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流水意象分析

2023-07-12 01:00陳陽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8期

【摘 要】中國古典文學脫胎于中國傳統鄉土社會之中,“流水”這一要素是支撐鄉土社會成長的重要支柱。中國古典詩歌中有大量作品在內容上對流水意象進行描繪,并抒發作者自身情感或表達作者自身觀點,耐人尋味,發人深思。本文即從中國古典文學鑒賞角度出發,具體分析論述流水意象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運用,通過對“流水意象能夠成為中國古典詩歌中所廣泛使用的情景意象的原因”及“流水意象溝通‘作者——情景——讀者三者之間聯系的路徑”的探討,以期能夠更好地對相關文學作品進行鑒賞,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古典詩歌;流水意象;分析鑒賞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8—018—03

引言

中國古典文學泛指自先秦時期至清代末年幾千年以來的所有文學作品以及在此時期內的文學運動,文學發展史,文學作品考據、釋文、研究等,并按時期劃分形成具有不同特點的文學階段,依次為先秦文學、秦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隋唐文學、宋元文學、明清文學,其中頗具代表性的文學形式有詩歌、辭賦、雜劇、話本、散文、小說等。中國古典文學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已然成為內容龐雜、手法豐富、情感細膩、歷史悠久的文學門類,對中國古典文學進行歸納、分析、鑒賞與研究具有極大的文學、美學甚至歷史研究價值。本文即從中國古典詩歌鑒賞角度出發,具體分析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流水意象,希望能夠增進對中國古典文學的認知與理解,為相關文學題材鑒賞提供參考。

一、意象相關概念闡述

中國古典文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各種樣式的作品百花齊放,辭藻豐富,意味深遠,表現出敦厚蘊藉的東方美學特性。自先秦時期《詩》誕生以來,詩歌便占據了中國古典文學的主導地位,唐詩、宋詞更是將中國古典文學推向繁榮與鼎盛。中國古典詩歌之與眾不同,在于意境與神韻。中國古典詩歌所特有的寫作方式之一,就是選取獨特的意象加以描繪,進而營造氛圍、傳遞情感。

“意”,即心意、心愿,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據《說文解字》記載:“意,志也,從心。察言而知意也?!薄跋蟆?,即實際存在的具體物象。對于“意象”這一概念,古人并未有過明確統一的界定。但綜合來說,“意象”一般可以被解讀為承載著主觀之“意”的某一種或一類客觀之“象”。意象通常是聯系作者、作品、讀者之間情感的橋梁,營造意象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經常使用的寫作技巧。描繪意象的手法多樣,常見的手法有比喻、白描、雙關、象征等,語言細膩并包含情感,耐人尋味??傮w而言,意象主要分為四類,分別是表現心理思想的意象,超乎客觀實在之外的內心意象,統指一切的泛化意象,表達觀念與審美趨向的觀念意象。

恰當而精妙的意象有助于渲染詩境,引發聯想與想象,實現作品內外的統一,激起讀者與詩人的共鳴,使作品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如日月、星辰、花朵、草木、高山、江河以及高樓、高臺等都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經典意象。

二、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流水意象概述

水乃生命之源,深受農耕文明影響、從鄉土社會之中成長起來的古代中國人民對水有著深厚的依賴,人們常選取臨水之處定居,農業耕種、游牧畜牧、生產生活都需要水的支持。千年以來,中國人民常稱長江、黃河為母親河,也體現了對于水的情感。中國人民在血液里流淌著對水的牽掛,同時水也是堅韌、溫潤、細膩、包容的民族品格的寫照。因此,“流水”也常作為一種獨特的意象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出現。流水意象涵蓋的范圍極其廣泛,小橋流水、山間溪流、江河湖海、曲水流觴等景物或場景都在中國古典詩歌作品中頗為常見。

中國古典詩歌作品在描述流水意象時,往往與流水自身的特性相結合。作者借助流水意象所表達出的情感觀點又因時、境、地、人、事之不同而各有特色,不勝枚舉。

流水由于其動態流動狀態而具有永不停歇的精神,正如《論語·子罕》所寫,“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山川江河奔流不息,一去不返,時間流逝亦是永不凝滯,難以抗拒,人生即如流水一般,已往不諫,無法挽回。詩人常在詩歌中以“流水”意象來勸誡自身以及他人應當珍惜時間、珍惜眼前、珍惜當下,同時也不應為往事所累。如樂府詩《長歌行》有寫“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借流水匆匆逝去無有回頭之時,提醒世人不要沉迷玩樂,應當珍惜時間把握機遇,勿要待到白首無力時嘆息一生無為。

流水的綿綿不斷、細絲漫流的狀態給人以長愁無休之感,則有唐代詩人李白所寫《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北鞠氤閯財嗳缌魉话愕木d長愁思,奈何卻事與愿違。流水不僅不會被斬斷,相反更加洶涌奔騰。人生百年,愁思難斷,始終無法稱心如意又何必拘泥于苦悶。倒不如于此釋然,不拘小節,做一個披發立于船頭的超逸仙人。

江邊河岸也常為送別之處,古人便借此處流水來抒發送別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如《易水歌》中:“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备邼u離在易水河畔為舍生奔赴秦地刺殺秦王的荊軻送別,壯士身影在易水的襯托下偉岸而孤勇,摯友的情意也如流水般深遠;李白《贈汪倫》一詩有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無論潭水如何之深也難以比及朋友臨行送別時的情誼之深厚,流水綿綿,情深義重。

流水易逝,也常被用來表示好景不長在、名利不久留之意。在《詩經·大雅·抑》中,有“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的詩句,寫君主若政事不勤德行不修,將失信于民,失信于天,最終權勢也會像流水一樣逝去,不復存在。

流水變化多端,便有李白《蜀道難》所寫“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滔滔江水卷過,滾滾波濤急速回旋,蜀道行路之難躍然紙上,給人以蕩氣回腸、心境高遠之感。流水滔滔,洗刷崖壁,卷積塵埃,便有宋代詞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所寫“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以流水拍岸驚濤之態描述時代故事,給人以時代車輪滾滾向前之感。遙想當年英雄人物今已不在,把握時機、建功立業還在當下。

流水意象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作用常常表現為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即作者帶著自身強烈的時境情感看待景色,將景色與作者自身的情感相融合進行描寫,而借流水之景抒情的典型代表有元代詞人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翱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即巧妙運用白描手法描繪秋日景象,小橋、人家與潺潺流水之景組成了一幅溫馨的畫面,與凄涼蕭瑟的總體氛圍對比鮮明,更加反襯出漂泊在外的旅途游子的思鄉愁苦之情。托物言志,即作者借助象征的或者興的手法具體描繪某一物象,用以表現某種精神或品格。而借流水物象表現精神品質的典型案例有宋代詩人朱熹所作《觀書有感二首》中“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此詩句即借描寫水渠源頭流動清澈的活水,點出人也要有不斷學習、持續獲取新知的品格,這樣才可心境澄明暢闊,才思如新水般長流不絕。

以上所舉典型案例雖并不能涵蓋流水意象在中國古典詩歌作品中的全部類別,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流水”這一意象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廣泛運用以及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充分理解流水意象,對于中國古典詩歌的創作與鑒賞都有極大意義。

三、中國古典詩歌描繪流水意象的原因

“流水”意象被廣泛運用到中國古典詩歌作品創作之中,并跨越時空范圍。但如此數額龐大并形成規模的“流水”意象應用必然不是作者間的巧合或偶然,其中蘊含著一定的物理、地理、歷史、文化原因。以下即以漢語言文學、歷史學、人文地理學等學科知識為基礎,對中國古典詩歌描繪流水意象的原因進行具體分析論述。

(一)物理原因下的流水意象

水乃生命之源,是人賴以生存并進行生產生活等所有活動的必要前提。中國古代社會大部分時期都以農業生產為基礎,主要的生產活動即為種植、畜牧游牧、漁業,這些均需要水的支持。此時所需要的水泛指淡水,即進行自然流動的水,也就是文學創作中常見的“流水”意象。而流水,由于清澈無味或由礦物質原因出現甘甜味,往往具有澄澈、甘洌的特點。詩歌創作者往往根據流水的這一特點來塑造心境澄澈、坦蕩浩然的君子形象。流水即因此物理性質成為中國古典詩歌創作者接觸機會極高而又能夠刺激創作者產生諸多聯想的具體物象。

(二)地理原因下的流水意象

在自然地理方面,古代中國主要位于東亞中緯度地區,大部分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區或者溫帶季風區,降水較為充足并且降水的季節差異較大,由此致使我國江河溪流眾多,河流呈現出季節性汛期,并且水量變化多樣。這些都為中國古典詩歌創作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描寫實物具象。同時古代中國地形地勢多樣,落差大、變化大,并且東臨太平洋,形成山川、江河、湖泊、瀑布、溪流、飛澗、海洋等豐富奇特的流水景觀。各類流水景觀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如江河浩蕩、海納百川、溪流纏綿、泉水叮咚、瀑布飛漱,為中國古典詩歌創作者的不同情感抒發提供了相對應的景觀載體。

在人文地理方面,由于古代中國社會脫胎于鄉土之中,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水源。因此古代中國人民形成了“臨水而居”的居住習慣,樂于選擇依山傍水之處作為生產生活、休閑娛樂之地。此后還逐步衍化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水文化”,“山水”景觀成為人們所推重的清逸之地,并廣為文人墨客所喜愛。因此,流水這一意象常作為中國古典詩歌創作者抒情達意的載體。

(三)歷史、社會、文化原因下的流水意象

古代中國經歷過多次干旱、洪澇災害,這些對于從事農耕種植的人們來說具有毀滅性風險。于是在古代中國人民心中便形成了對于“流水”的敬畏。

由于封建中國社會中知識階層長期為地主階級所控制,中國古典詩歌創作者往往參與政治生活。因此,中國古典詩歌作品中經常出現關于政治抱負、財富權利、青春時間、知識學習等相關的內容。而“流水”這一意象,因其來去無蹤,難以把握的特性,往往被附著上一層警示意義。時光如流水般易逝,故應珍惜分秒,抓住機遇,不要待到老去時追悔莫及?!傲魉币庀笸瑯右灿衅浞e極色彩,它不斷流動、一直向前、永不折返的特點,在詩歌中被用于來指代權利、錢財乃身外之物,最終不能拘泥于此,人生應當豁達開闊,浩蕩前行的品質與性格。

四、流水意象與中國古人情感表達的聯系

中國古典詩歌作為一種以文字為媒介溝通作者與讀者的獨特藝術形式,承載著作者的主觀思維與情感,其相較于繪畫與歌曲而言雖然具有易于保存、易于流傳的特點,但是明顯和繪畫、音樂、舞蹈等直觀感知藝術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為了彌補中國古典詩歌在溝通讀者與作者心境之間的短板,需要增強其表現力。溝通讀者與作者的必要條件是達到共情境地,有共情即會產生共鳴,由此將作者的情緒與思想傳遞給讀者。而進行共情的最好方式即是在作品中加入讀者與作者所廣泛認識的具體物象,由這一具體物象結合作者主觀所抒發的精神,將其傳遞給讀者,并由讀者進行重新解析。由此達成“作者——作品——讀者”之間的三聯互通?!傲魉边@一意象即是通過這一路徑進行情感、觀念的傳遞?!傲魉币庀蠹礊榫唧w的流水物象融合作者在此時此地的具體感受而產生的中國古典詩歌產物。

五、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流水意象有悠長的創作歷史,并且將流水作為意象引入到詩歌創作中具有綜合性的原因,流水意象與文學的融合是歷史、社會發展之必然。同時“流水”這一意象憑借其獨特的特點,激發創作者的靈感,引發思考,為我國古典詩歌創作提供豐富素材,極大促進了我國古典文學創作的繁榮興盛。

參考文獻:

[1]陳信羽.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流水意象研究[J].青年文學家,2022(12).

[2]馬丹.魏晉南北朝文人鄉土情結的文學顯現[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1.

[3]陳佳君.辭章“一象多意”例析二題[J].平頂山學院學報,2010(6).

[4]渠紅巖.“桃花流水”意象的文學意蘊及形成[J].江蘇社會科學,2010(5).

作者簡介:陳陽(1990—),女,漢族,河北石家人,研究生,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中級,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