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作及輔導方法探究

2023-07-12 03:27李佩佩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8期
關鍵詞:舞蹈創作

李佩佩

【摘 要】舞蹈是一種從古代流傳至今的藝術形式,它以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為主要目的,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就體現在基層群眾文化舞蹈上,基層群眾文化舞蹈是以人民群眾為基礎的舞蹈形式,民間風俗習慣、人文特點在基層群眾文化舞蹈中皆有所體現,舞蹈這種藝術形式流傳至今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還能體現出社會的進步以及一定程度上推動社會的發展。文章探究了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現狀,分析對其進行輔導的形式方法,借此提出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的可行性方法,促進其日后的發展。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舞蹈;舞蹈創作;輔導方法;舞蹈探究

【中圖分類號】J7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8—155—03

引言

人們對于精神文化體驗需求的提高,歸根結底是我國經濟、科技水平的進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了追求精神的體驗促使文化活動的種類逐漸增多,而舞蹈成為了人們追求精神文化建設的主要活動方式[1]。在當前社會,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在全國開展,在豐富人民群眾業務活動的同時,也加強了當地人民的精神文化建設,推動了我國精神社會的發展。

一、基層文化舞蹈的內涵特點

基層群眾文化舞蹈不同于專業舞蹈,二者之間存在多方面差別,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作者為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根據當地風土人情與人文特點進行創作,具有地域差別性;而且想要創作出好的基層群眾文化舞蹈,也要符合群眾精神的追求,在服務大眾的前提下創作,才能成為好的群眾文化舞蹈,不僅如此,群眾是發展基層文化舞蹈的必要條件,但也受到當地經濟水平,精神文化狀態,空閑時間和活動地點等制約。

基層群眾文化舞蹈是人民群眾在利用空閑時間追求精神需要的一種文化活動,使得其具有群眾性,地域性,制約性等特點,發展群眾文化舞蹈有利于豐富人們茶余飯后的文化活動,提高人民群眾的社會滿足感。

二、基層文化的發展現狀

文化一詞意義在于人類發展過程中所獲得的精神以及物質財富的總和,基層群眾作為社會發展的主體,其基層文化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人們以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對基層文化活動進行自我創作,自我參與,自我體驗,借此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

在當前我國的精神文化建設過程中,基層文化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對于我國飛速發展的經濟水平和群眾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來看,其建設水平依舊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所以提高我國精神文化水平,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依舊刻不容緩。同時因為我國的地域差異較為明顯,可知想要發展基層文化建設,地域性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在不同的地區實現追求不同的精神需求。

三、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的輔導積極性

基層群眾文化舞蹈是滿足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的一種方式,由于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作者為大眾人民,其舞蹈形式簡單,老少皆宜,被人民大眾所肯定及喜愛,具有相當程度的群眾基礎;從另一種方面來講,基層群眾文化舞蹈既能強身健體, 且對于體力的消耗較小,由此,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具有大眾性的特點,為了推動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對其進行輔導具有相當程度的積極性[2]。

而舞蹈又是一個由淺但深的活動過程,考慮到人民群眾大多數都沒有舞蹈功底,想要進行當地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舞蹈功底的人可以奉獻自己,用自己學過的專業知識對一部分群眾進行舞蹈輔導,可以請專業的舞蹈老師進行相應的授課,減少個體間的差異性,不僅可以讓人民群眾了解到專業的舞蹈知識,也可以促進群眾彼此的學習交流,達到實現全民參與全民創作的目標,進一步推動當地精神文明建設。

在當前精神文明建設的社會背景下,群眾文化舞蹈的輔導與創作逐漸成為了豐富人們精神文化活動、滿足群眾精神需求的重要因素,經過輔導后涌現出的一批高素質,高質量,想法開拓的舞蹈家們在空閑時間聚在一起,進行娛樂活動,從自身出發帶動人民群眾參與到基層群眾文化舞蹈之中,為我們的城市帶來活力,展現出人民生活的蓬勃朝氣,積極迎接生活的美好氛圍。同時由于我國群眾基數大,基層文化舞蹈相當大的群眾基礎,老少皆宜是基層文化舞蹈的一大特點,象征著人們積極的心態,踴躍參與一場文化舞蹈的創作與體驗之中,這也是基層文化舞蹈不斷創新,不斷向前發展的能量。借此,發展基層群眾文化舞蹈輔導的積極性一方面在于滿足群眾強身健體的需要,又為人民帶來精神上的追求與享受,提升了人們的文化素養;另一方面還是引導和組織地區文化活動開展的有效手段,加強了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使得群眾文化舞蹈在學習上直戳重點,推動我國社會的發展。

四、基層文化舞蹈創作的現狀及特點

(一)基層文化舞蹈創作的特點

1.基層文化舞蹈創作的引導性

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的主體是人民大眾,其特殊性在于它適用群體為人民,而普通群眾大部分都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舞蹈教育,想要讓其普及進而實現全民創作就必須有專業舞蹈基礎的人員引導人民大眾進行舞蹈輔導,從輔導者自身出發創作適合人民大眾的舞蹈進行普及,而后帶動全民舞蹈,開始舞蹈的創作[3]。

2.基層文化舞蹈創作的相互性

在進行基層群眾舞蹈創作時舞蹈創作者結合當地群眾提供的審美觀念與文化風俗,用自身的舞蹈知識創作出更加具有當地人文情懷的,更加適合普及的舞蹈,使得群眾與舞蹈創作者的互動更加輕松,兩個群體得到更加輕松的互動才會讓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帶來更大的影響力,也更加具有當地文化氣息。

3.基層文化舞蹈創作的包容性

人文情懷與舞蹈創作越是更好的結合,創作出的舞蹈就更加的具有當地的文化氣息,但因為舞蹈創作輔導者存在是外地輸入人才的情況,他們經常面臨適應其他地區的人文情懷的情況,這就需要舞蹈創作輔導者必須具有創作的包容性,讓當地的人文因 素用舞蹈更好的體現出來,舞蹈才會讓當地群眾容易接受并推廣。

(二)基層文化舞蹈創作的現狀

1.基層文化舞蹈創作的設備與場地不足

經過目前了解的情況可知,基層群眾文化舞蹈活動的進行都有固定的地點,在一些簡單設備的帶動下開始進行,大眾到達固定地點后開始參與跳舞活動,而舞蹈都是在一些領舞者帶動后來者進行的學習,相對于部分舞蹈來講并不適合大眾的普及,為了解決這種問題,舞蹈的創作者要積極融入到大眾之中去,結合群眾的意見,積極參與創新創作;結合舞蹈者的群體,創作出是個一定年齡段的舞蹈,這不僅考驗的是舞蹈創作者的能力,而且也對當地群眾的參與程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經過一系列實踐發現存在部分地區基層群眾舞蹈活動開展場地存在不足,可能在廣場的角落,可能在公園的某些地點,并沒有設立專門的舞蹈創作場地;且音響等設備嚴重不足,大部分地區只是簡單的音響,不能滿足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的追求,想要創作出更好的舞蹈,想要牽引新的元素進入舞蹈創作中,以上兩點是不得不考慮的前提條件。

2.基層文化舞蹈創作的人才緊缺

一個好的基層文化舞蹈既需要群眾的參與,也需要相關專業人員的領導與編排,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群眾的參與程度很高但專業創作人員卻少之又少,導致舞蹈創作工作始終不見起色,得不到具有現實意義上的發展。舞蹈創作工作的止步不前人員缺失是一方面,而具有專業舞蹈能力的人才其教授質量也是參差不齊的,有些舞蹈創作者對于舞蹈創作工作缺乏創新性,只是把一定的動作加以糅合,導致創作出的舞蹈動作較為呆板,使得創新工作質量較差。

3.基層文化舞蹈創作環節不周密

基層群眾文化舞蹈遭人詬病,引起種種誤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創作這個環節,種種安排不周密的情況所造成。在大部分舞蹈創作者看來此類舞蹈只是人們茶余飯后的一種娛樂活動,于專業性舞蹈來講就好似一個下里巴人,所以他們不會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基層群眾舞蹈的創新之中,也就導致了所見的舞蹈較為呆板,舞蹈表達的人文情懷不夠深刻,而且在創作環節,其鼓勵基層群眾創作機制不夠完善,列出以下幾點:

一是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的創新大部分為了參加當地比賽,得到比賽獎金或者創造經濟收益,導致此類情況創作出的舞蹈過分迎合評委的口味,缺乏了對人民大眾的匹配性與娛樂性,體現的人文情懷程度也可想而知;二是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在某些地區創作的目的在于應付領導的視察,沒有結合群眾的日常生活與當地風土人情,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在脫離人民的基礎上,實際的意義已然不在;三是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主要是為了服務大眾,一些舞蹈團隊因看不到舞蹈創作收益,或者創作收益較低使得創作不認真,致使舞蹈的質量上存在問題。

五、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作輔導方法探究

(一)加強宣傳,讓更多的群眾投入到舞蹈創作之中

針對上文提出的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場地和設備不足的問題,可將其歸結為在這項工作實施過程中,在群眾層面的宣傳力度不夠,只有明確群眾才是舞蹈創作的關鍵,才能使這項工作得以有效的開展,在這之中相關部門應該聯合當地舞蹈團體起到一個關鍵性的宣傳作用,認識到群眾基礎的重要性。在宣傳的過程中,突出群眾重要性,突出舞蹈的創作性,更要讓群眾認識到自身對于舞蹈創作的關鍵性,認識到通過專業的舞蹈創作才可以使得后期舞蹈活動更加強身健體,放松身心。在此提出以下幾點宣傳建議:在這個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利用互聯網宣傳推廣舞蹈創作是一種效率極高的方式;為了加強相關人員的重視程度還可將舞蹈創作列為當地精神文明建設部門的考核標準之一;建立舞蹈創作獎勵機制,激勵群眾參與進來,有了堅定的群眾基礎后,舞蹈創作工作的開展便會守得云開見月明。

(二)基層群眾舞蹈創作應重視情感和人民親和力

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中具有群眾親和力是引起群眾情感共鳴的基礎,從創作根本出發,群眾舞蹈的創作是出于服務大眾的強身健體及精神追求,一個好的原創群眾舞蹈,它具備了群眾親和力后必然會在比賽之中脫穎而出,由于群眾的親和力,在評委和觀眾的眼中由觀賞舞蹈就可以引起彼此的共鳴。例如東北地區經典基層群眾文化舞蹈扭秧歌,舞蹈的形象緊緊聯系人民生活,它并沒有華麗的形式,相反更加重視情感的輸出及共鳴,從舞蹈的動作表達經過東北人民勞動得到收獲的喜悅之情[4],所以一個能夠稱之為優秀的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在情感的共鳴和群眾親和力方面都是極佳的,舞蹈來自于生活,體現人民生活的情感和情懷,在創作過程中重視情感及人民親和力尤為重要。

(三)從人才培養著手開展基層群眾舞蹈培訓

人才的緊缺可以從舞蹈培訓出發,文化館的專業舞蹈工作人員定期針對民間舞蹈團隊開展培訓,讓民間舞蹈團體與專業培訓老師彼此溝通,專業舞蹈老師在了解群眾舞蹈創作需求后將自身舞蹈創作理論與群眾需求相結合,首先讓民間團體了解一下創作基層群體文化舞蹈的基本方法,再通過對其基本功,形體訓練,舞蹈知識傳授等,通過傳、幫、帶等環節引導更多的群眾在具有舞蹈創作基本素養的基礎上參與到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之中。

(四)結合當地人文情懷,合理編導

基層群眾舞蹈的合理編導體現在體現當地民俗特點、體現文化性與大眾性等方面,用直觀的動作表達出當地的人文情懷與人民的精神面貌,表現舞蹈的精神文化意義。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是具有地域性的,因地方風俗和人民生活習慣的不同而不同,需要緊密結合人民群眾創作出讓當地人民接受并喜愛的舞蹈風格,舞蹈風格是當地人文情懷的體現,群眾文化舞蹈所表現的地域性越強就表示當地民族性越強,以廣場舞為例子,廣場舞它是基層群眾文化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我國的民族特色,由于其簡單的舞蹈動作,在大眾層面非常普及,它有著通俗易懂的特點,逐漸與人們緊密聯系到一起,受到大眾的認可與喜愛,在編導過程中還可以嘗試加入新的舞蹈元素體操也是遇到一種,與廣場舞有一定的關聯性,二者聯系到一起不僅讓人們有更多的舞蹈了解,而且可以豐富人們的素養。但是這就對編導者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不僅具有深厚的舞蹈功底還需要對當地的文化具有一定的認識,才會讓舞蹈更加受大眾喜愛。

六、結語

以上觀點論述了基層群眾文化舞蹈輔導對于發展當地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精神文明進步具有積極地作用,列舉出基礎層群眾文化舞蹈的特點以及現狀,經過對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作的不足分析,借此從人文情懷、群眾親和性、舞蹈的培訓以及編導等多角度出發提出其創作的輔導方法,旨在為基層群眾文化舞蹈貢獻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金春梅.探究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作及輔導方法[J].參花(上),2021(10).

[2]梁蘭博.發展群眾文化的基層舞蹈輔導的創新方法[J].中國文藝家,2021(7).

[3]孫曉惠.發展群眾文化的基層舞蹈輔導的創新方法[J].藝術大觀,2021(6).

[4]于楊.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作及輔導方法[J].戲劇之家,2020(34).

猜你喜歡
舞蹈創作
戲劇藝術在舞蹈創作中的作用初探
朝鮮民族傳統舞蹈類型劃分下的創作分析研究
大眾舞蹈與舞蹈創作的融合研究
音樂表現手段對舞蹈作品創作的作用
淺議舞蹈中的想象力
試論動作結構在舞蹈創作中的作用
群眾舞蹈創作與專業舞蹈創作的區別
芻議舞蹈文化及舞蹈創作
試論“夸張”手法與舞蹈創作的關系
讓舞蹈成為心靈之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