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教學管理推動小學課程思政改革的路徑研究

2023-07-21 12:13丁延霞
求知導刊 2023年13期
關鍵詞:課程思政小學

摘 要: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小學教育應當發揮各門學科的思政教育優勢,不斷創新教學管理的方式方法,激發全體教師參與思政教育的熱情,實現思政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文章以創新教學管理推動小學課程思政改革為主題展開探究,闡述課程思政的內涵,分析創新教學管理推動小學課程思政改革的價值,基于實踐基礎提出改革的具體路徑。希望通過理論聯系實踐的研究,不斷完善小學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在學校內部構建起“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

關鍵詞:創新教學管理;小學;課程思政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白銀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新形勢下如何改革創新小學思政課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編號:BY[2022]G25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丁延霞(1978—),女,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第一小學。

思政教育是對學生進行集中性、系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課程,是全面落實學校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在小學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價值。在全新的發展時代,學校教育要想提高辦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就需要在明確“培養什么人”和“為誰培養人”的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小學課程教學的特點解決思政教育“如何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小學教育應著力構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融合的立體式協同教育體系,積極創新教學管理的方式方法,全面推動小學課程思政改革的有效開展,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在小學教育中鑄魂育人的效能[1]。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

課程思政,簡而言之,就是在課程教學中落實思政教育,是學科教學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2]。課程思政是一種符合現代教育要求的綜合性教育觀念,是基于傳統思政課程和學科教育課程提出的一種創新性教學觀點,強調將非思政課程的學科教學活動與思政教育活動相融合,在課程教學中突出“立德樹人”的課程教學目標,發揮不同學科在對學生的思想引領和性格塑造上的積極價值,進而實現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和引導。因此,課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一種新穎形式,通過積極發揮學校各學科教師在思政教育中的主體價值,結合各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并與教學活動全過程相融合,進而使學科教學與思政教育形成同向、同行的發展模式,在學校構建起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全方位參與的思政育人新格局。

二、創新教學管理推動小學課程思政改革的價值

教學管理是針對教學工作開展的管理活動,是一項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特點的專項工作,也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有效開展的核心所在。在課程思政改革落實過程中,學校只有不斷創新教學管理的方式方法,立足于新課改要求落實實施方案,才能夠推動課程思政教育體系的構建,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發展之路。因此,學校創新教學管理能夠引導教師在改革課程教育方法的基礎上實現德育滲透,對于德育、課程改革和學生發展均具有重要價值。

(一)促進德育滲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小學階段思政教育的核心在于道德情感的啟蒙,通過系統性教育活動(包括思政課程的顯性教育與課程思政的隱性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使學生形成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人民、熱愛集體的積極情感,自主產生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而努力奮斗的美好愿望。而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學校就需要通過教學管理促進教學改革,發揮課程思政的隱性教育價值。因此,教學管理的創新能夠更好地促進各門學科教學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主動將國家大政方針落實于教學實踐,積極促進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強化對道德情感的認知,獲得豐富的體驗,從而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價值觀念的啟蒙教學和有效引導,促進課程思政改革的良好發展[3]。

(二)促進教學改革,凸顯各門學科的傳統特性

課程思政強調突出各門學科教學的思政教育價值,如語文、英語等學科中包含的人文教育價值,數學、科學等學科中包含的科學教育價值,音樂、美術等學科中包含的藝術教育價值,以及每一門學科在歷史發展中無數先驅者對夢想的追求等,都是極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學素材,對于學生身心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因此,在課程思政教學管理中,學校加強教學管理方式方法的創新,能夠有效增強課程思政教育模式的適應性,指引教師更深入地挖掘各門學科的思政教育價值,凸顯各門學科的傳統特性,為課程改革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在此過程中,教學管理創新不僅能夠促進課程思政的落實,也能夠促進各門學科教學改革的良好開展,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實現“育德”與“育才”教學目標的同向、共性,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中實現潤物無聲的教育引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科教學的教育價值。

(三)促進學生發展,提高學生的人文綜合素養

新課改背景下,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圍繞著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開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知識層面的講述,還要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層面的引導。對學生而言,他們將接受更具有引領價值的教育,不斷提升人文綜合素養,形成獨立的人格,不斷發展想象力,激發創造力。創新教學管理推動小學課程思政改革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長遠發展具有重要價值。例如,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文、史、哲等方面的文本培養學生的高尚情趣和情操,在“文道統一”和“文以載道”的傳統文化熏陶下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綜合素養,使其將家國情懷植根于內心深處,對祖國、民族形成強烈的認同感,不斷提升文化自信,從而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因此,教學管理的創新能夠持續推動課程思政改革的有效實施,以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需求的教學模式強化各學科的教育價值,持續提高學生的人文綜合素養,將學生培養成樂觀向上、品德優良的時代少年。

三、創新教學管理推動小學課程思政改革的

路徑

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而思政教育又是德育的重要維度,是實現學生思想塑造和價值引領的重要途徑。2019年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對小學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活動實施中,學校要重視思政教育的協同式發展,做到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充分融合,積極挖掘學科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方法上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價值,進而構建起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在課程思政改革實施過程中,學校應當從管理、教師、課程和手段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探索出一種符合學校特色的教學管理新模式,不斷推動課程思政教育體系的良好發展[4]。

(一)優化組織管理建設,為課程思政提供全方位保障

課程思政是一種符合新課改要求的先進的教學模式,能夠實現學校教育在傳道授業解惑和育人育才等方面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不斷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發展。它與傳統思政教育和學科教育模式完全不同,強調隱性教育,強調潤物無聲,以學生內在感悟替代教師外在說教,從而增強學科教學對學生思想的塑造和價值引領。同時,課程思政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形式多樣,需要將包含思政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不同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思想認識、行為習慣等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課程思政代表著教學模式的全面改革,這是一個極為復雜的教育工程,涉及教師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模式的創新,需要引導各門學科教師充分認識到不同學科所具有的思政教育價值,并根據該門學科的特點實現德育滲透,才能發揮該門學科的思政價值。為此,在教學管理中,學校首先應當著力推進組織管理機構的建設和完善,以學校黨委為組織核心,帶領思政教師、學科教師共同探討課程改革方案,從學校實踐層面制定完善的改革規劃。與此同時,學校還需要不斷健全課程思政的規章制度,增強課程思政改革的規范性和科學性。規章制度可從激勵、懲罰、監督三個維度展開,根據教師在課程思政中的表現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獎金、晉升等掛鉤,不斷強化教師的參與熱情,推動課程思政的良好發展。

(二)突出教師主導地位,激發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熱情

新課改背景下,教育活動的實施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價值,教師在教學中要著力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將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幕后導演,應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強化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感、如何引導學生在廣泛的實踐過程中實現獨立思考和探究交流等上,要通過教學活動的設計讓學生體會到成功解決問題的成就感,感受到學習過程的魅力。而這一過程就是實現思政教育和學科教學相融合的重要途徑,學生將在教師的引導下走出單一化知識學習的基礎認知,從更多元的維度進行學習思考,不僅能夠看到知識本身的內涵和原理,還能看到知識背后無數先驅者的堅持和努力,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實現思政教育滲透。由此可見,在課程思政過程中,教學成效取決于教師的引導,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的設計和教學氛圍的創設引導學生進入思政教育的情境中,使其在學科知識的刺激和引導下產生豐富的聯想,進而達到思想塑造和價值引領的目標。鑒于此,學校在教學管理創新工作中應當緊抓教師這一關鍵因素,充分發揮教師在課程思政改革中的主導價值,不斷加強對教師觀念的引導,并通過有效的方式和策略指引教師感悟到學科教學與思政教育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認識到課程思政的可行性,且能夠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加以落實。這樣一來,各學科教師將更樂于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各門學科的教學內容特點,優化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案,積極促進專業知識和思政知識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學管理的成效,讓課程思政成為一種教學常態,不斷推動課程思政改革向縱深發展。

(三)加強課程教學研究,圍繞思政教育開發校本課程

課程思政是指導教學改革的一種教學思路,教師不僅要將其落實于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還要加強理論層面的教學研究,這樣才能夠構建起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教學體系,不斷促進思政教育在小學各門學科教學中的長遠發展。學校應積極推進學術研究工作的開展,立足本校的實際情況,以思政教育為主題開發校本課程,從而為教學實踐提供引導和幫助。為此,學校應建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部門或小組,系統性研究各門學科與思政教育之間的內在關聯,立足于學科教學的特點,明確不同學科教師應承擔的教學職責,明確教學活動所應達到的思政教育目標,為課程思政的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和保障。與此同時,學校還應立足于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目標優化思政教育的內容,以不同學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為切入點,結合學科教學內容開發課程思政的校本課程,不斷增強課程思政教育的針對性,既讓教師易于操作,又讓學生樂于接受。另外,學校相關部門還要構建課程思政教育的交流機制,及時發現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結合教學實踐加以研究,提出整改方案,以課程建設為著力點推動課程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

(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根據需求開發教學管理系統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小學課程思政改革帶來了更多機遇,學校應積極應用信息技術,針對教學管理的實際需求,構建完善的教學管理系統。一方面,教師可應用多媒體設備豐富教學手段,在課堂中引入視頻播放、音頻播放和圖片展示等教學環節,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另一方面,學校能實現對課程思政教學資料和信息的整合與管理。例如,學校將課程思政的內容制作成微課視頻、學習材料上傳至網絡平臺中,可作為教師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資源。在此基礎上,學校還可開發多樣的管理功能,讓教師可直觀了解到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實際情況,并通過大數據分析掌握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留言、私信等方式及時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使課程思政構建起線上學習與線下課堂相融合的管理模式。

結語

現代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注重學科知識的講授和技能方法的掌握,更應注重身心素質的同步培養,促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小學教育中,學校應積極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將思政教育與各門學科教學深度融合,通過立體式思政教育體系的構建,不斷促進小學生身心素質的同步發展。同時,在教學實踐中,學校應認識到創新教學管理對于課程思政改革的重要價值,能夠充分結合小學課程教學的特點不斷優化教學管理模式,在著力突出教師主導地位的基礎上持續加強教學研究,在立體協同的思政教育體系中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為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蒲清平,黃媛媛.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8(6):286-298.

[2]張浩,劉海蓮,張銳.新時代大中小學課程思政銜接問題與對策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1,37(12):11-14.

[3]李娜,張衛東.立體協同:構建新時代小學思政課程體系[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0(2):35-41.

[4]莊汝剛.新時代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實踐思考[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2,41(5):78-80.

猜你喜歡
課程思政小學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新課程背景下歌唱教學方法的探討
先寫后教:語文作文教學途徑探微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