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新探

2023-07-17 07:37李雅雯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3年5期
關鍵詞:群文閱讀古詩詞高中語文

李雅雯

摘 要 傳統的高中古詩詞教學,教師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選文內容,逐篇、逐字地進行講解和分析,這樣的教學方式導致古詩詞教學中出現了碎片化、模式化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思維深度和思想境界。而群文閱讀理念的融入和滲透,改變了高中古詩詞教學的格局,形成了一種新型的閱讀教學形態。本文簡要地分析和探究了高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圍繞著古詩詞的作者、題材和意象三項要素,明確群文閱讀的具體方向,從而提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高中語文 古詩詞 群文閱讀 教學新探

群文閱讀教學設計既要穩,也要新,要能持續性地帶給學生新鮮感和期待感,才能讓他們始終保持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如此方可體現出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真實價值。以下將嘗試從蘇軾的詩詞作品入手,為學生提供兼顧新穎、多元、開放等不同特質的群文閱讀體系,讓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環境和平臺中展開古詩詞群文閱讀活動。

一、由作者入手打造群文閱讀項目

黃庭堅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贊譽蘇軾,對其文學造詣給出了極大的肯定,后世之人,也大有“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等高度贊揚之句。由此可見,蘇軾是一個具有極高藝術成就和文學成就的人。在高中階段的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以蘇軾為核心,打造群文閱讀教學的項目,不僅能夠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和感受蘇軾的文學造詣,還能使學生深入領會和理解蘇軾身上具備的豪放樂觀、超然物外的美好品質。

基于以上思考,我們決定由作者入手,開啟古詩詞群文閱讀活動,圍繞著蘇軾的生平經歷、藝術造詣等不同視角,精心設計閱讀議題,從不同的角度為學生提供思考和探究的支架,讓他們能夠走近蘇東坡、走進蘇東坡的精神世界。

一方面,我們以蘇軾的藝術造詣作為起點,縱觀其一生,他在文學、書法和繪畫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超越他人的成就,這些藝術成就,都為其詩詞創作奠定了基礎、提供了素材。為此,我們將群文閱讀的議題聚焦于“琴棋書畫——蘇東坡的全能人生”。在議題的引領下,我們引導學生放眼蘇軾的真實生活,將其在美食、書法、繪畫等多個領域的優秀作品,引入到群文閱讀之中,如美食著作《豬肉頌》、書法作品《黃州寒食帖》等,讓學生初步了解蘇軾的藝術造詣,為后續的群文閱讀活動奠定基礎,從而使學生更深入理解蘇軾的創作風格。

另一方面,以蘇軾的人生經歷作為起點,他的一生起起伏伏、充滿波折,可用“三起三落”來概括,基于此,經過與學生的共同商議和討論,我們將此次群文閱讀的議題定為“三起三落,宦海沉浮——蘇軾的一生”。依據議題,為學生布置群文閱讀任務,如“蘇軾一生曾三次進出官場,他的一生充滿跌宕與起伏,而這些跌宕與起伏皆體現在他的詩詞作品中,請同學們廣泛搜集蘇軾在‘三起三落階段創作的詩詞作品,體會其思想情感”,將組文的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圍繞著“三起三落”這一關鍵詞,從課內外等不同途徑,搜集蘇東坡的古詩詞群文閱讀材料。如《念奴嬌·赤壁懷古》(被貶黃州游赤壁磯時所作)、《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被發落到惠州時所作)等,著重分析不同時期蘇軾在詩詞中寄寓的情感和人生理想,體會其在入官和被貶時期的不同心境。

從古詩詞的作者入手,我們選擇了自古以來一直富有盛名的蘇軾,從其藝術造詣、人生經歷兩個角度,組織和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提煉出具有凝練價值和統攝意義的議題,并圍繞著議題選擇詩詞文本和閱讀資源,讓學生真正深入到蘇軾的精神世界之中,體會蘇軾在面對人生逆境時的豁達心緒,從而理解蘇軾的人生追求和理想。

二、由題材入手創建群文閱讀體系

在蘇軾的文學人生中,其創作的詩詞高達千首,被選入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詩詞數量也十分可觀,這些古詩詞的題材包含了田園風光、睹物思人、詠史懷古,等等。在群文閱讀中,我們便以相同題材作為提煉議題、組織文本的出發點,創建一個議題明確、內容豐富的群文閱讀體系,讓學生能夠由“篇”到“類”,深入了解某一類題材的特質、總結這一類題材古詩詞的閱讀方法。

統編教材必修上冊選編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古詩詞作品中詠史懷古類題材的代表作,創作于蘇軾被貶黃州時期游覽赤壁之際,他以周瑜年少有為與自己的功業無成進行對比,表達出對自身命運的慨嘆,但是卻一改詠史懷古類詩歌的悲愴、感傷基調,通過遒勁的筆力、宏闊的境界以及大氣磅礴的意境,表現出自己豁達的心胸以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帶給人極強的藝術感染力。鑒于《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藝術成就,我們將其作為群文閱讀中的核心文本,圍繞著“借典故訴今情”的閱讀議題,與學生共同尋找蘇軾以詠史懷古為題材的詩詞作品,如《滿江紅·江漢西來》,也是蘇軾在被貶黃州時期所作,此詞是蘇軾寫給友人朱守昌的,詞中觀照古今,整體上表現出一種蒼涼、悲愴、郁郁難平的慷慨情緒。經過對兩首詩詞的對比分析,學生在比較異同的過程中,可以明確蘇軾創作的詠史懷古作品的整體風格,以此為切入點,窺探蘇軾的內心,了解他的真實想法。

除了詠史懷古之外,傷別離情、諷喻、借景抒情、邊塞詩等,都是蘇軾詩詞作品中常見的題材,為了給學生創造獨立的閱讀空間,我們精選了“借何景,抒何情?”“自古離別多愁緒”“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的超脫人生”等議題,為學生提供群文閱讀的思路,給予他們自主選擇的機會,讓他們可以展開多維度的古詩詞閱讀活動,由此深入到蘇軾的文學世界中,獲得豐富的審美和文化體驗。

三、由意象入手設計群文閱讀任務

意象是被賦予了主觀情感的客觀景物或事物,在古詩詞創作中,作者常常將意象作為表情達意的載體,為不同的客觀景物、事物等賦予不同的情感,而在不同的情境之下,相同的意象也可以傳達出不同的信息。在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將意象作為一個重要的切入點,由意象入手設計群文閱讀的任務,讓學生在對比閱讀中品讀意象的象征意義、引申意義等,以此感悟詩詞人的思想和情感。

以蘇軾詩詞作品中“月”這一意象為例,我們選擇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前赤壁賦》等不同的文本,構成以“月的意象特征”為議題的群文閱讀體系,為學生設計“品讀不同詩詞作品中‘月這一意象的內涵,在對比中感受每一篇作品中的真實情感”的閱讀任務,由此,學生對詩詞作品中“月”這一意象進行品讀和分析,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月”中可以看到思親之情、從《前赤壁賦》的“月”中感受到懷古傷今的情緒……如此反復,學生便可認識到不同詩詞作品中“月”的真實內涵。

俗話說“獨木不成林”,將其借用到語文教學中,可以引申為“單篇不成類”。換言之,若教師長期以單篇閱讀為主要教學方式,學生難以對某一類體裁、題材的文章展開深度解讀。而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從作者、題材和意象入手,打造群文閱讀項目、創建群文閱讀體系、設計群文閱讀任務,不僅可以推動語文教學從“篇”到“類”的過渡,還能強化古詩詞教學的深度、提升學生的思想高度,從而將核心素養的培育滲透到高中古詩詞課堂教學之中。

[作者通聯:甘肅白銀市第一中學]

猜你喜歡
群文閱讀古詩詞高中語文
踏青古詩詞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談高中語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巧用單元課文整合有效實施群文閱讀
享受群文閱讀 提升語文素養
淺議群文閱讀下的“讀寫結合”
古詩詞中的新年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