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鍛煉”詞義演變考及其動因機制探微

2023-07-21 11:00廖雅璐
今古文創 2023年24期
關鍵詞:鍛煉動因

【摘要】詞義演變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現象,常用詞“鍛煉”古今概念義及其褒貶色彩義的演變經歷了多個階段。本文結合歷史語料,從歷時和共時兩個維度梳理“鍛煉”詞義演變的具體歷程,并分析其演變的動因與認知機制。

【關鍵詞】“鍛煉”;詞義演變;動因;認知機制

【中圖分類號】H13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24-011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4.036

一、引言

“鍛煉”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1]328中有三個義項:1.指鍛造或冶煉;2.通過體育運動使身體強壯;3.通過生產勞動、社會活動和工作實踐,使覺悟、工作能力等提高。如:“體育鍛煉”“鍛煉身體,保衛祖國”,在現代漢語中“鍛煉”是常用的褒義詞。

但現代漢語中的這三種義項放到以下古代漢語的句中卻讀不通:

(1)司孔目吏解暉,性狡而酷,凡有推劾,隨意鍛煉。(《舊五代史·漢書列傳》)

(2)凡有大獄,當面訊,防構陷鍛煉之弊。(《明史·刑法志》)

結合以上兩個例句的語言環境,我們可以推斷此處的“鍛煉”不是褒義詞,現代漢語中“鍛煉”的義項放在這也不太合適,那么“鍛煉”的所有義項(包括感情色彩義)在不同歷史時期產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變化產生的原因是什么?這值得我們仔細探究。本文將立足于歷時和共時兩個維度,梳理“鍛煉”的詞義演變過程,對不同時期的義項進行明確界定,并嘗試探究其詞義演變的動因和認知機制。

二、“鍛煉”歷時詞義演變

(一)上古漢語時期

《說文解字》對“鍛”的解釋是“小冶也,熔鑄金為冶,以金入火焠而椎之為小冶”,“煉”的解釋是“鑠治金也”,均指冶煉金屬的過程與手段,在這里,許慎將“鍛”和“煉”與冶煉金屬聯系起來?!板憽焙汀盁挕本鳛閱为毜脑~出現,這種用法自先秦時期開始到近代漢語時期都很常見①。例如:

(3)備乃弓矢,鍛乃戈矛。(《尚書·費誓》)

(4)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淮南子·覽冥訓》)

以上例句中的“鍛”和“煉”表示“鍛造冶煉”的含義。結合其字形分析來看,字本義與詞本義一致,本義的概念是詞形相應的能有文獻資料證明的詞的最古的意義[2]91,由此看來,“鍛造冶煉”是“鍛”“煉”的本意,只是作為詞組的時候將兩個字拆開使用了,合并在一起時本義沒有發生變化。

(二)中古漢語時期

東漢時期王充的《論衡·率性篇》中,作為一個詞的形式的“鍛煉”出現了4次,都表示“鍛造冶煉”,以動作并列的方式連合成詞,泛指冶煉金屬的過程,同時,其他典籍中也出現該詞并表示“鍛造冶煉”之義,例如:

(5)冶工鍛煉,成為銛利,豈利劍之鍛與煉,乃異質哉?(《論衡·率性篇》)

之后引申出“羅織罪名,陷罪于人”的義項,例如:

(6)鍛煉之吏,持心近薄。(《后漢書·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

《后漢書》李賢注作為注釋《后漢書》的集大成之作,對書中的“鍛煉”做過解釋:“鍛,椎也。鍛煉猶成孰也。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猶工冶陶鑄鍛煉,使之成孰也?!必澒傩±魹榱艘患核接?,編造子虛烏有的罪名并硬加于某人頭上,通過手段使某人的本性在外人眼中發生改變,已達到置其人于死地的目的,這種手段行為與冶煉金屬使鋼鐵本質改變的過程類似,該引申義項自東漢后期使用頻率逐步上升。

(三)近代漢語時期

在中唐時期,首次出現“錘煉文辭”之義,例如:

(7)專志于學,為文無謬悠迂誣之談,鍛煉翦截,動可觀采?!保ā读谠肪?3)

唐代開始,“鍛煉”一詞的文獻分布率和見次率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前代出現的各義項得以延續,并且廣泛使用,例如:

(8)良工鍛煉經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初學記·古劍歌》)

(9)正此是鍛煉神冰鐵,磨琢成工光皎潔。(《西游記》19回)

(8)—(9)中,“鍛煉”均為本義“鍛造冶煉”,通過冶煉技術得到“寶劍”“光亮的神冰鐵”。同時,具有貶義色彩的義項“羅織罪名,陷罪于人”的使用已非常普遍,例如:

(10)獄吏希旨,鍛煉其事。(《新五代史·唐臣傳》)

(11)因鍛煉成獄,殺廷弼以殺諸公也,視同文館獄禍尤烈矣。(《清詩別裁集》卷14)

(10)—(11)中,結合語言環境,一些獄吏采用“羅織罪名,陷罪于人”的手段,造成不好的后果。

在這一時期,“錘煉文辭”之義也很常見,例如:

(12)清詩要鍛煉,乃得鉛中銀(《蘇軾集》卷25)

(13)詩放筆快意,一瀉千里,不甚鍛煉。(《甌北詩話》卷5)

“鍛煉”作“錘煉文辭”之義,將本義“鍛造冶煉”的描述主體鐵礦石改變成了文字,鐵礦石經過捶打冶煉變成鐵器的過程與文字精雕細琢聯系起來,重點在于強調兩個過程的相似,從而直接引申出“文章精煉”的義項,詞性變為形容詞,具有褒義色彩,例如:

(14)文鍛煉精粹,出入今古數千百年(《新唐書·李鄭二王賈舒列傳》)

“鍛煉”本義是“鍛造冶煉”,這種浴火成材的過程所賦予的感受,與人們在“艱苦環境中增長才干”的感受有相似性,因此引申出“在艱苦中經受考驗”義項。例如:

(15)愿生生居學地,而自鍛煉。(《五燈會元·世奇首座篇》)

(16)閱歷益久,鍛煉益深,氣足則調自振。(《甌北詩話》卷10)

從冶煉金屬的過程來看,鍛造冶煉是在高溫環境中對鐵礦石進行熔煉和捶打,引申出“拷打折磨”義項。例如:

(17)舜陟大怒,文致其罪,送獄鍛煉,備極慘毒,登幾不能堪。(《鶴林玉露·乙編卷二》)

(18)怎當嚴刑鍛煉,疼痛難熬,只得一一細招。(《醒世恒言》34卷)

近代漢語時期,“鍛煉”一共有6個義項②,分別是:“鍛造冶煉”“羅織罪名,陷罪于人”“錘煉文辭”“文章精煉”“拷打折磨”和“在艱苦中經受考驗”。本義使用頻率大幅降低,但一直存在,相對于貶義色彩義的使用頻率差距較大;中唐時期,“錘煉文辭”義項首次出現,但使用較為少見,自元末開始至清朝中期,使用頻率逐步升高,并直接引申出“文章精煉”義。這一時期,由本義隱喻而來的“艱苦環境中增長才干”和“拷打折磨”義開始出現,但使用頻率總體比較低,各義項使用呈并列發展趨勢,體現出語言發展上的共存現象。

(四)現代漢語時期

自清朝后期開始,“鍛煉”的見次率大幅下降低,但義項仍是前代的延續。民國初期,保留本義,例如:

(19)日日夜夜地鍛煉,費了整三年的精神,煉成兩把劍。(《故事新編·鑄劍》)

貶義色彩意義繼續出現,例如:

(20)左都御史馬齊於會訊時多方鍛煉,必欲實以指使誣劾罪。(《清史稿》卷270)

清末民初,“錘煉文辭”之義,以及引申出的“文章精煉”之義,仍然存在,但見次率明顯減少,例如:

(21)王安石的文章鍛煉含蓄,收斂沉著,很有深度。(郭沫若《王安石》)

新文化運動時期,由于社會背景的變化,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鍛煉”義項逐步單一化,原六個義項僅保留“在艱苦中經受考驗即磨練”之義,例如:

(22)用樂舞去教年輕人,不是鍛煉他們又是什么呢?(張庚《試論戲曲的起源和形成》)

為反映社會變化,引申出新的意義“通過體育運動使身體強壯”,例如:

(23)使學生徹底明白體育的目的,是為鍛煉自己的身體。(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

新文化運動后,“鍛煉”一詞含義趨向單一化“艱苦中經受考驗,增長才干”,后適應社會的發展,引申出“體育運動”義項,色彩義到此時完全變為褒義。

三、“鍛煉”詞義演變的動因

詞義演變的主要動因是外部客觀世界、人的主觀世界和語言本身[3]33,我們將從這三個方面,對“鍛煉”詞義演變的動因進行探究。

(一)客觀世界的變化影響

存在于客觀世界中的現實現象,若是發生變化,在引起人們的注意之后,相關變化就會相應地及時地反映到詞義變化中,詞義的發展演變與社會政治相關?!板憻挕痹诠糯鷿h語中的貶義色彩義項“羅織罪名,陷罪于人”“拷打折磨”在現代很少見,這與社會背景的不同有很大關系。專制獨裁的封建社會發展為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隨著人們觀念的變化,流行的潮起潮落,一些詞的含義也不穩定[4]3。

(二)主觀世界的心理需求

人類隨著長期社會實踐和體驗的發展,思想觀念和心理需求等都會不斷發展變化,從而使詞義也發生了相應較大的改變,同時也反映了社會的不斷進步。

“鍛造冶煉”作為本義使用反映自先秦時期開始,中國人民已開始懂得進行冶煉工作。一般來說,一個詞帶上貶義色彩后,人們在非貶義環境中減少使用,從而導致其貶義色彩義項的使用占據上風。元末明初文化轉型,自由平等樂觀的市民精神的傳播,創作熱潮高漲,對文學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強調人品學識的長期修養與積累、人的意志的反復磨煉,便多用“鍛煉”來表示。清末民初,國內戰亂頻繁,文學發展水平遲緩,“鍛煉”的文獻分布率和見次率在不斷減少,但各義項的使用仍然存在,新文化運動后期提倡民主科學。出于語言的經濟原則,人們在選取詞語時都有求簡的心理[5]69。后來在使用“鍛煉”一詞時,義項逐步單一化,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強調高品質的生活,人們注重健康體質,又引申出“體育運動”義項。人們思維水平的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提高,對事物現象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投射到詞語上,思想觀念的變化也使詞的義項發生變化。

(三)語言的演變發展

從語言的演化機制看,語言的演變就如同生物進化一般,存在著自我更新。語言的演變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演變的結果也是錯綜復雜的[6]131。細化到詞與詞之間,明確的語言環境和詞的組合發生變化,都會導致詞義發生相應變化。以“鍛煉”為例,其中作為動詞的“錘煉文辭”義項,在與不同詞匯的搭配過程中,引申出作為形容詞的“文章精煉”義項,在現代漢語中,由于同義詞“琢磨”“推敲”等詞的出現,減少了“鍛煉”在該語言環境中的使用,因此在現代“鍛煉”的“錘煉文辭”義項使用頻率大幅度下降。

四、“鍛煉”詞義演變的認知機制

根據Sweetser的觀點,他認為“新詞義的獲得并不是任意的,其依據是使各種意義以有理據的方式聯系起來的認知結構(cognitive structuring)[7]9”?;谡J知語言學的多義性理論,我們將從隱喻、轉喻和主觀化三個方面對“鍛煉”詞義演變的認知機制進行探討分析。

(一)隱喻

隱喻是指施喻者對源域與目標域兩者之間關系的一種認知確認,其真正的認知內容就是兩者的相似性[8]125?!板懺煲睙挕弊鳛椤板憻挕钡谋玖x,是描述鐵礦石的冶煉過程,而編造罪名使別人陷于麻煩之中,從這可以推斷出鐵礦石本質改變的目的與置人于死地的目的相似。同時過程上的相似,分別引申出“艱苦中增長才干”和“錘煉文辭”之義,這兩個義項的主體由原來本義的鐵礦石變為人和文字。

(二)轉喻

隱喻是不同認知域之間的映射過程,而轉喻是在同一認知域中進行的映射,即同一認知域中的一個范疇被用來替代另一個范疇,其首要的功能是指稱[9]14。以“鍛煉”為例,其本義“鍛造冶煉”形容鐵礦石的冶煉過程,這一冶煉過程有一些明顯特征:高溫過程,反復捶打使其成型,映射到“鍛煉”義項中,增加義項“拷打折磨”。另外轉喻在詞性演變的過程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鍛煉”中的“錘煉文辭”義項,做一個動詞,指字斟句酌推敲字詞的行為,而“文章精煉”義項,做一個形容詞,指文章整體的情況狀態。由于行為和導致的情況狀態處在一個臨近關系中,因此動詞“錘煉文辭”義項通過轉喻思維方式產生了形容詞“文章精煉”義項。

為了更清晰地了解“鍛煉”詞義演變過程,以及在演變過程中隱喻和轉喻思維方式所發揮的作用,我們將其詞義演變過程用箭頭導向圖來表示,如圖1所示③:

(三)主觀化

沈家煊認為,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也在語言中加入了自己的相關立場、情感這些自我印記,主觀化就是指語言為表現這種“自我印記”而采用相應的結構形式或經歷相應的演變過程[10]268。人們在認識和接受客觀事物的過程中,在語言表達上都注入了態度、意愿和情感等自我印記,經過一代一代人的使用,約定俗成,固化下來所形成的語言表達形式和意義就包含了主觀化的成分,特別是在詞語褒貶色彩義的演變發展過程中,主觀化所發揮的作用不可忽視?!板憻挕痹诂F代漢語中貶義色彩已逐步消失,成為褒義詞,一方面的原因是客觀世界社會環境對詞義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有主觀化的作用,人們更注重精神上德智體美勞的發展,強調“鍛煉”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在使用該詞時,更注重身體鍛煉和精神鍛煉給人們所帶來的益處,“鍛煉”的色彩義逐步轉變為褒義,成為現代漢語中常用的褒義詞。

五、結語

詞的含義隨著歷史的發展變化會產生相應改變,詞義變化的方式和途徑與人類的認知規律最為相關。了解詞義演變的歷史發展過程,能更快地幫助我們在閱讀古典書籍中,掌握詞語內涵和文章大意,總結出一些詞義演變的規律,同時也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理解詞義演變的動因和認知機制。

注釋:

①本文語料的選取主要采用以點代面的方法,選取的是相關內容出現頻率較高、口語性較強的著作,中古漢語、近代漢語和現代漢語時期選取標準相同。

②《朱子語類》中有個例子較為特別:但恐如草藥,鍛煉得無性了,救不得病耳?。ā吨熳诱Z類·雜記言行》)該句中的“鍛煉”是“燒熬”之義,它是本義“鍛造冶煉”在句中產生的特定含義,因此未將其納入六個義項中。

③圖中ME代表轉喻思維方式,M代表隱喻思維方式。

參考文獻:

[1]呂叔湘,丁聲樹.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328.

[2]郭錫良,唐作藩.古代漢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91.

[3]張紹全.詞義演變的動因與認知機制[J].外語學刊,2010,(1):33.

[4]李行健.詞義演變漫議[J].語文建設,1994,(7):3.

[5]曾石飛.“東西”的詞義演變歷程及其原因探索[J].現代語文,2010,(2):69.

[6]丁崇明.語言演變的過程模式[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6):131.

[7]Sweetser,E.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9.

[8]王文斌.再論隱喻中的相似性[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2):125.

[9]李勇忠.轉喻的認知語用闡釋[J].外國語言文學,2003,(4):14.

[10]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7):268.

作者簡介:

廖雅璐,女,湖北武漢人,碩士,湖北理工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詞匯語義學。

猜你喜歡
鍛煉動因
清、民國木薯在廣東的引種推廣及其動因初探
行政權社會化之生成動因闡釋
人力資源流動的動因與對策探討
“很X單很Y雙”的構式義及認知動因
高中生英語聽寫技能的鍛煉
大眾健美操鍛煉營養補充的研究進展
在數學中鍛煉高中生意志
淺析體育教學實效性
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因素分析研究
疑問詞“怎么”句法功能的演變及其動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