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視域下外國文學學科融通初探

2023-07-21 10:43于清赫
關鍵詞:新文科外國文學

于清赫

摘 要:在“四新”建設的巨大浪潮中,作為為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提供方向與價值標準的新文科,其重要程度與建設難度不容小覷,面對宏大的命題與要求,如何在文學類課程的日常教學過程中,對學科融通進行明確的定位,并實現頗有成效的學科跨界,幫助學生打破專業壁壘、超越學科局限,培養更契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這是新文科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節點,亦是文學類課程實現新教改的必由之路。本文依照實際教學情況提出了外國文學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定位與策略以及對文學類其他課程的有效參考,以期對實際教學提供助力。

關鍵詞:新文科;學科融通;外國文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3)06-0091-03

當今世界,無論是經濟、技術的發展革新,還是戰爭、疾病的橫行無常,國際環境的復雜程度早已超越以前的任何一個時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蘊藏的機遇與挑戰,面對普遍存在的多種世界觀和知識體系的不兼容性,我們從未像現在這樣急迫地需要“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和學習的組織方式”[1]。很顯然,這早已不是某一個國家的教育困境,而是全球教育的必修課題,亦是我國在2018年首次提出“四新”建設的總體背景。作為能夠“為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提供方向、標準、價值判斷以及未來所需要的職業綜合素質”的“新文科”[2],其在樹立與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養、擴展認知維度等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意義。因而,若我們將目光聚焦于“新文科”建設就必然會發現其中最重要的抓手就是專業優化,而在夯實基礎學科知識的同時,推進學科間的融通,優化專業內涵亦是升級改造的必要條件。對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外國文學課程來說,究竟應當如何基于頂層設計和現實學情,構架并實行學科間的融通與交叉,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索的問題。

一、學科融通的定位與屬性

外國文學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課、必修課,以其縱貫千年的時間軸線、龐大璀璨的作家群、迥異于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神信仰以及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在為學生拓展眼界、豐富知識的同時,也圈定了知識范疇和思維范式。單純地滿足于只將文學史作為文學的歷史按照時間順序依次講、學,僅對作家生平、作品思想內涵和藝術特色進行講解分析,嚴重缺乏甚至全無與其他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交叉融合,這樣的教學傳統很顯然是新文科建設路上的絆腳石,同時也必然限制了學生的認知視野。那么,所謂學科融通究竟旨在如何?學科融通就是將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全部學科粗糙地打碎重組嗎?很顯然,絕非如此。學科融通絕不僅僅是從前課上那有限的人文學科間的淺表交流和滲透,它必然包括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深層互動,啟發學生進行突破專業局限的思考和認知。而在進行學科融通的過程中,在尚未形成科學嚴謹自成一體的交叉學科之前,學科之間的融通一定是基于夯實本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的,這是學科學習的基本意義,而跨學科融通也必然應當錦上添花而非釜底抽薪。以外國文學課程為例,課程本身隸屬人文學科基礎類課程,其人文、社科基因蘊藏在幾乎所有作品當中,我們甚至可以在任何一部作品里找出其中的人類學蹤跡、倫理學觀念、哲學基石與社會經濟形態。也就是說,基于外國文學作品的文學史本身就是各類知識的融合與疊加,對教師而言我們需要摘取、提煉和凝萃的應當是內、外兩方面的教學趨向。向內,即對于外國文學這門課程而言,無論是其中的政治、經濟還是道德、倫理其實都是對作品終極旨歸的拱衛,是從不同方向對深層內涵進行的論證,因而,我們若以其他人文學科為主題結合作品來進行研究,就勢必要合理把握其中的主次關系和因果關系;向外,即對于相關的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而言,也能夠因為學科間的融通而被關注和涉獵,雖然對此類知識的把握并未明確寫入教學目標之中,但它們確然是學生人文素養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他們走向現實社會、從事實際工作時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所以,借助文學作品從小的切入點對相關領域的知識進行關聯理解,這也是學科融通最基本的屬性和目的。

相對于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而言,文學作品面對自然科學時總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在傳統印象中,二者應當涇渭分明,互不干涉,但是,我們應當明確,自然科學技術的進步需要人文科學來進行社會價值和倫理道德價值上的導航,而文科與理工科乃至其他學科的分離,無疑既不適合文科的發展,也不利于科學技術的進步[3]。世界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幾乎每一部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身在其中又怎能缺少了對于天文學、生物學、地理學等自然科學的描述和認知呢?而這自然科學的維度能夠為學生帶來全然不同的審美體驗和閱讀視角,引發持續深入的思考,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二者之間的確構成融通基礎,但通常情況下又缺乏合理的銜接點,這也是作為教師應當不斷探索和挖掘的命題。

二、融通策略與認知維度

在實際的教學經驗中有相當一部分從業多年的教師認為,由于外國文學的課時被嚴重壓縮,導致在短短四十五分鐘的上課時間里,教材里的基本知識點尚且都需要爭分奪秒地介紹和講解,如果要進行全方位的學科融通,去講解課本以外的知識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沒有必要且完全不具備可操作性?;诖藛栴},我認為,學科融通的策略更顯得尤為重要。事實上,這種將所有關注點都放在課上時間的視角顯然是傳統而低效的,它仍舊是基于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填鴨式教學,完全無法體現教改所主張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此,在融通策略設定之初,我們就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學習需要和學習特點,對授課對象進行科學詳盡的調查研究,針對其學習類型與偏好,在制定融通策略時將學科融通分成由內而外的三個層次,利用不同方法組織實行。首先,進行學科內的融通,即文學類課程之間的融通,確立“大文學”的知識架構,將中國古代、現當代文學同外國文學以時間為線索進行并列對照,在講授過程中,幾乎可以在每一部外國文學作品中加入與中國或亞洲文學作品的比較,加入“古希臘神話與中國神話傳說的比較”“中世紀英雄史詩同中國俠文學的對比”“莎士比亞與湯顯祖戲劇作品的多維度比較”等內容區塊,為學生構建龐大的比較文學視野,引發文學作品帶來的跨地域跨文化的共鳴和震顫。與此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自行設計以作品類型為主的橫向思維導圖及以時間為脈絡的縱向思維導圖,形成扎實的文學網格,使他們能夠站在更宏大的視角上串聯基礎知識點、夯實文學功底,提升文學素養。其次,在進行文學與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間的融通時,要在基于學科內知識融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中外文學中共通的關于道德倫理、政治形態、歷史發展等方面的文本與觀點結合哲學、史學、倫理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進行證實與證偽、挖掘與探究,拓展知識圈地,形成深度思考。本部分活動應該以課堂主題討論的方式開展,可設置類似于“經濟學視野下的葛朗臺形象分析”“托爾斯泰作品中的俄羅斯宗教文化”和“于連的空間心理建構模式”等外國文學與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相交織的討論主題,學生提前進行資料搜集與整理,自行學習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并歸納論點、論據,在課堂上對相應主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此類供學生共同討論的課堂主題是與本堂課密切相關且幾乎不超出學生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題目,但當我們進行完一系列的探索討論之后,又能夠使學生對相關領域的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后,在進行文學與自然科學的融通時,要以具體課題為抓手,挖掘文學原典中涉及醫學、動植物學、地質學等方面的知識,可以設置“莎士比亞戲劇中的植物及其寫作功用”“勃朗特姐妹作品與家園地域的關聯性分析”“化學與醫學知識對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說發展的助推力分析”等課題,讓學生分組進行自主選擇,以一學期為限,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深入社會的考察調研,涉獵大量的自然科學知識,形成成果報告,在學期末組織學生進行專題匯報。這樣的形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夠幫助他們構建多元文化視野,為更好地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復雜問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對其他文學類課程的啟示與思考

就文學的本質而言,外國文學與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在歷史發展軌跡、核心思想精神、作家與作品的對應關系等眾多方面都有著人類共同的精神底色,它們輸出作品的具體形式可能千差萬別,但其精神內核和思想旨歸都有著驚人的相似。而對于一門課程而言,無論是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沿襲還是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應用,萬變不離其宗的中心必然是對作家及其作品的深度了解和相關知識的扎實掌握。那么,當與外國文學相類似的中國文學史遇到學科融通的概念時又是否能夠應用到上述的策略與方法呢?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首先,中西方文學的互相對應關系在比較文學的視野內就已經有了可操作性的答案,僅學習本民族的文學作品,不進行國家地域間的對比和串聯,顯然不能更好地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優越性,也無法以科學的視角去丈量文明、時代等多方面因素對文學發展的相關影響,這無疑會捆束學生的知識視域、弱化其思維靈敏度。其次,文學是人文學科的一部分,與外國文學生長于異域文明和文化的土壤一樣,中國古典和現當代文學同樣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沃土,而傳統文化中所包含的學科和范疇也必然有政治學、經濟學、史學和人類學等社會科學內容。在中國眾多的優秀文學作品中,像《三國演義》之類囊括了史學、政治學與戰爭學等知識的作品數不勝數;類似于《徐霞客游記》這樣的散文游記,以文學作品的形式呈現了地質學、水文學、植物學等多學科知識,這也非常適合幫助學生建構文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交集,啟發他們以文本為圓心,跳出文學的有限視野,對祖國的文化歷史、秀美山川形成更加具象化的深入了解,進而能夠形成對我國各個歷史時期人文、地理、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的深層認知,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當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應首先明確切入點或主題,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其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相應的主題討論或課題探究活動,甚至可以組織一些課堂競猜、文學小科普等隨堂活動,將學科融合的精神和具體知識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為學生營造滿滿的跨學科學習氛圍感。

在18世紀的西方,文學原本就是一個包含了數學、醫學和哲學等多門專業學科的“跨界”存在,只是隨著人類知識體系的不斷精確與清晰,才逐步形成如今的學科定義。因而,文學的范疇本身就帶有天然的跨學科的屬性,只是長久以來,我們只對它進行了狹義的認知,而忽略了它原本自然天成的更為寬泛的知識外延。借著“四新”建設的東風,毋庸置疑,新文科之“新”必定立足于“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與新科技革命的交叉融合”[4],但這樣的手段所要達成的最終目的絕不僅僅是為跨學科而跨學科,機械地以滿足擴大學生知識面為最高目標,而是應當幫助學生建立起超越學科的視野并堅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感,在更廣泛意義上服務好社會經濟發展、處理好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關系,守護和增進人類的共同利益與福祉。因而,新文科視域下文學類學科的融通需要每一個從事一線教學的老師不斷地探索調整,以更好地達成學科之間的合力與共融。

參考文獻: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1-2.

〔2〕吳巖.積勢蓄勢謀勢 識變應變求變[J].中國高等教育,2021(01):4-7.

〔3〕劉建軍.“新文科”還是“新學科”——兼論新文科視域下的外國文學教學改革[J].當代外語研究,2021(03):23.

〔4〕趙奎英.“新文科”“超學科”與“共同體”——面向解決生活世界復雜問題的研究與教育[J].南京社會科學,2020(07):131.

(責任編輯 王大奎)

Abstract: In the great wave of "four new" construction, as a new engineer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new medical provide direction and value standard of liberal arts, its importance and difficulty of construction are to be reckoned with, and in the face of grand proposition and requirements, how to in the process of literature courses in the daily teaching, to a clear positioning of discipline accommodation, and achieve quite effective discipline across borders, It is an important no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and the only way to realize the new teaching reform of literature courses to help students break the professional barriers, surpass the subject limitations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more in line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rientation and strategy of the integration of foreign literature and other subjects, as well as the effective reference to other literature courses, in order to provide assistance 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Discipline Integration; Foreign Literature

猜你喜歡
新文科外國文學
阿來對外國文學的擇取與接受
“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路徑探析
新世紀外國文學研究熱點問題與發展趨勢:首屆中國外國文學研究高峰論壇暨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會議報道
“新文科”內涵探析及建設思考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
The Land They Lived on: Reading The Bluest Eye
外國文學研究“認知轉向”評述
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淺析外國文學作品翻譯過程中的模糊處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