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趣味性表達的地鐵導向圖形設計研究

2023-07-22 14:36陳璐琪劉春堯杜軍
設計 2023年12期
關鍵詞:圖標趣味性乘客

陳璐琪 劉春堯 杜軍

摘要:從趣味性角度研究地鐵導向圖形設計,以提高乘客乘車體驗為目的,通過案例探索優化導向圖形的形式與功能,并進一步提煉出趣味性表達下地鐵導向圖形設計的方法策略。通過多層次分析,提出地鐵導向圖形設計中存在形式和辨識度上的問題。利用三角分析模型,以情感設計為切入點,基于本能層、行為層、反思層,從導向信息外觀、功能、情感傳遞三個方向提出導向圖形趣味性表達設計方法??偨Y出地鐵導向圖形可以通過動態化的圖標、互動性體驗圖形的設計以及地域文化符號的提煉三個方面增強導向信息的趣味性表達。趣味性的地鐵導向圖形既可以滿足乘客在乘車過程中的情感需求,也能夠加強視覺的傳達性。

關鍵詞:地鐵導向 趣味性設計 圖形設計 情感設計 乘客需求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069(2023)12-0120-04

引言

在地鐵空間中,導向圖形是引導乘客尋路行為的關鍵因素。乘客能夠通過圖形語言辨別所處位置并完成方向尋找,因此,要求圖形語言具有無障礙交流的功能,以及簡潔、直觀的形象,使其傳遞的信息易于識別。但凡事過猶不及,現有的地鐵導向圖形研究主要集中在圖形標準化以及靜態圖形表現等方面:在造型上,強調標準化,缺失視覺記憶層面的個性和特點;在引導方式上,主要以視覺的方式進行傳遞,無法充分刺激乘客其他感官,感官體驗上功能有所缺失;在呈現方式上,主要以靜態圖形顯示,缺乏圖形與乘客之間的互動性和情感構建??v觀現有研究,對圖形與乘客之間聯系的關注度不夠,地鐵導向圖形表現形式相對單一,缺乏情感的建立。導向標識系統中圖形符號的視覺傳達和情感傳遞能夠超出形式本身,進而觸發到人類多維度的文化價值,實現以人為本,交流傳遞的目的[1]。因此,本研究基于趣味性表達提出:通過地鐵導向圖形設計的方法,構建乘客與地鐵空間之間的聯系,為乘客提供多層次的乘車體驗。

一、地鐵導向圖形與趣味性表達研究

目前隨著城市地鐵高速發展,我國亟需對地鐵導向圖形進行多方位研究。針對圖形符號的諸多問題,相關部門也作出了相應的標準化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隨后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實施條例》和《公共信息導向系統設置原則與要求》,開始重視對導向標識系統的統一標準,推進了公共標識的標準化進程。2012 年我國又發布了《GB/T 10001.1—2012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第一部分:通用符號》[1],目前地鐵導向圖形的標準化研究已經得到加強,使標識內容簡單明了,易于理解,能夠被廣大地鐵乘客所接受,推進了國際間交流的無障礙進程。這些成果對本課題的研究起到了指導作用,但現有地鐵導向圖形大多是以標準化為范疇進行研究,在情感化和人性化層面有所缺失,因此本研究以趣味性表達的方式,試圖探討標準化之下導向圖形表現形式的變化。

(一)“趣味性設計”的概念

“趣味性”原指某件事或物的內容能使人感到愉悅、引起興趣的特性[3]。地鐵導向信息中的趣味性,則是指地鐵內部空間導向信息能夠使乘客在乘車過程中感到愉快,其本身的導向信息及相應的表現方法有引起受眾興趣和人情味的特質,能夠鏈接與乘客之間的情感與交流互動,進而使乘客得到高層次的需求滿足。

(二)“趣味設計”在地鐵線路圖設計中的意義

1.緩解焦慮情緒,改善乘車體驗:在乘車過程中,“等待”容易讓人產生負面情緒,所以為了緩解用戶因等待所產生的焦慮,減少等待時間是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但地鐵搭乘時間受客觀因素制約,列車的行車速率不會因外在因素所改變。對于單一且長時間的靜止行為,乘客易產生焦燥的情緒。因此在熟悉的情境中,通過趣味性設計,能加深用戶印象,提高用戶注意力,并產生積極愉快的情感,從而緩解乘客在等車途中的焦慮。

2.體現人文關懷,優化乘車氛圍:在地鐵導向信息中,趣味化設計意在加強乘客在地鐵中的情感體驗,在一定程度下也能傳遞出對于特殊群體的關懷,并考慮到他們的情感需求,以期改善乘車過程中的氛圍,營造出愉悅的心理感受。

3.傳承地域文化,引導情感共鳴:部分趣味化設計可以展示出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地鐵作為一種大眾交通工具,乘客在搭乘過程中能夠加深對城市化的視覺印象,通過趣味化的地域形象展示,能加強文化輸出,喚起乘客對該城市的地域情感共鳴,加強共有集體記憶。

二、地鐵導向圖形的趣味性表達方法

乘客乘列車出行的過程中要經歷一個較為復雜的心理狀態,會對所處的空間環境產生一定的需求[4]。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書中提出了需求層次論[4]。乘客在前往目的地這種需求中產生出行動機,從而誘發尋路行為。根據馬斯洛所提出的5個自上而下的需求層,因此,將乘客搭乘地鐵的需求映射為以下5個層次:可達需求、信息需求、功能性需求、人性化需求、審美需求,如圖1。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時,人們就會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情感需求則是在滿足乘客基本需求的情況下,需求的更高層次。因此在地鐵導向信息設計中情感化表現顯得尤為重要。在人類大腦中有很多區域負責情感建立,這些區域共同組成了情感系統[5]。唐·諾曼(Don Norman)提出,情感系統由三個不同但又相互關聯的層次組成,每個層次都以特定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世界的體驗。這3個層次分別是本能層、行為層和反思層[6]。趣味性設計的目的則是為了滿足乘客在乘坐地鐵中的情感需求,因此本文基于情感系統的3個層次,利用由章宏澤、何玉蓮在《環境圖形設計》中提出的“三角分型模型”分析法[7],構建乘客在地鐵空間內用戶體驗的形成過程,如圖2,從運行環境、系統功效、目標體驗進行層次分析?;谟脩羧后w認知、行為、感知3個方面,將乘客細分為一般健康、行為障礙、感官障礙3種類型。乘客從效用層運行環境中地鐵空間的不同層面獲取信息,通過功能層系統功效中的導視系統引導乘客行為,進而提出從動態體驗、互動體驗、情境體驗構建關于地鐵導向圖形趣味性設計的方法,以此對乘客起到情感引導的作用,滿足乘客在地鐵空間的高級需求。

(一)通過動態化的圖形表現,增加情緒化傳達

目前,在地鐵導向設計運用中,圖標圖形的展示都是在二維平面中表現出靜止狀態,整體形式單一,缺乏個性化表達。從情感設計的本能層出發,本能水平的設計主要關注的是外形,因而改善圖形符號“外表”。通過挖掘用戶的態度、信仰、感受,從而引出情感反應,緩解乘車過程中因等待而導致的焦慮情緒。所以將圖形語言動態化,增加圖形的運動軌跡,通過采用這種動態化的圖標去突破傳統圖標靜態化的固有模式,放大圖形特征,并增加乘客可感知力,滿足乘客在情感體驗中的本能層需求。

動態化的圖標具有一個典型的特征,則是其相對于靜態圖標的趣味化表達。趣味性是動態圖形在交互中的情感化體現,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導向信息和乘客之間的關聯性;通過動態化的表達,將乘客帶入情景之中,從而增強乘客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動態圖形的趣味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表現形式的趣味性:動態圖形改變了以往地鐵導向圖形的固定形式,相較于靜態圖形,圖形在動態化的形式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圖形經過不斷變化產生了豐富的視覺效果。

2.未知的趣味性:互動的本質決定了動態圖像的轉換和使用者是一種相互聯系的關系[8]。動態圖形的轉換將乘客帶入交流的過程中,乘客在觀看過程中會對互動的結果抱有期待,這種結果的未知性,正是一種趣味的體現。在2020 年 2 月,在東京奧組委最新公布的東京奧運會和東京殘奧會圖標中加入了動態模式,如圖3。在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動態的圖標。這兩組總共73個動態圖標,通過出現、靜止、消失3個基本要素,充分展現了運動員在比賽中的運動狀態以及各個運動的基本特征。極具動感的圖標增加了圖標的趣味性,同時也增加了圖標的信息傳達性。在地鐵導向中,改變傳統的靜態圖標,通過變換動畫的形式[9],加入動態圖標的元素,這種新型的表現模式能夠增強乘客的好奇心以及圖標的可讀性。動態圖標不需要乘客在尋路過程中停留過多時間去理解圖形內涵,具有更強大的直觀性。通過圖標的動態趣味化降低了乘客在等車途中所產生的焦慮感等負面情緒,能夠起到情緒引導的作用。

(二)通過互動性體驗圖形設計,優化信息傳遞

從情感設計的行為層出發,關注導向信息的實操性[10]。乘客在尋路過程中的實操性則是指導向信息的準確傳達。通過具有互動性的體驗圖形,能加深圖形帶給乘客的視覺感受、提高空間的趣味性、優化乘車氛圍,并且多維度的刺激乘客大腦神經,從而達到高效的傳達力度。由于互動性的圖形不再局限于單一的視覺感官,它通過開發和發掘導向圖形的功能,從而補充其他感官體驗,彌補某些特定群體視覺語言的不足,使圖形在地鐵空間中的應用更加廣泛,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增加了人性化服務,并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體驗圖形設計由環境圖形設計和交互設計兩方面交叉融合而成[7]。乘客在進入地鐵空間后容易產生尋路問題,因此導向信息的功能指引以及如何增加導向信息和乘客之間的關聯性,成為了一個重要問題。所以通過加入互動體驗,增加乘客與導向圖形之間的聯系;通過圖形之間的互動可以帶給乘客情感反饋,能夠加大乘客對周邊環境的感知。增加圖形的互動性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

1.通過AI智能技術,增加情境感知:在新媒體時代,各種新媒體終端不斷發展,技術的革新也給導向系統帶來了新的機遇。AI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加強了用戶與產品的聯系,打造了沉浸式的使用體驗,增強了互動性。如Electroland在洛杉磯市中心第11街Enteractive互動裝置一樣,如圖4。當人們在“互動地毯”的 LED地板上行走時,大樓外墻上對應的大型LED裝置也會以同樣的方式被點燃。以此為手段,使公共空間更加活躍,以營造一種用戶與建筑物有聯系的體驗。因此,在地鐵站的設計中,采用交互式設備,以直觀的方式與乘客進行交互,增強了空間的聯系,并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獲得了用戶的反饋,提高了準確率,最大限度地優化了導向信息傳達,增強了城市的空間感,同時也提高了空間趣味。

2.通過附加功能增加圖形語言的其他感官體驗:站內導向圖形語言均以視覺體驗為主。因此增加圖形的附加功能,通過“多感官輔助”達到“視覺加”的使用效果,從多種維度提升乘客的使用體驗。就如同日本地鐵站內的導向信息,如圖5。它在導向圖形的視覺體驗中增加了觸覺體驗,延展了原本圖形的功能性,通過與其之間的互動性,增加了在圖形使用過程中的趣味性,使乘客不僅可以直觀地使用視覺進行方位判定,也能通過觸覺獲取方位,并且在滿足大眾需求的同時,也體現出對特殊群體的關懷。

(三)通過提煉地域文化符號,加強情感傳遞

從情感設計的反思層出發,使地鐵導向信息具有特定的情感傳遞。而地域化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表達地域特色,將特色文化進行傳承與發揚,引發乘客在乘坐地鐵過程中的情感共鳴,強化城市印象。同時,地域化圖形的表達,從其表現形式而言,已經具有區別于其他同類導向的特色,具有強烈的風格特性以及獨特的趣味性。一些學者認為,“地域文化”是中華特定地區的人們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所創造出來的具有獨特特色的“考古”文化,從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揮了重要的影響[11]。

地鐵目前已成為人們公共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作為一個相對較大的公共空間,相當于一個城市的名牌。藝術化的手段是地鐵空間設計的重要方式,通過把藝術處理手法和提取分析相結合,提高地鐵視覺導向設計的質量,以帶來不同的審美體驗和生活趣味[12]。而裝飾性紋樣蘊含著特有的歷史和文化,作為藝術設計的元素,可以增添設計的創新和文化內涵。從圖形中展現地域文化特色,可以依據以下幾種方式:

1.從圖形造型中增加文化元素:通過圖形化的處理手段,將文化特征融入其中,體現文化趣味,增添地域特色。以湖北省博物館地鐵站為例,該車站將地域文化融入空間環境中,在地鐵空間內打造出一種小型博物館的視覺效果,充分展示了楚文化特征。通過提取楚文化的元素符號,如圖6,以吊頂的形式展現;以及在藝術墻展示整個省博的兵器、禮器和樂器的具體形象,將原有器皿圖形化,以壁畫的形式展示,如圖7,以此在圖形造型上達到彰顯文化底蘊的目的。

2.從材質上彰顯地域特色:通過對圖形材質的選擇,使之與整體的文化氛圍相呼應。湖北省博物館地鐵站在導向牌的選材上也較為特殊,更改了顏色面板,整體色彩也與整個地鐵站的文化呼應,如圖8。從楚文化的角度出發,通過裝飾性的語言,增加趣味性表達,在彰顯地域特色的同時,引導乘客的情感共鳴,加強文化輸出。

三、設計實踐

結合前文提出的趣味性導向圖形的設計策略,本研究以成都地鐵的中醫大省醫院站為案例進行導向圖形優化設計。

(一)設計動態圖標,擴展導向系統的表現形式

由于站內圖標均以靜態效果進行展示,為了增加空間趣味性,現對圖標進行動態化設計,如圖9,提高趣味性表達,緩解空間枯燥的氛圍。

在列車等待區,設置列車進站提示圖標,通過出現、靜止、放大三個狀態構成動畫路徑,模擬列車進站的動態效果,提醒乘客列車即將到站,做好上車準備。在方向圖標中根據具體方向的位移路徑進行移動狀態的動態模擬,例如右行動態圖標則通過出現、靜止、右移三個環節表示方向指引,輔助乘客方位判斷。

(二)加入觸覺圖形以及周邊建筑圖形,增加圖形互動

加強乘客與環境的聯系,提升交流體驗,強化功能輸送。站內現有圖標均以視覺呈現方式展示,并且圖標形式較為傳統,缺乏與周圍環境的關聯性。

為了擴寬圖標的使用對象,因此在視覺圖標的基礎上,從盲文符號中提取元素,在整體設計上加入圓形的點狀元素,將其立體化:外觀造型線內凹,點狀元素外凸,以此增加乘客觸覺體驗。并在造型上簡化圖形語言,放大圖形特征,通過圓點位置對圖標進行區分。如男女圖標設計中,則通過圓點的不同位置表達男女之間不同的生理特征,并且在縮小女性圖標的頭肩比例,放大身體下部分比例,營造裙擺效果;在方向圖標的設計中,加入點狀符號,通過圓點在單元格的位置,辨別方向,從而使方向指示更加明確;基于此方法,對站內主要圖標以及限制類圖標進行了規范設計,如圖10a。并且加入周圍地標建筑的圖形符號,選取該站附近具有標志性的建筑,對其整體造型進行形態抽取,通過點線元素,設計出建筑圖標,建立起圖形與環境的聯系,加強與乘客的信息溝通,提高信息傳達力度,增強情感聯系,通過圖形附加功能強化圖形語音的趣味性。如圖10b。

(三)提煉中醫文化元素,更改版面樣式及材質,突出站點特色

1.元素提?。褐嗅t大省醫院站作為成都的藝術展示站,在空間氛圍打造上融入中醫文化元素。因此在導向信息的圖形圖標設置上也應加強文化傳遞,增強圖形吸引力,強化圖形趣味性?,F將原有地面引導圖形進行優化設計,從中醫八卦圖提取元素,使指示方向對應八卦圖中東西南北的方位符號,并輔之八卦圖的文化信息,使中華傳統文化與導向信息結合,使乘客在獲取導向信息的同時也能輸入中華傳統文化,強化方向指引的同時提高情感傳遞,如圖11。

2.版面樣式設計及材質更改:中醫大省醫院地鐵站的站名因成都中醫藥大學和四川省人民醫院而得名。因此,提取學院元素古書籍以及醫院元素太極圖,將書籍打開后的書本弧度與太極中的“S”線進行元素抽象提取,得到一個曲線形態。這種流線型的外觀也符合地鐵列車高速的特征。因此使用這一曲線形態對導視牌版面進行分割,如太極圖一樣,表示著地鐵導向與乘客的相輔相成的關系,同時傳遞地域特色,彰顯站點區域特征,體現出導向系統的人文關懷,如圖12。

由于導向牌設置大多數位于地下空間,常年處于潮濕的環境,而木材不易腐蝕與生銹。此外,在視覺感受方面,木材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果,能反射紅外光,使人感到溫暖,同時還能吸收紫外線,減少紫外線對人體的輻射傷害;在觸覺上,人們對物體表面溫度的影響,主要取決于材料的熱導率決定[13]。具有高熱傳導性的材料,例如混凝土部件,觸感較涼,低熱導率的聚苯乙烯泡沫具有較高溫度。木材具有中等的熱傳導性,能夠在觸覺上達到協調,向乘客傳遞良好的觸覺感受。因此在材質圖10a 地鐵導向圖標設計圖10b 地鐵周邊建筑圖形設計圖11 地面引導圖形設計圖12 導視牌版面及材質選擇上,加入了木質材料,以期改善導向牌版面同質化的現象,帶給乘客耳目一新的視覺感受,以此強化導向圖形的趣味性,如圖12。

結語

地鐵空間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相對較大的公共空間,是連接人與外界的重要橋梁。由于單一形式的地鐵導向系統,已經無法適應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乘客需要在封閉空間中尋求新的視覺刺激,以減輕生活工作中所產生的焦慮情緒。具有趣味性特征的地鐵導向圖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乘客在地鐵空間內的情感需求。動態化圖標與其他靜態化圖標之間的動靜結合,能夠產生新的視覺效果;多維體驗增加圖形的互動性,在延伸使用功能的同時,還加強乘客與地鐵空間的聯系并優化了信息傳遞。除此之外,地域文化特色信息賦予了地鐵空間新的城市印象,使地鐵導向信息別具特色與趣味,營造了舒適的乘車環境,并強化了導向圖形的傳達性。

項目基金:1.2021年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現代設計與文化研究中心項目(MD21E026);2.西南交通大學中央高?;究蒲袑n}研究項目“成渝雙城經濟圈增強城鄉審美韻味創新方法研究”(2682021ZTPY070)。

參考文獻

[1]張夢云. 導向標識系統中圖形符號的情感表現研究[D].武漢紡織大學,2018.

[2]羊漾.公共文化空間環境設計中導視系統的設計研究[D].湖南大學,2019.

[3]薛鳳琳.兒童食品包裝的趣味性設計探討[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2):481-482.

[4]杜軍,支錦亦,董石羽,李然,魏峰.基于接受心理視角的高速列車內裝設計研究[J].機械設計,2017.34(09):124-128.

[5][美]馬斯洛著,許金聲等譯.動機與人格[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6]羅欣玥. 環境圖形的情感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20.

[7]唐納德·A·諾曼.情感化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5.

[8]章宏澤,何玉蓮.環境圖形設計-從導視到體驗圖形.[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9.3.

[9]黃蘭.動態圖形設計在信息傳播中的創意途徑研究[J].包裝工程,2018,39(22):52-56.

[10]劉翠林.新媒體語境下標志的動態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0,41(08):233-238.

[11]李征.情感設計與人本設計[J].裝飾,2004(06):15.

[12]趙婧潔,劉時燕.地域文化元素在地鐵導視系統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包裝工程,2020,41(24):226-230.

[13]王麗佳.基于地域特色的哈爾濱地鐵視覺導向設計研究[J].設計,2015(05):37-38.

[14]李培,盧朗.木材材料特性分析——木質材料在現代空間設計中的應用探析[J].設計,2013(11):83-84.

猜你喜歡
圖標趣味性乘客
“揪”出音樂教學的趣味性
嫦娥五號帶回的“乘客”
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趣味性的實踐探索
Android手機上那些好看的第三方圖標包
Android手機上那些好看的第三方圖標包
最牛乘客
中國風圖標設計
車上的乘客
高鐵丟票乘客索退款被駁回
把握民生新聞趣味性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