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美文學作品閱讀和鑒賞策略分析

2023-07-12 01:00張春艷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8期
關鍵詞:英美文學作品鑒賞閱讀

【摘 要】閱讀與鑒賞是讀者獲取文學作品中信息并產生個人理解與感悟的途徑,在閱讀與鑒賞的過程中,讀者所體會到的不僅是語言文字的美感,也包含作者的思想與心境。英美文學作品創作于其他文化背景之下,同樣有著深厚的文學價值與文化價值。本文首先闡述英美文學作品對中國讀者的價值,然后分析閱讀鑒賞英美文學作品的意義,然后總結中國讀者在英美文學作品閱讀和鑒賞面對的困難,最后提出英美文學作品閱讀和鑒賞的策略。

【關鍵詞】英美文學作品;閱讀;鑒賞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8—027—03

引言

有一種觀點認為,文學作品的創作需要讀者與作者共同完成。也就是說,作者創作的結束并非文學作品的完成,只有經過讀者的閱讀與賞析,從作者創作的文本出發,經過讀者情感與經歷內化后,產生獨一無二的感悟,文學作品才算真正意義上完結,由此可見閱讀與鑒賞的重要性。但中國讀者在面對英美文學作品時,由于文化差異等客觀原因以及閱讀習慣等主觀原因,在閱讀鑒賞時往往難以取得好的效果,無法把握英美作品的內涵,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閱讀鑒賞策略。

一、英美文學作品的價值

英美文學作品是英美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之一,也是中國讀者了解英美文化的主要途徑之一,促進跨文化交流。雖然作者通過其作品表達的觀念與情感是個人的,同樣也是社會與時代的折射,因此讀者從英美文學作品閱讀鑒賞中領會的不僅是作品的內涵,作者的思想,還有英美國家的文化[1]。優秀英美文學作品有著文學價值、文化價值、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能夠從中體現英美國家的人文文化、社會文化與價值觀念,擴充讀者的知識面與視野,并完善自身的思想觀念,同時也有助于正確價值觀的樹立,是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提升的有效方法。

二、閱讀鑒賞英美文學作品的意義

(一)拓寬閱讀鑒賞的視野

作者是社會的人,因此作者創作的作品也不可能脫離社會,無論其內容如何,某種程度上都是對作者所處時代與社會狀況的反映。當作者處于時代更迭的交點或戰爭時期的作者,作品中往往也蘊含著情感的變化與為國家、為民族發出的激越之聲。英美文學作品自然也是如此,英美文學作品就是對國家歷史另一種形式的表述,在讀者對其進行閱讀鑒賞的過程中,可以看出英美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情況,以及不同階層民眾的生活。英美國家與我國的發展路徑不同,文學作品上也存在差異,通過閱讀鑒賞英美文學作品,能夠對其文學發展歷程與文學思路進行了解,接受文學作品的熏陶,提升個人的閱讀修養,并開闊閱讀鑒賞的視野。與此同時,英美文學作品作為橋梁與窗口,讓讀者領略多種形式文字魅力的同時,也拓寬了閱讀鑒賞的廣度與深度。

(二)獲取思想啟迪,豐富鑒賞方式

在閱讀鑒賞英美文學作品的過程中,讀者也可以從其中的角色身上獲得思想上的啟迪與教育,更新讀者的觀念,并對讀者做出警醒,有助于其未來的學習與生活。而在閱讀鑒賞方面,則是能夠啟發相關思維,并提升閱讀鑒賞能力。比如在閱讀海明威的《老人與?!窌r,看到老漁夫圣地亞哥與大馬林魚拼死相搏,看到“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時,讀者很難不被圣地亞哥的堅韌與頑強打動,并受到感染與震撼。在看到毛姆《月亮與六便士》中“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又怎能不被理想的純粹與偉大所折服。讀者在精神層面得到感動與觸動之余,閱讀與鑒賞方面的思維也將得到啟發,分析也將趨于細微與嚴謹。

閱讀鑒賞英美文學作品,在有意識地深入挖掘作品內涵的過程中,也是對文本進行反復的揣摩與品讀,不僅加深了讀者對作品的了解,接觸不同類型、不同主題的英美文學作品也是利用差異化的手法與語境磨煉自身的閱讀鑒賞能力,提升對各種鑒賞方式與運用水平以及相關的審美水平[2]。

三、英美文學作品閱讀和鑒賞面對的困難

首先是語言環境問題,由于讀者與作者處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之中,因此英美文學作品中經常會出現修辭、慣用語或俚語,而上述內容有很多都需要依靠特定的語言文化環境才能領會其意思,并明確在行文當中的用意。一旦脫離語境,無論采用直譯還是意譯,其表達效果都有所折扣。

其次是文化差異問題,英美文化與中國文化之間確實存在較大的差異,而文化差異不僅體現在語言及運用層面,也體現在作品的底層邏輯之中。文化差異的存在不僅會對讀者的閱讀鑒賞造成阻礙,甚至會讓讀者難以理解人物動機,對人物的行為作出偏頗的評價。

最后是翻譯造成的失真問題,英美文學作品在被中國讀者閱讀鑒賞之前都需要被翻譯成中文,而語言的轉換難以避免地會造成文本的失真。因為漢語語言與英語語言之間本身就存在差異,在翻譯的過程中,受到譯者水平與傾向的影響,文本也會出現失真的問題。

四、英美文學作品閱讀和鑒賞的策略

(一)把握英美文學作品中的文化差異

正如上文所說,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文化差異是導致中國讀者閱讀鑒賞英美文學作品出現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讀者在閱讀鑒賞英美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首先也要轉變自己的思路,考慮不同文化背景帶來的影響,把握英美文學作品中的文化差異。

在以小說為代表的英美文學作品之中自然包括對角色所處的社會背景的描述,既是角色展開活動的舞臺,同時也影響劇情的發展走向。但是小說畢竟篇幅有限,絕大多數都要為描繪劇情與刻畫人物服務,因此很難對社會背景做出詳盡而全面的描述。所以讀者在閱讀英美文學作品時,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加深自身對相應社會背景的了解。第一,讀者可以選擇與該作品社會背景相同的作品,用作參照。第二,讀者可以通過網絡途徑獲取相關的資料,網絡的優勢就在于資源的豐富性與資源獲取的便捷性,通過輸入關鍵詞,讀者就可以得到對相關概念或歷史事件的詳細解釋,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社會背景,消弭文化差異帶來的負面影響。

(二)尋找合適的閱讀鑒賞角度

閱讀鑒賞角度,即是讀者在對英美文學作品進行鑒賞時選擇的側重點與切入點,角度的選擇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讀者的感受與最終的鑒賞結果。在閱讀鑒賞的過程中,既可以選擇從英美文學作品的手法運用與行文安排上賞析作者的寫作技巧;也可以選擇從英美文學作品的人物塑造入手,通過賞析體會角色的文學魅力。

在鑒賞手法運用與行文安排時,通常需要以初讀為基礎,對整體的情節發展有基本了解,才能以全局的眼光鑒賞手法運用與行文安排。比如在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亞并沒有采用過多筆墨去描寫皇后喬特魯德的虛偽與放蕩,只用了簡單一句“還不等哭紅眼眶中的眼淚干涸,她就又嫁了人”,諷刺的意味卻尤其明顯。再比如毛姆《月亮與六便士》中寫思特里克蘭德追求繪畫夢想的突然與堅決,沒有從思特里克蘭德入手,而是寫思特里克蘭德夫人認為自己的丈夫有了新歡,更襯托出思特里克蘭德行為的反常。

在賞析英美文學作品的人物塑造時,除了要關注作者的語言之外,情節也是一大重點,只有依托于情節,人物形象才能更加鮮明立體。比如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苔絲是一位純潔、善良、勤勞的農村姑娘,她性格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純與真,也正是因為如此,她才會在新婚之夜選擇對丈夫克萊爾坦白自己過去的遭遇,她不會不清楚自己這樣做之后可能面對的結局,但是她對克萊爾純凈的愛以及她真誠的性格不允許她在這件事上做出隱瞞。也正是因為性格中的純與真,當苔絲為家人的生存而被迫成為亞雷的情婦時,她時時刻刻都處于痛苦之中,并在克萊爾歸來時陷入更深的絕望之中。但與此同時,苔絲的性格當中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她確實用自己的行為對虛偽的道德做出了挑戰,但是實質上又難以突破道德的限制,依然在用傳統的道德審判自己,認為自己是不潔的,有罪的,因此才會極度依戀克萊爾??偟膩碚f,苔絲的悲劇既是命運悲劇的必然,也是社會悲劇的必然、性格悲劇的必然。

(三)合理運用多樣化的閱讀鑒賞方法

在對英美文學作品進行閱讀分析時,應當根據文本的不同特點與作品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閱讀鑒賞方法,以追求更好的效果。一般來說,閱讀是基礎過程,獲取作品傳遞的基本信息;而賞析的目的則是為了把握作品的精髓,對作品進行深入分析,既要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與內涵,同時也要生成自己的感悟。閱讀是一個客觀的過程,然而賞析卻以主觀因素為主導,賞析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讀者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鑒賞方法并對作品進行品讀的過程[3]。

可以采用由點及面的鑒賞方法,也就是選取一個具有代表性的點進行深入分析,以此得出適用于整個面的結論。比如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文學史上著名的吝嗇鬼形象夏洛特,而在鑒賞夏洛特的人物形象時,就可以從語言或行為為切入點。以“我希望我的女兒死在我的腳下,那些珠寶都掛在她的耳朵上,我希望她就在我的腳下入土為安,那些銀錢都放在她的棺材里?!币痪錇槔?,說出這句話時,夏洛特正因為女兒的私奔而感到無比憤怒,這一句話從表面上看似乎有兩層含義:第一,夏洛特寧愿女兒失去生命,也不愿她私奔;第二,他能夠為女兒傾其所有。但實際含義卻并非如此,夏洛特所惱怒的無非是女兒脫離了自己的掌控,無法為自己創造利益,因此金銀珠寶的真正歸處也并非是女兒的耳畔或墳墓,卻是夏洛特的腳下。只從這一句便能看出夏洛特的吝嗇、狠辣與掌控欲。

可以采用由表及里的鑒賞方法,也就是“深想一層”,在得出初步的結論之后,再去挖掘更深入的內容。比如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苔絲的悲慘命運是命運悲劇、性格悲劇、社會悲劇導致的必然結果,她的死亡既有傳統道德的壓迫與亞雷的迫害等外在因素,也有其自身的性格因素。接下來就可以深入思考,作者哈代通過塑造這樣一個女性形象,想要表達的又是什么呢。結合副標題“一個純潔的女人”,以及作品中克萊爾對苔絲的形容“天地間沒有什么像苔絲那樣純正,那樣甜美,那樣貞潔的了”,可見作者對苔絲的態度是憐憫的,是贊揚的。那么與之相對應的,作者想要表達的就是對維多利亞時代扭曲畸形道德的批判,對迫害人性的批判,也有對導致無數人流離失所,食不果腹的工業化的批判。

(四)與作品產生深層次的情感共鳴

文學作品的創作是作者情感的流露與觀念的表達,好的文學作品一定是形式、內容與內涵三者的高度統一,英美文學作品同樣如此[4]。英美文學作品在語言運用、文化背景等方面雖然會與中國讀者之間存在較大差距,但是作為人類,純粹而真摯的情感卻是共通的。因此在閱讀鑒賞英美文學作品時,不能只對作品的內涵進行“分析”,更需要產生情感層面的共鳴。比如莎士比亞的經典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以羅朱愛情與其家族之間仇恨的沖突為主線,以描寫二者浪漫而美麗的愛情為始,結束于陰差陽錯下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殉情,充分體現浪漫愛情與現實之間的碰撞。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應當避免用現代的觀點去評判羅朱二人的行為,或從現實角度分析作品的不合理之處,而是要盡量代入到背景與情節之中,去體會羅朱二人愛情的美好以及他們被家族拆散的痛苦無奈。

(五)跟隨文學評價對英美文學作品進行鑒賞

一些英美文學作品之所以有著較大的閱讀鑒賞難度,往往是因為運用了隱語、暗諷、意識流等手法、或內涵較為深沉、篇幅較長,此時僅依靠讀者個人的能力很難完成閱讀與賞析。此時讀者可以參照權威人士對作品做出的解讀或文學評價,對英美文學作品進行重讀,原本存在的問題可能就迎刃而解,與權威觀點進行對照,讀者也有可能產生新的觀點與感悟。

五、結語

綜上所述,英美文學作品是英美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也是讀者了解英美文化的渠道,進行跨文化交流的窗口。閱讀鑒賞英美文學作品,能夠拓寬閱讀鑒賞的視野,獲取思想啟迪,豐富鑒賞方式。但與此同時,中國讀者在對英美文學作品進行鑒賞時還要面對語言環境、文化差異與翻譯失真的困難。因此讀者在閱讀鑒賞英美文學作品時,應當把握英美文學作品中的文化差異,尋找合適的閱讀鑒賞角度,合理運用多樣化的閱讀鑒賞方法,與作品產生深層次的情感共鳴,跟隨文學評價對英美文學作品進行鑒賞。

參考文獻:

[1]謝琴.英美文學作品閱讀和鑒賞策略初探[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2(8).

[2]孫巖,袁明昕.英美文學作品的閱讀與鑒賞研究——以《飄》的閱讀鑒賞為例[J].青年文學家,2021(11).

[3]崔燕.英美文學作品閱讀和鑒賞策略探究[J].今古文創,2020(42).

[4]劉小坤.英美文學作品閱讀與鑒賞策略探究[J].作家天地,2020(18).

作者簡介:張春艷(1994—),女,漢族,山西呂梁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英語翻譯口譯、英美文學、大學英語教學。

猜你喜歡
英美文學作品鑒賞閱讀
批判性思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培養及應用
中西文化差異與英美文學作品英漢翻譯研究
談高中美術鑒賞教育中審美價值的研究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閱讀教學:“吻醒”文本的過程
《圣經》中的人物與英語文化
淺析英美文學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
從改編影片看電影與文學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