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袄走_原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反思

2023-07-17 10:30張林黃勇張海張財生
教育教學論壇 2023年16期
關鍵詞:課程思政新媒體教學改革

張林 黃勇 張海 張財生

[摘 要] 針對電子信息類專業“雷達原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課程思政元素不足的問題,結合對國家示范課中的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成果和經驗,以及數字新媒體時代要求課程思政扎根環境和以學生為中心的特點,提出“依托專業,抓準課程定位”“學習目標、學習活動和學習評價需要符合一致性建構”和“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是未來課程的必經之路”等具體措施,有利于開展電子信息類專業“雷達原理”課程思政,有助于培養專業人才。

[關鍵詞] 雷達原理;課程思政;新媒體;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 2019年度山東省教育廳高等學校青創科技支持計劃“MIMO陣列雷達多維信號處理關鍵技術研究”(2019KJN026)

[作者簡介] 張 林(1986—),男,山東煙臺人,博士,海軍航空大學航空作戰勤務學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從事雷達原理、雷達目標探測技術研究;黃 勇(1979—),男,湖南汨羅人,博士,海軍航空大學航空作戰勤務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雷達裝備原理教學、雷達目標檢測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3)16-0048-04 [收稿日期] 2022-04-30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座談中強調:“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保?]2022年2月,時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全國高教處長會上對2021年10件大事的落實情況進行了匯報,其中第二件就是加強課程思政,指出目前已有示范課699門、教學名師和團隊699個、示范中心30個、全國67萬人參加了課程思政的教學能力培訓班,可以說課程思政已經在高校遍地開花?!袄走_原理”課程是目前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在整個專業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該課程授課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對后期設備的學習以及崗位的勝任能力。近些年來,國內高校不斷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雷達原理”課程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比如,信息工程大學的張雅歌[2]將“三全育人”的理念融入實際教學,強調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的育人;空軍預警學院的劉潤華[3]等從“展現自信”“孕育精神”“培養思維”三個維度探索了專業課教學的思想政治之路;航天工程大學的馬聰慧[4]等從立德樹人的角度探討了課程思政與“雷達原理”課程的關系。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的教育理論層出不窮,因此,本文結合新華網的新華思政平臺中的國家示范課,以及對數字新媒體時代的課程思政元素的分析,探討高?!袄走_原理”課程的改革途徑,對其他課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挖掘國家示范課中的課程思政元素

新華思政是由新華網主辦,華東師范大學、復旦大學等多所高校協辦的全國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資源服務平臺,該平臺集合了經濟學、教育學、工學、職業教育等不同學科的數百門課程,通過平臺可以對不同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視頻、教學課件進行下載和學習?!袄走_原理”課程隸屬于工學電子信息類課程,筆者對新華思政平臺該類36門課程進行梳理和總結,發現課程思政在該類課程中的融入途徑具體有以下幾種。

(一)以辯證唯物主義為切入點

馬克思主義中的辯證唯物主義以其先進性被廣泛應用于不同的課程。比如: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強調實踐決定認識,北京交通大學邵小桃[5]講授“電磁場電磁波”課程《庫侖定律》一節時應用該理論,教師通過講解庫倫多次實驗對規律進行總結的故事,在讓學生理解庫侖定律的同時,鼓勵學生通過日常觀察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辯證唯物主義強調矛盾是對立統一的,是客觀的,北京交通大學陶丹[6]應用該理論講授“信號與系統”課程中的《信號抽樣定理》一節,課上體現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即如果想要獲得較高的信號處理效率,就必須增大采樣間隔,犧牲信號的精度,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信號的處理效率又會降低,因此必須依托矛盾分析法對信號的抽樣間隔進行合理選擇;辯證唯物主義強調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廣東工業大學曾思明[7]講授“模擬電子技術實驗”課程的三極管特性曲線時應用該理論,三極管具有電流放大功能,該功能與工作環境的溫度密切相關,工作環境的溫度是不斷變化的,該變化主要為量變,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三極管工作會進入飽和區,從而喪失放大功能,引起質變。上述教師均將辯證唯物主義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融入課程教學,實現了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

(二)以科學家和企業家的精神為切入點

每一門課程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其服務于某一行業。在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高峰或低谷,在高峰時要做到嚴謹務實,在低谷時要做到百折不撓、銳意進取。正是因為這些強大的精神內核以及對生活和科學的熱愛,才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科學家和企業家,其精神正是激勵高校學子克服困難、勇攀高峰的力量源泉。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有光[8]講授的“電子信息導論”課程,該課程從大家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機入手,追溯歷史,講解人物先進事跡和創業的艱辛歷程,將枯燥的電子信息知識融入各個故事,使學生在掌握移動通信、互聯網、移動應用的同時,深刻領會該專業的科學家和企業家的精神力量,取得了非常好的學習效果,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也增強了其專業自豪感。

(三)以家國情懷為切入點

在分析36門課程的過程中,家國情懷被廣泛提及,在談及家國情懷時,不可避免地會涉及社會的熱點問題及所屬專業賦予學生的責任。比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王玉芳副教授講授的“檢測技術及儀表”課程,其將測力傳感器與呼吸機中的壓力傳感器相融合,強調壓力傳感器在醫療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邯鄲學院王薇講師講授“通信電子電路”課程時指出CT機、呼吸機、監護儀均利用了電路知識,上述課程均是將所學課程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武漢理工大學許菲副教授在講授“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時,將美國即使對我國半導體與集成工業高端技術進行封鎖,我國科技行業仍在夾縫中求生存,不斷創新,走獨立自主的研發道路與所學課程相融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專業認同感。

(四)以科學研究為切入點

好的課堂一定具有前瞻性和高階性,如果教學離開科研成果,便會成為無源之水,科研離開了教學也會成為無本之木。在中國傳媒大學李彬副教授的“廣播電視網絡技術”課程中,其創新性地邀請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通過國家重大科研項目與課程內容的融合與重構,采用一流學者現身說法的方式,讓學生親身感受科研的魅力,引導其后續從事科研道路。

二、數字新媒體時代的課程思政元素挖掘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信息獲得途徑不再依賴于傳統的媒體,逐漸適應了數字新媒體的時代。健身教練劉畊宏以其親民的直播方式,迅速爆紅網絡,帶動了“云健身”的浪潮。在其小小的直播間內可以迅速涌入400萬人,全國涌現了大批“劉畊宏男孩”和“劉畊宏女孩”,劉畊宏也受到了新華社的采訪和央視的點贊。劉畊宏的直播間以健身類的課程為主,時長為90分鐘,這與大多數高校兩節課的時長相仿,走進其直播間可以在其授課的過程中發現數字新媒體時代的課程思政元素。

(一)課程思政必須扎根教學環境

好的課程思政一定來源于對教學環境的充分分析,只有切實解決教學環境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分析劉畊宏的直播課程可以發現,他的課程教學環境是上海暴發疫情,人們渴望自身和家人的身體素質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沒有器材的輔助難以達到良好的健身效果,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采用居家“云健身”的方式。

(二)課程思政必須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

以學生為中心主要指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學習效果為中心[9]。課程思政必須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才能克服傳統的教師依托自身的知識結構教,學生只能被動學習的狀態。分析劉畊宏的直播課程可以發現,他的課程正是基于這一點而開設的。劉畊宏是一名專業的健身教練,他的身體素質強于絕大多數的健身者,為此,他邀請他的妻子和岳母一起健身,讓屏幕前的健身者看到了值得參考的模板。除此之外,他還在一節課程中針對不同的人群設置了低、中、高三個強度,以滿足不同人群的練習要求,這些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體現。

(三)教師是課程思政成敗的關鍵

北京師范大學的校訓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由此可見,教師在課程思政中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除了要關注課程本身,還要關注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分析劉畊宏的直播課程可以發現,劉畊宏本身的偶像光環不可忽視,這個偶像光環不是指他以前的事業,而更多的是指其在直播間散發的個人魅力。劉畊宏少年得志,青年時期事業陷入低谷,在50歲的高齡,以健身教練的身份再次出發,其中艱辛不是常人能夠想象的。另外,其直播不帶貨,傳遞熱愛健身和熱愛運動的精神、與妻子的合作親密無間、家庭幸福美滿、看重朋友卻不利用朋友炒作都是難能可貴的品質,這些都在其直播課程中無形地傳遞給了練習者。

三、挖掘“雷達原理”課程思政元素

前面我們分析了國家示范課以及數字新媒體時代的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接下來我們探討“雷達原理”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具體做法。

(一)依托專業,抓準課程定位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整體,任何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以及事物之間都存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因此,在開展“雷達原理”課程思政時,要從專業的角度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比如在分析教學挑戰時,既要看到該門課理論性較強,有一定的實踐性,知識具有一定的關聯,學生建立知識內部的結構較為困難,又要考慮該專業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需要熟練掌握駕馭雷達設備的基礎知識。

(二)學習目標、學習活動和學習評價需要符合一致性建構

近些年來,一致性建構應用廣泛[10]。具體到“雷達原理”課程之中,特別是課程思政部分,必須考慮一致性建構的原則。在課程授課過程中可以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進行相應的學習活動和評價。以有意義學習分類法對目標的設定為例[11],目標可以分為六個維度,比如觸類旁通的目標可以通過雷達方程反觀傳統雷達對發射機和接收機以及天線等部件的設計的合理性,組織的教學活動可以是要求學生畫出思維導圖,利用思維導圖分析內在的邏輯架構;志趣情懷的目標可以是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以便學生能滿足未來的崗位要求,組織的教學活動可以是通過對雷達的參觀見學,以及通過實際崗位工作環境中的設備應用增強崗位認同感。

(三)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是未來課程的必經之路

2021年,時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指出,混合式教學要成為今后高等教育教學新常態。因此,課程思政也要不斷創新,借助“互聯網+”平臺,走具備自身特色的道路。具體可以是在線上建立一定的思政庫,引起學生的興趣,線下重點對有意義學習分類法中的高階目標進行講授。在建立思政庫時可以借鑒國家示范課中的課程思政元素挖掘方式,比如在講解測角精度與測角范圍時,可以借鑒辯證唯物主義中關于矛盾的觀點,選擇合適的角度用于雷達的觀測;在講解距離分辨力時,可以通過科研項目中的實際畫面,讓學生理解雷達的顯示畫面與實際不符之處,增強學生的科研認同感;在《緒論》中可以講述王小謨院士突破外國技術封鎖,發展本國的技術設備的艱辛歷程,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將熱點問題與授課結合,比如在講解雷達方程時,可以分析東亞某國某型雷達探測范圍過大,該如何縮小其探測范圍,與雷達方程相融合,提升學生對熱點問題的分析能力。

結語

本文從原有“雷達原理”課程思政元素不足的現象出發,借助國家示范課以及對數字新媒體時代的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提出了適合電子信息專業“雷達原理”課程思政的改革方式,該方式也適合其他電子信息專業類的專業課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EB/OL].(2022-04-25)[2022-04-28]. 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408562.

[2]張雅歌.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以雷達原理課程實踐為例[J].河北職業教育,2020,4(6):62-64+71.

[3]劉潤華,汪楓,王晉晶.探索專業課程教學思政之路:以“雷達原理與系統”課程為例[J].大學,2021(32):41-43.

[4]馬聰慧,肖龍龍,潘顯俊.“雷達原理”課程教學方法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2(3):129-132.

[5]邵小桃,衛延.《電磁場與電磁波》數字化教材建設[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9,41(3):155-158.

[6]陶丹,胡健,黃琳琳,等.基于OBE理念的電子信息類課程改革與實踐:以“信號與系統”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30):81-82.

[7]曾思明,陳安,蔣力立,等.基于OBE的階梯式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9(23):66-68.

[8]張有光.探尋大學專業教育之道的創新策略:以“電子信息專業導論”課程實踐為例[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3(4):33-37.

[9]趙炬明,高筱卉.關于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7(8):36-40.

[10]劉清生.新時代高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審視[J].江蘇高教,2018(12):91-93.

[11]王茂松,白圣建,馮國虎,等.基于“一致性建構”原則的導航系列專業課程設計[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21,44(3):104-109.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radar principle course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combined with th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of m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national demonstration cours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rooted in the environment and student-centered in the digital new media er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of relying on the specialty and grasping the course orientation; learning objectives,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learning evaluation conform to consistent construction and blending teaching is the only way for future courses·All these are suitable for radar principle cours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and is helpful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this specialty and other specialties.

Key words: radar principle cours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digital new media;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歡
課程思政新媒體教學改革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