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長骨拼接X線成像技術在醫學影像診斷中的作用

2023-07-20 09:43林松
婚育與健康 2023年13期

林松

【摘要】目的:探討長骨拼接X線成像技術在醫學影像診斷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開展時間段為2020年8月—2021年8月,實驗對象為我院收治的疑似脊柱病變或下肢病變患者(n=200),患者均分別進行計算機X線攝影(CR)和數字化X線攝影(DR)。對比觀察兩種診斷技術在醫學影像診斷中的作用。結果:兩種診斷技術圖像評定結果表示,DR圖像優良率為95.50%(191/200)優于CR的85.50%(171/200),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醫學診斷中,長骨拼接X線成像技術能夠獲得較為滿意的檢測圖像,能夠滿足臨床脊柱、下肢病變的臨床診斷要求,讓臨床醫生對脊柱、下肢的結構與形態等有較為直觀的認識,可為患者后續診治提供有利的參考依據,值得推廣。

【關鍵詞】長骨拼接;X線成像技術;醫學影像診斷;圖像評定結果

Discussion on the role of long bone splicing X-ray imaging technology in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

LIN So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Wensh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Jining, Shandong 27250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long bone splicing X-ray imaging technology in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Methods: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from August 2020 to August 2021.The experimental subjects were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pinal or lower limb lesions (n=200)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All patients underwent computed radiography (CR) and digital radiography (DR) respectively.To compare and observe the role of two diagnostic techniques in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Results:The imag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two diagnostic techniques showed that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DR images was 95.50% (191/200),which was better than 85.50% (171/200) of CR image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In clinical medical diagnosis,the long bone splicing X-ray imaging technology can obtain satisfactory detection images,meet the clinical diagnosis requirements of clinical spinal and lower limb diseases,enable clinicians to have a more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spine and lower limb,and provide favorable reference basis for follow-up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Words】Long bone splicing; X-ray imaging technology;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 Image evaluation results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受不良生活方式、人口老齡化、車輛增多、職場壓力大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脊柱病變和下肢病變患者逐漸增多,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可能也會面臨相應的影響,為此需要加強對脊柱病變或下肢病變的診斷和治療,而手術治療效果與術前影像學檢查質量密切相關[1]。X線成像技術能夠獲得全脊柱或下肢的相關信息,既往所采用的X線攝影檢查方法有助于臨床的診斷和治療,但其對操作者的拼接要求較高,且存在拍攝時間較長,對患者檢測依從性有較高要求,易受到上述因素的影響,導致圖像質量不佳。而采用數字X線攝影檢查(Digital Radiography, DR)方法,特別是全景拼接技術能夠擴大X線檢查影像范圍,從而便于臨床醫生診斷脊柱或下肢整體受力狀態,能夠發現病變局部改變情況,能夠為臨床診斷、確定手術方案和最終評估奠定良好基礎[2]。本次研究對我院收治的疑似脊柱病變或下肢病變患者200例進行長骨拼接X線成像技術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開展時間段為2020年8月—2021年8月,實驗對象為我院收治的疑似脊柱病變或下肢病變患者(n=200),患者均分別進行計算機X線攝影(CR)和數字化X線攝影(DR)。其中男113例,女87例,年齡14~68歲,平均年齡(39.36±2.74)歲,體質量指數(BMI)22~25 kg/m2,平均BMI(23.19±0.42)kg/m2,脊柱全長84例、雙下肢全長59例、單下肢全長12例、脛腓骨及股骨全長45例,教育背景:初中及以下131例、高中51例、高中及以上18例。

1.2 方法

使用我院西門子(AXIOM Luminos DRF)大平板數字胃腸機進行檢測,嚴格按照攝影操作要求進行拍攝,合理調整攝影距離,不超過150cm,脊柱、下肢正位管電壓分別調整為75 kV、60 kV,選擇自動電離室曝光控制。關于體位標準:a.脊柱全長需要采用3~4次分段曝光,指導患者保持站立體位,正中矢狀面與床面呈垂直狀態,微抬下頜,雙手抓住扶手,確保頭后緣、肩背部、骶尾部后緣與床面緊貼,保持固定姿勢不變。脊柱側位時人體保持直立狀態,身體一側緊貼床面,上肢上抬與肩平齊,拍攝時圖像脊柱全長位包括寰枕關節至恥骨聯合。b.下肢全長采用3次分段曝光,盡量選擇站立位,墊高足底高度,矢狀面與床面垂直,若進行仰臥位檢查,取仰臥前后位,體位如前,下肢全長包括髖關節至踝關節。c.下肢長骨選擇3次分段曝光,仰臥位,叮囑患者下肢伸直,稍內旋,大腿處和小腿處緊貼床面,下肢長骨包括股骨及脛腓骨上下鄰近關節。曝光結束后,系統分段生成圖片后自動拼接,由我院2名主治醫生判斷拼接圖像是否成功。CR采用多次曝光2~3塊IP板方法獲得圖像。

1.3 觀察指標

由我院2名影像科主治醫師對不同檢測方法圖像進行分級,結合圖像清晰度、對比度、完整性、移動偽影、拼接線顯示等,分為三級,分別是優(圖像完整、清晰度高清,對比度高,未發現偽影和拼接線)、良(圖像完整,清晰度、對比度較好)和不合格(圖像對比度、清晰度低,且完整性差,有明顯偽影及拼接線),計算優良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圖像評定結果表示,DR圖像優良率為95.50%(191/200)優于CR圖像的85.50%(171/200),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全脊柱或下肢全長有著不可或缺的價值,尤其是在制定和評估常見疾?。ㄏ轮?、脊柱側彎、殘缺等)的手術效果時更為重要,DR長骨拼接技術能夠獲得較為完整的圖像,便于發現異常病變,利于手術方案制定的完整性。進行數字化X線攝影時,可在計算機X線攝影技術作用之下,將各大IP和特制固定支架有效配合起來,并以豎向方式排列,以此完成更長距離的照射,獲得的拼接圖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臨床診斷的基本需求,但也會發現在交界處拼接痕跡太過明顯,且拼接次數較多會影響整體密度的均勻性。雖可通過CT掃描進行彌補,但會延長檢查時間,且患者還要接受較高的輻射劑量,易引起糾紛。而MRI檢測方法雖無輻射,但在掃描時患者不能直立,不能達到骨科臨床檢驗要求的同時,患者還需承擔價格過高的檢查費用[3]。本次研究所應用的DR檢測系統主要采用的偏轉角取像方法,X線球管會在興趣中心點靜止,隨后再跟隨探測器進行轉動,轉動方向主要以上下為主,從而能夠獲得較好的圖像,符合臨床診斷需求,且拼接技術為全自動方式,人為干擾因素少,獲得的圖像穩定性較好[4]。

長骨拼接技術分為全脊柱、全長骨的X線檢查。脊柱側彎和負重骨骼的矯形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在同一平片上,便可查看到全部的下肢,能夠將全部的脊柱和下肢進行全景攝影檢查,可一次成像,并能清楚地顯示出患者的脊柱與全下肢狀況[5]。此外,在此成像技術之下,還可對正常的生理形態和功能予以有效呈現,及時改變體位也不會影響成像結果,方便了醫師對患者的具體病變情況進行檢查,醫師可根據觀察的結果對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提示長骨拼接X線成像技術不僅能夠用于病變類型的診斷中,同時對于臨床中手術方案的制定和療效的觀察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6]。在當前的臨床干預中,脊柱側彎畸形是當前我國青少年兒童常見的骨骼畸形類型之一,在以往的臨床診斷中往往多采取X線觀察患兒的病變部位,但常規的X線檢查IP成像或探測器規格多為14×17in,無法顯示全脊柱和全下肢的整個形態,因此檢查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患者的臨床檢查中,利用DR數字攝影檢查,利用段連續、重疊采集數字化圖像,在特定的軟件下對所檢出的圖像進行拼接從而獲得臨床中所需要的全面的圖像,方便了醫師對患者脊椎或整個下肢病變情況的觀察,滿足了當前臨床對于診斷和治療的需求。下肢全長攝影在那些髖、膝關節矯形手術或置換術中的價值極為顯著,在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也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醫師可在患者治療后利用該種方式對患者的療效進行檢查,方便了醫師和患者,對于手術前后的脊柱側彎、負重骨骼矯形患者,X線方式能夠完成具體骨骼狀況的有效檢查。而在當前臨床檢查中,DR圖像是第一批用增強器-電視鏈的診斷方式,可有效地把X線影像改為數字信號,尤其是在進行長尺寸成像時,患者僅需在固定位置活動站立即可,通過多方位拍片完成檢查,最終將圖像合為一體,以觀察到患者具體的病變情況。但在患者的檢查過程中應注意DR可能受到顯示器規格限制等多種原因的影響,每次取像無法保持四個角完整,同時該檢查方式有一定的輻射損傷,因此應視患者身體情況選擇合理的診斷方式。

脊柱全長攝影可結合脊柱生理曲度變化、椎體密度等信息表達出來,最后再測量彎角Cobb角,以此便能得知脊柱側彎的具體狀況。而下肢全長攝影能夠將髖關節至踝關節全部結構包括關節間隙、骨質形態結構變化等以及經過髓內釘固定術后內固定是否有異常情況、螺釘是否松動等信息能夠有效反映,另外還能指導完善髖關節、膝關節置換術治療方案。本次研究結果,兩組圖像評定結果表示,DR圖像優良率為95.50%優于CR的85.50%,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肯定長骨拼接X線成像技術的應用價值。但在攝影時也需注意以下幾點內容:①檢測前應該重視健康宣教,光足站立,以免受鞋跟影響導致評估角度時出現誤差;②檢查前先檢查患者是否攜帶金屬物品,如常見的首飾、假牙、拐杖等,以免圖像出現重疊情況;③檢測過程中,患者保持站立時,工作人員需加強情緒引導,以免人體晃動產生偽影導致檢查失敗。

綜上所述,在臨床醫學診斷中,長骨拼接X線成像技術能夠獲得較為滿意的檢測圖像,能夠滿足臨床脊柱、下肢病變的臨床診斷要求,讓臨床醫生對脊柱、下肢的結構及形態等有較為直觀的認識,可為患者后續診治提供有利的參考依據,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唐武杰,張月敬.長骨拼接X線成像技術在臨床的應用[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8):111-112.

[2] 王進祥.淺析X射線在醫學影像臨床診斷中的意義[J].智慧健康,2019,5(17):3-4.

[3] 程燕.醫學影像技術在影像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探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12):115-116.

[4] 程磊.醫學影像技術在醫學影像診斷中的臨床運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8):218.

[5] 張婷婷,雷從益,歐陽文茂.探析X射線在醫學影像臨床診斷中的意義[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24):74-75.

[6] 金長杰,張海雷.數字X線攝影的全景拼接技術在骨關節系統中的應用研究[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9,3(8):102-10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