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歸就業,“紅利”還在嗎?

2023-07-18 02:12蘇素
留學 2023年12期
關鍵詞:本科畢業文憑海歸

蘇素

2023年上半年即將結束,就業形勢卻依然嚴峻。后疫情時代,高失業率已不是什么稀奇的新聞。今年6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5月份16—24歲青年的失業率高達20.8%。在這樣的背景下,留學生回國就業也越來越難,“畢業即失業”成為許多留學生不得不面臨的現實窘境。

在年輕人聚集的豆瓣網上有一個“海歸廢物回收互助協會”小組,迄今已集聚5.2萬余名海歸失業者、失學者。組內話題大多圍繞就業壓力展開,有人找工作找得“吐血”,還得了焦慮癥;有人大廠工作五年半,去海外讀完碩士,回家鄉月薪4200元;有人2020年底回國后無業至今,本以為疫情過后能好點,沒想到雙休、月薪3000元的工作都難找。一位英國留學生發帖說:“英碩一年真的像是人生中最大的轉折點,從此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與過往僅靠一紙留學文憑就能在國內獲得超額就業便利相比,海歸就業難的困境讓人們不僅發問:“在當今時代,海歸就業,‘紅利還在嗎?”

“我找不到本科畢業時的工作了”

不止一位留學生表示,以前本科畢業就可以進入終面的崗位,出國讀研回來連初面都進不去了。

Katin,985本科+澳洲頂級大學的碩士。本科畢業時在國內求職,目標為互聯網大廠運營崗。秋招時,曾收到過滴滴的offer,因選擇去澳洲留學而拒絕。碩士畢業后回國,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春招大廠全失敗,最終進入次一級互聯網公司做運營。他出國本意是想獲得更強的求職競爭力,拿到更好的offer,登上更高的平臺,回來后卻發現就連找跟原來差不多層級的工作都很難。

Zoe,英國會計與金融專業碩士。比她早一兩屆的學長學姐,出國取得碩士學位后,哪怕學校是QS全球排名前200的院校,都能找到不錯的工作。但現在情況發生了改變。Zoe的學校位列QS前100,但她畢業半年了,還在到處找工作。她甚至投了本科畢業時投過的一家公司,那時收到了面試通知,現在卻沒有。有時候Zoe會自我懷疑:出國也找不到好工作,算不算白費力氣 了?

這絕對不是個案,而是一種大的趨勢。2023年2月,智聯招聘發布的《2022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以來,歸國求職的中國留學生數量逐年增長,其中,2022年的應屆留學生規模是2018年的2.17倍。曾幾何時,在國內就業市場,海歸備受青睞。如今,即使是名校海歸也不再是“稀有人才”。尤其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企業紛紛縮招、停招、大幅度裁員,大批名校海歸拿著閃閃發亮的文憑,卻收不到一份平平無奇的offer。

一位就職于金融行業外企的豆瓣網友稱,自己是211本科+海外碩士,擁有5年工作經驗。2023年5月起,全公司5000多人開始集體降薪。往年每個部門都會進2到3個應屆生,今年部門里一個都沒進。并且從2021年開始,進來的新人全都是北清復交本科+美國常青藤碩士。有時他感到后怕:自己要是晚出生幾年,大概率也找不到工作。

一年制碩士的尷尬處境

“就業環境差是一回事,我現在的劣勢其實是沒有相關實習?!薄跋刖磉M一線城市打工,但是找了一圈市場/調研/運營收獲很少,沒有相關的實習經歷,哭了……”“想回國的文科打工人顫抖了,也是沒有實習經歷?!痹凇昂w廢物回收互助協會”小組,這樣的帖子并不少見。

“投了35份簡歷,不要說offer,連面試機會也僅拿到4個?!北究凭妥x于國內某985大學的王彬彬,畢業時,放棄了本專業的推免讀研資格,選擇去國外讀金融專業。王彬彬讀的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商學院,是一年制碩士,由于學制短、學費高,一直被認為是“水碩”。由于留學經歷屢次被HR質疑含金量,且缺乏相關實習經歷,王彬彬的求職之路走得格外艱辛。

德國一年制碩士畢業的王淇,與王彬彬面臨著相似的處境,她切身感受到了用人單位對一年制碩士學歷的認可度正在下降。許多招聘單位表示,比起一年制的海外碩士畢業生,他們更傾向于實習經驗豐富的國內碩士生。對于海外一年制的碩士生來說,時間緊迫,學業壓力大,普遍很難騰出時間去實習。就算擠出時間,能找到的也多是所在國的小企業,在國內的認可度并不高。僅憑一紙留學文憑,無法在尋找第一份工作時展現優勢。

國內企業招人遵循一定的規律,秋招一般在每年的9—10月,此時招聘的崗位大概占當屆校招的80%。而一年制碩士生往往于此時剛入學,相當于一入學就需要參加校招。畢業回國的時間又與秋招時間錯位。有的學生10月份剛提交完論文,沒有任何筆試和面試準備,也沒有實習經驗;有的則是1月份參加完畢業典禮才回來,對國內就業市場沒有任何了解,很容易陷入一回國即失業的窘 況。

“宇宙的盡頭是考編”?

后疫情時代,就業形勢的嚴峻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趨向求穩。數年前人們還認為體制內的生活“一眼能望到頭”,不如去闖出一番自己的事業。但現在,很多大學生已經將進體制當成了就業的首選。網絡上廣為流傳著一句話“宇宙的盡頭是考編”。無論公務員、事業編還是國企編,考上編制就意味著“上岸”—逃離了未知的波濤洶涌的危險,終于可以安心生活。

考編的趨勢也蔓延到了海歸群體。智聯招聘發布的《2022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顯示:希望進入國企工作的留學生占比38.8%,排在各類型機構之首,比2021年提升9個百分點;希望進入國家機構/事業單位的留學生占比20.9%;2022年74.4%的留學生認為海歸群體中存在“考公熱”,高于2021年的59%。

2023年4月公布的《朝陽區關于2023年考試錄用公務員擬錄用人員公示公告(第一批)》,可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謝菲爾德大學、華威大學等名校留學生分布其中。2022年深圳中學招聘教師,最后錄取的是牛津大學博士后、劍橋大學碩士和美國常春藤學校的碩博生,而這在數年前是難以想象 的。

“都出去留學了,為何要回到家鄉小城?”2023年6月,有媒體采訪了一位考回家鄉體制內的留學生—小米。她本科畢業后曾考上自己家鄉所屬的地級市中專學校的編制。但對未來有很多幻想的她,選擇脫離原有的生活軌道留學,想要見識更廣闊的世界。然而,從澳大利亞名校碩士畢業回國之后,小米發現她曾經放棄的機會變得競爭異常激烈,不只是有編制的教師崗位,連合同制的大專教師崗位,也有三四百人參加面試,最終只錄取4人,而這4人中并沒有她。2022年,小米通過了國考,最終在自己家鄉的一個小縣城上了岸。

就業難現象的背后:留學紅利還在嗎?

一代海歸有一代海歸的命運。早期的《北京人在紐約》《別了,溫哥華》等多部反映出國人員海外生活的熱播劇,使“海歸”往往自帶光環,許多企業招聘也會注明“海歸優先”。彼時正處于經濟急速發展時期—人們就像“乘著自動扶梯往上走”,選擇什么行業、做什么工作,都很容易趕上紅利期。

但隨著全球經濟形勢低迷,加上留學生數量的指數級增長,海歸文憑的性價比正在降低。很多留學生的期望值從靠留學“功成名就”下降到只想要把留學費用“回本”。自C9(九校聯盟)院校中文系碩士畢業的小逵,畢業后去了日本讀博,回國后在浙江某省屬重點高校找到教職,第一個月扣除掉住宿費等費用后,到手薪資1800元?!案改杆臀胰ト毡咀x博花了50多萬元,可我大概到45歲都賺不回這筆錢。如果不是靠家里支持,我可能連老婆都討不到?!毙″涌嘈Φ?。

然而,留學的紅利并沒有消失。在低就業時代,高學歷總體貶值是不爭的事實,海歸文憑也一樣,從前段時間被熱議的“985廢物”到“海歸廢物”,本質上都是就業市場收緊后人才的“產能過?!?。但從貶值速度來看,海歸文憑依舊能跑贏國內大多數院校。獵聘發布的《2022海外應屆留學生就業競爭力洞察報告》顯示:在同等條件下,80.85%的HR認為留學經歷會成為候選人的加分項,64.44%的HR認為QS100院校留學生和國內985/211畢業生同樣具有競爭力;留學生優先職位占到全體職位的10.15%;留學生優先職位招聘平均年薪為24.43萬元,比全體職位招聘平均年薪高出3.29萬元;總體來看,國內外高校應屆人才競爭力指數:海外QS100>國內985/211>海外非QS100>國內非985/211。

當然,留學這件事,并不能只算經濟賬,其價值很難用金錢來衡量。在海外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享受到世界級的學術資源,獲得國際化視野和廣闊的知識面,并且鍛煉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等,這些都是職場競爭中的重要優勢。這些優勢不一定會在短期內體現,但或許會形成強大的后勁。某國企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表示,入職前半年很難看出海歸與國內畢業生的差別,但半年后,海歸在項目管理、組織協調和問題分析等方面的優勢會逐漸顯現。

留學歸國不是凱旋,而是學到本領后,去投入下一階段實打實的競爭和博弈。希望每一位留學生都能度過這段困難時期,在職場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猜你喜歡
本科畢業文憑海歸
不單純以“文憑證書”識才——營造“高可成低可就”的人才聚集磁場
為新征程匯聚海歸磅礴力量
巴西要發電子文憑
向彬師生書法展作品選
“海歸”返鄉當“豬倌”
新海歸
建陽 建陽區在書坊鄉開辦中專班老區群眾自家門口拿文憑
海歸周炳“意發”攻“芯”
淺析本科畢業實習的現狀及改進途徑
The Characteristics ofEmailLanguage onInterne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