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

2023-07-12 11:58王明玫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8期
關鍵詞:新時期心理健康閱讀教學

王明玫

【摘 要】在新時期,人們生活越來越豐富,但是工作壓力和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在過去人們認為心理問題只會出現在成人身上,但實際上,兒童心理問題已經成為新時期不可忽視的問題。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重視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前,小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案例越來越多,作為語文教學工作者必須要加以重視,并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使其健康學習、快樂成長。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8—239—03

基于小學階段的教學教師,不僅需要落實對學生知識方面的教育,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因為當兒童出現心理問題的時候,會影響他們成年后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表達理解能力,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學生身心健康方面的關注并對其進行積極引導,讓學生學會調節心理正確面對各種問題,這對促進學生未來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的意義

(一)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每個學生的性格不同,學習體驗也存在很大的差異。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所學內容,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去引導。通過適當拓展并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讓課堂氣氛變得和諧有趣。

(二)有利于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當前小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已不是個例,它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很多學生在上課時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興趣不濃厚,一些學生受到家庭、學校以及個人交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產生消極情緒[1]。因此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通過不斷引導和教育消除學生在成長路上的障礙,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心態增強學生的活力,使其情緒高漲。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原則分析

(一)尊重學生主體原則

在新時期,教師需要將課堂還給學生提高課堂主體地位,在掌握學生個性化差異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互動,了解學生的情感狀況,通過閱讀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了解學生的獨特想法,并對其進行鼓勵和糾正,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循序漸進原則

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心理健康教學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對學生不斷教學和引導,從而豐富學生的見解,完善學生的心理認知。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心理狀態和學習能力也不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小學生在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堅持循序漸進的教育原則,一步一步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學,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因材施教原則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生活環境不同,性格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從學生自身心理發展水平出發,采用不同的交易方式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實現個性化教育。

三、小學語文閱讀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現狀

(一)融合方法單一

在新時期,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雖然很多教師接受了這一教學理念,但是他們的教育方法卻比較傳統。在小學閱讀教學中,不能靈活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即興發揮,在講解語文知識時很堅強地過渡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這種單一的融合方法使得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學生學習欲望不強[2]。一些教師僅僅是在閱讀文本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思想總結,找出文章中的答案然后由學生進行回答,教師進行總結和完善。這樣其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沒有很好的發揮出來,缺乏對學生深入思考的引導,使得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二)語文閱讀與心理健康教育聯系不緊密

很多教師仍然保持著傳統的教學理念,認為語文教學就是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為主,使學生能夠通過考試并獲得高分。這種教學思想讓教師忽略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另外加上在新時期下小學語文教師工作任務重、課堂教學時間短,這也使得教師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時往往是點到為止,沒有對其進行深度融合。甚至很多教師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并認為心理健康教育不屬于語文教學范疇,而是與道德與法治有著緊密的聯系,這種錯誤的認知導致教師忽略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閱讀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評價體系不完善

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校領導干部對于語文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重視程度不夠。在語文考試方面,也主要是以語文知識為主,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評價體系,使教師融合意識不強、融合動力不足,這也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落后的因素[3]。

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構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探究意識。通過將閱讀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結合,可以糾正學生錯誤的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注意首先要轉變教學理念,掌握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情感特點,并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基礎上結合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鼓勵學生提出不同意見。通過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并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使其感受到教師的關懷。此外,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按照設計目標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快樂中健康成長、高效學習。例如,在教學《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閱讀朗誦為學生創造互動機會,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課文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寫作目的,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身邊的事物,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方法進行場景展示,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在閱讀基礎上進行適當拓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如通過對草的顏色進行解析,讓學生了解即使同一片草地在不同時期也會有顏色這樣的變化,而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階段其性格特點也會發生變化。通過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啟蒙教育。

(二)挖掘閱讀文本、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小學語文所涉及的課文很多都是出于名家名篇,有著豐富的情感色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挖掘文本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并結合新課標教學要求開展教學活動,包括寓言故事、記敘文、詩歌、散文,這些課文都包含著心理健康相關內容[4]。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樹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并將其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例如在教學“詩歌”的時候,教師可以講解詩歌的歷史背景以及相關意見,讓學生領悟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通過對詩歌內涵進行分析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又或者在教學《自相矛盾》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會出現矛盾的現象?通過不斷引導讓學生體悟到做人要實事求是不能過分夸張,否則到最后就很難自圓其說成為別人的笑柄。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加深學生的思想感悟,讓學生朝著積極健康的發展。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有限、學習能力存在不足,而要想讓學生全面掌握所學知識,教師就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時也需要進行針對性的引導,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課文題目中只有一個作者寫只有一個最想強調的是什么?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以激發學生的主觀感受,通過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有趣。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外閱讀中

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不能僅僅將注意力放在課堂上,也需要適當地進行拓展延伸,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學生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獲取更多心理健康知識的意識,使其在學習知識的時候關注文本所表現出來的健康思想。教師可以定期開展課外閱讀主題活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實現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排解學習壓力釋放不良思想,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可以將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知識的書籍推薦給學生,例如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等。通過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眼界,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以學會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把握挫折素材,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困難

小學生雖然心理比較簡單,但是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出現不良心理和負面情緒,而且他們沒有接受過鍛煉抗壓能力不足,缺少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該把握文章內容挖掘挫折教育素材,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困難學會迎難而上[5]。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有關挫折描寫的內容,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鼓勵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正視困難并培養不怕困難的意識。例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面對困難時要不斷激勵自己,要有戰勝挫折的勇氣并樹立長遠目標和理想。通過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困難以及教育學生當面對困難時我們應該選擇的正確做法,以實現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的心理更加堅強。

(二)分析人物形象,解析作者傳達的思想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深度剖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這樣一方面是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小學語文教材包括一些童話故事,這些文章對學生具有較高的吸引力。而且很多文本中主人公都具有優秀的品質,通過對主人公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將閱讀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融合,這樣既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同時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例如,在教學《魯濱遜漂流記》這篇課文的時候,文章中的主人公是魯濱遜。他被迫漂流到一個沒有人煙的荒島上,在那里生活了25年。通過講解魯濱遜的勵志行動和生活讓學生學會直面挑戰,通過分析魯濱遜的人物形象和主要事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學會始終保持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即使在面臨重大困難的時候也要學會堅強、保持樂觀,勇敢地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三)培養學生學習自信

通過興趣化閱讀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當學生具有較為濃厚的閱讀興趣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組織故事大會、閱讀討論會,讓學生談談閱讀與心理健康知識和經驗。在互動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避免心理問題。

(四)抓住學生閱讀心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閱讀是通過從文字符號中提取的一種心理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掌握學生的閱讀心理,并在閱讀教學中靈活滲透心理健康知識,將新的知識納入到原有認知結構中,引導學生構建出新的知識結構,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認知發展?;谛W生的閱讀教學主要停留在閱讀感知階段,因此教師通過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給予學生不同的學習體驗,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理解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引發學生想象并加深對文本教材的理解。在閱讀表達階段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建立自信心并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通過不斷鼓勵讓學生放下心理壓力,避免因為缺乏而不敢表達的現象。通過適當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在鑒賞評判階段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個性化的見解并引導學生表達內心感受,培養學生發散思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六、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也需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通過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關毓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名師在線,2019(19).

[2]任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1(18).

[3]周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空中美語,2021(6).

[4]黎昌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外交流,2021(2).

[5]李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65).

猜你喜歡
新時期心理健康閱讀教學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新時期農村氣象觀測及防災服務探索分析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創新研究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