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學生手機為輔助工具的混合教學模式研究

2023-07-11 18:37余莉孫強強趙永川
科技風 2023年17期
關鍵詞:混合教學模式實驗教學

余莉 孫強強 趙永川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對于課堂教學,傳統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對學習的需求,課堂中學生頻繁使用手機會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提高學生利用手機參與課堂,提出了以學生手機為輔助教學工作,在教師講解過程中,通過學習通、雨課堂等教學軟件提出問題,現場作答,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增加課堂樂趣。筆者將該教學模式應用到試驗教學課堂中,學生積極聽課,利用手機參與課堂,教師也能快速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因此,以學生手機為輔助教學是切實可行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良好,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可為本科教學提供依據。

關鍵詞:手機互動學習;混合教學模式;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C229.29??文獻標識碼:A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學生手中的手機在課堂教學中,即可以是娛樂的工具,也可以是學習的利器。如何將學生手中的手機利用起來,應該是現代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師技能。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適用于人手一部手機的時代,傳統的教師講解與學生手中的手機相比,知識的傳授顯得無聊和呆板,在這個時代,如何將課堂變得多樣化和有趣,結合學生手中的手機共同教學就顯得勢在必行?;诖?,筆者嘗試了各種教學方式,包括傳統講解、多和學生互動、給學生布置講解作業、教師講解與學生手機學習結合等各種教學,發現教學效果較好的模式為教師講解與學生手機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加,與老師互動增加,學習成績提高等。

國內針對新媒體的出現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新媒體時代[1],微課教學與慕課教學、直播互動教學、智慧課堂教學、混合式教學、共享社區教學等各類新型教學模式層出不窮。針對“互聯網+”模式下的混合教學[23],該模式具有提升教學環境和教學質量的積極意義。廣大高校教師應積極地轉變傳統教學觀念[47],積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張金松[8]以實踐為導向的課程教學體系,實現一體化課程體系的橫縱向貫通,豐富教學內容與教學案例,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有些教師利用學習通進行教學模式的探索[9],有些教師則利用雨課堂教學平臺進行了教學模式的分析[10],認為有效地利用教學平臺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師生間的交流。針對工科實踐教學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混合教學模式也有了較多的探討[11]。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們也在及時地調整傳統教學模式,以更加適應現代學生的特點,增加教學效果。

因此,本文基于傳統課堂的教學經驗,通過學習國內外新的教學模式,認為應該加以利用學生手中的手機。通過教師對課程的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設計和課堂考核的模式,來實現以學生手機為輔助工具的混合教學模式,并在課堂教學時得到了較好的應用。

二、教學模式思路

為了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學習,首先,教師需要提前準備課程內容,包括了提前預習課程、錄制短視頻上傳或找出相關網絡資源(愛課程、國家虛擬仿真平臺、慕課、各視頻網址等);其次,對課堂教學內容和時間進行設計(針對課程中較難的知識點),使得課堂內容逐步遞進,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建立現場考核機制,分別為理論考核和試驗操作考核(以試驗課程為例),最終達到每個學生掌握課程內容。其教學模式思路見圖1所示。

(一)課前準備(課程提前設計)

1.熟悉課程內容

教師根據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及每節課的課程內容,熟悉需要講解的課程內容及相關細節。

2.課程總體設計

把課程分為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理論部分主要為原理部分,講解現象、公式、公理等的來源、應用范圍及場景;實踐部分是為了加深理論部分的理解,以視頻、圖片及動畫等進行初步的認識,可以進行多次學習,以明白和鞏固理論知識,然后動手學習操作試驗儀器,根據多次學習,熟悉試驗儀器的使用,結合理論知識,學生就可以明白試驗儀器的優缺點、適用條件及應用范圍。

理論部分課程設計主要是由教師根據理論的推導過程一一講解(也可將較難知識點錄制短視頻,讓學生反復學習),讓學生明白理論的建立、推導和適用條件。

實踐部分課程設計為:通過錄制或尋找網路短視頻資源的方式分發到學生群,讓學生學習儀器簡介、試驗操作過程及注意事項等(一般短時視頻5~10分鐘),在教學中規定學生學習時間,學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對著儀器反復學習,加深學習效果,也可以有效利用學生手中的手機。

做好上述準備后就算備課結束。

(二)課堂設計

1.教師總體講解

教師進行總體講解課程內容及注意事項,包括了理論部分、實踐部分及考核規則等。

2.教師進行原理講解

根據課程內容,結合課本、PPT和板書等方式對理論的建立、推導和應用條件進行一一講解,讓學生理解理論的形成過程及其局限性。

3.教師進行儀器操作講解

根據試驗操作過程,介紹試驗儀器的組成,然后講解試驗的操作流程,筆者一般都會親自操作一遍實驗。但學生的記憶力有限,不可能一遍就記住所有的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因此需要多次、反復地觀看試驗操作流程。

4.教師推送短視頻讓學生進行學習

將提前錄制或查找的短視頻發到學生上課群里(或上傳至學習通、雨課堂等課堂輔助軟件),讓學生通過手機打開視頻,分成幾個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對著實驗儀器一步步認識和學習操作步驟,多看幾遍,配合考核機制切實做到利用手機學好課程內容。

(三)考核設計

再好的課前準備和課堂設計,如果沒有相對應的考核設計作為檢查機制,也形同虛設。為了使學生人人都有較好的學習效果,就需要設計及時的考核機制。

1.利用教學平臺(學習通、雨課堂等)建立及時理論考題

教師需根據課程內容,提前設置各種題型,比如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等,當講解到某知識點時就發題,讓學生利用手機及時答題(設置答題時間),這些教學軟件可以及時統計答題結果,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強調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這種考核機制可以使學生及時消化課上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2.隨機點名組員試驗操作并現場打分進行實驗考核

教師需要熟練掌握試驗儀器的操作過程及可能遇到的各項問題,因為此考核機制會使學生主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學生會積極地問老師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分組情況和學生學習的情況,讓學生主動舉手進行考核,隨機點名(比如5人一組,點2~3名進行操作),讓被點名學生邊講解邊進行實驗,老師將各個步驟賦予分值,并在操作中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最后給予一個分數。

三、教學模式應用

為了嘗試以上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筆者針對某級土木3班的56名學生在本校工程地質實驗室進行了實驗,共計8組,每組7人。以工程地質學羅盤的操作學習為例進行展示。

(一)課前準備

1.教師熟悉課程內容

主要為巖層產狀方位的含義、測量、地質羅盤的構造及基本使用方法,該步驟也要為每位學生分發羅盤至座位。

2.課程總體設計

根據課堂時間設計內容,約0~15分時,講解理論知識,可在講解的過程中利用教學平臺(學習通或雨課堂)發送已經設置好的題目,讓學生在3分鐘內答題完成,理論講解和答題時間控制在25分鐘內。然后根據答題情況,及時更正答題中出現的問題,此過程不要超過10分鐘。在第35~55分鐘時,教師發送短視頻讓學生利用手機進行自主學習,并要求每位學生都要學會原理和操作過程,并告知學生學會以后舉手讓老師現場打分考核。在第55~90分鐘時,教師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舉手順序進行考核,并進行現場打分,直至最后一組考核結束。

(二)課堂教學

1.教師總體講解

根據課程內容,分別講解了課程安排、巖層產狀的含義、巖層產狀的測量、地質羅盤的構造及基本使用方法,以及測量巖層產狀的原因。

2.教師進行原理講解

根據課程內容,利用PPT展示了對巖層產狀的定義、羅盤結構的細節展示及使用方法,最后講解了利用羅盤測量產狀的應用。

3.教師進行儀器操作講解

根據試驗操作過程,教師演示羅盤操作的細節和注意事項。然后老師發送理論題到學習通班級課程的隨堂練習,學生將收到答題提醒,就可以進去答題。3分鐘后完成答題,老師查看答題統計表,可以看到答題人數為55位,差1個同學沒答題,從系統里可以直接查看哪位學生沒有答題,并給予該學生提醒。其中13人答錯了,42人答對了。老師詢問答錯的同學原因,學生有些是因為著急按錯鍵了,有些是因為概念混淆打錯了,老師根據錯誤再次強調巖層產狀這個知識點。

4.教師推送短視頻讓學生進行學習

將提前查找的短視頻發到學生上課群里,讓學生利用手機打開短視頻,在20分鐘內,對著羅盤一步步認識和學習操作步驟。

5.現場考核打分

學生根據學習的完成情況舉手示意老師進行考核。在每組學生中隨機抽取3位同學,1位同學進行講解,1位進行操作,1位回答問題。

6.學生評價

在課程結束后,學生根據老師的上課內容進行評價。從多數學生的評價可以看出,學生對該課程還是比較滿意的,其中有15人的評價為老師講課幽默,學習氣氛很好,說明上述教學模式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適應的。

四、結論

筆者根據在傳統的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學生聽課效率較低等現象,提出了教師講解與學生手機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把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教師、學生、課堂和手機互動的模式,改善了學生不認真聽課的現象,提升了學生的聽課效率,并取得較好的效果。筆者對過程進行了總結,得到了以下結論:

(1)教師課前準備需要更加充分,既要考慮理論知識的講解,還需考慮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把學生的手機利用到課堂里,把手機變成學習利器。

(2)教師需要對課堂進行設計,穿插好理論知識、隨堂練習、已錄制或網絡短視頻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改善學生對傳統教學的錯誤認知。

(3)學習的考核機制也至關重要,考核機制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試金石,也是老師發現自我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必不可少的一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考核題目和現場檢驗也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關鍵。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學生的教學,需要教師不斷更新自身技能,從而更好地傳遞前輩經典學說,開啟學生智慧,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雪玲.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評《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2(05):137.

[2]王余丁.現代大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有益探索——《個性化視角下大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評介[J].教育教學論壇,2022(16):107110.

[3]王嵐.“互聯網+”背景下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大學,2021(39):8385.

[4]周麗麗.“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24):65.

[5]德吉曲珍.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大學語文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1,23(16):195196.

[6]高涵.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現狀的可視化分析——基于CNKI的CiteSpace知識圖譜分析[J].黑龍江科學,2021,12(13):811.

[7]黃俠.信息化背景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校園英語,2021(25):5455.

[8]張金松,黃苑洹,陳燕.以實踐為導向的電子商務系統測試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09):133134+137.

[9]張俊青.基于學習通的多平臺線上教學探究——以工程數學課程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2(27):101103.

[10]王龍西.基于雨課堂的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21.

[11]胥忞旻,劉亞靈.“互聯網+”背景下“工程測量”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及實踐[J].安徽建筑,2021,28(04):137138.

基金項目:2022—2023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新工科背景下地下工程專業虛實結合試驗教學模式探索”:(項目號:2022GJJG021)

*通訊作者:余莉(1985—?),女,漢族,四川綿陽人,工學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巖土滲流及穩定性方面的研究。

作者簡介:孫強強(1992—?),男,安徽宿州人,校聘教授,主要從事工程抗震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歡
混合教學模式實驗教學
關于基礎教育階段實驗教學的幾點看法
小議初中化學演示實驗教學
電容器的實驗教學
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認識和體會
信息化環境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混合教學模式實踐
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混合教學模式構建思路研究
高職院校軍事理論課混合教學模式初探
幾何體在高中數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慕課結合傳統教學對高校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的教學方法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