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與跨文化能力的培養

2023-07-12 20:16吳玉娟
當代家庭教育 2023年11期
關鍵詞:跨文化能力高中學生新課標

吳玉娟

摘 要:高中英語教學不單是教給學生相應的語言知識,培養學生的聽說讀看寫技能,《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中也指出跨文化能力培養的關鍵性。本文從培養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角度出發,并提出以下建議:合理利用現有教材,教與學中培養跨文化意識;提高教師文化素養,生動準確傳授跨文化知識;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欣賞吸收異國文化風情。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學生;英語教學;跨文化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1-0230-03

語言中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語言不單是人類交往的工具更是溝通國與國之間的文化橋梁。新課標中對文化意識的定義是:“對于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取向?!北疚膶⒃谇叭搜芯康幕A上主要針對跨文化能力培養這一方面進行另一角度的探討。本文探討的對象——高中生,他們屬于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谛抡n標,從培養中國特色文化人才大方向出發,將學生培養成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近年來,跨文化外語教學已然翻開了全新的篇章,從一開始英語教學目標強調的“語言能力”而是擴展到“交際能力”再到將“跨文化交際能力”導入我國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可見跨文化交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趨明顯,其中包括文化知識和某一特定教材相結合;張紅玲提出將文化知識與教材相結合這一思想,教學過程中要全面、系統地呈現教材中的文化內容,認真對待文化教學。因此,培養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國特色跨文化交際人才刻不容緩,如何解決在英語教學過程恰當地處理文化因素,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方法是值得我們思考和探討的。

1.何為跨文化交際能力

什么是跨文化交際能力?首先,要理解交際能力這一概念是先由Hymes提出——主張學習語言不僅要具備語法能力,同時還要具備得體運用語言的能力。而跨文化交際能力指的是運用本族語同與非本族語的人進行交流和文化碰撞,這一過程還要具備特定的文化知識包括本國及他國的各方面知識。國內著名學者胡文仲先生則把跨文化交際能力歸納為三個層面:認知、感情、能力。胡先生指出認知層面是跨文化交際者要具備特定的文化知識,尤其要了解交際對象國家的文化知識;感情層面是指對交際者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能對不同文化有較強的包容性和深刻的理解;能力層面則是指交際者的各種能力包括語言能力、非語言能力、處理人際關系能力等。因此,筆者結合前人的說法,概括得出所謂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就是能把個人所學的語言知識與社會的文化習慣和思想觀念結合起來,根據具體的語境,正確判斷對方思想、情感的變化,恰當、合理地調整自己的話語內容,甚至是手勢語及身勢語使交際交流過程能夠得以順利進行。

2.高中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現狀

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受到應試教育制度影響,過分關注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了文化背景知識引入對學生語言學習的積極作用,這就導致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英語詞匯和語法,但是在不同的場景中很難恰當地使用英語交際。

目前,我國高中英語階段所采用的授課教材,不少篇章涉及了跨文化因素。在此,以人教版2019的普通高中教科書(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一冊Unit 4 Body Language的單元為例,通過聽本年級教師授課發現我校英語教學只強調語言知識的傳授,重視語法教學,當講到與文化相關知識,卻蜻蜓點水的略過。遇到學生感興趣,想繼續深入學習的時候,教師卻不敢過多的講解。筆者由于時間和條件的限制,案例來自筆者從教多年過程中包括日常生活觀察、授課及聽課過程中,發現本年段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關于跨文化交際時的案例。有一次筆者組織班級邀請外教的英語角活動,現場提供水果及立頓的紅茶和綠茶。一位外教跟一名學生說,“Could you please give a cup of black tea?”學生半天沒有反應過來,用英語解釋“We don't have black tea,but we have green tea and red tea.”結果,外教滿頭問號,何為red tea,還以為是中國特色的茶。而不只這名高中生包括其他多數同學都以為black tea是黑茶。經過筆者解釋,外教和學生們才豁然開朗。由此可見,在跨文化交際中,對于習語的學習也是十分重要,但范圍內容之廣,在高中英語授課過程中進行講解和滲透也是十分艱難的。

中國人講究吃,關心飲食住行。因此,在中國的閩南地區人們見面最常問的是“你吃了嗎?”或是“你去哪里呀?上哪兒去呢?”,這一問候方式根深蒂固地在閩南地區的學生腦海里,因此,在遇到外教打招呼的方式除了簡單的“ Hello !”,最常聽到學生對外教問“Have you eaten?”Or “Where are you going?”對初來中國的外教的第一反應則是,“Are you inviting me to eat with you? Or you wanna treat me a meal?” 或者一開口就問我去哪里?“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這跟你有關系嗎?可見,簡單的日常問候語都有跨文化知識蘊含其中。交際交流過程中不清楚文化內涵就會導致連簡單的問候都鬧出笑話。

筆者在“Unit 4 Body Language”的授課過程中及筆者旁聽年段教師授課的時候發現:當講到不同國家使用肢體語言OK這一手勢的文化含義時,學生們往往只能想到贊同這一含義,大部分學生不知道這一手勢在不同國家代表不同的意思,其實這一手勢在其他的一些國家還代表金錢、數字零等,還有些國家也有表示不禮貌的含義。而當教師在講到Yes 和No的肢體語言的時候,大部分學生理所當然地認為Yes伴隨的肢體語言是點頭,代表認同。No伴隨的肢體語言往往是搖頭,代表的是不贊同。英語教師在解釋了Yes 和No(點頭和搖頭)在一些國家代表的意思正好與他們熟悉的意思相反后,部分學生表示十分震驚。聽課過程中也發現,授課教師對背后文化知識的講解十分少,重點落在語言知識和語法知識的講解上,學生對文化知識感興趣并詢問的時候,教師選擇簡單帶過。因此,從以上的真實案例中可以看出,高中生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相應跨文化背景知識的匱乏就很容易造成交際交流中的誤解,同時在用詞用語甚至肢體語言的運用都要注意,這就要求學生要了解一定的跨文化知識,儲備跨文化交際常識,才不至于在交往過程中引起誤會。而教師自身文化知識儲備也要更加豐富,才能面對學生感興趣的文化知識能夠回答自如。

3.如何培養中國特色跨文化人才

《英語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發展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還要幫助全體學生學習、理解和鑒賞中外優秀文化,旨在培育擁有中國情懷的學生,使新時代的高中生能夠堅定文化自信,拓寬國際視野,增進國際理解,逐步提升學生的四種能力即“跨文化溝通能力、思辨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促進全體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筆者建議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可以遵循“語言文化基礎教學+跨文化意識的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這個過程也是學生將語言知識內化為自身素質,并轉化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學習發展過程。那么,要如何從高中階段起,培養中國特色跨文化人才呢?以下是筆者提出的幾點建議。

(1)合理利用現有教材,教與學中培養跨文化意識

根據新課標編寫的人教版2019英語新教材,為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提供了關中外語言文化交際方面的內容,真實且地道的英語課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過分注重學生語言語法知識的教學,只注重學生語言知識和語法知識掌握情況,轉變成側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的熏陶,通過對比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引導進行學生進行辯證思維、批判思維的訓練。設計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學生辯證思考,批判地看待不同的文化,讓學生開口表達個人的觀點,寫出自己的看法。教師應在教學中給予引導學生關注主動發現課文中的中外文化知識,不再把重點落在語言語法知識和重難句點撥,更應該引導學生關注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人文背景知識、中西方文化內涵滲透等內容。

例如,人教版(2019)必修一“Unit 5 Language Around the World ”從中國的漢字書寫系統的演變,展現中國優秀的方塊字魅力,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同時在授課過程中適當地補充英語是如何作為一門國際語言的發展,英語詞匯又是怎樣不斷完善和變更。在比較英漢雙語過程中,堅定中國文化自信。以必修二“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這一單元中,通過聽力課中的參觀中國文化代表之一——孔廟文化,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學習如何傳播中國文化,同時在閱讀課中了解英國的發展史,感受文化的差異性。以選擇性必修二“”Unit 3 Food and Culture ”這一單元中,通過閱讀課中外國人來中國體驗中國的八大菜系的過程中展現中國飲食文化的魅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比中西飲食文化,展現飲食文化背后的人文情懷,比較文化差異,增強民族自豪感。

(2)提高教師文化素養,生動準確傳授跨文化知識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如今的科技發達,知識爆炸時代,學生不只是要一杯水,教師也不再是一桶水就可以滿足教學實際了。教師要成為一條河,甚至要成為大海。這就要求外語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際知識,具有較強的雙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即對中外文化有比較深刻的了解和認識,能夠較為準確地比較和洞察兩種不同文化的差異。例如,在圣誕節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舉辦圣誕節活動,讓學生感受西方文化,互贈禮物,用英文表達節日祝福,同時對比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讓學生更為真實地感受中西方文化的魅力。同時,要求外語教師要提高對中英文化差異的敏感性,采用靈活多變、符合當地學情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容易辯證地看待和以更包容地胸懷看待文化差異,這對培養具有中國特色的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大有裨益。

例如,在學習必修二“Unit 1 Culture Heritage”這一單元時,不僅學習國外人民對文化遺產的保護,也學習了我國對古代珍貴的文化遺產的保護,在對比中外文化的差異時,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這兩者之間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感受到文化遺產是人類的寶貴資源,強化文化保護人人有責的觀念??梢栽谑谡n過程中,采用視頻欣賞紀錄片,直觀地觀看國外的一些有關保護文化遺產和現代社會建設中是如何協調發展的英語視頻,還可以設計英文海報呼吁如何保護敦煌文化遺產。不言而喻,這就要求外語教師必須掌握大量與外語教學相關的人文知識,不單單是外國人文知識,還有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知識。教師要提高自我要求,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提高個人教學水平。

(3)拓展第二課堂活動,欣賞吸收異國文化風情

拓展第二課堂活動是對跨文化能力的培養的重要補充辦法。不同學校由于地區條件不同資源不對等情況,故筆者建議,縣區學??梢酝ㄟ^邀請外教或者大學專門研究跨文化交際的教師來學校給學生開設中外文化差異方面的專題知識講座。年段英語備課組組織商議開展每周一次英語角活動,教師選定英語角話題,同時提供給學生一定的素材,還可以適當地開展英語歌曲比賽和話劇欣賞活動,教師通過課堂有關的話題,適當地給學生聽英文歌,看歌劇話劇。通過開展英語演講比賽活動,或是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英文小說的活動,英文小說的選取要盡可能符合學生的學情,難度適中,可以考慮書蟲系列圖書,同時教師還要適當地設置閱讀問題,讓學生有目的地做閱讀練習。當然,也可以在學校開設校園英語廣播節目,通過播放英文歌曲、朗讀英文詩歌、美文營造英語學習氣氛,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汲取英語語言和文化知識。又或是開展主題中西文化周活動,盡可能在活動中以英語作為主要交際語言。此類活動,一方面能夠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語技能和交際能力,另一方面還能促進學生潛移默化地學習跨文化知識,了解異國文化風情,在寓教于樂中學習和運用跨文化知識。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強大,與國際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培養中國式跨文化交際人才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在新課標背景下有針對性地提出三點建議:合理利用現有教材,教與學中培養跨文化意識;提高教師文化素養,生動準確傳授跨文化知識;拓展第二課堂活動,欣賞吸收異國文化風情。同時希望能夠為外語教師在對高中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和滲透帶來一些教學啟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束定芳.語言與文化關系以及外語基礎階段教學中文化導入問題[J].外語界,1996(01).

[3]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4]胡文仲.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外語教學中如何定位[J].外語界,2013(06).

猜你喜歡
跨文化能力高中學生新課標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培養高中學生科學精神的實踐探索
在閱讀的樂趣中提高高中學生的英語能力
理工院校通識課程與學生跨文化競爭力培養探析
跨文化教學與“跨文化能力培養”
加強高中學生社團建設的思考
初探新課標下高中英語聽力
協助黨委創辦高中學生業余黨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