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科技智庫建設與實踐經驗

2023-07-18 08:03楊況駿瑜唐川王立娜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23年3期
關鍵詞:智庫建設實踐經驗情報機構

楊況駿瑜 唐川 王立娜

摘要:[目的/意義]為了更好地服務國家科技決策,圖書情報機構向智庫轉型成了一種趨勢。探討圖書情報機構建設科技智庫的實踐工作,能為我國相關機構轉型科技智庫提供路徑啟發和參考。[方法/過程]以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建設專業型科技智庫——新一代信息科技戰略研究中心(CaSIT)為例,通過理論研究和實踐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歸納科技智庫的建設機制、支撐體系以及研究實踐路徑。[結果/結論]本文從人員組織、內外部協作模式、資源建設等維度總結了CaSIT的建設經驗與支撐體系,從數據采集、數據分級標準、數據分析與決策研究等方面介紹了CaSIT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方法,同時列舉了部分研究實踐,并提出建設專業型科技智庫的相關思考。

關鍵詞:情報機構 專業型科技智庫 智庫建設 實踐經驗

分類號:G312;G311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3.03.10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本文系中國科學院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專項“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情報服務”(項目編號:CAS-WX2022ZX01-04)、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信息科技領域國際發展態勢研究”(項目編號:2019175)研究成果之一。

1 前言

近年來,隨著國際形勢和關鍵產業格局的急速變化,國家對科技發展的要求明顯提高,在布局科技戰略、制定科研項目和開展科技活動等方面需要國家級智庫支持。在此背景下,圖書情報機構向智庫轉型成了一種趨勢。

多位國內外學者在圖書情報機構支撐智庫建設、服務智庫工作和轉型智庫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在國內,李歡[1]從圖書情報學視角,探討了圖書館智庫建設的重要意義,即為智庫建設提供知識服務、為智庫建設提供科學評價以及為智庫建設提供人才培養。范云歡[2]指出,圖書情報機構特別是專業圖書館在轉型建設國家智庫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其一,專業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數字文獻資源,包括研究論文、專利、政策文獻和智庫成果報告等;其二,專業圖書館擁有不同學科領域的人才隊伍,可以在信息識別、收集、專業領域研判等多個方面開展工作。彭瑛等[3]對智庫與情報機構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動力機制和理論契合進行了研究。黃輝[4]則研究了面向新型智庫建設的知識服務圖書情報機構的新機遇。王越險[5]總結了地方情報機構服務政府決策的任務流程。劉巖[6]分析了省級科技情報機構服務科技智庫的能力和策略。在國際上,庫馬爾(Kumar)[7]認為圖書館要以智囊團的形式對創新發展提出建議。普里查德(Pritchard)[8]指出專業圖書館可以在社會評論、制定議程和提供政策建議等多個方向開展研究。吳宏(Wu Hong)[9]對高校情報機構在國家智庫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和應對策略進行了闡述。然而,目前針對圖書情報機構向專業型科技智庫轉型建設的研究和實踐較少。

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下文簡稱“成都中心”)是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系統的主要組成單位,自1958年成立以來,一直從事科技情報工作。2019年,應發展需要,成都中心正式成立了專業型科技智庫——新一代信息科技戰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Study on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CaSIT),面向國家科技戰略需求,服務國家科技決策,主要針對國家部委、中國科學院決策層和研究機構等長期開展科技咨詢和研究工作。本文總結了CaSIT的建設和實踐經驗,并提出相關思考,以供同行交流。

2 建設機制與支撐體系

2.1 人員組織與內外部協作模式

CaSIT圍繞信息科技關鍵方向分別設置研究組,并實施A-B-C-D-E角工作機制——A角(Alpha)主導;B角(Beta)協助,并在A角無法承擔工作時替代;C角(Concert)統籌、協調、把關;D角(Double)為內外部支撐人員;E角(Expert)為學術或產業專家——確保每項工作有人主導、有人協助、有人統籌把關、有人支撐、有人咨詢,在最大限度上保證工作質量。同時,CaSIT根據任務需求靈活組建專題工作組,針對具體問題實施專題研究。相關人員擁有多樣化的學科背景,包括情報學、計算機科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以及信息材料等。

CaSIT在內外部協作方面采取“強核心、大網絡”的組織協作模式:在內,依托團隊核心成員設立多個研究組,并與成都中心內部的多個創新單元合作;在外,與研究所、高校、學術組織和科技企業的專家建立密切交流和咨詢關系,形成產、學、研、用一體的咨詢大網絡。內外部組織模式見圖1。

2.2 資源與支撐體系

依托中國科學院豐富的數據資源,CaSIT擁有國內外上百個專業數據庫,包括論文數據庫、專利數據庫、商業數據庫和科學實驗數據庫等。同時,基于自身研究需求,CaSIT正在籌建多個有關信息領域人才、科研進展、戰略政策的特色數據庫,希望能利用特色數據庫進行個性化操作,甚至能按需自動生成一些簡單的分析報告,從而節約基礎研究工作時間,保持數據的長期積累,并為后期的研究提供基礎和保障。

3 信息科技智庫研究實踐路徑

CaSIT的主要研究內容是研判國際信息科技發展態勢,明確我國相關科技現處位置(跟隨、并行或領跑),并提出建議,這也是服務國家信息科技決策的主要方向。

3.1 總體研究方法

數據是科技智庫開展研究的基礎。研究人員過去通常利用論文和專利這類結構化數據進行分析,但隨著信息科技領域發展越來越快,基于論文和專利的研究方法因滯后性和信息反饋不全面等原因無法滿足工作需求。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從非結構化數據中獲取情報,將非結構化數據轉換成結構化數據進行分析變得更有可操作性。

CaSIT采用基于多元數據和循證決策的情報學研究方法,以“需求—情報(數據)—分析—決策”為總體思路,為國家科技決策者提供分析報告和決策參考,具體研究框架如圖2所示。

3.2 多元數據的采集

為了對多元數據進行準確采集,除常規的中外論文、專利數據庫和行業數據庫外,CaSIT還收集了科研項目信息、科技計劃和戰略、科研進展新聞、智庫報告以及與科技相關的行業標準和政策等多元數據。

CaSIT依據學科領域研判和專家建議,確定了包括歐盟,以及美國、英國、日本和加拿大等國家/地區在內的150余個多元數據源,根據數據源的機構類型大致可分為4類:政府機構、科研機構、國際組織和重要智庫。CaSIT主要從政府機構采集科技項目、計劃、戰略和政策,從科研機構采集最新科研進展,從國際組織采集行業標準和產業報告,并從重要智庫采集相關報告和政策建議。

3.3 科技情報數據分級標準

CaSIT針對不同的信息科技子領域,選取不同的數據源,通過機器爬取技術,獲取關鍵的科技政策、計劃、重大項目和科研進展等信息,并轉化為文本信息儲存在本地,再利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標引相結合的方法,對爬取下來的非結構化文本進行實體抽取,形成結構化的情報數據以待備用。此后,CaSIT還對采集來的情報數據進行分類和分級標引,對得到的情報數據進行標定,并計劃將其作為基礎數據整合進自建數據庫中。具體情報數據分級標準如表1所示。

3.4 情報數據的分析與決策研究

針對不同的服務需求,CaSIT采取不同的分析手段對情報數據進行分析:①利用文獻計量、專利計量等方法對論文、專利數據進行計量分析,適用于相關科技領域發展態勢分析、重點技術剖析以及機構與學者的評價分析等;②采用詞頻分析、共詞聚類、社區算法、隱含狄利克雷分布主題模型(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和動態主題模型(Dynamic Topic Model,DTM)等識別方法,對結構化數據(如論文、專利等)和非結構化數據(如政策、基金項目等)進行分析,適用于前沿技術的識別和判斷,以及科技戰略規劃分析等;③采用對比研究、案例分析以及機器學習等方法,對行業報告、智庫報告等進行分析處理,適用于研究技術發展成熟度、科技與產業協同以及科技對社會的影響等問題。

CaSIT設立了3條決策研究的主要路徑,按照支撐科技決策的力度從弱到強依次是:①動態監測,旨在發現信息科技領域實時發生的重要事項,為決策者提供相關重要信息,為決策研究提供依據;②深度研究,包括專題研究報告、專著等形式,目的是在決策者關心的科技和產業方向上提供原創、有深度的研究報告,支撐科技決策;③決策參考,是圍繞當下國內外重大科技問題、重要的實時事件,開展相關研究,直接面向決策層闡述相關問題的情況,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可行性的建議。決策參考也是智庫機構發揮服務科技決策作用最重要的方式。

3.5 主要產品體系與實踐總結

3.5.1 主要產品體系 CaSIT主要聚焦半導體、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先進計算、未來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開展多層次的研究工作以支撐不同類型的服務對象;主要產品包括動態監測、深度研究和決策參考三類。部分專著成果為《顛覆性技術創新研究——信息科技領域》《全球網絡空間發展格局》《科研信息化導論》等。主要產品與服務體系見圖3。

3.5.2 信息科技智庫研究實踐總結 依托中國科學院情報系統,CaSIT開展了信息科技智庫建設和相關研究工作,在支撐信息科技決策方面擁有深厚積累。本節總結了CaSIT在“科技態勢研究”“支撐科研一線”和“產業發展研究”三個方面的部分研究實踐。

(1)國內外信息科技領域發展態勢研究實踐

CaSIT長期研究全球信息科技領域的發展態勢,并定期發布研究報告。在實際研究過程中,CaSIT根據重要性將信息科技領域分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半導體、先進通信、先進計算、網絡安全等多個細分領域,并基于長期積累的多元情報數據對每個細分領域的發展態勢進行梳理。具體包括:①依據重要進展、成果和事件研判細分領域的科技發展趨勢;②對比國內外細分領域科技進展,分析我國科技發展的成就與不足;③綜合國內外細分領域科技發展態勢,對我國的科技發展提出建議。

(2)支撐科研一線研究實踐

面向中科院布局的重大科研項目,CaSIT與相關研究所緊密合作,嵌入科研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內,支撐科研一線決策。具體包括:①在項目立項前,配合研究所專家對項目的可行性做預研,并為項目組提供國內外相關科技的發展現狀材料,支撐項目的申報工作;②在項目開展前期,對項目關鍵技術領域的現狀進行深度研究,明確國內外競爭對手的技術現狀與研究路徑,為項目組提供情報支持,輔助項目組進行研究;③在項目開展中,根據項目組的需求,開展技術、產業等多維度的專題調研,協助項目組解決研究問題。

(3)人工智能產學研發展研究實踐

CaSIT連續3年參與中國科學院人工智能產學研創新聯盟《人工智能前沿研究與產業發展報告》的研究和編制工作,通過向外公開發布報告的形式,揭示人工智能產學研發展現狀,支撐人工智能產學研單位決策,推動我國人工智能事業發展。在具體研究工作中,CaSIT綜合采用文本分析、文獻計量、技術圖譜、案例剖析等方法,分析國內外人工智能的戰略政策、技術前沿、產業發展和領域應用情況,為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4 CaSIT實踐案例分析——以國際電子通信技術前沿發展趨勢研究為例

本節以CaSIT研究國際電子通信技術前沿發展趨勢為例,基于多元數據和循證決策的研究思路,簡單梳理了CaSIT在研究實踐過程中的操作環節和方法應用。

4.1 需求分析

為支撐國家科技戰略布局、服務國家科技決策,CaSIT聚焦國際高科技摩擦焦點領域,研究國際電子通信技術的前沿發展趨勢,挖掘主要競爭國家的潛在研究熱點。在明確主要需求后,CaSIT將美國作為主要競爭國家,將學術論文和相關科技項目信息作為主要情報來源。

4.2 多元數據的收集

(1)國際前沿發展趨勢研究數據收集

為了有針對性地研究國際電子通信技術的前沿發展趨勢,CaSIT選擇2016—2021年“IEEE通信國際會議”(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IEEC ICC)“IEEE全球電信會議”(IEEE Global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IEEC Globecom)“IEEE計算機通信國際會議”(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IEEE INFOCOM)三大電子通信領域的頂級國際會議論文為研究對象,通過科睿唯安公司Web of Science平臺的核心合集論文數據庫進行檢索和采集。

(2)主要競爭國家的潛在研究熱點數據收集

由于論文數據反映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程度的滯后性和局限性,為了更精確、更直觀地研究美國在電子通信技術領域的潛在研究熱點,CaSIT選擇從科研項目數據入手,從官方平臺采集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美國陸軍、美國海軍相關實驗室等機構在2016—2022年間開展的上百個重要電子通信技術在研項目的信息。

4.3 情報分析方法

(1)國際前沿發展趨勢分析方法

為了研究國際電子通信技術的發展演進趨勢,CaSIT以2年為一個分析周期,利用德溫特數據分析工具(Derwent data analyzer,DDA)、社會網絡分析軟件VOSviewer和Ucinet進行論文數據的清洗、挖掘與可視化分析,對2016—2017年、2018—2019年和2020—2021年電子通信頂級會議論文高頻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得到3個時間段電子通信技術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關鍵變化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歸納分析近年來國際電子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2)主要競爭國家潛在研究熱點分析方法

CaSIT從競爭國家關鍵的科研項目信息入手,分基礎研究和軍事應用研究兩個維度,分析其潛在的研究熱點。其中,基礎研究以NSF重點項目為主,軍事應用研究以DARPA、陸海軍相關實驗室等國防機構重點項目為主。CaSIT挖掘重點研究計劃/項目信息,以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在研項目的特征共性,并結合學科領域專家研判,綜合分析主要競爭國家的潛在研究熱點。

4.4 決策建議的思路

在本次實踐中,CaSIT結合多元數據分析,得出研究結果和學科領域專家的研討建議,綜合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決策建議。CaSIT提出建議的思路主要有4個重點:①從情報學的角度,以客觀數據為基礎,揭示國際電子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和主要競爭國家潛在的研究熱點;②結合學科領域專家的判斷和分析,提出我國目前在國際前沿研究方向上的不足與長處;③綜合考慮我國國情和主要競爭國家的發展路線,提出我國應在近期和中長期重點攻關的科技難題,以及需持續性發展的關鍵自主可控設備;④考慮當下國際環境和地緣政治等外部因素,提出我國在該領域有望開展的國際合作和應當規避的潛在風險。

5 情報機構建設科技智庫的一些思考

5.1 情報機構向科技智庫轉型需緊抓人才要素

縱觀國內外智庫建立的過程,除了合理的機制和完備的支撐體系外,人才是智庫機構最核心的競爭力。情報機構在向科技智庫轉型的過程中需思考如何培養和組建人才隊伍。

對內,要考慮如何改變研究人員的自我定位,如何使現有情報人員轉變為有自主性、有研究立場的科技戰略研究人員;如何提升研究人員的研究能力,如何跳出“揭示現狀”的常規研究層級,逐步走向“發現問題”和“研判未來”。對外,要考慮廣納多種專業背景的人員,思考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豐富外部咨詢專家隊伍,激勵社會力量參與智庫建設與工作。

5.2 建設完備的智慧數據體系與評價標準,應對多變的科技決策需求

科技智庫的任務直接來源于科技決策層,而決策任務的形式和內容多變,沒有統一標準,這對智庫機構而言是極大的挑戰,要求智庫機構具有完備的數據體系和評價標準。

目前國內學者已有共識:情報機構在向科技智庫轉型時,需建設智慧數據體系[10],全面收集、保存和處理科技信息,以支撐科技創新和科技決策。同時,本文認為要在完備的智慧數據體系下依據學科領域特點和決策層需求(即可能的智庫產品)構建科學技術評價標準,從定性分析過渡到定量分析,以“數據+專業研判”的模式支撐科技決策,滿足決策層需要。

5.3 依據特色推出亮點產品,擴大科技智庫影響力

國際頂級科技智庫都有其亮點產品。例如,日本科技政策所的《科學技術預見》《科學地圖》,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政策分析與研究部的《政策新聞快報》,美國斯坦福國際研究中心的信息和計算科學系列報告等[11]。

在建立科技智庫的過程中,情報機構要基于自身研究特色,融合情報學和其他學科優勢,推出一系列亮點產品;同時,不能拘泥于“內部報告”或“專門報告”的單一形式開展工作,要讓其研究成果“走出去”,要積極舉辦和參與國際化的學術論壇,打通學術交流新渠道,擴大智庫國內外影響力。

5.4 聚焦前瞻性問題,發揮情報機構“耳目尖兵參謀”的優勢

情報感知是情報人員的老本行。當前情報學已逐漸轉向弱感知研究方向發展,對于識別前瞻性問題,情報機構擁有先天優勢。情報機構應聚焦前瞻性問題,開展相關的科技發展預測、科技政策制定、科研項目布局等研究工作,把“耳目尖兵參謀”的優勢發揮到智庫建設工作中。

參考文獻:

[1] 李歡. 圖書情報學視角下圖書館智庫建設與服務研究[J]. 傳媒論壇, 2021, 4(22): 152-153. LI H. Research on library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brary intelligence[J]. Media Forum, 2021, 4(22): 152-153.

[2] 范云歡. 基于當前中國圖書情報機構服務智庫建設的路徑研究[J]. 蘭臺內外, 2020(14): 64-66. FAN Y H. Based on the current Chinese library and intelligence institutions to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 path research[J]. Inside and Outside Lantai, 2020(14): 64-66.

[3] 彭瑛, 李樹德, 曹如中. 智庫與情報機構融合發展模式研究[J]. 情報雜志, 2019, 38(8): 90-96. PENG Y, LI S D, CAO R Z. Research 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ode of think tanks and intelligence agencies[J].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2019, 38(8): 90-96.

[4] 黃輝. 面向新型智庫建設的知識服務圖書情報機構的新機遇[J]. 辦公室業務, 2021(10): 180-181. HUANG H. New opportunities for knowledge service library and intelligence institutions orien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type of think tank[J]. Office Operations, 2021(10): 180-181.

[5] 王越險. 基層科技情報機構服務政府決策的實踐[J].技術與市場, 2020, 27(1): 60-61, 63. WANG Y X. The practice of grassroo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agencies to serve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J]. Technology and Market, 2020, 27(1): 60-61, 63.

[6] 劉巖. 我國省級科技情報機構服務科技智庫的能力及策略研究[J].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22, 7(1): 88-97. LIU Y. Research on the ability and strategy of provinci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institutions in serv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s in China[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22, 7(1): 88-97.

[7] KUMAR I R. Skillwell to innovate human library is a storehouse of wisdom[C]//Proceedings of the 2018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merging Trends and Technologies i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ETTLIS). Piscataway: IEEE, 2018: 280-282.

[8] PRITCHARD S M. Innovative research in academic libraries: Do editorials, agendas, or think tanks make a difference?[J]. Portal: Libraries & the Academy, 2014, 14(2): 133-136.

[9] WU H. Exploring the coping strategies of university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think tanks[C]//Proceedings of the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s,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Dallas: Clausius Scientific Press, 2019: 40-45

[10] 劉細文.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十四五”發展思考:基于數據、信息、知識與情報的規劃框架設計[J]. 數字圖書館論壇, 2021(5): 12-16. LIU X W. On the 14th Five-Year Plan of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rameworks design based on the notion of data-informationknowledge-intelligence[J]. Digital Library Forum, 2021(5): 12-16.

[11] 季婉婧, 曲建升. 國際典型科技智庫的類型及其產品特點分析[J]. 圖書與情報, 2012(5): 93-98. JI W J, QU J S. Mold of typical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s and the characters of their products[J]. Library & Information, 2012(5): 93-98.

作者貢獻說明:

楊況駿瑜:論文撰寫;

唐 川:論文整體框架設計與指導;

王立娜:資料收集。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Taking CaSIT as an Example

Yang Kuangjunyu1 Tang Chuan1,2 Wang Lina1

1 Chengdu Documentation and Information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041 2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cision-making, it has become a trend for library intelligence institutions to transform into think tanks. Exporing the practical work of library intelligence institutions in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s can provide path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s in related institutions in China. [Methodology/Process]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profess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Research on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IT) at the Chengdu Documentation and Information Cent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s an example, we summarize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support system and research practice pat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case analysis. [Results/Conclusion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support system of CaSIT from the dimensions of personnel organizati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llaboration mode, and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troduces the main work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CaSIT in terms of data collection, data grading standards, data analysis and decision-making research, and also lists some research practice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thoughts on building a profess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Keywords: intelligence agency profess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think tank build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猜你喜歡
智庫建設實踐經驗情報機構
中國共產黨促進性別平等的政策演進與實踐經驗
核電站一回路水壓試驗實踐經驗
淺談基層科技情報機構現狀及發展對策的思考
法國養老服務認證工作的實踐經驗
哈爾濱市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問題與建議
黨校智庫建設:思路與對策
信息情報在我國智庫建設中的作用研究
探究國家開放大學新型智庫建設運行模式
國外個人數字存檔的實踐經驗及其啟示
西方預測伊朗18個月內擁有核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