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干預策略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2023-07-14 10:01姜獻群
職業 2023年12期
關鍵詞:就業指導課程慢就業

姜獻群

摘 要:就業認知與信念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行動及效果。本文借鑒心理學中認知干預、認知療法的策略,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中對學生的關鍵認知和信念實施認知干預,以期達到強化學生就業認知和就業信念的目的,有效解決大學生“慢就業”問題。

關鍵詞:認知干預? ? 就業指導課程? ? “慢就業”

課? 題: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素質冰山模型視角下高校畢業生‘慢就業成因及破解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1SJGLX1026)和南陽師院2022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成果之一。

2022年,我國大學畢業生有1 076萬人,其就業情況直接關系著國家最基本的民生。

一、認知干預策略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一)概念界定

認知是指一個人對自身或環境事物的看法和見解。認知療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貝克認為:適應不良的行為與情緒,都源于適應不良的認知。認知干預策略是指借鑒認知干預或認知療法的教育手段,通過改變個體不合理認知,進而影響個體行為水平的方法。采用認知干預策略能夠較好地促進大學生學業進步,進而提高大學生就業行為和情緒管理能力。

(二)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采用認知干預策略的重要性

大學生“慢就業”調查顯示:“職業生涯規劃不清,就業準備不足”“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缺失,就業期望過高”“大學生就業主動性不強,依賴心理嚴重”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最主要因素。例如,62.4%的畢業生表示職業規劃不清晰;74.4%的畢業生目前急需要的幫助是獲取招聘職位信息。畢業生就業考慮最多的3個因素分別是薪酬(87.2%)、行業發展(64.8%)以及工作地點(60.8%)。從定性定量分析來看,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學生在就業認知與信念上存在缺陷。雖然歷經十多年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但如今仍未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認知與信念往往決定著大學生就業認知與就業行為特點,并直接關系到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從麥克利蘭的“素質冰山模型”分析來看,自我認知、職業認知、求職能力、生涯管理是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主要內容。根據舒伯生涯發展五階段理論,大學生在入校前已經進入職業探索期(15?24歲)。大多數大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之前,雖然對就業已有一定的認知,但仍存在認知缺陷和認知誤區。因此,將認知干預策略應用于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能夠建構新的、有價值的就業認知與信念體系,進一步突出課程難點,強化課程建設,提升課程質量。

二、認知干預策略與就業信念范疇

(一)認知干預策略的基本內涵

依照認識規律,認知經過強化可以上升為一種信念。認知干預系統提出者羅斯認為,至少有三種主要手段可以引起信念系統發生改變。第一是使信念不能獲得證實。將那些與信念矛盾相反的證據放到個體面前,從而導致個體對其信念發生懷疑和動搖。第二是概念重建。給個體提供另一種可以解釋其觀察和經驗的概念系統,從而取代個體原有的信念。第三是內省或頓悟,即促使個體理解他的信念形成的過程。從應用層面來看,肯德爾認為:羅斯的三種主要手段是改變信念歪曲或錯誤的最有力的方式,而強調“重復的手段”可能對認知缺陷更為有效。這些理論為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二)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中就業信念的范疇

就業指導課程作用機理是通過就業指導課程引領,學生首先產生就業認知并轉化為就業信念,然后通過就業信念催化生成職業情懷和就業行動。因此,就業信念是就業課程發揮作用的活化載體,直接關系到課程質量和大學生就業行動質量。目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是大學生認識自我、認識職業、進行就業實踐的經驗總結,涉及許多認知和就業信念。例如,對職業規劃的認知、職業定位、面試規范等。這些認知與信念傳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求職過程和結果,也是檢驗就業指導課程質量的標準。

三、認知干預策略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改變原有就業信念的策略

就業信念的生成一般有4種途徑:本人的親身實踐經驗、觀察學習他人的就業經驗、信任之人的灌輸、經過自我思考做出的結論。按照皮格馬利翁效應,應從贊美、信任和期待入手,從而增強學生自我價值感和就業效能感,促進新的就業認知和信念生成??刹捎锰娲鷱娀?、成就故事、熟能生巧、生涯人物訪談、課堂討論等方式。

在就業指導課程中,對相關信念進行精準分類,才能對標實施干預。改變就業認知、信念的策略可分為兩類:一是改變大學生原有的就業認知和信念;二是彌補大學生認知和信念的缺陷。其程序為:界定信念類型—選定干預措施—選擇干預渠道—建立合理信念。目前,需要改變大學生原有就業主要信念的干預措施與渠道(見表1)。

(二)彌補大學生認知、信念缺陷

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中,一是需要補充學生此前沒有接觸的就業認知與信念方面的內容;二是讓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完善已有認知與信念(見表2)。

(三)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應注重培養成長型就業思維

大學生在改變已有認知和信念的基礎上,經過強化,形成發展型思維。當遇到就業挑戰時,選擇勇于迎接挑戰;當遇到就業阻礙時,想辦法克服困難,實現就業目標;相信努力加上使用正確的方法能改善就業困境,熟能生巧;注重從他人的成功中學習就業新知、獲得靈感,提升就業能力;對自己進行全方位評價,接受現實狀態,并按照目標努力;求職面試是提升自己的機會;始終堅持在課程學習與求職實踐中獲得職業認知,實現職業成長;認為求職失敗是一個行為,是個暫時的狀態,說明自己還有提升和改進的空間;在課程學習中側重于學習方法,在實踐中理解就業知識、歸納就業問題。

四、認知干預策略在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實踐過程

自2015年開始,筆者所在高校進行實踐探索,在生物科學、生物工程專業(每年有220名左右學生)進行課程試驗。首先,了解本專業三年級學生的就業信念。例如,生物專業是紅牌專業,就業狀況不好,學生存在就業最好去大城市等非理性就業信念。其次,無縫對接,嵌入相關教學內容。再次,做教學準備。準備十分貼近本專業學生的成功故事、榜樣人物、生涯人物訪談報告等。最后,進行課堂講授、研討、交流、信念總結等,達到強化干預的目標。

(二)實踐效果

一是學生畢業就業質量明顯提高。自開展認知干預實踐以來,已有4屆畢業生近900人,就業率保持在92%左右,協議就業率在75%左右,連續4年就業質量位居學校前列。生物工程專業成為學校首個碩士授權專業。二是就業觀念的轉變提高了學生學習效能感。學生考研錄取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連續5年獲得學校先進單位。三是用科學的就業信念指導學生務實行動。面向基層、面向中西部地區、面向中小企業就業已經成為生物工程專業學生的重要選項。一名畢業3年、如今已成為牧原集團骨干的學生,在今年書記校長訪企拓崗座談會上深有體會地說:“在校期間生涯規劃信念的形成,促使我早抉擇、早就業、早有成績?!?/p>

五、小結

就業認知和信念的形成,需要不斷強化才能達到固化效果,尤其是課程結束后的持續強化十分重要。一是在學校學生會建立生涯管理分支機構,班級成立生涯管理委員,建立每學期一次的生涯考核機制;二是定期組織開展活動。暑假開展職業探索實踐活動;春節假期組織學生開展生涯成功人物訪談活動,假期結束學生返校后大家相互交流,表彰優秀案例;三是“朋輩輔導”,邀請近往屆畢業生回校做輔導交流,開展“朋輩輔導”,以很好地強化、引領學生實現自己的職業信念和認知,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參考文獻:

[1]朱禮華,姜雪峰,房征巖,等.認知干預對高校新生發展的影響——一項為期四年的隨機對照實驗證據研究[J].高校輔導員,2022(4).

[2]王嘉怡.大學生“慢就業”現象調查[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2(9).

(作者單位:河南省高校就業創業名師工作室

南陽師范學院)

猜你喜歡
就業指導課程慢就業
“慢就業”,待富不光榮
你想試試“慢就業”
“慢就業”并非一曲田園牧歌
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創新途徑探索
“慢就業”開始在中國流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