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高年級單元整體教學探究

2023-07-21 23:15黃婷婷
中國教師 2023年7期
關鍵詞:整體知識點內容

黃婷婷

強化單元整體教學,不僅符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要求,而且是促進學生以整體觀念學習語文的有效方式。單元整體教學是指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將某一主題或知識點作為一個完整的單元,使學生能夠全面、系統地掌握相關知識。新課標背景下,基于結構化主題的單元整體教學是實施義務教育新課程的重要路徑,不同學科、不同階段的學習會有各自的特點[1]。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小學語文高年級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策略。

一、小學語文高年級單元整體教學的特點闡述

第一,具有整體關聯性。小學語文高年級單元整體教學具有知識整體性、課程編排的整體性。知識整體性是指教師將教材重新組合成模塊化的知識結構,確保知識體系完整、單元教學內容定位精準;課程編排的整體性是教師全面規劃教學過程,將每個步驟都放在一個大的體系中。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能夠解決知識碎片化問題,建構整體的知識體系,從而讓學生接觸到不同的知識點,準確把握關聯及差異。通過單元整體教學,學生還能深刻了解和感知各知識點的共性,用聯系的眼光看待語文知識,實現思維的不斷進階。

第二,具有層次遞進性。教師按照一種邏輯或知識系統,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層次分明地展開教學。這種層次遞進性不僅反映在教學過程中,也體現在課程的內容和形式上。傳統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按照教材的編排進行教學,這與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相悖,因此,教師采用單元整體教學,更適合現階段的教育教學方針,也更符合現階段社會對人才的需求[2]。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快速掌握某一單元的重、難點知識,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識體系和鏈條,久而久之,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第三,具有內容重構性。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單元整體設計,并適當重組內容,這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反映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獨特理解和闡釋。 單元整體教學要求教師基于聯系的視角整合相關知識,再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激活學生的已有經驗,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升。

二、小學語文高年級單元整體教學的困境分析

第一,單元整體教學意識相對淡薄。部分教師仍然沉浸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未能意識到單元整體教學的價值,缺乏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對于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意識不強。

第二,知識體系明顯缺乏系統性。有些教師通常只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進行相關語文知識的教授,而沒有從系統性和體系化的角度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難以從資源整合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單元整體教學,無法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思想意識和情感體驗產生積極影響。

第三,單元整體教學形式化嚴重。在實際教學中,單元整體教學流于形式的情況很常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明顯的主體性,只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對教材內容的把握。此外,有些教師僅將教材中關于詞句、寫作技巧、閱讀技巧等內容,進行簡單拼接的形式化整合,這種做法并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思維意識和思想行為的發展。

第四,單元整體教學效果不佳。就當前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實踐而言,由于教師沒有正確應用單元整體教學方法,使得產生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從本質上來說,單元整體教學方法應該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系統整合教學資源,促使學生能夠更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然而,有些教師雖然也會對單元內容進行講解,但缺乏深入分析,導致學生只知道表面知識而不理解其內在邏輯。

三、小學語文高年級單元整體教學的策略分析

單元整體教學是新課標的要求,也符合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實施單元整體教學,單元內的每一篇課文已不是一個個孤立的個體,而是相互關聯的整體,這就要求教師以融會貫通的方式對學習內容進行組織,并在結構、系統中顯示出知識的意義和價值。

1. 內容重組:整合單元相同教育因素

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單元整體教學對于學生思維發展和素養發展的重要意義,幫助學生厘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建構整體的知識體系,獲得經驗的持續生長[3]。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結構化整合,跳出自然單元的限制,從整體角度出發,整體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

以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的習作主題是“我的心愛之物”,而這正好與前面三篇課文的主題契合,《白鷺》《落花生》《桂花雨》中的物象描寫方法、感情抒發方法都可以應用到單元主題寫作中。教師通過進行單元整體教學,使學生在充分發揮自主性的同時,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進行系統化學習,把握課文表達的思想情感,發展思維品質。

2. 結構重組:進行前后文對比

為了有效地開展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活動,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充分把握,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拓展與延伸。教師可以通過結構重組的方式,讓學生產生整體關聯的思維認識和理解知識,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過程,最終實現知識的橫向關聯、縱向貫通和內外融合。

以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大綱對本單元內容進行全面的把握,并能夠針對其中的共性知識點和特殊性知識點進行深入分析,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以《搭石》《將相和》《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這三篇課文作為例子,整體來看,本單元的三篇文章有十分明顯的共同點,即文章篇幅相對較長且都是與人、與物相關。隨之,通過對本單元的整體了解可知,教學目的就更加明顯,一是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二是借助事件的側面烘托描述事物的本質特征。在明確這兩個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精心設計教學策略。

3. 靈活遷移:提高學生對單元核心內容的學習

為了更好地教授單元內容,教師可以通過類比學習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單元知識點的特殊性。在分析教材單元內容時,我們應該采用“技巧有相似但不相同”的原則,有效地對比文章的主題思想、寫作方法和描寫對象等要素,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

以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對比分析《太陽》和《松鼠》兩篇課文的共性和差異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單元的內容。這兩篇文章都是科學小品文,但它們具有不同的觀點和目的。在《太陽》一文的教學中,太陽是切入點,教師通過敘述太陽的特點,讓學生了解太陽與人類的關系。而在《松鼠》一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創新教學方式,鼓勵學生按照學習《太陽》一文中的教學安排,展開《松鼠》的簡單講解,并在最后對學生的講解進行補充,借此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通過以上分析方法,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單元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能夠開拓思維和視野,形成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綜合素質。

4. 小組合作: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分享與交流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教師能夠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討論中碰撞出新的思維火花。

以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為例,教師可以圍繞“人物描寫”這一整體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學習,引導學生分組、自主探究,就單元內容進行預習,并解決“不同課文所運用的人物描寫方法”“各個人物身上所體現出的特點”等問題。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組內成員可以選派代表,分享小組的研究成果,以合理和有據的方式展示研究結果。在學生分別闡述“小嘎子”“小胖墩兒”“祥子”“嚴監生”和“刷子李”的性格特征時,教師可以針對實際問題進行正確引導和評價,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時面向全體學生詢問意見,進而使學生充分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特點的技巧。通過以上方法,教師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并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進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單元整體教學將教學設計的整體化、有序性理念轉化成了可行的操作步驟。教師通過內容重組、結構重組、靈活遷移、小組合作,深度提煉單元主題意義、挖掘單元育人價值,使教學由零散走向關聯由傳授走向運用,由淺層走向深層,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推動語文學科育人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馬云鵬.基于結構化主題的單元整體教學——以小學數學學科為例[J].教育研究,2023,44(2):68-78.

[2] 洪會.課標視域下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優勢、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2(48):25-29.

[3] 朱俊華.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問題與對策——基于《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視角[J].中小學教師培訓,2023(1):64-68.

(作者單位:海南省瓊海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李莎

猜你喜歡
整體知識點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一張圖知識點
一張圖知識點
第四頁 知識點 殲轟-7A
歌曲寫作的整體構思及創新路徑分析
關注整體化繁為簡
設而不求整體代換
主要內容
關于G20 的知識點
改革需要整體推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