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經集傳》提要文本研究

2023-07-11 09:20梁晨陽
貴州文史叢刊 2023年1期
關鍵詞:黃道周清代

摘 要: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閣書提要所載《孝經集傳》提要中,對《孝經集傳》的主旨、體例和評價結論等多有不同,可以分為以《文淵閣提要》為代表的詳本系統和以《文溯閣提要》為代表的略本系統。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文溯閣提要》略本系統的提要較《文淵閣提要》詳本系統刪去了作書主旨,并降低了評價。這些變動緣于在四庫提要纂修過程中,清廷纂修的看法發生了變化。對《孝經集傳》各提要之間文本異同及造成原因的考證,可以為四庫提要文本系統的形成及衍變的動態化研究提供一個參考。

關鍵詞:清代 《孝經集傳》 黃道周

中圖分類號:G25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05(2023)01-50-59

《四庫全書總目》經部孝經類所載《孝經集傳》提要,與其他五種包括《四庫全書》及《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諸版本多有不同,在著錄作品、著作體例和得失評價等方面均有較大差異。從總體上看,關于《孝經集傳》的提要,可以分為以《文淵閣提要》為代表的詳本系統和以《文溯閣提要》為代表的略本系統。

一、四庫提要文本系統相關研究

近年來,學者通過對四庫提要諸文本進行對比研究,發現同一文獻的四庫提要因為編纂的復雜流程及各種因素,產生許多差異,形成了不同的文本系統。隨著各種分纂稿和四庫稿本、抄本的出版,一些學者用分纂稿來研究四庫提要,四庫提要的文本系統研究取得了新的進展。

吳格先生提出,四庫提要的編纂過程為“先由各纂修官分工撰寫初稿,后經總裁等批閱、纂修官改寫重撰,最后由總纂官紀昀等修訂成稿”1,從現存的四庫文獻資料來看,從分纂官的初稿到最后形成的各閣書前提要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間,經過了撤換、增補、復校等過程,最后在著錄內容、評價文字以及體例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變化,以致出現許多提要文本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劉浦江先生以陳思《小字錄》為例,對四庫提要的源流進行個案分析,他使用上海圖書館稿本和天津圖書館稿本,得出《小字錄》存在兩個文本系統,通過分析四庫提要文本的表面差異,研究四庫提要背后復雜的演變過程2。許超杰先生用分纂稿分析《四庫全書》諸提要文本,他以《孝經大義》和《孝經注疏》《周易旁注前圖》《革除遺事》等提要為例,通過對文本內容的梳理,發現這些提要都有不同的文本系統,認為提要文本系統研究有助于推進四庫提要研究的立體化和精細化。3

楊新勛教授在《四庫提要易類辨證三則——兼談諸提要間的關系及〈總目〉諸問題的來源》一文中以都絜《易變體義》、李衡《周易藝海撮要》、方聞一《大易粹言》三書為例,提出造成四庫提要文本差異的原因在于纂修過程中的抽換復抄,而且同一部書諸提要的前后因承關系錯綜復雜,往往并非簡單的直線因承,所以一些書目的提要呈現出了兩個不同的文本系統。1

魯秀梅對《四庫全書》提要對于王學及王學批評進行了比較研究,她從王陽明《王文成公全書》各提要入手,大體分為以評價陽明事功、文學成就的《薈要》,文淵、文津閣本提要以及《總目》提要和以評價學術成就的《簡目》提要兩個文本系統,雖然《四庫全書》對王陽明及王學批評一以貫之,但在各提要的表現程度不一。2

何宗美教授在《〈四庫全書總目〉“明人”觀與明詩文批評》一文中,通過對宋濂《宋學士文集》和劉基《誠意伯文集》諸提要文本的分析,發現宋、劉二人的著述提要由于后期修改的原因,都呈現了《四庫全書初次進呈目錄》《四庫全書薈要》和文淵、文溯、文津三閣書前提要兩個文本系統,其中有關二人的學術價值、文壇地位以及評價高度等大大不同。3

林玉潔則通過對《四庫全書》中收錄的明代翰林別集為例,對閣本提要和《總目》提要進行分析,歸納出這一類文集由于在體例和著錄兩方面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文本系統。

四庫提要編纂過程中經過多次抽換、刪改,加之清廷對明人及其作品評價的特殊考慮,導致四庫提要中有關明人著作呈現出的文本系統差異情況更為復雜。

二、《孝經集傳》提要不同的文本系統

《孝經》是儒家十三經之一,它作為承載儒家“孝道”理念的經典文本,歷代有諸多研究傳解之作,而《四庫全書總目》孝經類僅收錄了十一部文獻,其中的《孝經集傳》,是明代學者黃道周為《孝經》解注經義之作?!缎⒔浖瘋鳌诽嵋壳翱梢娪小段臏Y閣提要》《文溯閣提要》《文津閣提要》《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下稱“《簡目》”)和浙本、殿本《四庫全書總目》(下稱“浙本、殿本《總目》”)六種提要文本。

由于《文淵閣提要》在諸本提要中文字最多,《簡目》字數最少,故本文以《文淵閣提要》為底本,將《文溯閣提要》《文津閣提要》《簡目》和浙本、殿本等六種提要文本的異文進行比較。茲列《文淵閣提要》如下:

臣等謹案:《孝經集傳》四卷,明黃道周撰。道周有《三易洞璣》,別著錄。是書作于廷杖下獄之時,其作書之旨,見于門人所筆記者,曰:“《孝經》自不毀傷其身,以不毀傷天下,不惡慢一人,以至享祀上帝,真覺良知良能,塞天塞地?!庇衷唬骸啊缎⒔洝酚形宕罅x,本性立教,因心為治,令人知非孝無教,非性無道,為圣賢學問根本,一也。約教于禮,約禮于敬,敬以致中,孝以導和,為帝王致治淵源,二也。則天因地,常以地道自處,履順行讓,使天下銷其戾心,覺五刑、五兵無得力處,為古今治亂淵源,三也。反文尚質,以夏商之道救周,四也。辟楊誅墨,使佛老之道不得亂常,五也?!币允俏逭?,別其章分,然后以《禮記》諸篇條貫麗之。今《自序》中所謂“五微義”“十二著義”者,不出于此,實一書之綱宗也。然其初說,以引《詩》數處各為下章,如《中庸·尚?章》,今則仍附于各章之后,蓋亦自知其說之不安。又其初欲先明篇章,次論孝敬淵源,三論反文歸質。似欲自立名目,如《大學衍義》之體。今本則仍依經文次第,而雜引經記以證之,亦與初例不同。昔朱子作《刊誤后序》曰:“欲掇取他書之言,可發此經之旨者,別為外傳,顧未敢耳?!钡乐艽藭?,實本朱子之志而其推闡演繹,致為精深。其所自為注,文體亦仿周秦古書,無學究章比字櫛之習,蓋劉敞《春秋傳》之亞。沈珩曰:“其引《儀禮》、二戴《記》及子思、孟子之言,謂之大傳。經傳各條之下,先生以窮理所得,暢厥發明,謂之小傳。起草于崇禎戊寅,卒業于癸未,厘然大成,非若紫陽《儀禮》,猶有馀憾?!标愑卸仍唬骸啊缎⒔浖瘋鳌?,以一部《禮記》為義疏,以《孟子》七篇為導引,非鄭、孔所能明,邢、朱所逮喻?!彪m推許太過,然發明經義較他家實為深切,平生大節亦無愧于此書。尤非他家之托諸空談者比矣。乾隆四十五年四月恭校上。

各本提要的差異主要分為文字異同和文本缺失兩種情形,以下詳述:

(一)文字異同

“今《自序》中”1四字,《文津閣提要》《文淵閣提要》作“今”,《文溯閣提要》及浙本、殿本《總目》“今”字作“其”。

“各為下章”2句,《文津閣提要》同,《文溯閣提要》及浙本、殿本《總目》“為”字作“屬”。

“如《中庸·尚?章》”3六字,《文津閣提要》同,《文溯閣提要》及浙本、殿本《總目》“章”字后衍“例”字。

“孝敬淵源”4四字,僅《文溯閣提要》作“《孝經》淵源”,其馀三書同《文淵閣提要》作“敬”。

“《三易洞璣》”5四字,《文津閣提要》同,《文溯閣提要》及浙本、殿本《總目》作“《易象正》”6。

“實一書之綱宗也”7七字,《文津閣提要》同,《文溯閣提要》及浙本、殿本《總目》作“實其著書之綱領也”8。

“實本朱子之志,而其推闡演繹,致為精深”9十六字,《文津閣提要》同,《文溯閣提要》及浙本、殿本《總目》作“蓋與之暗合,其推闡頗為詳洽”10。

(二)文本缺失

“曰:‘《孝經》自不毀傷其身,以不毀傷天下,不惡慢一人,以至享祀上帝,真覺良知良能,塞天塞地。又”11三十七字,《文津閣提要》中“以不毀傷天下”中的“以”字作“故”,其馀同《文淵閣提要》,而《文溯閣提要》及浙本、殿本《總目》無此句。

“其所自為注,文體亦仿周秦古書,無學究章比字櫛之習,蓋劉敞《春秋傳》之亞。沈珩曰:‘其引《儀禮》、二戴《記》及子思、孟子之言,謂之大傳。經、傳各條之下,先生以窮理所得,暢厥發明,謂之小傳”1七十二字,《文津閣提要》同,《文溯閣提要》及浙本、殿本《總目》無此句。

“厘然大成,非若紫陽《儀禮》,猶有馀憾。陳有度曰:‘《孝經集傳》,以一部《禮記》為義疏,以《孟子》七篇為導引,非鄭、孔所能明,邢、朱所逮喻。雖推許太過,然發明經義較他家實為深切,平生大節亦無愧于此書。尤非他家之托諸空談者比矣”2八十八字,《文津閣提要》同,《文溯閣提要》及浙本、殿本《總目》無此句。

“屢變其例而后成,故較所注《禮記》五篇成于一歲之中者,為精密云”3句見于《文溯閣提要》及浙本、殿本《總目》,《文淵閣提要》和《文津閣提要》無此句。

《簡目》僅著錄作者和作書主旨:“明黃道周撰,用鄭氏今文。每章雜引經典以證之,謂之大傳。道周自為說者,則謂之小傳?!?核其字句當由《文淵閣提要》刪改而得。

綜上核校,諸本提要在文字的數量上有明顯差異,《文淵閣提要》和《文津閣提要》較《文溯閣提要》及浙本、殿本《總目》在有關作書之旨、著作體例、作品評價三方面內容的文字更多。其次是側重角度不同,《文淵閣提要》和《文津閣提要》中著重于對黃道周《孝經集傳》體例的詳述,并對其書體例大加贊揚,《文溯閣提要》及浙本、殿本《總目》則止于承襲朱子“外傳”設想,未作延伸。最后是評價體例的完整性,基于《文淵閣提要》與《文津閣提要》對于黃道周《孝經集傳》體例的贊揚,二閣提要將此書的整體評價提升,而《文溯閣提要》及浙本、殿本《總目》則與其前評價一致。

可以推測:《文淵閣提要》文本的形成時間最早,《簡目》依照《文淵閣提要》進行刪改而成;《文津閣提要》與文淵閣本相承,其依照文淵閣本抄錄,或二閣所據抄本一致。至《文溯閣提要》時,《孝經集傳》提要的內容發生了一次較大變動,作書主旨、著作體例以及評價情形三方面的變化尤??;《總目》中保留了《文溯閣提要》的刪改,同時對一些改動的內容也沒有完全吸收,如對于《孝經集傳》主旨“孝”與“敬”的表述,它仍保留了文淵閣和文津閣本中的“孝敬淵源”一詞。由于抄手的謄錄習慣不同,通過對六種提要文本的異文分析,可以發現《孝經集傳》各提要呈現出兩個文本系統:一是以《文淵閣提要》為主的文淵閣和文津閣本系統,一是以《文溯閣提要》為主的文溯閣及浙本、殿本《總目》校改版本系統,而這兩個系統內部又稍有細微差別。

三、文淵閣詳本系統形成的原因

在《孝經集傳》提要的兩個文本系統中,文淵閣詳本系統對黃道周《孝經集傳》一書較為認同,這主要緣于清廷對“孝”的看重、《孝經集傳》自身的學術價值以及乾隆帝對黃道周的認可等因素的影響?!段臏Y閣提要》和《文津閣提要》中保留了較多的文字,這些文字在評價方面體現出了清廷對黃道周的獨特關注。

(一)清廷對“孝道”的看重

清廷沿襲歷代以“孝治天下”的理念,順治八年(1651)下詔:“朕惟帝王孝治天下,尊養隆備,鴻章顯號,因事有加,乃人子之至情,古今之通義也?!?雍正三年(1725)又下詔說:“朕惟古昔帝王,以孝治天下。誠以孝者,天之經,地之義,民之則也?!?乾隆即位后也下詔:“朕惟致治之本,孝道為先?!?有清一代的帝王均認為治理天下應孝道先行。

儒家十三部經典中,《孝經》是唯一一部有歷代多個帝王親自作注并頒行天下的經典。清代順治、雍正二位帝王也親自對《孝經》進行注解,并頒行天下。清代帝王看重“孝道”,主要是想把倡導孝道和治理天下結合起來,達成帝王重孝,推及大臣,影響百姓之效,發揮“孝道”在治理天下中的影響和作用,以利其長治久安。清代為了強化孝治,合并漢代的“孝廉”和“賢良方正”兩科,特設“孝廉方正科”。據《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載,順治九年(1652)題準:“旌表節孝,八旗滿洲蒙古漢軍支戶部庫銀三十兩,令其自行建坊?!?同時,還對民間孝義之人給銀建祠,以示表彰。

《孝經集傳》雖為明人所編注,清代帝王認為《孝經集傳》一書所體現的“約教于禮,約禮于敬,敬以致中,孝以導和”4理念有助于其教化民眾,鞏固統治。所以此書在《四庫全書》收錄的“孝經類”十一部典籍之中占據一席之地。

(二)《孝經集傳》被看重的原因

1.黃道周與朱熹理念的差異

黃道周《孝經集傳》一書中總結《孝經》有“五微義”,其“帝王致治淵源”5和“古今治亂淵源”6二義,頗為契合清代帝王的“孝治”理念。

漢代就開始推行儒家“孝治天下”的理念,強化“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7的“移孝作忠”觀,使得《孝經》在西漢時期便獲得了與六經并列的地位,在漢唐時期的儒家經典體系中,《孝經》地位明顯高于其它儒家經典。宋代疑古風氣漸興,朱熹質疑《孝經》的地位,他對《孝經》原文進行了刪改,試圖改變《孝經》在儒家經典體系中的地位。自朱熹《孝經刊誤》出現以后,對后世學者解讀《孝經》產生了較深影響,仿效《孝經刊誤》之作不斷涌現?!缎⒔浛`》成為通用底本,元明時期雖有變化,但仍處在朱熹注解的影響下。

朱熹把《孝經》看作作用于家庭領域的道德修養之書,將其定位為家庭倫理規范,教化對象主要是家庭成員,從而消解了《孝經》與治理的關系。黃道周則認為,《孝經》的主旨是“孝治”,凡“《孝經》之義,不為庶人而發”8,他提煉出“五微義”,把《孝經》和“治化之綱領”9聯系起來,站在“回歸六經”的經學主張上,提出“六經之本皆出《孝經》”,恢復《孝經》“孝治”的治理屬性與社會功能,為乾隆帝所認可。

2.《孝經集傳》體例的改進

《文淵閣提要》中引沈珩評價《孝經集傳》之語,“其引《儀禮》、二戴《記》及子思、孟子之言,謂之大傳。經傳各條之下,先生以窮理所得,暢厥發明,謂之小傳”10,對黃道周《孝經集傳》一書的著作體例作出了總結。所謂“大傳”,即黃道周《孝經集傳序》所言之“《小戴》四十九篇、《大戴》三十六篇、《儀禮》十七篇”1的疏義,用來對經文作注解;所謂“小傳”,即黃道周在每一則“大傳”引文下面所作的詮釋內容,與經文部分相仿。

關于體例,朱熹《孝經刊誤》后記有“因欲掇取他書之言,可發此經之旨者,別為外傳”2之語,他想通過作“外傳”的方式注解《孝經》,但并未完成這一設想。黃道周在《孝經集傳》中以《文淵閣提要》稱為“大傳”“小傳”的著述方式,完成了朱熹的“外傳”設想。

黃道周《孝經集傳》和朱熹所劃分經傳的內涵有所不同。朱熹《孝經刊誤》將《孝經》原文分為經傳,加以己意解說,未完成的“外傳”則是掇取他書可發《孝經》之旨者,作為自己解說的補充。黃道周不認可朱熹強分經傳的做法,他認為“《孝經》皆曾子所受夫子本語,不得自分經傳”3。所以他對《孝經》原文分章劃句之后,在“大傳”部分引用《大戴禮記》《小戴禮記》《儀禮》等六經對《孝經》的闡釋,并把朱熹所稱“外傳”改為“小傳”,這既包含了他自己的解經理念,也有對所引六經內容的注解。其“大傳”部分雜引六經為《孝經》作傳,引用廣博,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孝經》的原有廣度。

《孝經集傳》實現了朱熹《孝經刊誤》未完成的解經體例,從這個角度來說,無怪乎《文淵閣提要》中盛贊黃道周此書“實本朱子之志,而其推闡演繹,致為精深”4。

3.乾隆對黃道周的認可

清廷對明季學者的著述施行非常嚴苛的評價標準,《四庫全書》中對明末學者作品的選錄和評價更是兩極分化。何宗美先生曾撰文分析《總目》對明人文集的評價形成的獨特范式——《總目》將收錄其中的明人文集分為文以學重、文以人重兩種批評準則5,這種規則在館臣評價明代中后期學者時尤為明顯。

“文以人重”,側重于評價其人的氣節品行,四庫館臣對黃道周著作的評價就屬于“文以人重”?!犊偰俊贩怖唬?/p>

文章德行,在孔門既已分科。兩擅厥長,代不一二。今所錄者,如龔詡、楊繼盛之文集,周宗建、黃道周之經解,則論人而不論其書。耿南仲之說《易》,吳開之評《詩》,則論書而不論其人。6

館臣認為,黃道周這類忠明抗清的人屬節義之臣,因此對其作品分別從“論書”和“論人”角度予以正面評價。乾隆認為,黃道周等人志在抗清死節,實屬“各為其主,義烈可嘉”7,其忠烈行為值得肯定;與之形成對照的錢謙益、屈大均等投靠清朝做官等人,則被認為是遺留茍活。乾隆四十一年(1776)九月三十日下詔:“第其中有明季諸人書籍、詞意抵觸本朝者,自當在銷毀之例?!?同時專門說起錢謙益、金堡、屈大均等人,錢氏更是被列為貳臣,而金堡、屈大均則被認為是遺民之烈者,其著作被要求“逐細查明,概行毀棄,以勵臣節”9,與此同時,在同一道諭旨中,乾隆又盛贊劉宗周、黃道周“立朝守正,風節凜然,其奏議慷慨極言,忠藎溢于簡牘,卒之以殉國,不愧一代完人”1。

即便是在清廷對明季學者著述那么苛嚴的編選標準下,因為有乾隆的贊譽,黃道周的著述得到了館臣的區別對待。乾隆四十一年(1776)十一月十六日,內閣奉上諭:

又若匯選各家詩文,內有錢謙益、屈大均輩所作,自當削去,其馀原可留存,不必因一、二匪人,至累及眾?;蛎魅怂填悤?,其邊塞、兵防等門,所有觸礙字樣,固不可存,然只須刪去數卷,或刪去數篇,或改定字句,亦不必因一、二卷帙,遂廢全部。2

這里提及的“明人所刻類書”,黃道周《博物典匯》即屬此類。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黃氏《博物典匯》一書因有違礙字句,屬于被禁毀之類,但由于受到乾隆皇帝的“偏愛”,此書在兩年之后得到豁免,僅作刪改,并附載《開國方略》之后。乾隆四十一年(1776)十一月甲申諭:

至黃道周,另有《博物典匯》一書,不過當時經生家策料之類。然其中紀本朝事跡一篇,于李成梁設謀惎害,具載本末……存其言并可補當年記載所未備,因命館臣酌加節改,附載《開國方略》后,以昭征信。3

其后,黃氏被賜謚“忠端”,列入欽定的《勝朝殉節諸臣錄》以及《明季諸臣奏疏》中??梢哉f,至少在撰寫文淵閣本的《孝經集傳》提要時,館臣所作評價是受到了乾隆評價的影響。

基于以上原因,黃道周及《孝經集傳》一書在《文淵閣提要》詳本系統中得到了較高的評價。

四、修改后的文溯閣略本系統

《文淵閣提要》形成了初次完整的文本,在纂修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孝經集傳》提要最終呈現為《文溯閣提要》及浙本、殿本《總目》中的文本面貌。這些修改反映了四庫提要纂修過程中的動態變化,首先是《四庫全書》收書過程中黃道周作品數量的變化,其次是提要撰寫和修改過程中,館臣對黃道周本人及其著作評價的變化。

(一)收錄變化

在四庫提要編纂的過程中,一些書目的收錄發生了變化,導致相應作者的著作提要內容也發生了變動?!缎⒔浖瘋鳌诽嵋嘘P黃道周的著作介紹在文淵閣詳本系統和文溯閣略本系統中完全不同,詳本系統著錄為《三易洞璣》,略本系統則著錄為《易象正》,這種收錄差異反映了館臣對黃道周作品從“重其學”到“重其人”的變化。

按四庫提要體例,大致為收錄的首部書籍中先序列書目相關情況,有時或著錄作者其他著作,再介紹作者生平、敘述文獻內容、分析學術得失和學術價值等。蓋因著錄第一部書時已作詳細介紹,其后出現的則不再詳述生平。

《文淵閣提要》和《文津閣提要》載,“道周有《三易洞璣》,別著錄”4,在《文溯閣提要》及浙本、殿本《總目》中,則為“道周有《易象正》,已著錄”5。從《文溯閣提要》的著錄情況來看,黃道周生平事跡應當先見于《易象正》,故《孝經集傳》提要不再重復介紹,僅說明黃道周另外的著作。

對于各提要中黃道周著作著錄不同的具體原因,檢《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下簡稱“《初目》”)經部易類僅收有《三易洞璣》提要,其中有“道周事跡見《明史》”1一句,此書為《初目》所收黃道周的第一部作品。就《初目》所收之書來看,當時還未收錄《孝經集傳》和《易象正》二書,并且《三易洞璣》一書被置于經部之中?,F存《文淵閣四庫全書》中三書均被收錄,且《易象正》在經部易類,《孝經集傳》在經部孝經類,《三易洞璣》在子部術數類,故《孝經集傳》提要有關黃道周著作的著錄當為《易象正》,但該提要中仍為《三易洞璣》一書,這一現象說明《四庫全書》在編纂過程中多次調整改換時出現的差異并未得到統一的修正。

黃道周收錄著作的增多反映了在當時對其人學術認可度上升,著作位次的調整反映了在當時對其學術認可度的下降?!犊偰俊分小兑紫笳诽嵋叙^臣案語:

此書及《三易洞璣》皆邵氏《皇極經世》之支流也?!度锥喘^》全推衍于《易》外,故入之數學。此及倪元璐《易內外儀》,有于《易》外者,猶有據經起義發揮于《易》中者。且皆忠節之士,當因人以重其書。故此二編仍附錄于《經部》焉,非通例也。2

可見,《三易洞璣》因將天文歷數約之于《易》,所以后來被館臣劃歸子部術數類,《易象正》一書至少在《初目》進呈前還未收錄進四庫全書,因為該書有助于研究《易》,且因黃道周多次受到乾隆的稱贊,故而大約于此時正式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易類。

黃道周作品的收錄是一個漸進的、有選擇的過程,《四庫全書》中共著錄黃氏著述十四部,側重其于經學方面的著述?!犊偰俊穼ⅰ罢简炏椤?的命相、陰陽五行等類文獻斥為“詭說”4,統一歸入術數類,《三易洞璣》收錄位置的調整體現了館臣對黃道周學術觀點的重新評價?!缎⒔浖瘋鳌诽嵋闹洸町惙从沉恕端膸烊珪肪幾霑r收書的動態調整過程,同時也反映了館臣對黃道周其人其學評價的變化。

(二)撰寫及修改的變化

《孝經集傳》提要詳本和略本系統的文本內容有很大差異,這種撰寫和修改過程中的變化最后主要體現在刪去作書主旨及評價降低兩個方面。

1.刪去作書主旨

《文淵閣提要》詳本系統中,論述黃道周作書主旨為“《孝經》自不毀傷其身,以不毀傷天下,不惡慢一人,以至享祀上帝,真覺良知良能,塞天塞地”5?!缎⒔洝罚骸吧眢w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黃道周更是認為“不敢毀傷,敬之至也”7?!傲贾寄堋?,出自《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8。朱熹將孟子“性善論”中的“良知”歸納到“理”的范疇,通過“格物致知”達到“理”。王陽明則歸納為“致良知”,他認為“良知”在心,心即理也,良知無私,便可充塞天地。晚明時期,陽明“良知”學說影響了《孝經》的闡釋方式,漸成心學影響經學之勢,《孝經集傳》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文淵閣詳本系統“良知良能,塞天塞地”一語,以陽明的“良知”學說觀念對黃道周《孝經集傳》釋義經文和闡發傳文的體例作總結,而在文溯閣略本系統中,這些作書主旨和體例總結之語被刪除了。

四庫提要中館臣對程朱之學和陸王之學的態度,在《總目》子部儒家類小序中可以窺見:“今所錄者,大旨以濂、洛、關、閩為宗,而依附門墻、借詞衛道者,則僅存其目。金溪、姚江之派,亦不廢所長,惟顯然以佛語解經者,則斥入雜家?!?《總目》雖對理學中的觀點有所看法,但其總的傾向,偏重于維持程朱理學的正統地位?!犊偰俊酚嘘P儒學著作的評論,其中對陸王心學的批評之處遠多于程朱理學,而且對陽明及其后學的學術理念不做過多評價,如對陽明側重于事功和文學方面的論述,對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在其《心齋約言》提要中僅有“皆發明良知之旨”一語。文淵閣詳本系統中對黃道周《孝經集傳》一書有關陽明良知學的特點作出的總結,后被刪除,經過修改后的文本面貌則反映在了文溯閣略本系統中。

從《孝經集傳》的作書主旨看,反映了黃道周的孝道觀,以及他對儒家孝道觀的闡釋。儒家以“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隨意毀傷為孝,《呂刑》中除去損毀身體的嚴重懲戒外,更是將剃發和剃去頰須作為一種刑罰。清軍入關后,攝政王多爾袞曾在順治元年(1644)五月談到過“剃發令”,有“因前歸順之民,無所分別,故令其剃發,以別順逆”2一語,以是否愿意剃發來分別“順逆”。順治二年(1645),王多爾袞頒布了“剃發令”,強令剃發,因“剃發令”與儒家傳統的孝道觀相沖突,各地抵抗此令,發生了許多流血事件。在此類事件上,黃道周的著述顯然是固守儒家孝道觀,反對清廷“剃發令”的。編修《四庫全書》的過程中,乾隆諭令對于貶低、丑化少數民族之語進行刪改,黃道周《博物典匯》即因“四夷·奴酋”通篇稱“奴”,而且直呼“奴酋,即金馀孽也”3,早期在禁毀書籍之列?!缎⒔浖瘋鳌诽嵋小安粴渖?,以不毀傷天下”4一語,與清朝皇室的觀念不同,文淵閣本里原有的《孝經集傳》“作書之旨”,到文溯閣本時消失了。

2. 評價的降低

文淵閣詳本系統對《孝經集傳》頗為贊許,認為黃道周此書“發明經義較他家實為深切,平生大節亦無愧于此書。尤非他家之托諸空談者比也”5,同時還引用黃道周弟子陳有度“非鄭、孔所能明,邢、朱所逮喻”的評價。在文溯閣略本系統中,卻變成了略顯平淡的“屢變其例而后成,故較所注《禮記》五篇成于一歲之中者,為精密云”6之語,對同一本書的評價呈現如此大的差異,體現了對其評價的降低?!段乃蓍w提要》中,館臣對黃道周《孝經集傳》評價的變化,體現出即使有乾隆之前的贊許,到文溯閣本則變成了“較所注《禮記》五篇成于一歲之中者,為精密云”7點到為此的評價。與這一時期清朝的文字獄有關,在此種情形下,四庫館臣也不敢過于贊譽明末諸臣,尤其還是拼死反抗清廷的黃道周。

五、結語

《孝經集傳》各個提要文本之間產生的差異,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目前的四庫提要文本系統研究來看,所收明代以前學者的著作提要中,大多緣于抽換、增補、復校等流程不一致而造成了文本差異,但在明季學者的著作提要中,由于館臣受到當時的治學方法、學術流派以及清廷看法等因素的影響,以致在這些著作中出現文本差異較大的狀況。不同提要所產生的文本系統的內部歸屬并不統一,而這種文本系統歸屬的不同來源表明各種四庫提要之間的關系并不存在一種固定的模式。因此,四庫提要編修過程中刪改變動的原因復雜多樣,對《孝經集傳》各提要之間文本異同及造成原因的考證,可以為四庫提要文本系統的形成及衍變的動態化研究提供一個參考。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Summaries of the Collection of Filial Piety in the Versions of Siku Quanshu

Liang Chenyang

Abstract: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the main idea, style, and evaluation of Xiaojing Jizhuan in the abstract of Siku Quanshu Zongmu and the abstract of Ge Shu. It can be divided into a detailed version system represented by Wenyuange Tiyao and a rough version system represented by Wensuge Tiyao. Through comparison,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abstract system of the Wensuge Tiyao omitted the main theme of the book and reduced the evaluation compared to the detailed system of the Wenyuange Tiyao. These changes were due to changes in the ideology of Emperor Gaozong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at that time during the compilation process of the Siku Tiyao.

Key words:Qing Dynasty;Xiaojing Jizhuan;Huang Daozhou

(責任編輯:胡海琴)

(“四庫學研究”欄目主持:西南大學文學院何宗美教授 欄目組稿:四川外國語大學中文系張曉芝副教授)

作者簡介:梁晨陽,女,1996年生,陜西興平人,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古典文獻學。

1 翁方綱等撰,吳格、樂怡標校整理:《前言》,《四庫提要分纂稿》,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2頁。

2 參見劉浦江:《四庫提要源流管窺——以陳思〈小字錄〉為例》,《文獻》2014年第五期。

3 參見許超杰:《〈四庫全書〉提要文本系統例說》,《文獻》2020年第六期。

1 參見楊新勛:《四庫提要易類辨證三則——兼談諸提要間的關系及〈總目〉諸問題的來源》,《圖書館研究》2020年第六期。

2 參見魯秀梅:《〈四庫全書〉提要關于王學及王學批評的比較研究》,《文教資料》2013年第三十一期。

3 參見何宗美:《〈四庫全書總目〉“明人”觀與明詩文批評》,《文學遺產》2021年第一期。

1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5頁。

2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5頁。

3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5頁。

4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6頁。

5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5頁。

6 金毓黻等編:《文溯閣四庫全書提要》上冊,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155頁。

7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6頁。

8 金毓黻等編:《文溯閣四庫全書提要》上冊,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155頁。

9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6頁。

10 金毓黻等編:《文溯閣四庫全書提要》上冊,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155頁。

11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5頁。

1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6頁。

2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6頁。

3 金毓黻等編:《文溯閣四庫全書提要》上冊,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155頁。

4 紀昀等纂:《欽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第四冊,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內府抄本,第26頁。

5《清實錄》第三冊,中華書局1985年影印本,第469頁。

1 《清實錄》第七冊,中華書局1985年影印本,第432頁。

2 《清實錄》第九冊,中華書局1985年影印本,第163頁。

3 坤岡、劉啟瑞等纂:《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一千一百四十五,光緒抄本。

4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5頁。

5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7頁。

6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7頁。

7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230頁。

8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7頁。

9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7頁。

10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6頁。

1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7頁。

2? 朱熹撰:《孝經刊誤》,《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10頁。

3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8頁。

4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6頁。

5 參見何宗美:《〈四庫全書總目〉“明人”觀與明詩文批評》,《文學遺產》2021年第一期。

6 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首《凡例》,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8頁。

7 《清實錄》第二十一冊,中華書局1986年影印本,第385頁。

8 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首《圣諭》,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3頁。

9 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首《圣諭》,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3頁。

1 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首《圣諭》,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3頁。

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53~554頁。

3 《清實錄》第二十一冊,中華書局1986年影印本,第684~685頁。

4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5頁。

5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5頁。

1 四庫館臣纂:《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商務印書館2012年影印本,第153頁。

2 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五,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32頁。

3 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一〇六,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891頁。

4 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一〇六,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891頁。

5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5頁。

6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7頁。

7 黃道周撰:《孝經集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8頁。

8 趙岐注,孫奭疏:《孟子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422頁。

1 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九十一,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769頁。

2 徐珂撰:《清稗類鈔》第一冊,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239頁。

3 黃道周撰:《博物典匯》第十二冊,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第40頁b。

4 黃道周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6頁。

5 黃道周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八二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影印本,第156頁。

6 金毓黻等編:《文溯閣四庫全書提要》上冊,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155頁。

7 金毓黻等編:《文溯閣四庫全書提要》上冊,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155頁。

猜你喜歡
黃道周清代
黃道周和徐霞客的靈通山印記
黃道周之靈通山行跡考
略論清朝蒙古族“那達慕”概況
永遠的末代皇帝
清代怎樣整治形形色色的詐騙案
清代典妻習俗與戶婚制度的競存及原因評析
清代寫真人物略考
淺談清代宮廷樂舞的主要類型
黃道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