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下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2023-07-14 11:14古紅英
計算機應用文摘·觸控 2023年12期
關鍵詞:經濟發展機遇挑戰

摘要:大數據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不僅為培育新業態、新產業提供技術支撐,而且有效帶動經濟產業轉型發展,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然而,大數據給經濟帶來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給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壓力。文章結合大數據時代的特征,詳細闡述大數據時代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最后提出大數據時代下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對策,以此促使我國經濟數字化轉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關鍵詞:大數據;經濟發展;數字轉型;機遇;挑戰

中圖法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大數據是新時代的“數字寶礦”,2014 年大數據首次寫入相關工作報告。實施大數據戰略,助力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催生了新的發展業態、帶動了科技創新發展、升級了產業結構,給我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然而,由于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動能不足、工業網絡基礎比較薄弱等問題,導致在大數據時代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下如何挖掘大數據資源優勢,推動經濟數字化轉型升級、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

1 大數據時代的特征

大數據是將所有數據聚合,形成數據類型豐富、數據龐大、獲取及使用便利的技術。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我國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大數據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通過調查得知,大數據時代具有以下特征。

(1)數據類型豐富。由于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人們生活、工作提供了便利,其所產生的數據也越來越多,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2)數據量龐大。在大數據時代下,每天產生的信息資源規模較大,需建立相應的數據存儲資源庫。

例如,在企業生產過程中,任何環節都會產生大量數據,而數據本身屬于資源要素,這表明企業需按照自身發展需求深入挖掘數據資源。

(3)提煉數據價值。數據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如何挖掘有用數據資源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

(4)數據效率高。數據就是時間,能夠讓企業通過挖掘數據,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

2 大數據時代下經濟發展的機遇

大數據的發展給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巨大機遇,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2.1 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發展動能

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培育新業態是支撐我國經濟穩定向好發展的關鍵。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依賴粗放型管理模式,產業布局結構不優化問題較為突出。

進入大數據時代后,在大數據技術的推動下我國經濟產業布局更加合理、經濟增速點更加多元。一方面大數據改變了經濟產業鏈條,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傳統的產業發展主要依賴勞動和資本2 大核心要素,但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數據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要素,有數據催生的新發展業態成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例如,近年來以大數據為核心要素,形成了數據存儲、清洗加工、流通交易等產業鏈,大數據已融入社會各個領域,成為推動社會各領域高效快速發展的重要技術。另一方面大數據時代下我國經濟發展業態形式越來越多,經濟發展模式呈現出新業態。大力培育新業態是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手段,經濟發展新業態是大數據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以平臺經濟為例,平臺經濟是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以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為驅動,通過資源整合與結構重塑,實現創新主體緊密合作,促進實體經濟、人力資本、科學技術密切協同的新型經濟。隨著我國科技創新戰略的實施,平臺經濟成為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平臺經濟不僅推動了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而且帶來了諸多新崗位,例如“直播帶貨”

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提供了新的就業崗位,而且進一步提升了人們的消費水平,增加了內需產業的發展動力。

2.2 創新產業發展模式,促進關聯產業集聚

促進關聯產業集聚是大數據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是發展和鞏固產業鏈的重要手段。大力發展數字產業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要趨勢。在大數據產業的支撐下,我國經濟產業發展模式將朝著聚焦性、高效化的方向發展。(1)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社會產業間將以更加緊密的狀態融合發展。信息共享是大數據時代的產物,通過應用大數據技術能打破企業之間的屏障,進一步細化社會分工,從而加速社會產業發展模式變革。例如,在大數據技術的推動下,傳統制造業與大數據信息產業間的融合性越來越高,工業互聯網產業成為帶動傳統制造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導向,因此大數據時代賦于經濟產業創新發展。

(2)大數據時代加速了相關產業的聚集,進一步優化了經濟資源配置。優化資源配置是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經濟效益的關鍵。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不僅催生了新的發展業態,而且通過云計算、分布式處理等技術的應用,進一步優化了資源配置,解決了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

2.3 相關制度不斷完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

推動經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在大數據時代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成為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為了發展數字經濟,我國制定及出臺了諸多相關制度。各項優惠政策的實施對促進我國數字經濟起關鍵性作用。具體如表1 所列。

3 大數據時代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3.1 數字經濟人才短缺,持續性培養體系匱乏

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數字化復合型人才的支撐。通過調查,目前我國在數字化人才培養上較為滯后。一方面我國數字化復合型人才短缺,難以滿足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數字化人才缺口接近1 100 萬,人才短缺成為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另一方面我國數字化人才培養力度不足。培養數字化人才是構建新發展格局,大力促進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基礎。高職院校作為數字化復合型人才培養機構,近年來受到教育模式、人才培養機制等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所培養的人才難以滿足就業崗位的要求,數字化復合型人才供給缺乏可持續性。

3.2 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

雖然在大數據技術的推動下,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但相較于國外,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仍不足,尤其是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1)我國科研投入力度較小。研發投入力度是評價科技創新的重要指標,雖然我國科研經費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從2003 年的87.7 億元增加至2020 年的1 467 億元,年均增速高達87.37%,但我國科研投入力度卻不大,以2020 年為例,我國基礎研究經費的投入僅占當年GDP 的0.14%。而全球主要創新國家的該項投入水平是在0.4%~0.7%。(2)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是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由于科技創新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從事科技創新工作的積極性不高。當然,導致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與當前科技市場機制不完全有很大的關系。(3)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是提升企業經濟價值的重要手段。數據顯示,發達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率達60%~70%,我國僅為30%。

其中,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率更低,表明我國在科技創新環境建設方面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3.3 相關法律體系還不健全,平臺經濟發展缺乏有效指導

構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數字經濟的發展帶動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但目前我國關于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并未及時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導致平臺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以“直播帶貨”產業為例,“直播帶貨”是依賴網絡平臺開展的交易活動,但由于我國網絡平臺監管體系不完善,導致在直播帶貨過程中產生糾紛等問題并缺乏相應的指導措施。

4 大數據時代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對策

針對大數據時代下經濟發展遇到的挑戰,我國需從以下方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4.1 培養數字化復合型人才,加大人才持續供給

人才是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基于大數據對經濟發展的新挑戰、新要求,若我國要立足于數字經濟發展,則要求加快培養數字化人才,提升數字化管理人才的供給能力。首先要發揮職業教育的優勢,加快培養復合型高素質數字化管理人才。職業院校是培養數字化管理人才的重要場所,我國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服務區域產業是職業教育的本職工作,因此我國應鼓勵職業院校圍繞數字經濟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例如,高職院校要加強校企合作力度,推進產教融合,依托數字企業的崗位優勢調整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將人才培養納入數字經濟產業發展體系中,如職業院校要結合數字企業崗位的標準要求制定教學策略、人才培養評價標準等,以此增強數字人才的工作能力。其次我國應探索多元的數字化人才培養機制。面對巨大數字化人才缺口問題,我國要積極探索多元的人才培養機制,以此增強人才供給能力。

企業方面需強化對在職員工的教育培訓,通過制定人才儲備計劃,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高素質數字化管理人才。相關部門則需加強頂層設計,發揮協調作用,加大對數字化人才培養的扶持力度。例如,近年來相關部門圍繞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要求,制定了系統的數字化管理人才培訓計劃,從而有效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管理水平。

4.2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創新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針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的問題,我國需從以下3 點入手。(1)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解決我國科技研發能力不足的問題。為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我國必須構建完善的科技創新機制。針對科技創新資金不足的問題,我國要建立完善的科技創新市場管理機制,通過建立完善的科技創新市場管理模式解決科技研發投入不足的問題。例如,我國深入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制度,簡化中小科技型企業上市流程,實現科技和資本之間的高水平循環,讓資本市場真正服務于實體企業,賦能科技研發。(2)大力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專精特精中小企業是鞏固和發展產業鏈的重要主體,是帶動我國科技創新的關鍵。為進一步提升企業發展動力,我國要制定完善的扶持政策,從資金、技術、政策及營商環境等方面入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例如相關部門要設置專項資金用于扶持中小企業上市。

4.3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平臺經濟發展

平臺經濟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 年,相關部門印發《關于加快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經過3 ~5 年努力,河南平臺經濟整體發展水平進入全國前列。

發展好平臺經濟不僅有助于提升經濟發展水平,而且能進一步帶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國一方面要聚焦平臺經濟重點領域,創新發展業態。隨著電子商務經濟的發展,直播帶貨、“外賣”等新型模式不斷出現,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國要積極圍繞新型發展模式強化管理、積極發展現代物流產業、推動傳統物流向數字化轉型。同時,我們也要清晰地認識到數字經濟固化現狀,結合當前消費需求、經濟轉型特征來創新經濟發展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科學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新型基礎設施對經濟提質增效和創新驅動的作用,將5G 基站、數據中心、智慧城市建設等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抓手,不斷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

5 結束語

我國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帶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而且進一步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但大數據時代的發展給我國經濟帶來一定的挑戰,因此我國要依托大數據技術,深入挖掘數據價值,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參考文獻:

[1] 趙昌洲.大數據時代信息經濟發展趨勢及對策探究[J].現代商業,2020(33):91?93.

[2] 于然艷.淺析大數據對我國國民經濟核算的影響[J].商業文化,2022(1):18?19.

[3] 王悅.數字經濟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J].商展經濟,2023(1):136?138.

[4] 胡西娟,師博,楊建飛.數字經濟壯大實體經濟發展的機制識別和經驗證據[J].經濟問題,2022(12):1?8.

[5] 任保平.數字經濟背景下增長要素擴展驅動我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J].經濟與管理評論,2023,39(1):5?13.

[6] 王娜.河南省數字經濟加速賦能實體經濟的路徑及政策研究[J].農場經濟管理,2022(10):34?36.

作者簡介:古紅英( 1969—), 本科, 高級經濟師, 研究方向: 經濟管理。

猜你喜歡
經濟發展機遇挑戰
RCEP與房地產機遇
你的焦慮,也是你的機遇
再見,機遇號
不必過于悲觀,四大機遇就在眼前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探究
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運輸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第52Q 邁向新挑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