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解構的音樂創作方式表現元曲的當代性

2023-07-12 10:40陳藝嶠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8期
關鍵詞:當代性元曲音樂創作

【摘 要】本文通過對女聲合唱《元曲三首》——《小橋流水人家》《夜雨》《風送梅花過小橋》的詞曲創作手法剖析,闡述了如何立足于傳統經典的元曲曲牌,用解構的方式,萃取元曲中的因素,融合當代風格,探索當代音樂與元曲的結合方式,創作出具有時代感、流傳度高的音樂作品。

【關鍵詞】元曲;音樂創作;解構;當代性

【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8—107—04

宋朝之后,元曲以它獨特的魅力稱霸文壇。它不僅是文人詠志抒懷得心應手的工具,而且為人民群眾提供了嶄新的藝術形式。它適應了文學發展的時代要求,標志著案頭文學向街頭文學的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與唐詩宋詞相比較,元曲在民間廣泛傳播,更為俚語化、世俗化。引領當時的文化潮流。[1]“它既是戲曲文化生活高度發達的標志,又反映出當時社會世俗心理的一個變化,即對于現實享樂的沉日益掩蓋了尋求冥世的造福,人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于生活中的戲曲文化娛樂?!蔽覀兛梢园言斫鉃槟莻€年代的流行音樂。[2]“宋代雜劇演出,由教坊樂部伴奏,而教坊樂部配器齊全”,“發展到元雜劇,更加重視的是旦、末的唱腔,配器的音量反而需要壓低,否則樂聲嘈雜,唱腔便聽不清楚了。故而,伴奏樂器僅剩下了二鼓、一笛、一板,組成了最為簡單的而又功能完整的樂隊?!睅准菲鞯男【幹茦逢牥樽?,靈活便利,這樣的方式更易于元曲在民間演出,傳播,這也反映了元曲的世俗性。

女聲合唱《元曲三首》是由陳藝嶠作曲,千夫長作詞的合唱作品。歌詞源自三首著名的元曲:《小橋流水人家》《夜雨》《風送梅花過小橋》。詞作家千夫長是蒙古族人,血脈情感和元曲相連。幾百年過去了,在不同的歷史時代背景之下,人們的生存狀態也不同了,因此千夫長在歌詞的創作上體現了豐富的當代性。

以下是歌詞的原作與改編的對照表(表1)。

《小橋流水人家》[3]“描寫一個飄零異鄉的游子在秋日的黃昏思念家鄉的情懷。開頭三句用“枯藤、老樹、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個沒有動詞的并列詞把九種不同的景物有機地連綴在一起,構成一幅蕭瑟蒼涼的秋景,并從中帶出波在他鄉的游子,在景物中又透露出游子的身世?!痹~作家千夫長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以下改編:歌詞中描述到“時光飛逝,不再去想,枯藤老樹昏鴉?!倍翊号ㄩ_喜鵲上枝頭,不再是悲觀凄涼的景象?!叭诵牟蛔儭?,想念“小橋流水人家”,表達了人們對詩意與美好的向往從未改變?!肮诺阑氖?西風已不再刮”現代城鎮高樓林立,不復往昔的荒蕪,如今沒有了凜冽的西風,刮的是現代的風,改革開放的新氣象吹遍大江南北,祖國繁榮昌盛?!笆钦l還在騎著那匹瘦馬”,反映了現代人居安思危,對未來既有憧憬也有彷徨的心理狀態,也體現了當今網絡社會帶來的孤獨感?!八嫌袠?橋上沒馬 到處都是人家”眼前展現的已是現代的車水馬龍,千家萬戶的繁華新景象?!肮枢l還在 物似人非 ”人與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離鄉背井的思鄉情懷,人類的情感從來沒有改變過?!皵嗄c人在天涯——斷腸人還在天涯”,元代的斷腸人不是現代的斷腸人,所處的境況、情緒等因素都不同。但人只要活著,就有情感情緒,就仍然會斷腸。歌詞描繪出一幅深有詩情的畫面和感動人心的意境,繼承了元曲的詩意與美感,將奔突的情緒融入現代的情感生活。歌詞的創作從文學的角度上進行了解構,表現了元曲的當代性。

《夜雨》描述了游子思鄉的情緒。[4]“他孤獨一人在旅中,回首往事,思念雙親,這時秋風落,樹葉沙沙作響,好像向人們報道秋深的消息又加上秋雨一聲聲打在芭蕉葉上,滴滴點點,更增加了這悲秋和思鄉之情?!苯涍^再度創作,用“想伊感情太深厚 旅途不敢再多留,明朝路遠山高水長流,早點早點回廣州?!钡脑~句形象地刻畫了人在旅途的異鄉人,歸家心切,期盼能早日回到廣州的心情。這樣的文字描述,與我們現代人產生了共情?!讹L送梅花過小橋》呈現的是一種道不清理還亂的思念,這樣的情感穿越了七百年回到了今天。

元曲是抒發心意自由的表達方式,迎合了文學創作的品性。這些不得志的文人雅士為地方民間戲曲、小調譜詞,抒發內心的苦悶困惑,排解壓抑,同時也為民間音樂帶來了高雅的詩意之美。元曲的繁榮是風雅文人參與的結果,是高雅的詩意與民俗文化相融合的產物。作為現代人,我們也可以嘗試用當代的語言去表達與展現新元曲,延續元曲的普及性、世俗性特征,創作出能體現當代性的國風國潮。同時,這種觀念也同樣植入到音樂創作當中,以下對這首作品片段的音樂進行分析,體現了作曲家的創作手法。

一、和聲技法特征

《元曲三首》民謠式簡單易記,朗朗上口的歌曲旋律,與復雜多變,色彩豐富的流行爵士和聲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音響效果。

《小橋流水人家》的前奏是bE大調,和聲運用了附加音和弦如加二和弦I6+2——bEsus2、加二加六和弦I+2+6——bEsus2/6。高位延伸音和弦如九和弦II9—Fm9、十一和弦V11——bB11,這些和弦具有流行和聲的風格特點。尤其是附加音和弦形成的四五度和聲結構,其產生的色彩,營造出寧靜致遠的意境。(見圖1)。該曲的A段是敘述性的旋律,帶有民謠風格的敘述性旋律,平緩地娓娓道來。伴奏分解織體,和聲T——S變格進行,和弦延續了附加音和弦與高位延伸音和弦的特點。如I+2——bEsus2IV7+2—bAmaj7+2

該曲高潮點是歌詞“物似人非”,和聲進行是向六級的屬離調,并阻礙進行到下屬,引入了a小調的屬和弦,使到和聲色彩忽然變化而增加緊張度,與歌詞奔突激動的情緒相吻合。(見圖2)

圖3是《夜雨》的譜例,該曲簡單清晰易記的歌曲旋律線條與色彩豐富、結構復雜的爵士和聲形成反差。作品中大量采用具有爵士風格特點的延伸音和弦如II9、V13、I9、V9/II。全曲由三個調組成,分別是D大調、F大調、高潮部分的bA大調。和聲進行模式在以上三個調當中作II———V———I———V/II(VI)的循環。這類模式在流行音樂和爵士樂里經常出現,是典型的爵士和聲進行。它可以出現在許多不同的結構部位,包括調內循環和轉調循環。功能性的和聲進行作為主體和聲手段體現在爵士和聲中其中,包括連續七和弦、屬連環、II—V—I的進行。它們是爵士樂典型的最常用的根音關系進行模式,在各種根音進行中,它屬于最強的進行。

《風送梅花過小橋》運用了具有爵士和聲特點的平行七和弦、終止主和弦七和弦。A大調屬和弦進行到副屬離調和弦,V7——b5VII56/IV——IV7,(E7———bE7———D7)停頓一小節再回到副歌,和聲色彩的突然漂移下滑的感覺,表現了歌詞“今日明朝不見他來到”既激動而失落的情緒。尾聲bVII7—I7(G7———Amaj7)進行,具有流行爵士終止7和弦化的特色。(見圖4)

二、節奏因素

《小橋流水人家》B部分過渡段。歌詞“那匹瘦馬”安排在附點、切分、休止后弱拍位置,襯托出茍延殘喘,奄奄一息的瘦馬的形象。之后進入到C段,是本曲的副歌高潮段,調性轉到了C大調。從“水上有橋”的弱起八度大跳的旋律帶動了深情激昂的情緒。伴奏織體低音連續16分音符律動的音型、和弦以三和弦為主突出力量感,這些手法都具有典型的搖滾音樂風格特點。再現的C段合唱部分增加了一個層次。急促的16分音符副旋律與主旋律相互呼應,層層遞進,把情緒推向全曲高潮。在例三中,《夜雨》伴奏織體具有拉丁爵士波薩諾瓦風格。連續的切分、休止、大三連音等一系列節奏元素,形成重拍錯位、節奏不規則的現象。音樂律動感鮮明。

三、襯詞的表現功能

(一)運用襯詞表達詩意

《小橋流水人家》過渡段中的歌詞“蕪”“刮”用顫音,加上哼鳴地演唱“嗚”,來表現“荒蕪”“西風”的情景。D部分也是連接段,把C小調過渡回bE調。旋律延續了B部分的素材并進行摸進。歌詞哼鳴的“嗚”,空無而蒼涼,模仿一種類似于羌笛的音色。(見圖5)

(二)阿卡貝拉合唱風格的襯詞演唱特色

《夜雨》間奏的合唱部分運用了襯詞“ba ba lu ba” 類似于爵士即興演唱的元素,具有鮮明的拉丁爵士波薩諾瓦風格。(見圖6)

《風送梅花過小橋》主題再現部分,同樣具有阿卡貝拉風格。低聲部和中聲部模仿流行打擊樂節奏和音色,用襯詞“咚”“嘟”演唱,形成人聲伴奏織體。引子、中段發展部呈現對位式的多聲部旋律。用襯詞“咦、哦、嗒、嘟”表達。同樣是阿卡貝拉風格的演唱形式。(見圖7)

通過以上音樂片段的分析,我們可以觀察到,《元曲三首》延續元曲的詩意之美的同時,運用了流行、搖滾、爵士等現代風格元素,用解構的方式來呈現新元曲。我們關注到,近年來各大電視網絡媒體推出一批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一些大型節目如:《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這些節目運用了舞美、動畫、音樂等視聽手段,重溫經典詩詞,將中國古詩詞作為其創作素材,為上百首古詩詞譜曲入歌。這些現象為我們藝術工作者帶來了啟示,我們需要共同探討元曲接下來的發展方向?,F代人如何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活態傳承,延續元曲文化;如何用新的方式呈現詩意之美,通過對元曲的解構與重建,用一種嶄新的面貌展現在聽眾面前;如何將古代經典詩詞,深深印在國民大眾的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重溫經典詩詞,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這些都需要藝術工作者們進行不斷地探索,為之付出不懈地努力。

參考文獻:

[1][2]廖奔.宋元戲曲文物與民俗[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

[3][4](清)不題撰人,原著.元曲三百首[M].吳兆基,編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星海音樂學院“創新強?!碧厣珓撔骂惪蒲许椖?《元曲結合當代聲樂風格的創作探索》(項目編號:E1—2402—20—071)。

作者簡介:陳藝嶠,女,漢族,廣東廣州人,星海音樂學院作曲系2004級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猜你喜歡
當代性元曲音樂創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風·松》音樂創作初探
品讀元曲
品讀元曲
品讀元曲
品讀元曲
戲曲音樂創作應把握的三重風格——以朱紹玉戲曲音樂創作為例
從兩篇音樂創作評論引發的思考
托布秀爾音樂創作簡析
《工業備忘錄》創作談
新工筆繪畫中色彩的當代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