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思維下藝術類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究

2023-07-13 05:30楊朝政李淑英
大觀 2023年5期
關鍵詞:新文科項目驅動虛擬仿真

楊朝政 李淑英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思維成為當代社會重要的思維方式。藝術類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也在不斷推進,以適應新時代的需求。探討互聯網思維下的藝術類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路徑,分析互聯網思維與藝術類課程教學的關系,并提出三種適應互聯網思維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互聯網;藝術類課程;新文科;項目驅動;虛擬仿真

注:本文系2021年度常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課題“互聯網時代高校設計類專業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MYJY2021-Y02)、2021年度常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課題重點項目“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影視廣告類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研究”(MYJY2021-Z01)、 2021 年常州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落實立德樹人的數字媒體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GJY2021092)研究成果。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ヂ摼W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讓信息交流和知識獲取變得更加便利和迅速,也給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藝術類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是這個時代背景下必須進行的課題。

本文探討互聯網思維下藝術類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方法和路徑,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聯網技術和資源,提升藝術類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以適應時代發展。

一、高校藝術類專業課程教學中現存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滯后

首先,互聯網時代,藝術人才需要掌握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F在的藝術作品不僅可以是紙質的,還可以是數字化的。因此,藝術人才需要具備數字化、網絡化的藝術創作能力,而傳統的藝術教育往往忽略了這些內容。

其次,互聯網時代,藝術人才需要具備全球化的視野和跨文化的溝通能力?;ヂ摼W已經讓世界變得更加緊密,藝術作品也不再局限于本國或本地區,而是面向全球。因此,藝術人才需要具備全球化的視野和跨文化的溝通能力,而傳統的藝術教育往往只注重本土文化和美學。

最后,互聯網時代,藝術人才需要具備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這個時代的競爭非常激烈,藝術人才要有獨特的創意和創作能力。而傳統的藝術教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藝術技能,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創新思維的培養。

(二)教學內容難以滿足行業對藝術能力的需求

藝術行業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過去,藝術作品主要呈現在紙上或畫布上,如素描、油畫、書法等。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藝術作品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媒介。數字媒體、VR技術、動畫、游戲設計等都需要被學習,而傳統的藝術教育內容對這一需求的促進作用不大。

當今時代,行業對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藝術教育往往以傳授知識和技能為主,對實踐和應用的重視程度不高。然而,藝術行業中,實踐和應用能力非常重要,需要學生具備創新和實踐能力,能夠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際項目中。傳統的藝術教育難以滿足這些要求。

(三)教學方法制約了藝術創新

傳統的藝術教學方法往往過于注重技巧的傳授,這使得學生容易被固定的技法和藝術風格所束縛,難以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傳統的藝術教學方法還傾向于傳授“正確的”繪畫或設計方法,強調規范性和標準化,從而限制了學生的創新。

在傳統教學中,藝術往往被看作一門獨立的學科,而其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一定程度上被忽略。這種教學方式容易導致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相對狹隘,難以進行跨學科的創新和合作。

二、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教學體系創新

(一)基于OBE理念的創新

OBE教育理念是一種以成果為目標導向,以學生為本,采用逆向思維方式的課程體系建設理念?;贠BE理念的藝術教學創新,強調通過學習成果評估學習效果,而不是僅關注學習過程。

1.以實踐為導向

基于OBE理念的藝術教學中,實踐性非常重要。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練習和創作掌握藝術技能和知識。教學活動的實踐性要求學生在實際的藝術實踐中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不斷探索藝術的可能性。

實踐能夠促使學生牢固掌握技能和知識,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學生要在藝術實踐中,通過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應用藝術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實踐性強的教學活動要求教學更加個性化。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藝術實踐活動,從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創造力。

2.以啟發式教育為主

在基于OBE理念的藝術教學中,啟發式教育與創造性思維被強調,教師要通過具有創造性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可以通過提供開放式的任務和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啟發式教育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思考過程和觀點,通過引導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例如,可以通過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

3.適當開展翻轉課堂

使用翻轉課堂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探究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開展翻轉課堂之前,教師要確定本次課程的學習目標和內容,并據此制定教學計劃,在課前向學生提供相關的學習材料,隨后開展教學活動。在這一模式下,教師將一部分課堂內容轉移到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環節。

課前,學生需要根據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自主學習,并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在課堂上,教師需注重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實踐演練等,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此外,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個性化的教學指導。

在采用翻轉課堂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進行評估和總結。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個人答辯等形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問題,同時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自己的教學質量。

(二)基于“新文科”的教學內容創新

基于“新文科”的藝術教學內容創新,強調通過現代藝術的表現方式傳承和創新傳統文化,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和欣賞現代藝術,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和文化素質。

1.知識交融,拓展思路

首先,可以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知識融入課堂,讓學生了解不同領域的知識相互作用和影響的方式。例如,在講授設計內容時,可以同時介紹物理學、數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讓學生了解材料的物理特性、尺寸的測量和人類的視覺感知機制。

其次,可以將不同藝術門類的知識和技能融入教學內容,讓學生能更好地解決跨藝術門類的問題。例如,在講授媒體藝術時,可以引入戲劇、舞蹈等視覺藝術元素,讓學生了解音樂和其他藝術門類的聯系和互動。

最后,使人文學科和藝術學科相結合,探索人文精神和藝術表現之間的關系。例如,在講授文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文學作品,并通過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呈現作品中的形象和其飽含的情感,增加學生的審美體驗和文化感受。

2.技藝融合,開拓創新

首先,可以將不同藝術門類的技巧融合在一起,讓學生掌握多種藝術技巧,從而增強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在講授戲劇創作時,可以融入對音樂、舞蹈等視覺藝術的講解,讓學生學習在多個藝術門類中進行創作和表現。

其次,可以將傳統技藝和現代技術融合在一起,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多種創作手段。例如,在講授繪畫時,可以引入數字繪畫和虛擬現實技術,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多種繪畫技巧和工具,提高他們的數字藝術創作能力。

最后,將藝術和其他學科技術融合在一起,探索藝術與科技、文化、社會等領域的關系。例如,在講授設計時,可以引入工程學、材料學等科學知識與技術,讓學生了解設計和工科的聯系和互動。將不同門類的技巧和工具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他們能夠在復雜多變的現代社會中具備更強的藝術表現和創新能力。

3.建構“文理藝結合”的多元教學體系

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中,需要將文學、藝術、科學等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進行整合,讓學生了解不同學科領域之間的聯系和互動,增強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

在教學資源的共享中,需要建立文化、藝術、科學等學科領域的資源庫,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并獲取各種不同領域的資源,如圖書、音像資料、數字文物等,使他們通過學習和研究這些資源,深入理解各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并在跨學科融合中進行創作。

在教學評價中,要從學科領域的整合和跨學科角度出發,評價和總結學生的學習成果,既考慮到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的了解與掌握程度,又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例如,在評價學生的建筑設計作品時,不僅要考慮其設計的實用性和美學價值,還需要考慮其與環境、社會、文化等多個方面的聯系和互動。

(三)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方法創新

1.基于慕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

慕課教學平臺是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教學方式的代表,這一平臺能夠實現教師與學生在線互動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在平臺建設過程中,需要考慮到課程內容結構、教學方式、學生評價機制等多個方面,以滿足不同層次和需求學生的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在線教學資源包括課程視頻、音頻、課件、教材等,需要在教學平臺上整合和管理,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和復習。同時,要為不同層次和需求的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在線討論、問答、作業等,以促進學生互動,提高教學效果。

要使在線教學和線下教學更好地結合,需要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以便教師和學生對學習效果進行評估。在評價機制的建立中,需要綜合考慮線上線下教學成果的表現特點,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評價機制要靈活多樣,包括教師進行作業評估、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

2.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實驗教學方法

虛擬仿真技術能夠提供自由探索和操作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在虛擬的實驗室中自由進行實踐操作,不會受到時間、空間和設備的限制。這樣的實驗環境可以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讓學生更加自由地學習和探索。

虛擬仿真技術可以提供豐富多樣的實驗操作場景。學生可以在虛擬實驗室中進行各種實驗操作,這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實驗知識和技能。

運用虛擬仿真技術有利于滿足特殊實驗教學需求。例如,在某些實驗中,學生可能需要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而虛擬實驗環境可以提供數據處理和分析工具,讓學生更加方便地進行實驗分析。此外,虛擬實驗環境還可以提供一些特殊的實驗場景,以便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危險性高、成本昂貴的實驗。

三、結語

隨著互聯網時代下科技與藝術的深度融合,個性化學習和評價的發展,藝術教育的跨界融合,以及學生實踐活動參與度的提高,必然要進行藝術類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相關教育者要不斷適應時代發展,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出更多具有較高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藝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楊璐.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實踐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J].大眾文藝,2023(1):166-168.

[2]曾昊.信息時代設計教學改革探究:以環境藝術專業為例[J].中國包裝,2022(12):94-96.

[3]付超,高賀勝,梁笑然.藝術類專業課程思政改革系統化思考之四:教學方法[J].藝術教育,2022(11):253-256.

[4]梁瑾.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校設計學專業課教學方法改革探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2(10):131-134.

作者簡介:

楊朝政,碩士,常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影像設計。

李淑英(通信作者),碩士,常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數字媒體設計。

猜你喜歡
新文科項目驅動虛擬仿真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
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的新形勢與新進路
淺析虛擬仿真技術在海軍院校教學中的應用
依托工作室的軟件工程實踐教學研究
基于物聯網項目驅動的嵌入式系統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基于“紅色之旅”項目驅動的《調酒與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機制探討
虛實結合和科教融合的計算機實驗教學體系
數字積分法插補仿真實驗教學系統開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