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創視域下高職“PLC控制技術”課程改革提升學生技能與素養研究

2023-07-11 15:34周麗娜李世彬
科技風 2023年17期
關鍵詞:PLC控制技術創新創業課程改革

周麗娜 李世彬

摘?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通過課程教學改革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崗位能力和職業素養,是教學改革的應然選擇。深入分析現階段西部高職院?!癙LC控制技術”課程教學現狀,針對學生崗位能力不足、職業素養不強,創新創業能力欠缺問題,應用實用教育理論,提出以真實項目搭建教學載體,以崗位能力要求和企業設計制造調試標準為引領,提升學生崗位能力,并將課程在生產過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融入教學內容,以新技術學習為導向,加強課中創新思維訓練,課下創業實踐交流展示,改革措施落實在“PLC控制技術”課程實施過程和考核評價之中,明顯提升了學生崗位能力、就業創業能力及職業素養,被省內機電一體化大師工作室兄弟院校借鑒推廣。

關鍵詞:課程改革;PLC控制技術;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To?improve?the?professional?ability?and?quality?of?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teaching?reform?is?one?of?the?important?issues?with?the?background?of?“Mass?Entrepreneurship?and?Innovation”.Through?indepth?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of?manufacturing?courses?in?vocational?colleges,the?practical?education?theory?system?was?used?to?analyze?and?summarize?the?problem.Three?opinions?were?given?through?indepth?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of?vocational?education?courses.First,take?real?projects?as?the?teaching?carrier,take?job?requirements?and?standards?as?the?guide,and?realize?excellent?post?ability.Second,integrate?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lements?of?the?curriculum?in?the?professional?courses?with?the?'?three?integration?and?four?special?'?model.Third,integrate?innovation?in?the?classroom?and?entrepreneurship?exercises?in?the?classroom?to?improve?students?'employment?and?entrepreneurship?ability.This?curriculum?reform?method?has?been?applied?in?the?PLC?controlling?technology?course?and?achieved?good?results.

Keywords:Curriculum?Reform;PLC?Technology;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

1?概述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通過課堂學習是學生獲得知識、提高技能的直接方式,因此課程建設與改革是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26]。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是教育的微觀問題,解決的卻是戰略大問題[6]。中共中央國務院第16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币虼?,課程在專業能力培養、思政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方面都應開展改革積極探索。如何通過專業課程改革精準培養學生崗位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并使學生成為可靠接班人是課程綜合改革問題。

2?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依據

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認為,社會發生巨大變革必然會對教育提出要求,教育需要根據社會的變革而發生改變,以便更好地促進社會的發展?;诖?,杜威將實用主義哲學與自身教育實踐相結合,形成了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并最終形成了實用教育的理論體系[7]。對于高職院校,特別是加工制造類行業,新知識、新技術以及新規范在實際生產中不斷被應用,這對人才的崗位能力提出新要求。而社會的發展對人才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要求不斷提升,因此職業院校教育課程應及時進行改革,根據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和對崗位技能的要求進行及時的更新與調整,做到與時俱進,并最終做到人和崗的匹配。

3?高等職業教育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教育與培訓不同,高等職業教育關注人的培養,注重人的一生的發展。特別是職業教育,要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提出要在學校里建工廠,在工廠里辦學校,做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這對課程體系、課程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都提出不同需求??上驳氖?,目前已有很多學者正在關心和關注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但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和生產生活需要,教育教學改革在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性凸顯出來。

(1)學生崗位能力有待提高。傳統高職課堂教學地點在學校里面,學生無法體驗真實的工作場景。傳統教學方式多數采用講授法,教師講授理論知識偏多,學生動手實踐訓練較少,不能有針對性地及時解決學生知識應用過程中產生的困惑,造成學用脫節的現象。通過合作企業反饋,學生畢業進入崗位后,對相關知識掌握較為扎實,但沒有操作經驗,更沒有足夠的技能,不足以完成崗位工作任務,還需要一段時間學習和培訓。麥可思數據報告顯示,學生盡管在課堂上學過相關知識,但在實際工作崗位上仍需1~3年的適應時間。此現象反映了學生的崗位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對課程進行改革,強化學生崗位能力。

(2)專業課程思政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非技術因素對學生的職業發展越來越重要,但非技術因素如何在專業課堂上落實是課程改革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形勢下,專業課程改革在呼喚課程思政體系建設,同時也可以推動課程思政體系建設。課程思政的具體落實不是從單一角度開展,而應從人才培養方案開始,涉及課程標準、教學過程、教學目標、課程評價等教學全過程。

(3)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需要加強。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課堂中的大學生缺乏對經濟社會的認知,被限制了想象力和創造力,缺少轉化課堂專業知識、服務經濟提質增效的思考與能力。目前,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新創業能力不高的問題亟待解決。通過訪談發現,盡管有部分學生有創業意識和對創業有興趣,卻表現為無從下手。分析其原因不難發現,關于創新創業的課程改革力度不大,學生未曾得到相關知識學習和能力的訓練。并且教師指導創新創業參與度不高,根據前期通過網絡問卷調研,參與過創新創業的老師占教師總數的8%,不足十分之一。通過訪談方式了解到教師對指導學生創新創業興趣不高,主要原因為不自信,缺乏實踐經驗,認為自身專業知識不足以指導學生創業。同時,教師能否通過深入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實現個人能力水平和經濟水平的提升,也是阻礙教師積極性的重要原因,這些因素最終阻礙了課程的改革。

4?課程教學改革的優化對策

依據國家《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標準》,結合本地智能制造企業需求,教學團隊以培養掌握電氣控制、智能制造等業務知識和操作能力的高技術人才為目標,對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全面建設。其中,“PLC控制技術”課程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落實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支撐“安全文明生產”“質量管理”等基本要求,滿足“可編程序控制器的控制原理、特點、注意事項及編程器的使用方法”技能要求。

4.1?以真實項目搭建教學載體,以崗位能力要求和企業標準為引領,提升學生崗位能力

針對學生實際崗位動手能力不強問題,教學團隊探索基于校企深度合作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教學改革。以學生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實際生產生活相關的真實項目為載體,采用任務驅動為導向的項目化教學模式,針對企業需求的“領悟力、動手力、執行力”的學情分析,架構基于工藝流程的教學內容,采用六步教學法,實現了“質量在手,標準在心”的崗位能力教學目標。

4.2?以“三融”模式,在專業課程中全面融入課程思政元素

除過硬的職業能力外,職業素養、敬業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對學生的職業發展越來越重要。課程改革應將思想政治元素與教學內容、教學實施過程和考核評價三方面進行融合,做到全方位育人。

4.3?以新技術學習為導向,加強課中創新思維訓練,課下創業實踐交流展示

課前,教師將企業實際生產項目轉化為教學項目。課中,教師指導學生按真實生產標準完成教學項目全過程,學生掌握關鍵要素。課后,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痛點,利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自主研發適合生產需求的自動控制產品,并通過指導學生組建公司,將產品在市場進行推廣。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關照社會需求、學以致用的感受,以及帶給學生創造經濟價值的體驗,提升了學生創業意識與就業能力。

5?課程改革成效

課程改革率先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開展實施,學生專業崗位能力、職業素養、創業能力提升效果明顯。近三年,學生自主研發產品8種,成立公司5家,資產流水達2000萬/年,申報知識產權7項,申報注冊商標2項,學生科技成果轉化1項,學生主持瀘州市科技局項目1項,2022年參加中國國際“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獲國家級銀獎,2021年參加四川省“挑戰杯”獲省級一等獎,并作為唯一高職院校作品參與國賽角逐。依托四川省機電一體化名師工作室,多次在省內多所高職院校開展培訓,多所高校采用本課程體系,編著的新型活頁式教材被四川省多所職業院校和企業采用并得到高度評價。

課程改革成效明顯的原因主要在于理論方面和實踐方面。具體體現在:(1)改革理念方面:職業教育橫跨“教”“產”二界,職業教育系統是一個典型的耗散結構系統?!敖獭薄爱a”具有高度變化性、開放性和協同性,通過產教融合實現職業教育發展目標。(2)教學設計方面:教學設計需要引導學生關注實際生產生活,以實際需求為導向,以完成產品設計和開發為目標,以效益或標準貫徹檢驗課程教學質量,學習過程對接工作過程,學用結合。(3)課程以真實項目為載體組織教學內容,充分應用現代化教學媒體網絡和信息系統教學手段,全面應用課前自主學習法、課中講授法、項目教學法、直觀演示法、現場教學法、課后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引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客戶評價等構成的綜合評價模式。(4)學生按照“六步法”完成從前期社會調研,到研發產品,再到產品推廣,構建了“教室即車間、教師兼師傅、學生即學徒、教案是藍圖、成果是產品”的綜合實訓模式。

結語

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之一是課程教學,改變傳統學科教育模式,通過課程教學改革實現提升學生崗位能力與職業素養,并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教學改革的目標,也是一個相對漫長改革的過程。本文通過對“PLC控制技術”進行課程改革,提出制造類課程應以真實項目為教學載體提升學生崗位能力。在教學內容、實施過程、考核評價三方面融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時,在課上和課下進行創新創業訓練,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2019213.

[2]史洪波,陽瓊芳,梁裕.基于職業倫理視角論職業教育專業課程的思政意蘊[J].教育與職業,2023(03):8388.

[3]李振宇,徐雪萌,蘇巖.高校機械類課程思政教育策略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43(03):6164.

[4]齊強,翟明戈,姜寶華,等.本科職業教育機械類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施[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24):2325.

[5]周璐,張寧,趙昀,等.本科職業教育背景下工業機器人技術課程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2022(21):107112.

[6]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

[7]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基金項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德國‘雙元制職教模式在中國西部高職的本土化研究——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例”(項目編號:19YJAZH030);四川省機電一體化技術名師工作室項目成果;智能制造瀘州市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液壓缸內泄露故障的分類識別方法研究(項目編號:ZZ202004)

作者簡介:周麗娜(1986—?),女,漢族,遼寧阜新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技術。

猜你喜歡
PLC控制技術創新創業課程改革
淺析PLC技術在工業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
項目任務型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
一體化教學法在《PLC控制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實施路徑研究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基于PLC控制的自動花樣音樂噴泉控制系統的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