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航英語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及研究

2023-07-17 07:01黃小琴
教育教學論壇 2023年16期
關鍵詞:生態語言學課程思政

[摘 要] 2020年,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各大高校紛紛采用多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來應對這一特殊時期。新型教學模式除了對傳授外語知識提出新的挑戰之外,也愈發凸顯外語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生態語言學作為一門研究語言與生態關系平衡的學科,其理論可應用和實踐于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中?;谏鷳B語言學,通過挖掘和分析民航英語課程教學的思政元素,闡明民航英語課程思政的內涵和特點,并通過構建與實踐民航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以期為高職英語教學的課程思政實操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 生態語言學;民航英語;課程思政

[基金項目] 2020年度晉中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COVID-19后疫情時代空乘專業調整產教融合機制的研究”(YJ2009號)

[作者簡介] 黃小琴(1983—),女,山西晉中人,教育碩士,晉中職業技術學院文化旅游系講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應用語言學和跨文化交際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3)16-0136-06 [收稿日期] 2022-05-18

一、生態語言學與民航英語課程思政的關系

生態語言學基于生態學原理,把世界看作一個巨大的復雜生態系統,認為萬事萬物之間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相互影響關系。揭示話語中各種邏輯關系所蘊含的特定生態意識,判斷其生態取向,能夠幫助人們增強生態意識,改善生態行為方式,促進相關生態問題的解決,從而有助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及人與自身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與維護[1]。

在當前形勢之下,民航英語課程思政的重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在掌握外語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身心健康,這與生態語言學所倡導的“多元和諧,交互共生”不謀而合。所以,完全可以將生態語言學的基礎理論應用于民航英語課程思政建設[2]。

二、民航英語課程思政的內涵

(一)民航英語課程思政的特點

民航英語課程以民航乘務員崗位中與旅客溝通的工作任務為引領,以長期培養、反復操練為要求,以能基本運用空中服務各個環節所需英語的職業能力為設置依據,以航空服務各個環節所需的英語溝通能力為主線展開課程內容,通過航班流程與服務過程的情景模擬,搜集有關航班信息及其他信息,培養針對客艙設備、應急設備、機供品、航班信息、相關規定等方面的英語閱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課程內容的設置應緊緊圍繞工作崗位任務的需要,結合相應的職業資格標準認定要求和高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夠用為原則,并融合獲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對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要求。由于此門課程的應用性和實操性要遠高于其他公共英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應以語言的輸出為驅動,將行業標準和要求貫穿始終,將行業精神和課程學習有機融合。我國民用航空業發源于軍用航空業,與思想政治育人有著天然的淵源與聯系,民航業文化中蘊含的哲學思想、科學思想、人文精神,有利于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作為民航業靈魂的民航精神,更是將“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有機結合,能夠鼓勵學生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在實踐中增長智慧才干,在艱苦奮斗中錘煉意志品質。

(二)民航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新媒體時代,當代大學生可以更加高效便捷地在互聯網上獲得各種最新的信息。尤其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各門課程都積極使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產出導向型模式等開展教學[3]。網絡成為教育教學過程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這給外語課程思政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為從互聯網搜索各種資料,尤其是外文資料,其媒體語料中一定會承載一定的價值觀或意識形態,特別是滲透著西方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語料。所以在民航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透過現象分析本質,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不被西方資本主義的糟粕所影響,是教師教學的重中之重[4]。以Booking a Flight(航班預定)教學為例,除了向學生介紹航班預定的相關英文表達之外,還會給學生展示China Daily上我國多家航空公司因新冠疫情防控給滯留武漢的乘客全額退票的英語新聞。針對新冠疫情這場波及全球全人類的沒有硝煙的戰爭,教師必須要把控好方向,通過鮮明對比我國和別國處理對待疫情的政策和態度,幫助學生全面準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正確引導學生。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在這次疫情防控戰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出磅礴的精神力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僅3個月便取得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勝利。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我國一直堅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實行拉網排查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政策,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將全國最優秀的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全力投入病人救治中,從嬰兒到老人,絕不放棄每一個生命。后續在疫苗接種方面,免費為全國符合接種條件的公民應接盡接,這是全球哪個國家都做不到的。

美國作為世界最發達的國家,在疫情防控時期卻把主要精力財力用在穩定市場上,導致患病民眾無人救治。正如美國《紐約郵報》所說:“如果你既有錢又有名,那么你更有可能通過測試。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那么,祝你好運?!痹谝咔槊媲?,美國撕下了所謂民主自由博愛的面具,暴露了霸權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丑惡嘴臉。在疫情面前,醫療物質短缺,醫療成本高,許多普通民眾感染后無法及時入院治療。美國媒體認為只有精英和社會上層人士才配接受救治,老弱病殘應該任其自生自滅。在疫情防控方面,由于所謂人權和自由至上的理念,大量美國民眾在疫情十分嚴峻的形勢下,仍然拒絕戴口罩,經常舉行大量人群聚集的游行活動,政府對嚴重疫區也不執行封閉隔離管理,造成新冠疫情肆虐和蔓延,甚至波及別國。在對外關系上,美國堅持“美國優先”,奉行霸權主義,在別國遇難時,袖手旁觀,落井下石。

我國發揮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優勢,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眾志成城、齊心抗疫,能夠戰勝任何艱難險,能夠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重大貢獻。有比較才有鑒別。這次史無前例的疫情充分檢驗了社會主義中國與資本主義美國的優劣,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自然展現。上述案例充分體現了民航英語課程思政的重要性。

三、構建基于生態語言學的民航英語課程思政體系

(一)建立課程思政案例庫,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充分挖掘民航英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建立課程思政案例庫。民航英語課程思政體系構建框架如表1所示。

(二)立德樹人,全方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根據《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年版)》的要求,以語言文化為載體,將課程的顯性作用和隱性作用完美融合,全面發揮,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5]。在向學生講授課程服務特別是關于客艙服務(Cabin Service)緊急事故處理模塊時,可以引入川航機長的優秀案例,引導學生發揮團隊精神及民航人的精神。英雄機長劉傳健在青藏高原的萬米高空及極端惡劣的天氣狀況下,護送全機組人員安全降落,成為世界民航史的奇跡。通過英雄機長的事例,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像英雄機長一樣為中國民航在世界民航組織中贏得話語權,構建中國民航話語體系,進而激發廣大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學生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與目標,為我國的民航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與熱血。

1.課程組成員要深入挖掘提煉與課程知識契合度高的思政元素,建立課堂思政案例庫,如民航業抗疫典型案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代民航精神、工匠精神、民航強國精神等,將這些案例與知識進行有機耦合并自然滲透,形成課程思政案例庫,實現價值引領、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多維育人目標的有機統一。在長期的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課程組成員在深化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將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和理論成果融入課堂中,以期建立長效的育人體系[6]。

2.搭建課程思政平臺,實現立體化滲透。搭建課程思政立體化育人平臺,將課程思政的開展進一步延伸和深化至大學生實踐教學與校園文化活動當中,進而對學生的德育效果進行升華,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的內涵,形成全方位的育人格局[7]。

(三)努力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1.正確認識民用航空與人類社會的關系,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8]。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無人機在疫情防控方面的主要用途及重大貢獻。此次疫情發生后,全國各地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整合力量,全力抗擊。部分地區選用無人機平臺實施“非接觸式”防控,全方位開創了立體疫情防控的新模式,將無人機廣泛用于防控工作的各個環節,不僅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效降低了一線工作人員的感染風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無人機在疫情防控宣傳、噴灑消殺、物資配送、健康監測,以及提供長時間、不間斷的照明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在安全巡查、防控宣傳、消殺噴霧、物資投遞、熱感測溫等方面也做出了很大貢獻,搭建起“城市空中運輸橋梁”,成了抗擊疫情的空中衛士。在高速公路出口,無人機下懸掛的二維碼可供司機提前錄入個人信息;在醫院和疾控中心之間,無人機自動化轉運疫情防控急救藥品和標本;在社區和農村,無人機“空中喊話”進行宣傳勸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無人機以其獨特的優勢,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2.培養學生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在教學案例中講述民航的發展歷史及名人事跡,使學生認識到民航事業發展過程中人類一次次克服困難、勇于攀登科學高峰的寶貴精神。引入對滑翔飛行貢獻最大并因此獻出生命的德國科學家李林塔爾,以及研制出“飛行者”1號、開創人類現代航空新紀元的美國萊特兄弟的事跡,尤其要生動講解我國民航的先驅——馮如堅持不懈研制試飛飛機的感人事跡,讓學生深刻體會不忘初心、堅持不懈努力奮斗的重要性[9]。

3.深明民族大義,形成職業使命感。通過介紹我國民航發展歷史和現狀,講解關鍵歷史事件,幫助學生認識到我國民航事業從弱到強過程中先輩們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

首先,在講解航空基本概念時,在分析航空制造業對于我國民用航空發展的意義和作用過程中,通過對我國自主研發的大型民航客機C919的講解與介紹,了解AG600是中國自行設計研制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是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目前正在湖北荊門進行狀態調試和設計優化,來自珠海研制團隊的30多名技術技能人員奮戰車間,不僅要做好防疫工作,更要追趕進度,和時間賽跑。他們不分部門、專業協作,繼承弘揚航空報國精神,克服種種困難,力保今年完成海上首飛任務,進而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認識到我國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邁進的現狀。除此之外,2016年,國產ARJ21客機正式投入商業運營,成為國產民用客機的一個里程碑。其次,通過對兩航起義重大歷史事件的解析,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

(四)樹立正確“三觀”,做好自我管理

通過分享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鼓勵參加網課的學子克服困難,做好自我管理,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將民航英語課程中部分教學內容進行梳理,積極應對疫情防控給教育教學帶來的影響,落實“停課不停學”要求,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組織形式;針對民航英語中的客艙應急處置環節進行實操演示并錄制課堂教學視頻,對教學設計、學習效果進行講解和課后回訪,創設真實案例情境,促使學生不斷提高專業認同感和職業榮譽感;應對線上實操難題,探索“線上虛擬仿真+線下模擬演練”實訓方式,并對課程進行反思改進,總結疫情防控期間的線上教學經驗,推動創新、完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更好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教育生態[10]。

結合疫情防控形勢融入課程思政,在傳授專業教學內容和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將課程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有機銜接,從而改變專業課程相對單一孤立的現狀,加強課程思政,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和民航精神。此外,可以從國外主流媒體的視角向學生介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向學生講述我國近年來發生的變化及其帶給世界的變化,系統了解我國的國際影響力,以及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構建和強化,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教師可參考最初向西方介紹中國共產黨的專著,如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和史沫特萊的《偉大的道路》等[11]。

除了注重課程思政之外,黨史教育也是一項長期思想教育任務,應將黨史學習教育納入日常課堂教育,建立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開展黨史學習的長效機制。學習黨史,立德樹人,學黨史,悟思想,學史崇德,守立德樹人初心。

將黨史學習教育活動與高校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相融合是切實可行并且意義深遠的[12]。高校課程思政絕不僅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責任,作為長期與西方思想文化接觸的大學英語課,在思想政治育人方面決不能袖手旁觀,更應該有所作為。眾所周知,長期以來,大學英語教學以英語國家語言文化、思想和價值觀為主要教學內容,忽略了中國思想文化和中國元素的表達和輸出[13]。所以,在高校英語教學活動中,將黨史學習教育活動與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有機融合,充分用好英語這個語言媒介,讓學生用英語學習、講述紅色故事、黨的故事、中國故事,是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大學英語教學是切實可行的。黨史中蘊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資源,革命領袖、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崇高思想和英雄事跡激勵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出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黨史中的生動案例為課程思政提供了寶貴的教學素材,勢必會感染和打動大學生群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科技、醫療、航天、教育等各方面的發展進步和取得的偉大成就,會大大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借助高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契機,在學生中對用英語講好紅色故事活動進行廣泛宣傳和動員。在宣傳動員的基礎上,教師推薦、組織學生收集、整理或翻譯部分與“四史”宣傳教育有關的材料,其中包括革命領袖、黨史人物、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科技人物、優秀黨員、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績,以及學生家庭、學校和家鄉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等方面的內容,供學生進行英文學習和誦讀活動時使用。另外,在外語教學中,外語教師要時刻貼近生活,關注社會時事政治,恰當地將時事熱點問題、熱點事件引入教學[14],組織學生借助China Daily、中國國際電視臺、學習強國、21世紀英文報等平臺獲取英文資料。

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教師認真設計并實施黨史學習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活動,在師生前期課程思政資料搜集和整理的基礎上,利用每節精讀課前的幾分鐘時間,輪流讓2~3名學生用英語朗讀一個紅色故事。例如,可以朗讀學習朱德的扁擔、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李大釗在五峰山、王盡美在山海關等革命先輩的動人故事,學習雷鋒、劉胡蘭、黃繼光、邱少云等光輝事跡,讓學生心靈和思想受到震撼與洗滌。同時,可以將黨史學習延伸到課外英語演講活動和比賽中,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與積極性。

(五)與本土傳統文化教育相融合

按照《山西省通用航空業發展規劃(2018—2035年)》,打造“通航+”模式,以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為切入點,發展低空游覽、飛行體驗等旅游產業,到2025年我省通用航空產業經濟規模將達到百億元以上,帶動經濟產值實現翻番[15]。我省是航空體育運動大省,擁有豐富的航空體育資源及悠久的發展歷史。

積極發揮山西省航空體育運動大省的優勢,帶領學生在課外研學活動中,除了學習了解本省通航的發展現狀之外,積極構建山西本土文化如晉商文化、大院文化及山西非遺文化與世界交流的渠道和窗口,滲透融入山西傳統文化教育,響應國家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時代精神。

結語

民航英語口語課程作為一門外語課程,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長期和艱巨。專業教師團隊應不斷探索、實踐和改革創新,充分挖掘學科特點及優勢,將思想政治教育深刻融入課程教學的每個環節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斷能力,提升其職業技能,為將來走上航空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偉,張瑞杰.生態話語分析模式構建[J].中國外語,2017,14(5):56-64.

[2]孫琳琳.淺析生態語言學在英語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20(4):15.

[3]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7(4):547-558+640.

[4]政志恒,黃雅娟.英語報刊選讀課程的思政內涵及教學實踐研究[J].外語研究,2021,38(4):59-63.

[5]肖桂蘭,曹蘭,李宵翔.高職英語多維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基于《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年版)》的校本視角[J].外語界,2021(5):16-22.

[6]楊金才.外語教育“課程思政”之我見[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20(4):48-51.

[7]李曉娟.“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視域下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J].職大學報,2021(6):106-109.

[8]李佐.高職大學英語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1):76-80+86.

[9]林崇德.構建中國化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66-73.

[10]章木林,鄧鸝鳴.“生成式翻轉學習”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以中國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21(1):61-70.

[11]成矯林.以深度教學促進外語課程思政[J].中國外語,2020,17(5):30-36.

[12]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A/OL].(2020-06-01)[2022-02-07].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13]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5):79-86.

[14]初明磊.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俄語報刊選讀》教學研究[J].現代交際,2021(4):149-151.

[15]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山西省通用航空業發展規劃(2018—2035年)的通知:晉政發〔2018〕40號[A/OL].(2018-10-10)[2022-01-28].http://www.shanxi.gov.cn/zfxxgk/zfxxgkzl/fdzdgknr/lzyj/szfwj/202205/t20220513_5976289.shtml.

Abstract: In 2020,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the guiding opinions on the work of organizing and managing the online teaching of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office of the leading group on coping with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New Coronavirus infection. This special period not only poses new challenges to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knowledge, but als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curriculum is very important. As a subject that studies the balance between language and ecology,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linguistics has many places worthy of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courses under the epidemic. On the basis of ecological linguistics, through the exca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Civil Aviation English course teach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ivil Aviation English,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Civil Aviation English course.

Key words: Ecological Linguistics; civil aviation English;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猜你喜歡
生態語言學課程思政
官場話語生態的形成過程考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