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秦州小曲的地域特點及藝術傳承

2023-07-21 10:43周春蕾
關鍵詞:秦州小曲劇目

周春蕾

摘 要:“秦州小曲”源自先秦文化的發源地——天水,是一種流傳于當地農村的民間說唱藝術,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先秦文化風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曲式結構和藝術特點反映了當地鄉土人情,是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本文以田野研究為基礎,對秦州小曲的歷史沿革、劇目類型、唱詞及音樂特點、生存現狀、文化傳承等方面做初步的闡釋與分析,力求對其傳承發展路徑進行全面、客觀的探究,以期對地方文化認同感的建立與保護起到有益的作用。

關鍵詞:秦州小曲;民間音樂;地域特點;藝術傳承

中圖分類號:J8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3)06-0075-04

天水地處渭河谷地,是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媧的誕生地,又是古秦文化的發祥地。東以關山為屏,與秦川隔山相望,南靠秦嶺為障,連綿隴南山地。秦州小曲作為天水民間說唱音樂的代表,其曲調鮮明、節奏明快、韻味十足,帶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和鄉土文化。它以說唱為主,配以承載著悠久歷史文化和地方風土人情的詞文、武術和民間器樂組合而成的一種完整的民間曲藝表演形式。然其傳承常以口傳心授為主,本身沒有更好地挖掘和保存,導致大量優秀傳統曲目及膾炙人口的唱詞劇目面臨失傳的局面。因此,重視和保護地方民間音樂,儼然成為新時代音樂工作者共同的使命。

一、秦州小曲歷史沿革

在商代,天水一帶是秦人的聚居地。秦人先祖贏非子在此牧馬有功,于公元前890年,被周孝王封邑于秦亭。秦人在此繁衍生息,鎮守華夏西陲,抵御犬戎。后來周王室衰微,兵強馬壯的秦人蜂擁而入,將關中平原徹底納入秦國版圖,秦國成為春秋列強之一,秦人也正式融入華夏族。天水作為秦國發源地,《史記·秦本紀》中記載:“(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邽、冀戎,初縣之?!鼻貒诠?88年在此設邽縣、冀縣,天水是中國歷史上建縣最早的地方,為全國郡治肇始之地。

秦州小曲,是流傳于天水民間的一種說唱藝術,俗名“小曲兒”,又稱秦州曲子戲,在古代被稱為“秦聲”,是鄉土社戲和社火曲兒的總稱[1]。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西周時期,《詩經·秦風》中《車鄰》《四臷》《小戎》等均是早期歌頌秦人文化生活的詩歌[2]。它由先秦游牧民族地區的勞動號子演變成農耕時期的田野牧歌,再演變為農村民歌,最后由鄉村民歌演化為早期的鄉土社戲,也就是后來的地方社火或秧歌。由于其主要在甘肅秦州傳唱,地域色彩濃厚,因此把這一帶所流傳的小曲稱為“秦州小曲”?!妒酚洝だ钏箓鳌ぶG逐客書》中有描述秦州小曲彈唱情境:“夫擊甕、叩缶、彈箏、博髀,而歌嗚呼快耳者,真秦之聲也?!盵3]詩人岑參在秦州觀看一曲之后,便作《醉后戲與趙歌兒》詩一首,描寫聆聽秦州小曲的心境:“秦州歌兒歌調苦,偏能立唱濮陽女。座中醉客不得意,聞之一聲淚如雨?!盵4]這也是唯一保留下來描寫秦州小曲的歷史文本記錄。

秦地民間后來把“小曲兒”發展為西秦腔,小曲調韻也被廣泛使用。秦州小曲于2008年6月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經過這十幾年的發展,秦州小曲演藝活動發展取得了可喜局面,產生了積極影響。目前,秦州小曲分布在秦州區市郊周邊村莊,西至藉口鎮四十鋪村,南至皂郊鎮下寨子村,東至東十里村,南至李官灣村。截至2006年,僅有10多個村能組織唱歌,其中賈家寺、西團莊、石馬坪、李官灣、冰凌寺、暖河灣村等8個村都能組織團隊表演。值得注意的是,有關秦州小曲的相關研究成果幾乎是空白的,僅有的研究也是以非正式資料為主,很少有文本正式發表和發表。于是,學術探索秦州小曲便成了一個頗值得考究的話題。

二、秦州小曲的主要特征

(一)秦州小曲的劇目類型

秦州小曲與陜西、隴東、通渭、秦安、張川、華亭曲子戲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而帶有西北地區民間藝術的特點。由于秦州小曲的挖掘、保護和傳承工作時間較晚,秦州小曲的曲目多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保留下來,加之民間流傳音樂的變異性特點,如今已散失了大部分曲目,流傳下來的曲目不足百首。這些流傳下來的經大眾認可的經典劇目,傳唱度極高的大多來自小說、雜劇、民間傳說等,也有本土百姓自己創作的。由于劇目的流傳多以口傳心授的方式留存下來,加之民間藝人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所以在傳抄過程中,劇目的變異和謬誤是不可避免的,秦州小曲的一些經典劇目,筆者也僅在民間藝人口述的過程中得以一窺究竟。經挖掘與整理,現存秦州小曲的劇目表演內容和形式主要以反映節日慶典、民間祭祀、宗教信仰、婚喪嫁娶、民間故事、農閑民事等各類題材為主。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敘事小曲

以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民間話本為主,反映歷史上忠孝節義、尊老愛幼、婚姻愛情、生老病死等富有人文情節及教育意義的折子戲為主,故事情節貫穿于整個劇本,一般都是原汁原味的傳統曲調,表達了人生喜、怒、哀、樂、憂、思等情感。如《琴房送燈》《錦臺相會》《忠保國》《三娘教子》《張連賣布》《下川》《秋蓮拾柴》《小桃紅》《十道黑》《太子游四門》等,這些凝聚著當地百姓智慧的作品,經過幾代人的辛勤耕耘和編纂而成。

2.勞動小曲

以當地人民在勞動耕作之余排解勞累所創作的小曲,多以民歌類為主,集合對唱、說唱、獨唱、合唱等多種形式。如《放風箏》《劉海打柴》《新繡荷包》《十對花》《秋蓮撿柴》《織手帕》《趕坡》《戲秋千》等,主要以三弦、板胡、水碗子、四片瓦、笛子等樂器為主,節奏明快,即興而隨意,是田間地頭常哼唱的小曲。

3.祭祀小曲

以民間節日為主,反映宗教祭祀的戲曲類小曲。如反映當地民間傳統宗教神靈信仰、原始圖騰和自然文化崇拜的《賜?!贰段甯L谩贰断闵剿逻€愿》《麥人觀》《全家?!返仁菍υ紙D騰及自然文化的崇拜。在民間節日廟會、祭祀、過壽等場面演出較多,意在祈福。

4.婚喪嫁娶小曲

在婚喪嫁娶等情境下傳唱的小曲,唱詞以本土方言為主,保持古樸、鄉土和老根子的表演風格。如《姐妹易嫁》《花亭相會》《馮英娶小》《周文送女》《轉娘家》《看女》等,反映了當地民間婚喪嫁娶習俗和自然純樸的美好品質。

(二)秦州小曲的唱詞特點

1.地域性

秦州小曲是流傳于當地的民間藝術,基于當地文化特色和語言基礎。在編演過程中,以當地獨特的方言風格和地域特點,呈現獨特的地域性。如《珍珠衫》中的《周文送女》一曲,是對《針織衫》的改編和再創作,講述一段發生在咸陽販馬郎余寬迎娶周蘭英后赴西涼,三年未歸家,獨留周蘭英倚門守候,周蘭英后被客商陳士武灌醉失貞,余寬休妻,陳士武病故,其妻唐氏續弦余寬,講述了盜衫的真情,余寬痛悔的故事。其中添加了大量的天水方言,如“啊噠”即“哪里”,“木有”即“沒有”等呈現了原汁原味的秦州地方特點。

生白:聽你的(得兒)話,我屋里遇賊了?

旦白:就是!

生白:賊人從啊噠的天上下,地上生?

旦白:木(無)有!

生白:挖開窟窿哩,還是扭斷鎖子哩?

旦白:木(無)有!

……

老:女兒,你走阿達去里?

2.通俗性

秦州小曲根植于民間,富含民間鄉土氣息。其傳唱者多為民間藝人,文化水平不高,接受對象也以農村人為主,所以他們的唱詞習慣于使用民間用語,直來直往、淺顯易懂、充滿韻味。這類曲子一般以單個曲調反復演唱,來表達內容的連續性,尤其適用于內容簡單,文字押韻的通俗性強的劇目。如《香山寺還愿》一曲,七詞為一句,呈現出故事情節,語言輕松活潑,通俗易懂?!断闵剿逻€愿》選段:

廟莊王:進的深山用目看,

龍母:巧手難畫這花苗。

廟莊王:彎彎曲曲水不斷,

龍母:坡坡坎坎緊相連。

廟莊王:深山長的綠白草,

龍母:烏鴉林中吵鬧鬧。

廟莊王:東山梅鹿西山跑,

龍母:石猴玩耍大樹梢。

3.易傳性

秦州小曲詞調簡單易記,便于傳唱。將故事情節用押韻、上口、易學、易記、易懂的說唱形式表達出來。如《三娘教子》中將王春娥的遭遇娓娓道來,讓人不禁感嘆其遭遇的同時,又將故事情節記錄下來,同時運用曲牌聯套體,多個曲牌按照一定的規律以故事情節或者情緒狀態不同連綴起來,表現復雜的情節。

王:(白)春娥坐機房,兩眼淚汪汪。

想起奴的主,叫人好慘傷。

(東調)王春娥坐機房,自思自嘆,

思夫想薛郎不能團圓。

在家中嫌爭吵鎮江游玩,

誰料想把相公命喪外邊。

又多虧老薛保不避路遠,

千般苦從鎮江搬尸回還。

一家人見靈柩肝腸裂斷,

在家中設靈堂門掛紙錢。

狠張劉二婦人良心大變,

拋孤兒、離鄉井,各自嫁男。

丟春娥好一似失群孤雁,

老薛保又好比浪里舟船。

薛倚哥年紀幼無人照管,

老的老小的小,有誰可憐。

將冤家送南學去把書念,

盼的是龍虎榜得中魁元。

但愿得老天爺遂了心愿,

即就是死九泉我也心甘。

(三)秦州小曲的音樂特點

秦州小曲的音樂有自己獨特風格。在條件相對落后且封閉的農村日常生活中,秦州小曲作為農閑時的娛樂活動,表達著當地村民的精神情感和精神意志。秦州小曲在曲牌結構上多以單曲體表達簡單故事情節及情緒起伏較少的劇目,用曲牌聯套體來表達故事情節復雜,人物眾多,情緒多變的劇目。秦州小曲在曲調上一般以九弓十八調為主,間或夾雜著一些佛、道的曲調,時而蒼涼凄婉,時而婉轉悠揚,曲風在秦州小曲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九弓包含越調、西廂、苦五更、回弓、降夜香等,十八調包含二倒板、五更、三采花、一串鈴、撿邊、牧牛二調等,還有以笛子定音的三眼調及同曲不同調的曲牌體。

秦州小曲的樂器主要以三弦、板胡、二胡、笛子、大鼓、紅鼓、喜鑼、碰鈴為主,雖不及秦腔等大型戲曲豐富,但也有其獨到之處。在行腔方式上一般以真聲演唱的平腔唱法、假聲演唱的高腔唱法及潤腔唱法為主。平腔唱法音色渾厚雄渾、蒼勁,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唱法。演唱者憑借自身嗓音條件真實無華的演唱,這種唱腔樸實、穿透力強,最能表達秦州小曲原汁原味的特點。高腔唱法高亢豪放,廣泛用于秦腔,雖涉及秦州小曲,但比較少見。潤腔唱法以倚音、滑音的聲線,使秦州小曲具有更強的旋律性和活潑的傳唱性,從而增強了演唱的感染力。秦州小曲的音律不同于十二平均律,以“7”“4”兩音為主,“7”低于十二平均律的“7”,“4”高于十二平均律的“4”,一般屬于燕樂調式。

三、秦州小曲的生存現狀

(一)生態文化流失嚴重

秦州小曲是在特定的時空場域中傳承延續而來,包括當地的飲食文化、歲時節令、民俗禮儀、生產勞作等,其蘊含了地方自然、文化生態環境。與秦州小曲互融共生的生活習慣、民俗風情和價值追求,隨著城市化進程,區域結構、經濟發展等一系列變化,逐漸被現代發展模式所取代,使秦州小曲賴以生存的鄉土生態日漸失傳。如田間地頭勞作的各種禮儀習俗逐漸消失,與之相伴的趕麥號子、薅草鑼鼓等集體勞作閑暇時歌舞鼓樂的情景也銷聲匿跡。

(二)傳承人才后繼無人

一方面,秦州小曲在農村周圍發展興盛,而大多數村莊青壯年人口少,老齡化嚴重。另一方面,現代文化潮流和流行音樂的更替迅速,加之秦州小曲以口傳心授的途徑進行傳承,真正得以保留的曲目少之又少,老一輩民間傳承人隨年齡增長相繼逝世,年輕人對此接觸少,感興趣的不多,導致秦州小曲發展傳承斷層,后繼無人的現象突出。

(三)題材發展創意不足

秦州小曲的劇目多以古代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婚喪嫁娶、風俗禮儀居多,唱詞也多以民間方言為主。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方式逐漸發生了變化,但秦州小曲的劇目形式仍舊單一、內容貧乏、創新不足,很難在音樂文化內涵上有更多的創新與發展,就更難以吸引更多文化研究創作者的關注及挖掘,從而導致秦州小曲在創作上的停滯不前。

四、秦州小曲的文化傳承

(一)由上而下建立健全保護機制

秦州小曲歷史悠久,是地道的民俗民間鄉土文化,也是不可再生文化資源,需要大力保護和傳承。其劇目內容表現了當地人們為人處世的方式,更是多年來生產生活及智慧的結晶。政府應出臺相關舉措搶救、搜集、整理、發掘及保存秦州小曲的民間藝術資料,切實做好保護當地民間音樂生態環境,彰顯地方音樂文化特色,要更加深入地挖掘其民俗文化內涵、藝術價值,使其更好地在鄉村振興進程中得以釋放。

(二)重塑鄉村文化,盤活民俗生態傳承

秦州小曲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其自然和人文生態環境。在當前城鎮化進程的背景下,重塑鄉村生態文明,關注鄉村文化生態的整體性、持續性和活態性,是保護和傳承秦州小曲的必經之路。秦州小曲以當地民俗為載體,蘊含了濃濃的鄉韻鄉情,雖有部分封建迷信思想,但也有積極正面的意義。因而在重塑過程中既要保留其自然原始特色,也要去蕪存菁,講究革新,提升音樂文化傳承的質量和效果。

(三)致力人才培養,創新傳承手段

要做好傳播路徑,加強傳承人才培養。一方面要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秦州小曲,愿意欣賞和品鑒,這就需要將民間藝術入課堂,營造民間文化學習氛圍,做好學校傳播工作。另一方面,對劇目內容進行創新,使其形態和內容緊跟時代步伐,制定科學合理的傳承人培養方案,以現代審美的眼光進行傳承與發揚,促使傳承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四)全方位、多視角研究

目前秦州小曲更多地以個人及音樂文本的收藏方式存在,更多集中于當地村落的傳承人記憶中。僅有資料也以為數不多的非正式發行的材料為主,很少從曲式結構、音樂特點、詞曲風格等多學科角度對其進行文字資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從多學科的角度,如文化學、人類學、民俗學等角度對其研究更是空白,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秦州小曲研究的發展空間很大,是非常值得挖掘和整理的鄉土小曲。針對秦州小曲的發展困境,如何在多元文化的今天,應對時代帶來的傳承挑戰,是當下每一位民間音樂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李德勤.秦州小曲精選[M].甘肅:甘肅文化出版社,2019.

〔2〕馬銀生,高天佑.隴右詩選注[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

〔3〕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4〕岑參撰.廖立箋注.岑嘉州詩箋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5〕孫偉.試論創造教育研究中的幾個重要問題[J].赤峰學院學報,2010,26(12):178-179.

〔6〕張雅寧.秦州小曲劇目研究[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29(14):73-76.

〔7〕趙興元.天水民間音樂生存現狀調查[J].黃河之聲,2018(16):39.

(責任編輯 王大奎)

Abstract: "Qinzhou Xiaoqu" originated from Tianshui, the birthplace of pre-Qin culture. It is a folk rap art circulating in local rural areas,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500 years,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e-Qin cultural customs. Its unique musical structure and artistic features reflect the local folk custom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local folk culture. Based on the field research,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explan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repertoire types, lyrics and musical characteristics, living status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Qin Zhou ditty, in order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inquiry into i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path, so as to play a beneficial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protection of local cultural identity.

Keywords: Qinzhou Ditty; Folk Music;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rt Inheritance

猜你喜歡
秦州小曲劇目
明代秦州衛考略
永昌小曲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舞臺劇目
地方志的繼承與創新論議*
——以清代與民國“秦州志”編纂為例
中國畫《杜甫秦州雜詩-七》
新見晚清民國傳奇劇目十一種
文華大獎”獲獎劇目
無油渦旋壓縮機小曲拐動力特性與仿真研究
優秀劇目進校園
小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