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電視劇《山海情》中多維的真、人性的善與藝術的美

2023-07-17 15:07陳結蓮
藝術評鑒 2023年12期
關鍵詞:藝術表達山海情真善美

陳結蓮

摘要:主旋律電視劇或者主流電影為弘揚主旋律一般都會有明確的思想主題和價值追求,但是要讓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主旋律電視劇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并為之買單卻絕非易事?!渡胶G濉犯鶕娨晞撟鞯幕疽幝?,再通過藝術化的表達和藝術加工,讓其價值升華,將“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由此使觀眾產生共情,最終實現情感共鳴。電視劇《山海情》通過展現人物的善良和美好品質,以及高超的藝術表現形式,將生活中最真實的情感和體驗呈現給觀眾。

關鍵詞:山海情? 真善美? 藝術表達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3)12-0169-05

《山海情》是一個扶貧題材電視劇,主要講述了福建在20世紀90年代對寧夏進行對口支援時,從過去的“干沙灘”到現在的“金沙灘”,從一片荒蕪的沙漠變成了一片肥沃的沙漠。作為一部主旋律電視劇,《山海情》無疑是扶貧類電視劇的典范,本文主要從真善美三個方面分析了該劇的敘事策略以及敘事風格,試圖通過對《山海情》中自然環境的再現、農村生活的真實刻畫、服化道極致細節的處理,多維度地對《山海情》的“真”進行具體論述,依托演員“接地氣”的演技,實現對人物的深度還原,借助藝術化的表達方式,展現出脫貧攻堅的“真實”情況,村民通過努力奮斗,過上幸福生活的過程用影視語言記錄下來,用平民化的視角將更多溫情和“煙火氣”呈現給觀眾。電視劇《山海情》之所以能成功,并不是因為它聚集了一批優秀的制片隊伍,也不是對角色的刻畫、對時代背景的準確把握,而是因為這部電影真正從“宣傳”這個概念、起點上,走上了一條真摯的創作之路,站在一個“平常心”角度,對貧困地區的人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考察與展現。

一、求真:向生活取“真”經,試圖還原原貌

安土重遷的觀念深植于每一個中國人的血脈之中,對家鄉的熱愛和對故土的眷戀,一直是中國人所獨有的情愫。電視劇《山海情》以寧夏的真實環境為依托,以“土地”作為故事的核心要素,助推該劇故事情節和劇情內容發展。在劇中,土地不僅是求生存的工具,更是一種精神依托,對于當地村民而言,土地是物質富足的象征,更代表了家族文化和宗族觀念。故事從茫茫的戈壁灘上展開,圍繞土地訴說著劇中人物的人生故事,首先,土地給予人物生存下去的條件,環境很惡劣,當地的村民住著矮小的土坯搭建的房子,學生往返于塵土飛揚的學校,農民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在地里求生存,四季往來于漫天飛沙走石當中,交通閉塞,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貧瘠,人們食不果腹,這些都是這個地區的真實寫照,劇名中的“山”就是指寧夏,空氣中四處彌漫著黃土,這里的人們基本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求天無路,告地無門”,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人”本身努力在這片土地里“刨食”,土地的“黃”成了這部電視劇前半部分的主色調;其次,土地賦予人物新的身份,充當移民角色,與安土重遷的觀念相矛盾,需要人們轉變觀念,大規模遷徙是對體力和心理的雙重考驗,“回家”還是頂著風沙繼續行進,二者皆源于對生活的憧憬,遷徙之后如何適應新的環境,不可預知的未來和焦慮充斥在人們心頭;最后,土地幫助村民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村民憑借頑強的意志和不懈努力,在新的“土地”里孕育出新的生命,人物因土地的滋養而煥發新的生機。除此之外,作為一部主旋律電視劇,《山海情》注重“真實性”表達,根據環境狀況還原服裝道具,通過鏡頭藝術加工,將貧困之苦刻畫在每一個村民的臉上,以貼近現實的扶貧生活,展現扶貧干部的精神風貌和時代氣息,深度還原了20世紀90年代寧夏農民的生活現狀,喚醒觀眾對于該歷史時期的記憶。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域環境和地理空間,因其獨特的人文特征而展現出特有的文化現象,《山海情》之所以獲得如此大的成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成為扶貧類電視劇的典范,不得不提的就是當地方言的應用,為了更好地將觀眾帶入劇情,且產生共鳴,劇中演員用方言支撐起該劇的半邊天,比如“這水流小得跟小娃尿尿一樣”,這句話就很富有“農村話”韻味,和西北黃土糅合在一起,一點也不做作、不違和,具有很強的生動性和表現力。他們用方言來講述故事,并對故事情節進行演繹,這樣就可以讓劇情和劇中角色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在劇中,村民用濃郁的西北方言,通過嬉笑怒罵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既可以傳遞出當地語言文化,又可以給觀眾一種沉浸式劇情體驗。與字正腔圓的普通話演繹相比,粗獷樸實的方言更能凸顯西北風貌和文化韻味,方言作為“黏合劑”,既能日?;伢w現村民喜怒哀樂,又能以最直觀的方式體現每一個人物的性格特征,運用方言可以營造出濃厚的“鄉土”氣息,給觀眾可感的現實厚度。

一部好的影視作品除了要有好的劇本、優秀的創作團隊等諸多因素之外,還必須準確把控細節,細節對一部片子成功與否具有重大影響力,為了讓整部劇充滿“農村化”的真實性,創作人員對細節處理非常到位。環境真實和語言真實給《山海情》的敘事內容構建了一個堅實的基礎,豐富可感的細節是讓這部作品錦上添花的不二法器,細節給予這部劇一種高品質電視劇獨特的質感。劇中細節最值得考究的就是人物細節刻畫與場景精準還原。在細節追求上,為了充分體現演員的妝容服飾和行為細節與當地的人文環境相匹配,在惡劣的自然環境里,沙塵暴充斥著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劇中人物的衣服上都沾滿黃土沙塵,衣服的破舊感貼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和農民生存現狀;由于地理環境影響,嘴唇上的死皮和黢黑的皮膚成為村民的普遍形象。在細節處理上,不得不提的是,隨著時間線推進,用黃土堆砌松垮的土坯房變成堅固的磚房;散架的自行車由摩托車變成了小轎車;黯淡的衣服也變成亮麗的顏色,這些變化所形成的視覺沖擊離不開創作人員對情節遞進細致入微地把控,以及對場景的極致刻畫。

二、求善:人性的光芒,在熠熠生輝

《山海情》與一般意義上有明確主角的電視劇不同,它是隨著故事情節演進在不同的階段突出不同的故事主體,電視劇是人的藝術,而人是電視劇的生命所在,不僅展現在脫貧攻堅的真實與艱難上,而且也將一批淳樸善良、勇于嘗試、不輕易放棄的青年人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導演用獨特的敘事手法為觀眾塑造了多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將人性之美展現在時代發展的境遇與堅守中。

該劇中的主人公們都具有善良、勇敢、堅毅等美好品質。他們追求正義、保護弱小、不畏艱險,這些品質都是現實生活中所崇尚的。這種塑造方式讓觀眾看到劇中人物的行為時會產生強烈共鳴和認同感,從而對自己的行為和價值觀進行反思和調整。劇中以馬得福、水花、麥苗、馬得寶等人為代表的農民,他們身上不僅承載著中國農民幾千年根植的勤勞、善良、樸實等美好品格,而且還體現了作為年輕人的努力、奮進、不屈的人生態度。由黃軒飾演的馬得福作為涌泉村基層干部,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奔波于勸返吊莊戶之間,幫助村民完成“吊莊移民”工作,想方設法地給移民村通電,在東西協作扶貧政策的帶領下,幫助村民共同走上致富的康莊大道。劇中的凌一農教授是福建來閩寧村教村民種蘑菇的農林專家,在劇中塑造了一個憑著一腔熱血、一份情懷,真正融入這片土地,不在乎自身,只在乎種蘑菇,只在乎村民致富與否無私奉獻的感人形象。劇中的他為了得到關于蘑菇最精準的數據,他住在溫差大的大棚里;為了建大棚,拿著鋤頭和村民一起埋頭苦干;蘑菇種植成功后幫助摘蘑菇、賣蘑菇;蘑菇直銷后他又開始跑市場、找銷路,通過這些舉動充分體現出人性的“善”。劇中白老師這一角色將捐贈的電腦轉賣,幫助學生實現合唱比賽夢想,給觀眾展現了一個可敬的老師形象。從作品中可以看出,劇中所呈現的村民脫貧致富所面臨的問題都很細節,很生活化,都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而且,電視劇中的扶貧干部也不是無所不能的,也不是主角光環的擁有者,他們的不理解、他們的不懂行、他們所面臨的真正困境,都被刻畫在故事細節上。

這也表明扶貧劇創作需要解決一個最基本的邏輯問題:作為個體的扶貧干部不是萬能的,不是隨著扶貧干部的到來,資金、設備、平臺、渠道等難題都能迎刃而解,必須要看到扶貧干部背后的國家力量、時代潮流、人心所向,唯有表現好后者,扶貧劇里的人物才會真正地鮮活起來。

《山海情》主要就是劇中細致刻畫人物,與惡劣的自然環境做斗爭,與曲折的命運相抗衡,既展現了人們改變物質生活的強烈愿望,也是對命運不甘的反抗,關于人性的善,由熱依扎飾演的水花完美詮釋了這一理念,被生活不斷壓迫,卻依舊笑著堅強站起來的女性角色。在她的笑容之下,隱藏著她曲折的命運,但她從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她身上的這些品質也是普通大眾的一個縮影。水花非常聰明,但因家庭原因早早輟學,父親李老栓拆散水花和得福,為了水窖和牲口,把她許給了一個從沒見過面的男人,當她有機會自己跑出涌泉村,但還因擔心父親,最終還是選擇回去。當丈夫永富因打水窖而沒了腿,水花也一直不離不棄,用板車拖著殘疾的丈夫和年幼的女兒走了七天七夜,不懼風沙與黃土,她以一己之力頂起整個家。在和得寶一起種蘑菇的時候,不嫌苦不嫌累,臟活累活搶著干,不要求金錢回報,只想努力學技術。水花的命運是曲折的,但水花從沒怨天尤人,她總是微笑著,雖然這個笑容包含著辛酸,但她微笑面對這些困難,堅定地相信自己的日子會越過越好。水花的無私性格離不開特定環境文化的孕育,水花情感的內斂與堅韌的抗爭,其展現出的真摯情感讓觀眾為她感動,為她動容。水花被大眾喜愛,一方面大眾為她和得福遺憾的感情而心疼,另一方面又是贊嘆、欽佩她對命運的不屈服,她身上表現出來的堅強不屈等品質是中國人從古至今所傳承的優良品質,不僅擁有傳統中國女性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一面,同時又展現出新時代女性追求經濟和精神獨立、不再依附男性的現代性一面。

在主旋律題材文藝作品中,如何塑造正派人物形象往往是作品的重點和難點,《山海情》用“平民視角”和普通人的故事講述時代變遷,以“小人物”的故事展現時代發展的“大圖景”,用“真”與“暖”的情感展現村民的堅強與奮斗。劇集從“青年逃離”“移民吊裝” “莆田打工”“搭棚種菇”等多個故事情節入手,取材于現實生活,以小見大,演繹出東西互補、脫貧攻堅的中國故事,并在其中折射出個體人物光芒?!渡胶G椤纷鳛橐徊楷F實題材電視劇,它反映了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和情況。例如,對于人性的探討、對于家庭和友情的呈現、對于權力和利益的揭示等,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所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三、求美:藝術手法多元化,喚醒共鳴與共情

該劇的制作水平也非常高超,通過真實的畫面、細膩的表演和感人的音樂,將故事情節和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觀眾可以在觀看時獲得審美上的愉悅和享受,同時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變化。藝術化呈現的鄉土情表達,牽引觀眾進入寧夏體味當地文化風貌,用鏡頭還原故事內容的“真實”。創作過程中導演一直秉持著只有先讓自己相信,觀眾才會買單的理念完成這部作品,所以拍攝時用了真實的故事和依據真實人物原型塑造演員形象特征,根據地理環境搭建真實場景,巧用民風民俗,使用真實的方言,演員也投入了真實的情感和表演,卸下偶像包袱,拋開顏值管理,“真實”給予了這部劇“根”和“魂”。比如,劇中人物名字符合當地農村生活,同時也帶有濃濃的鄉土味道,每個人物名字都帶有期盼:從得福、得寶、得花三個人的名字看出人們渴望過上幸福的日子;從喊水、水花、水旺、麥苗、大有等名字,也不難看出西海固人民盼水、盼豐收、盼富裕的強烈欲望。每個人的裝扮都是鄉土味,從皺巴巴的舊衣服到露出腳指頭的舊鞋子,從粗糙臉頰到上了灰的頭發,從黃沙肆虐到搖搖欲墜的自行車,這些把西北農村人的模樣完美展現出來,荒涼壯闊,卻又把鄉里鄉親的情誼演繹得真實感人。劇情中呈現出的濃濃鄉土氣息,正是這些農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勤奮,成功脫貧致富,傳遞出正能量和積極向上的鄉土情懷,將鄉土之美表現出別具一格的特色。

矛盾沖突的合理化表達,牽引觀眾心理走向實現情感共鳴?!拔乃瓶瓷讲幌财健?,不管是寫文章還是做影視,都要求有一個波瀾起伏的過程,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引起觀眾的好奇心,有想要看下去的欲望?!渡胶G椤纷钔怀龅囊粋€亮點就是沖突多、矛盾多,但都是設置在合情合理范圍之內,根據劇情,可以知道故事發生在寧夏的一個小村莊里。比如:在吊莊移民之后遇到通電的問題,需要湊滿60戶人家才可以通,并不是通電部門故意刁難,因為在馬得福的軟磨硬泡之下,已經由原來要求的80戶減少到60戶,本以為莊里可以通電了,但是由于沙塵暴把一戶人家嚇走了,少了一戶莊里就通不上電,當所有人都在為這事犯愁的時候事情有了轉機,水花帶著女兒和丈夫趕了幾天幾夜來到金沙灘,湊夠60戶終于可以通上電,僅僅從這個起因沖突再到最后的解決,非常生活化和合理化,貼合生活實際,更能得到觀眾認可,且產生共鳴。從沖突再到轉機沒有生拉硬拽、刻意虛構,更多的是遵循客觀規律,合情合理表達。

劇情線的交互編織,牽引觀眾正視生活的苦澀,體味喜怒哀樂。該劇有三條線,分別是苦情線、情感線、喜感線,該劇對這三條線精準把控,第一條,劇中的苦更多的是通過自然環境所渲染的苦,另外是村民覺悟、扶貧困難等多重因素疊加的苦,劇中的苦也不是無邊無際的苦,而是通過適度的苦向觀眾傳遞一定的精神內涵。比如劇中水花的苦,她的苦也并不是苦得看不見未來,她的苦是來自和得福的有緣無分,內心情感的苦,因為父親提前收了人家的彩禮,被迫嫁給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楹竽腥藢λ策€不錯,觀眾本以為不會再有苦,可是人生跌宕起伏,安永福挖水窖不幸落了個殘疾,之后的這些苦來自生活壓力和丈夫對她不理解的苦。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水花的努力奮斗下,她的生活一點點好轉,自甘墮落的永福也接受了義肢,重新站起來,導演描述這一情節的苦就是要告訴大家只要對生活充滿希望,踏實肯干就一定能過上好日子。這個結局也符合觀眾的審美心理,繼而從中得到啟迪。

第二條情感線,劇中的水花和得福、麥苗和得寶他們的情感是純粹而干凈的,劇中的愛情沒有刻意表現,沒有甜寵,更沒有狗血,唯一有的是水花和得寶的遺憾,但在劇中也是點到即可,正符合那個年代農村青年男女對愛情的含蓄之美。

第三條喜感線,為了不讓該劇因為主題原因顯得那么深重,在劇中增加了許多喜劇元素,讓全劇充滿喜感,例如,郭京飛在劇中扮演的陳金山。劇中他從福建到寧夏援建,因為語言不通,在和馬得寶初次相遇的時候,兩人的對話屬實是雞同鴨講,比如,他說與他同車的教授是來你們這里治沙的,結果被當地民警聽成要“自殺”,于是找來馬得寶進行翻譯,沒想到馬得寶聽了他的福建話也是一臉蒙。一個講得眉飛色舞,一個聽得云里霧里,通過他們的搞笑對話,讓一部主旋律基調濃厚的扶貧劇呈現出既合理又逗趣的場面,讓幽默為這部主旋律劇增添了幾分樂趣,不會顯得中規中矩。

《山海情》是西海固地區村民奮斗史的具體體現;是在脫貧攻堅政策下,閩寧兩地人民手足情深的表現,更是中國人民攜手奮進、追求幸福生活的真實寫照。

四、結語

藝術作品的高度靠真善美的統一?!白非笳嫔泼朗俏乃嚨挠篮銉r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蔽乃囎髌沸枇⒆阌谏?,響應時代號召,滿足于人民的精神需求?!渡胶G椤防锩娴摹罢妗庇芯?、環境和社會的真實,這些真里面包含著人性的“善”和藝術的“美”?!渡胶G椤冯m然只講述了全國脫貧攻堅中的一個地區,但是卻能夠帶領觀眾以小見大地展現出在全國脫貧攻堅事業中千千萬萬個努力的人們,帶來的是億萬觀眾對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支持,對于文藝工作者來說,更是一個讓人們爭相模仿的典范,學會用藝術化表達方式去支撐一部劇的敘事策略。綜上所述,電視劇《山海情》通過表現人物的善良品質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形式,將生活中最真實的情感和體驗呈現給觀眾。

參考文獻:

[1]黃丹紅,程夢君.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何以突破“瓶頸”——電視劇《山海情》的影像語言與敘事策略[J].中國電視,2021(04):106-109.

[2]郄程.新審美風格下脫貧題材劇的多元故事表達[J].廣電時評,2020(28):60-6

[3]儲鈺琦,宋佳音.扶貧題材電視劇的新主流表達[N].中國藝術報,2020-07-10(003).

[4]武丹丹.論扶貧題材電視劇創作中的“大”“小”之衡——以電視劇《山海情》為例[J].中國電視,2021(05):9-12.

[5]司潔.論《山海情》電視劇對中國脫貧故事的創新表達[J].藝術評鑒,2022(02):169-171.

[6]蔣汶倩.電視劇《山海情》的審美呈現與價值輸出[J].中國電視,2021(07):109-112.

[7]楊立平.電視劇《山海情》的創作特色評析[J].中國電視,2021(05):6-8.

[8]袁媛.淺析電視劇《山海情》的中國敘事與時代價值[J].當代電視,2021(03):36-40.

[9]王偉國.藝術真實之美——看電視劇《山海情》[J].當代電視,2021(03):30-32.

[10]聶辰席.深入現實生活 謳歌偉大實踐——在《山海情》創作座談會上的講話[J].中國電視,2021(03):6-8.

猜你喜歡
藝術表達山海情真善美
《山海情》:所愿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土味《山海情》憑什么熱度不減?
好看的“扶貧劇”不止《山海情》
《山海情》,“土到掉渣”的爆款
尋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真善美,是我們一生的追求
佟麗婭,“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鋼琴演奏的音樂控制與表達
淺析實驗性動畫的藝術語言表達
做一個真實有用的人——讀《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