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思政教育狀況分析及問題解決策略的研究

2023-07-12 10:10韋覺華
當代家庭教育 2023年11期
關鍵詞:解決策略問題分析

韋覺華

摘 要: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對小學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國小學思政教育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是,我國小學思政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思政教育質量,教師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讓學生感受到思政知識帶來的魅力,激發學生對思政知識學習和探究的熱情,提高學生對思政知識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思政教育;問題分析;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1-0013-03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小學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被重視,同時,小學階段也是學生道德養成的關鍵時期,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必須提高小學思政教育的質量。

1.當前農村小學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思政理念不夠深刻

我國農村小學思政課教育中,思想理念不夠深刻一直是影響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問題。教師和學生對思政課的理解存在誤解,認為它只是一門考試科目或政治課程。這種思想導致教師更加注重知識的傳遞,而忽略了思想道德方面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更多強調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忽略了對學生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同時,由于教育投入和教育條件有限,農村小學思政課教育往往存在缺乏實際案例和生動故事等資源,導致教學內容過于枯燥和抽象,難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

(2)教學方法不夠完善

我國農村小學思政課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和人生觀的重要途徑,但在實踐中存在著教學方法不夠完善的現象。首先,教師應用的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多樣性,使學生缺乏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其次,由于農村資源匱乏、教育經驗不足等原因,教師對教學方法的認識和應用不夠到位,導致教學質量不高。此外,還有一些家長對思政課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孩子的思想教育缺乏關注和支持,也影響了教學效果。

(3)師資隊伍不夠強大

首先,由于資源分配不均,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相對較少,導致這一地區缺乏優秀思政課教師。其次,農村地區經濟落后,職業前景較差,這也導致高素質人才不愿前往農村從事教育工作,進一步削弱了師資隊伍的實力。另外,農村教育師資培訓體系不夠健全,缺乏有效的教育培訓機制,也是導致師資隊伍不夠強大的原因之一。這些問題都導致農村小學思政課教育中的師資隊伍水平不夠強大,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

2.小學思政教育問題解決策略

(1)整體謀劃管理,全員參與推進

第一,增強教育者使命感。教育者的使命感是推動農村小學思政教育創新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提高教育者的使命感,需要有關部門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支持,同時需要教育者自身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為農村小學思政課教育創新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首先,加強專業培訓,提高教育者教育水平。農村地區教育資源匱乏,教師培訓機會有限。因此,要加強對農村小學教育者的專業培訓,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和教育理論素養,讓他們更好地發揮師德師風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激發教育者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教育者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要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肩負著重要使命。并通過各種方式激發教育者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讓他們將教育視為本職工作的同時,也視為人生使命。再次,建立激勵機制,推動教育者的發展。在農村地區,許多教育者的工作環境比較艱苦,這容易影響到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因此,需建立激勵機制,激勵教育者在工作中積極投入,同時也為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動力。最后,加強團隊協作和互助精神。在農村地區,教育資源有限,而團隊協作和互助精神可以將教育者的個人優勢最大化。因此,要加強團隊建設,增強教育者的團隊協作和互助精神,為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第二,各學科的浸潤融合。各學科浸潤融合是促進小學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式,它可以促進思政教育給學生提供更廣泛的知識背景,并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實踐技能和治理方法。通過各學科的融合,可以培養更全面、更綜合的人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發展需要。語文課程是農村小學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語文課程中的文學作品既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又可以塑造學生的人文情懷。針對農村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選取一些體現人民群眾生活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從中汲取人生道理和生活智慧。此外,語文課程還可以通過學習古詩詞等經典作品,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情感。數學課程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數學課程中,可以選擇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如農業生產中的計算問題等,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實用價值和重要性。此外,數學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一些社會現象,如經濟發展、人口變化等,讓學生了解數學與社會的緊密聯系??茖W課程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在科學課程中,可以通過選取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等相關的話題,讓學生了解科學與生活的聯系。同時,通過農業科技的介紹,可以讓學生接觸到現代科技,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歷史課程是培養學生歷史文化素養和國家認同感的重要渠道。在歷史課程中,可以注重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農村的歷史和文化,讓學生了解農村的傳統文化和人民生活的歷史演變。此外,通過介紹一些歷史名人的故事,如雷鋒、錢學森等,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愛國主義情感和道德成長的意識。綜合實踐課程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可以注重與社會實踐相關的實踐活動,如社會服務、環保行動等,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鍛煉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此外,可以引導學生開展科技創新和小發明、小創造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第三,家校協同共育美德。家校協同共育美德,是促進農村小學思政教育創新的有效策略之一。在農村小學思政教育中,家庭和學校具有重要的作用。應該加強家庭教育,優化學校教育資源,建立家校溝通渠道和機制,從而共同推動農村小學思政教育的創新和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首先,提高家長的教育意識。家長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具備較高的教育意識。家長應注重對孩子的情感陪伴,細心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同時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教育孩子道德規范和社會價值觀念。在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中,家長要尊重孩子的個性,積極傾聽孩子對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并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引導。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和情商。其次,優化學校教育資源。農村小學在教育資源方面相對較為匱乏,需要優化現有的教育資源并開展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措施,如多樣化的課堂教育、輔助教育、課外活動、文化體驗等推動思政教育的創新與發展。學校也可加強對思政教育的培訓和教育,提高教師的教育素質和道德修養,使教師具備更高的教育技能和能力,更好地引導學生發展情感智能和性格特征。最后,建立家校溝通渠道和機制。家校溝通是家校協同共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家校溝通渠道和機制可以促進家庭和學校的有效溝通和協同。學??梢蚤_展家長進校探班等活動,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學校教育工作的進展和成果,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問題。同時,還可以建立家長微信群或家委會加強家校溝通,增進雙方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促進家庭和學校協同共育,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2)豐富教學手段,創新教學內容

第一,融入優秀的傳統文化,實現文化育人。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傳統文化中的許多故事、寓言、詩歌等形式,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培養他們的品德修養。例如,可以通過講述《孔子家規》《三字經》等經典文化作品,讓學生了解誠信、忠誠、友愛等優良品德的重要性,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教師還可以將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教學內容融入各個學科中,如語文、數學、科學等,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比如,在語文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學習《詩經》中的各種詩歌,讓學生在欣賞中領會其中的情感,并且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數學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古代數學家的思想,如《九章算術》等,讓學生理解數學的本質。最后,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內涵。例如,組織學生參觀傳統文化遺址、博物館等,讓他們親身感受和體驗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優秀傳統文化活動,如傳統歌舞、傳統手工藝等,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第二,校園特色的文化熏陶,實現育人實效。首先,建設校園文化墻。這是一種公開、直觀、可視化的形式,用于展示學校的特色文化,如學校的歷史沿革、優秀教師和學生的事跡等。有助于教育學生學習校園文化,增強學生的自豪感,促進學生的思想熏陶。其次,推廣校本課程。校本課程是基于學校特色和地域文化特點,針對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而開設的課程。通過推廣校本課程,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有價值的知識和文化,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體驗學校的特色文化??傊?,校園特色文化的熏陶對農村小學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非常重要。學??梢愿鶕陨淼膶嶋H情況,綜合采用以上措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驗學校的獨特文化氛圍,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文化修養。

第三,多渠道開展學生活動,實現育人活動。首先,可以通過學校的組織和師生的共同努力,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生活動。比如,可以舉行班級文化比賽、趣味運動會、科技創新展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其次,開展社團活動。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內容,在實踐中了解各種文化和社交技巧,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例如,建立集美術、音樂、文學、體育等多種藝術類社團,讓學生在各種藝術形式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如開展農村文化體驗活動、文化旅游等,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農村的文化傳承和歷史積淀,感受鄉村的美好,提升他們的民族文化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學??梢葬槍ψ陨硖厣?,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如“科技節”“讀書節”“藝術節”等。這些活動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文化修養。最后,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總結反思,完善并改進活動策劃和執行,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靈活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不斷提升學生參與感和獲得感,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3)合理評價方式,壯大師資隊伍

評價方式是教育改革中一個重要的環節,通過合理的評價方式,可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達到促進農村小學思政教育創新發展的目的。①綜合評價。將學生在學校、社會和家庭等多個方面的表現和成果進行綜合評價,綜合考慮學生的素質、特長、興趣愛好等方面。②多元化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口試、筆試、綜合實踐、同伴評價等方式,全面、多角度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素質發展。③外部評價。借助第三方機構或專家的評價,引入外部視角補充學校內部的評價,提高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此外,思政教育壯大師資隊伍,也是提高農村小學思政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①教師培訓。加強對農村小學教師的培訓,促進其業務水平的提升,提高其思政教育理論和實踐能力,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創新意識。②教師交流。營造良好的教師交流環境,推廣已有的、好的教學經驗,促進教師之間互相學習。③激勵政策。落實對農村小學教師的激勵政策,展開評優、評先、評聘等評價活動,讓先進者樹立榜樣,刺激更多教師投入思政教育教研和實踐中。

綜上所述,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思政教育的質量,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基礎上,讓教師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學校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思政教育中來,讓學生感受到思政知識帶來的魅力。并創新小學思政教育的教學形式和方法,通過創設良好的思政教育環境、豐富思政教學形式、開展多樣化的思政教育活動等方式,激發學生對思政知識學習和探究的熱情,提高學生對思政知識學習和探究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牟映.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融入小學思政教育路徑探析[J].中國教育學刊,2023(04).

[2]陳映穎.小學思政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玉樹州雜多縣各小學為例[J].青海教育,2023(03).

猜你喜歡
解決策略問題分析
高校圖書館計算機網絡安全研究
淺談短波同相水平天線幕的維護調整
談數學建模時的問題分析步驟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現象及解決策略
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家校合作問題分析及解決策略研究
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分析
關于我國水污染治理存在問題與解決策略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