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班級討論以后,得出了許多種設計方案。這樣開放性的數學問題能夠使教學過程靈活多變,而且給予了學生足夠的想像空間。

3、生成性。所謂問題的生成性是指老師有意識地創作一種情景,讓學生在這樣特定的情景中自己提出問題,然后自己解決。構成教學情景是當前教育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也是問題解決策略教學的突出特征。老師涉及到的情景問題多來自于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不僅直觀,而且非常容易勾起學生的想象。在特定的情景中隱藏數學問題,使學生從不同的思維角度進行問題的思考,進而得到不同的結果。

二、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教學的主要途徑

1、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問題解決策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僅需要強化師生對教學實踐的認識和感受,而且需要保證融洽的師生關系,以及適宜的教學環境。首先要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要想建立和諧的課堂氛圍,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加強問題解決策略教學方法的應用,老師要必須要有足夠的愛心,如果數學老師沒有愛心,問題解決策略教學方法的教學目的是無法達到的。實踐證明,老師與學生只有建立起了平和、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夠促進老師正常教學的進行,促進學生的發展。其次,營造成功的氣氛。問題解決策略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必須要讓學會通過解決問題感覺到成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使學生能夠快樂、積極地學習,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

2、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往往是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關鍵,只有對某件事產生了好奇心,才會有繼續探索下去的樂趣。好奇心能夠使人對其他事物的敏感度增強,對新出現的事物做出迅速的反應,一旦發現問題,會追根溯源,并積極創新。對于小學生好奇心的強化,要注意到以下兩點:首先要給予學生的個性差異足夠的尊重,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給學生足夠的自由想象空間,其次不要對學生的個性發展進行約束,要讓學生的個性在課堂的提問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時還要給學生提供最新的學習資料。

3、構建認知結構。當前,我們正處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增長非???,知識老化的速度也不斷提高,假如學生的知識仍然停留在量的積累上,學生勢必不會得到全面的發展,小學數學老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建立認知結構。小學生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并不是越多越好,零亂的知識不利于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會使學生的思維混亂,對學生的學習起到阻礙作用。因此建立認知結構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加強數學基礎的講授與鞏固,進而幫助自己的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

4、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小學生要想具備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不僅需要扎實的數學基礎,而且需要良好的認知結構,更需要具備發散性思維。訓練小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強數學知識中的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訓練,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使學生的數學思維朝著多角度的方面發散,進而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其次,小學數學老師要能夠根據數學教材的知識,有意識地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情境,這樣老師在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時,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就會被激活,進而使小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更能夠想出一些創新性的答案。因此,老師通過有意識地設置一些開放性的數學題,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訓練有著很大的作用,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夠使學生提出更多有意義的數學問題。

總結

小學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完善不僅是學生升學的需要,更適應了我國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小學學校只有不斷研究、嘗試新的數學的教學方法,改進數學教學的模式,提高對數學教學的重視力度,強化解決問題策略教學理念,才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水平,促進小學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鐘輝.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思考與實踐

[2]黃鳳揚.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論析

[3]黃萍.李萍.田春梅.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4]張和軍.身動心動神動——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策略淺談

猜你喜歡
大樹開放性解決問題
聯系實際 解決問題
助農解決問題增收致富
在解決問題中理解整式
例析三類開放性問題的解法
初中英語開放性探究式閱讀教學策略
大樹的日常
大樹
化難為易 解決問題
大樹的夢
尋求開放性道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