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炯:藝術鄉建破圈升級體現“系統性價值”

2023-07-22 22:35
設計 2023年12期
關鍵詞:藝術設計

陳炯,中央美術學院博士,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八囙l建”創始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城市雕塑學會會員,中國建筑文化研究會元宇宙未來社區工作委員會主任,北京設計學會藝術設計鄉村專委會主任。主持設計全國公安部派出所建筑外立面統一設計,主持修改中國法院法徽設計,主持中國法庭外立面統一設計。

2021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陳炯藝術鄉村實踐展》,2015年在文旅部恭王府舉辦《夢華錄》作品展。2011年在馬來西亞第一現代藝術展廳舉辦《生活記錄》聯展;參加包括美國、法國、韓國、丹麥、阿根廷及國內數十個展覽。著有《藝術振興鄉村》《夢華錄》陳炯作品集、《藝術區形態研究》《陳炯風景素描》《房地產全程策劃》;編著《設計生產力》《藝術振興鄉村途徑研究》《鄉建與藝術一美麗鄉村建設3.0》;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裝飾》《美術觀察》等多家報刊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內參、論文與設計實踐獲得中央政治局委員及省相關部門批示與采納。

《設計》:您是從何時開始關注及實踐設計/藝術鄉建的?

陳炯:我從中央美術學院附中讀到博士,一共15年,其間經常會下鄉寫生,所以對鄉村并不陌生。2004年我來到人民大學,認識了其他學院的專家教授,這里濃厚的人文社科氛圍讓我在做老師的同時也做起了學生。之前習慣用單維度、純美學視角來看問題做判斷,在人大學到了用多維角度來看問題、看社會,思維方式的轉變讓我對事物的判斷也發生了改變,自然也會影響事情的結果。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鄉村不僅是農業生產的空間載體,也是廣大農民生長的家園故土。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大背景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也是農民過上現代化文明生活必經之路。我開始系統化地做鄉村振興是從2011年的貴州項目開始的。在實踐中摸索客觀、多角度、系統化地開展項目的路徑,評估預算,以藝術為抓手,合理組合、調用資源。多年的鄉村一線經驗告訴我,鄉村振興對于村民而言,最重要的目標是情感上有存在感、獲得感、價值感、幸福感,有尊嚴地賺錢。

《設計》:您心目中理想的鄉村是怎樣的?

陳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宣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比绾谓庾x“中國式現代化”?我的觀點是:鄉村可以很當代,鄉村可以很藝術。中國鄉村不可能回到刀耕火種的那種城市人所謂的田園牧歌的樣子,建設鄉村不能總以他者的眼光來看鄉村。

理想的鄉村首先生活要便利,村里人能想享受到城里人同等的社會服務,上學、就醫等需求都能就近解決。其次,有當代的藝術形式語言出現在村鎮。如果我們“藝鄉建”所做的工作能夠讓“農民”成為一個讓人自豪的行當,我會覺得自己對和諧社會的建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公共藝術是我建設鄉村的手段,以農民為主體通過共同的藝術創作,以主體意識強化激發鄉村治理的參與活力。在強化治理主體自主意識的同時,還需增強和提升治理主體的參與能力。我邀請村民和我一起創作,然后開辦一個大獎賽組織大家評比,最后由縣委書記來頒獎,事情雖然不復雜,但是拿到獎的村民就會特別開心。藝術創作強化了鄉村民眾的參與意識,不僅可以增強鄉村民眾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而且能夠調動民眾參與鄉村治理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治理主體的參與活力,釋放了鄉村治理的社會活力。藝術活動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基層和民眾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讓農民群眾共同參與,自己創造幸福生活。從另一個角度看,藝術創作不是行政手段,能夠避免個體形態社會參與權利虛化或流失、組織形態社會參與效能弱化以及制度體系內卷化等問題,不僅不會削弱鄉村治理的廣度、深度和效度,還能提升鄉村發展的內在驅動力。

所以我認為,以藝術的方式介入鄉村的過程中,從村民的質疑到主動深度參與,村民內生動力被激發,藝術在鄉風文明建設上起到獨特的作用。藝術還發揮了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甚至社會矛盾的作用。如,村民把原本兩家歸屬不明的地塊讓出共同打造、維護公共藝術空間,從原來的對頭變成了伙伴;為了維護村中的公共藝術作品,村民從原來對于公共領域的事物不聞不問,到開始關心村中的大小事宜,如主動進行垃圾分類等。

《設計》:鄉村振興需要不同設計/藝術專業的協力,如何實現資源有效調動和學科跨界平衡?

陳炯:學者在鄉村其實是沒有權力調動資源的,我到地方上都是和當地負責鄉村振興的一把手去溝通,通常都是縣委書記、縣長、組織部長、宣傳部部長等出面配合工作,他們把自己謙稱為“服務員”。各職能部門聯合起來實行“縣鄉一體、條抓塊統”,通過重構縣鄉權責關系、推進事項集成聯辦、下沉資源力量、優化平臺建設,有效破解權責匹配難、資源下沉難、縣鄉協同難等問題。

其實“三農”問題我主要做農村和農民,農業是不懂的。這些年在做農文旅,主要做了三件事:導流、內容、運營。在浙江紹興越城區云松村,我和團隊將藝術引入鄉村,讓村子更美,也凝聚更多人氣。鄉村是熟人社會,因此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共同參與顯得格外重要。為此團隊做過不少嘗試:公共藝術作品、景觀微改造、藝術支教活動、村莊影像志、展覽……我們都會邀請村民參與進來,一同感受藝術的魅力。還能把成千上萬的游客吸引來打卡。即使是在疫情防控期間,云松村游客量保守估計也有30萬人。

我做鄉村振興的特點是系統性,蓋房子、建農村、做文創我可能干不過各領域的專家,我的作品更像是一輛戰車,系統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我計劃為每一個鄉村項目出一本書,總結“藝術激活鄉村”的系統性研究和實踐經驗,體現“系統的價值”以及通過藝術手段進行鄉村振興、激活鄉村傳統文化的創新性方法論。

《設計》:“藝鄉建”是個怎樣的機構?在設立之初是怎樣的初心?

目前已達成了怎樣的目標?

陳炯:我在中國人民大學曾做了幾年設計系主任,當時就提出要打造一個差異化、獨特性、易識別、可傳播的品牌思維介入的設計系。所以我帶團隊做鄉村建設也有一種品牌戰略思維,要構建IP形象、學術品牌,讓大家談到藝術振興鄉村,就能想到“藝鄉建”,想到我們的Logo、我們的口號“我的村兒,我的家”。這就是創建這個品牌的背景,也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在我看來,藝術介入鄉村建設要體現出“真善美”, 即藝術家的真情、政府的善意、鄉村的美麗三位一體, 并緊緊相扣。藝術家的產品創化扮演的也是鏈條的一環,要正常運作“鄉建”的產品收益模式還要綜合三位一體地思考, 這將是一個更有挑戰的過程。文創產品與鄉村建設相互影響, 協同前進。文創產品的設計僅僅只是一個很小的部分, 怎樣去應用、循環、延續則是藝術介入鄉村要不斷溯本逐源的?!八囆g振興鄉村”要在農村做的三件事:導流、內容設計和運營?!皩Я鳌敝傅氖俏慰?,人來了就會產生消費。但是得提供消費的內容,我幫農民研發了一些由他們親手加工的產品,比如食品、紡織品等,這就是“產業為基”。村民賺到了錢,會有獲得感、價值感,進而有一種社會責任感,愿意與周圍的人互相幫助、共同致富,最終提升幸福感。從獲得感、價值感到社會責任感,再到幸福感,這就是“藝鄉建”最核心的東西。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常規的鄉建手段及手法已經不能適應當代人對生活及物質的要求,創新思維、體驗式經濟、沉浸式感受等更能體現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對審美的要求和對當代生活方式的追求。因此,從滿足人民需求和解決矛盾的動機出發,可以通過藝術手段,用藝術的思維、藝術的創新改變鄉村的整體形象,轉變鄉村的傳統產業模式,實現農業產業升級,改善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同時體現農民的自尊、自信、情感歸屬與幸福感。消費主義時代背景下,傳統手工藝需以創新化的理念和方法,創造出既滿足當今生活功能需求,又符合時代審美觀的工藝產品,使傳統手工藝以嶄新且合理的姿態再次進入社會生活,以此觸發出其復興的內生動力,讓人民可以接觸到藝術。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大量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加上農民工失業返鄉,農村富余勞動力問題凸顯,大力發展“農創產品”不失為一個有效舉措。廣義的“農創產品”是以大農業為中心,基于地方文化等特色,以農民自身為主體,包括IP、創意、品牌、設計等全面、立體的構成,內容可以包括傳統農產品、食品、手工業、非遺技藝,也可以包括時下風頭正勁的文旅“周邊產品”。廣義“農創產品”是基于農村傳統的農產品、手工產品、非遺技藝與創意產品的結合,通過對產品的視覺化體系、功能設計的重塑,從而增加農產品、手工產品的附加值,能夠拉長農產品、傳統手工業產品的產業鏈,改變農村產業單一的情況。

《設計》:在您看來,怎樣才能使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在您的設計中是否會考慮設計師的退出機制?

陳炯:我前面提到“網紅”打卡地,對我來說做“網紅”也不是太難,但是成為“網紅”就意味著很快會被下一個“網紅”所取代,而我希望我們的項目是有生命力、能夠持續發力、不斷生長的,這其實是特別難的一件事,需要持續跟進一些活動和事件。公共藝術分很多種表現方式,從時間表現上也有很多種。我可能沒有克里斯托那種短期內調用大筆資金做一個臨時作品的財力,但他的思考方式和手段可以借鑒。比如我在云松做的《看見風》,只是8塊布而已,效果是驚人的,把中央電視臺的人都吸引去了,一舉讓云松橫空出世。當然這個公共藝術裝置看起來特別簡單,但也不是隨隨便便撿了8塊布,它們的數量和尺寸都是特定的,畢竟公共藝術作品需要考量主題、題材、規格、空間、比例、尺度、色彩、肌理、節奏。

如前所述,我做項目有三件事:導流、內容和運營,所以項目后期的運營也是我關注的重點,并不會在項目完成回就完全退出。我目前的想法是讓當地成立平臺運營公司,由我們來參股,這樣更有利于實現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設計》:您曾提用“三個觀念”,即“四位一體、悅目賞心、化古開今”作為自己鄉間實踐的關鍵詞,這三個觀念在實踐中是如何踐行體現的?

陳炯:我認為鄉村可以很當代,但也不能采用與城市化一樣的空間、肌理、造型。所以我做鄉村建設的關鍵詞是“四位一體、悅目賞心、化古開今”?!八奈灰惑w”是指“產業為基,生態為要,以人為本,文化為魂”。鄉村振興,以藝術為抓手可以系統地回應其五大任務要求。藝術在鄉村振興中不僅僅是栽花種草、做裝修或者做建筑,它也可以起到鄉村農文旅建設中導流和部分產品內容的創作,游客來了之后,村民進行農創鄉創,換錢的產品就有了,更重要的是在“鄉風文明”“治理有效”上藝術有其獨特價值。做了多年鄉建,進行大量的研究和設計,越來越感受到品牌戰略的重要性。品牌就是獨特化、差異性、可識別、易傳播,做活動要考慮特定活動的屬性和指向。第二個詞是“悅目賞心”。人們常用的“賞心悅目”這個詞的邏輯是錯誤的,首先要先悅目而后才會賞心。外邊人來旅游,好玩就是生產力,作為設計師要有修為和修養,要把文化基因注入,轉譯文化基因,先抓住參觀者的眼球,再和他有情感上的共鳴共振。第三個詞“化古開今”。學古而不泥古,中華文明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回頭望更要往遠看。我們要植根傳統,并運用現當代語言表達,講好中國故事,做好中國方案。

中國的農村不可能回到刀耕火種的樣子,而是走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上,它當然可以很當代、很藝術,但又區別于都市,我愿稱之為讓人“亮瞎眼的”打卡勝地。像河南省潢川縣的項目,無論是建筑、景觀還是室內設計,都運用了當代藝術語言,能夠給人以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是一種去城市化的農村當代藝術氣息。

如果再加一個詞的話,那就是“未來”?!拔磥怼蔽曳殖蓛蓧K來理解,一是對人越來越關注,也就是人存在的價值意義,對情感價值意義的追問;另一個“未來”就是數字化。元宇宙時代,世界正在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地蓬勃發展,這是和物理世界平行的一個真實存在的云世界,里面有人有社區有商業,所謂“數字孿生”,將大范圍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與判斷。所以我覺得,除了“悅目”之外,“賞心”需要一個更深層次思想層面的共鳴,這種深度來自藝術家敏感的感受力和共情力,用作品擊中社會某個圈層的人的思想,與陌生人通過作品產生交流和溝通。

到去年為止,除了電影以外所有你能想到的藝術種類,我全干過了。

“藝鄉建”接下來的發展,要再破題、再發展,從藝術圈“破圈”。今年我帶團隊在河南省潢川縣開展的鄉建實踐,根據村莊的區域資源和整體風貌,為該村設計了一個集休憩觀光、親子互動、拍照打卡等功能于一體的體驗空間。在這次潢川鄉建中,我提出了三個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文化創新,將其打造成豫南的建筑新地標和文化新名片。假以時日,“潢川方法”絕對會成為中國未來鄉村的必由之路。

《設計》:在您的實踐中發現設計師在參與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暴露出哪些短板?請您給參與鄉村振興的設計師一些建議。

陳炯:美好生活與藝術有著天然的聯系,在表達思想、傳達觀念上,藝術是一種最直接、最便捷的語言,它通常以友好的方式進行溝通。

不同的藝術形式之所以曠日持久,是因為它們誕生于一個區域特有的文化和社會經濟環境中,是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因此,藝術作品往往反映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奮斗歷程和美好愿望。藝術鄉建是對于鄉村振興五大任務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南到y性回應。藝術產生的作用,其體量是微弱的,但卻是系統性的,尤其在“鄉風文明”和“治理有效”上,有其獨特的價值,而這正是商業行為和行政力量力有所不逮的地方。中國已經發展到了這個時間節點,因此我認為,目前的短板是鄉建人的聲音還是太小了,振興鄉村的設計師們需要更多的話語權。

藝術振興鄉村就是借助藝術形態重建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聯。藝術介入鄉村焦點不是藝術本身,而是通過藝術手段介入恢復鄉村的禮俗秩序和倫理精神,激發村民的主體性和參與感,保持人們內心深處的敬畏和溫暖。鄉村建設以人為中心,首先注重精神建設,在進行藝術鄉建過程中,采取微循環“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來推動鄉村的進步。有效的鄉村建設不是以一種外來的東西改造鄉村、重構鄉村,而是從鄉村本來的邏輯出發建設鄉村。

此外,設計師千萬不要用設計師的眼光看鄉村振興,這種瞎子摸象式的“自嗨”式“鄉村藝術”作品不能給當地人的生活帶來任何變化。

《設計》:根據多年的鄉村振興實踐經驗,在您看來,設計未來還能為鄉村振興做哪些工作?

陳炯:未來的鄉村振興會很考驗設計師的智慧,你不僅需要考慮項目的長久可持續規劃,還要估計到地區的政治生態。作為一名專業人士,要有基本的職業操守,不論外界條件因素如何變換,始終要對項目負責。

更長遠的鄉村振興首先是要從人才儲備做起,管理者要有一個長遠的計劃,教育者要對教育有情懷,對學生有愛護,決策者要有對鄉村有情懷,還要有一些手段或者辦法能夠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的發展,產生造血功能。鄉村建設要結合當地的文化屬性,地理屬性,未必要大拆大建,可以從多個維度來做一些輕改造微提升的規劃建設。

猜你喜歡
藝術設計
何為設計的守護之道?
《豐收的喜悅展示設計》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紙的藝術
設計秀
有種設計叫而專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爆笑街頭藝術
設計之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