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虛擬貨幣和學分銀行的高校學分互認結算系統研究

2023-07-17 00:56楊蓬勃賀豪楠劉子玉馬新月
大學 2023年3期
關鍵詞:學分貨幣銀行

楊蓬勃,賀豪楠,劉子玉,馬新月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1)

21 世紀初,我國高等教育開始進行學分互認的初步探索,部分高校陸續開展學分互認工作,高校間交流越發密切,但是由于經驗不足、學分互認機制不完善等原因,學分互認實踐中出現了一定的阻礙。

宏觀上看,目前我國缺乏國家層面統一的學分互認的規則,學分互認在時間和空間上缺乏彈性,難以滿足國家全能型人才建設,更難以推進終身教育的發展的需求。

從供給層面看,首先是缺乏嚴格的課程準入規則,互認課程質量良莠不齊;其次是平臺建設、管理體系不到位,高校參與度低,劣勢學科得不到發展;最后是缺少對互認課程教師的激勵,教師參與積極性低。從需求層面看,由于缺乏完善的學分互認機制,使得學生在完成專業學習之余增見識、豐學識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抑制其拓寬視野的積極性。

鑒于此,必須對學分互認做深層次研究,以提高學生培養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文獻綜述

學分互認是在學分制管理下,合作高校之間互相認可學分,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本校課程或者跨校學習取得相應學分。學分互認促進了高校間的合作,有利于實現資源共享[1]。

傳統學分制側重于對學習時間的衡量,忽視了對學習質量的考查,即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掌握程度。學分銀行的建設體現了成果導向教育原則,促進學生提升學習積極性[2]。學分銀行模擬銀行的特點,對學習者的學習成果進行認證核算,具有學分認證、存放、轉換、結算和信息傳遞等功能[3],其平臺設計的合理性、組織架構的嚴密性、規則制度的有效性等都是其能否運營成功的關鍵要素。

梁曉航認為目前我國學分互認存在兩個困境:學分認證和轉換存在自主性和隨意性,國家層面對混合式教學的學分認證規范性、系統性沒有提出科學標準;缺少一套完整的學分認證和轉換理論體系,各高校在實施層面對混合式教學學分獲取的認證標準參差不齊[4]。我國學分互認主要依靠資歷框架和資歷標準,但是各級各類教育的內部學分與學分銀行認證的學分之間,缺少互認的機制[5]。崔啟迪、余愛云提出英國學分積累和互換機制為我國學分銀行的建設具提供了借鑒;一是建立全國統一的學分系統框架,將學分作為各大高校學習成果的唯一標準;二是將“以人為本”的思想蘊含其中,學生可以采取“組合型”的方式進行學分互換。學生可以根據自身不足和個人愛好選擇不同模塊進行學習[6]。針對如何組織線下教學和考試使外校學習者獲得的學分達到本校的學術質量要求與標準這一問題,厲毅提出高校當前缺乏一定的機制和數據監控。他認為從政策層面加強慕課學分認定與轉換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學分銀行服務體系,制訂統一的學分標準和通用轉換規則,強化學分制教學教務管理,可以確?;趯W分銀行的慕課學分互認順暢實施[7]。張豐以北大、清華互相開放本科課程為背景,呼吁高校間的學分互認需要更加開放。他認為放開部分課程,尤其是通識類選修課,可以讓知識的影響力實現最大化,形成好學的社會學風[8]。

二、我國高校學分互認的深入研究

我國高校在學分互認的改革中做出了積極探索與實踐,為了更深入地研究學分互認進而促進其在我國健全、高效的發展,本節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析方式。首先分析我國高校學分互認實踐典型案例,其次剖析我國高校學分互認整體現狀,最后提出我國高校學分互認存在的問題。以期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學分互認模式。

(一)我國高校學分互認典型案例分析

高校學分互認的典型案例存在幾個共同點:教學模式創新性強,但未考慮非同質課程的學分轉換問題,辦學層次處于同一等級;規模小、課程少,且課程僅為通識課程;多同學科交流,參與課程均為特色課程,缺乏橫向學科比較;互認學分的高校間地理位置近,對省域高校乃至全國高校的學分互認啟示作用小。

(二)我國高校學分互認現存問題本質研究

1.宏觀層面問題

首先,高校缺乏學分儲存的機制,導致學生無法進行階段式和更具彈性的學習,難以推進終身教育的實施;其次,國家層面缺乏統一的學分互認標準,導致學分互認僅在區域型、同層次型高校間實施,難以跨區域、跨省域甚至在全國層面實施學分互認,以至于高校開放度不夠,資源難以共享,高校資源利用率低。因此,國家應該承擔規則制定和學分運行機構建設等職責,實現學分在更大區域更高層次的互認。

2.學分互認中觀供給層面問題

首先,學分互認缺乏嚴格的課程準入和競價規則,導致課程雷同度高、存在部分水課現象,以至于精品課得不到推廣,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現象。

其次,學分互認開發共享建設不到位,相同學科缺乏交流,對學生的培養不全面。學分互認不能僅止步于優質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應積極發現學分互認新功能、發揮高校學分互認的作用,讓高校學科建設走向新征程。

表1 我國高校學分互認典型模式

再次,學分互認缺乏完善的管理系統,導致課程信息、學分信息、學生信息等等管理混亂,增加了高校教務工作量。效率低、信息錯漏等問題也成了高校進行學分互認的障礙,導致高校參與度低。

最后,學校缺乏對學分互認課程教師的激勵機制,導致教師對學分互認課程的參與度不夠、參加學分互認建設的教師積極性不夠,以至于課程質量難以保證。

因此,需要采取激勵措施,鼓勵學校和教師積極參與學分互認的工作,同時虛擬貨幣的引入可從課程的虛擬貨幣競價、學校激勵和教師激勵等方面解決以上問題。

3.學分互認微觀需求層面問題

首先是學分互認共享平臺的缺乏,導致學生缺少學習特定學校課程的渠道,學生的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其次是缺乏學分認證機制導致學生缺乏動力去跨校學習,難以進一步推進學分互認的發展。學生缺乏激勵機制,而課程以貨幣標價能夠直觀給學生帶來動力,讓他們珍惜課程學習機會,獲得較高質量的學習體驗;此外,以虛擬貨幣標價,便于學生鑒別課程質量,有利于他們對課程的選擇。

三、我國高校學分互認現存問題的應對之策

(一)建立統一管理機構學分銀行

第一,組成學分銀行管委會,制訂較完善的學分互認標準,擴大學分互認的適用范圍,進一步在省域、全國推廣。第二,學分銀行可以提供跨校學習學分互認的平臺,滿足學生個性化與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第三,借助學分銀行的課程準入規則,減少水課,共享更多優質課程。第四,通過學分銀行進行學分存放和轉換,學生能夠實現彈性學習,讓互認課程學分設置更加合理。

(二)制訂基于虛擬貨幣的學分互認轉換、結算制度體系

基于學分銀行的虛擬貨幣定價手段進行學分評價。課程利用虛擬貨幣在選課系統中進行競價,引入競爭活力,系統中無形的手的調控作用促使課程價格和選課量趨向更合理的結果。一方面,課程價格和選課量體現了學生對課程的內容以及質量的認可,促使課程之間實現良性競爭,并進一步提高課程質量。選課量的提升肯定了教師的成績,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推動教學水平的良性發展。另一方面,基于虛擬貨幣標價的課程是學分轉換的基礎,學分轉換成果讓學生明確目標,提升學習效率減少盲目地湊學分。

基于虛擬貨幣的學分結算和工作量結算。根據系統中虛擬幣對課程與學分競價的結果,利用虛擬貨幣對工作量和學分進行結算,并分別存儲于學生和教師的學分銀行賬戶。

四、學分互認問題的具體解決措施

首先,本節詳細介紹了學分銀行組織架構和具體的工作流程。詳細介紹了學分銀行作為高校、學生、教師之間的交流橋梁,是課程的準入和評價機制,是建立學分的互認、轉換和儲存系統。其次,本節提出基于虛擬貨幣和學分銀行高校學分結算系統的實施,從學分、虛擬貨幣兩個渠道分別進行學生和教師的分數結算。

(一)高校課程學分轉換互認的管理機構的建立——學分銀行

1.建立學分銀行管理組織架構

學分銀行的運行架構分為領導層、決策層、管理層和運行層,分別負責決策學分銀行的發展規劃,審批規章制度等;制訂運行規章、總體發展規劃、年度工作計劃和學術咨詢仲裁、成果認證標準等;組織實施學分銀行的具體方案;落實管理層的決策部署,確保業務順利實施。

2.學分銀行的工作流程

第一,學生向學校提交跨校學習申請,高校在學分銀行開戶,學分銀行向學校發放虛擬貨幣,再由學校向學生賬戶發放虛擬貨幣,用于學生競課。第二,學分銀行依據學校提交的課程的學科評估、授課教師的考核評價、授課教師所在學校每學期末的教務評價構建課程準入標準規范。若課程滿足準條件將課程,上傳至選課平臺。第三,學分銀行依據課時,給出初始學分,然后學生根據考核方式和學科評估等級進行學分的平價和溢價轉換。學生根據課程基礎定價并利用虛擬貨幣進行競價,且遵循“價高者得選”。最后再由學分銀行結合所有對課程的競價給出最終學分。第四,學分銀行在期末向各高校反饋課程選課情況、學生學習情況,通過學分銀行完成對教師工作量的結算和學生學分的結算。

(二)基于虛擬貨幣和學分銀行的高校學分結算系統

1.學分結算系統的結構模型

從該系統的邏輯結構出發得到該系統的結構模型,該結構模型一共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數據接口、核算部分、結算部分。

2.學分結算系統工作流程

數據采集接口從學分轉換平臺獲取學生相關數據信息,核算模塊根據獲取到的信息,按照教師工作量和學生學分兩條路徑進行處理,并將結果存儲于云端數據庫。結算模塊根據計算模塊的計算結果,利用分級結算模式與高校財務部進行結算,再由高校與學院、學院與教師進行最終結算。

3.結算規則

每學期初始,由學分銀行統一下分發相應的虛擬學分貨幣到各個學校,學校為每個學生發放定量的虛擬貨幣用于學生選課。

(1)課程總量結算規則。每學期末,學分銀行根據每個高校學分銀行賬戶收到的總虛擬貨幣量與初始虛擬貨幣量的差額與學校進行結算。

(2)教師的工作量結算規則。首先,根據選課人數用虛擬貨幣核算出該課程教師的課時工作量;其次,根據多項因素對教師上課的質量進行綜合評估;最后,核算教師該門課程的總工作量。

(3)學生學分結算規則。學分銀行將學生的選課信息和考核信息進行匯總,按最終學分對學生進行學分結算,交由各學院通知學生按時進行學分確認。

五、建議

學分互認體系的完善需要技術、人力和資金的支持,需要國家和高校加大資金投入和人力資本投入,積極參與學分互認的建設。高校學分互認機制的運行應該由多部門共同合作,打破各利益相關部門間的壁壘,建立高效的運行機構,積極滿足社會對多層次全能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努力建設以學分銀行為代表的學分管理體系,目的在于提高學生接受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積極推進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大力提高全民素質。各個相關部門應該靈活借助現代科學技術,對學分銀行系統建設進行概念創新與體系完善,使之更便利、高效地服務于終身教育體系。

猜你喜歡
學分貨幣銀行
一國貨幣上的面孔能告訴我們什么?
如何用學分幣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代的貨幣
學分美食
古代的貨幣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到拥貧獾摹巴零y行”
“存夢銀行”破產記
斯皮爾伯格為什么要歷時33年修完學分?
銀行激進求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