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跆拳道教學的德育內容及其滲透路徑

2023-07-23 02:35張嬌宗育徽朱師怡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23年3期
關鍵詞:德育體育

張嬌 宗育徽 朱師怡

摘 要:近年來,我國兒童體育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德育也得到足夠重視,但目前在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方面還存在理念陳舊、方式固化、目標模糊等困境。只有德育與體育相互滲透,才能育體魂、健身心、強體魄。作為一項體育運動,跆拳道具有獨特的德育價值,成為將體育與德育進行充分融合的適恰載體?;邗倘赖氖志瘛岸Y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梳理出兒童跆拳道教學中蘊含的德育內容,包括指向自身(堅毅、自信)與他人(禮儀、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兩方面,并總結出“明確德育目標—營造德育情境—升華德育效果”這一路徑,以實現德育內容在兒童跆拳道教學中的滲透。

關鍵詞:兒童跆拳道;體育;德育

中圖分類號:G41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4-8502(2023)03-0089-09

作者簡介:張嬌,中國兒童中心跆拳道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跆拳道教育;宗育徽,北京體育大學碩士研究生,中國兒童中心跆拳道教師,研究方向為跆拳道教育;朱師怡,北京體育大學碩士研究生,中國兒童中心跆拳道教師,研究方向為跆拳道教育。

我國歷來高度重視兒童德育工作,立德樹人是當前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這是國家意志在教育領域的體現,也是新時代賦予教育的神圣使命[1]?!耙嫿ǖ轮求w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著重闡述的重大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庇纱丝梢婓w育在“五育”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體育本身也蘊含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資源、功能和價值,要激發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價值,培養高尚的體育道德、體育風尚、體育精神,需要德育的涵養[2]。只有德育與體育相互滲透,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才能實現育體魂、健身心、強體魄的目標[3]。

跆拳道是朝鮮半島流行的一項技擊術[4]。自1995年中國跆拳道協會成立以來短短20余年中,跆拳道在我國發展迅速,可見跆拳道的運動魅力。作為一項體育運動,跆拳道具有獨特的德育價值,因此,將德育融入跆拳道教學尤為重要。很多人錯誤地認為跆拳道是一項單純的競技對抗運動,跆拳道中不存在與“德”相關的內容。實際上,跆拳道誕生的目的就在于將“德”傳遞下去。跆拳道倡導“以禮始,以禮終”,學習的過程也是對意志的磨煉和道德品質的完善,在跆拳道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兒童謙虛、忍讓、克己、恭敬、坦誠等人格特質,讓兒童在一種外在約束指導下,潛移默化地學會尊重,學會禮儀。也就是說,跆拳道是在不斷鍛煉學習者體魄的過程中,體現出強大的德育精神,其精神傳承作用大于強健身體的作用[5]。因此,跆拳道是將體育與德育進行充分融合的適恰載體。

目前,關于在跆拳道教育中融入兒童德育工作的研究并不多。在以往關于跆拳道和德育融合的研究中,學者的主要研究重點是成人跆拳道或高校大學生課程中的德育,較少有學者將研究重點放在兒童跆拳道教育。當前,隨著跆拳道教育的不斷普及,兒童對跆拳道的參與度逐漸提高。跆拳道獨特的武道精神及禮儀培養,都需要作為德育的主要形式滲透到兒童跆拳道教學訓練中。因此,有必要充分發掘跆拳道教育中的德育內容,探索在跆拳道教學中融入德育內容的具體路徑。

一、當前我國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發展困境

近年來,我國兒童體育事業快速發展,德育也得到足夠重視,但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方面,還存在德育理念陳舊、德育方式固化和德育目標模糊等困境。

(一)德育理念陳舊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德育理念是德育的根本指導思想,提升德育理念是德育深層次改革的需要,是德育改革的最高境界。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符合現代人發展和社會發展要求的德育理念的主要特征是關懷人、關懷人的德性發展,或者說,它的根本精神就是以道德主體(兒童)的德性發展為本,走向主體—發展性的德育[6]。在建設體育教學中的德育理念時,應充分結合體育的學科特色,符合新時代的發展趨勢和要求,尤其是針對兒童的德育理念,還要符合兒童的生理、心理發育特點,能夠有效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當前,我國體育教學中存在德育理念陳舊的問題,具體表現為:教師忽視完整意義上的道德責任,未能自覺承擔知識傳授、理智啟蒙、價值引領、審美熏陶等多方面責任;不尊重學生的人性,未能完全做到將學生作為完整的人,未能做到充分尊重其人格、興趣和需要;不尊重學生的個性,教學過程通常整齊劃一,缺乏針對性,德育內容空洞,不貼近生活,跟不上形勢發展和人的思想,也不符合兒童喜歡新鮮事物的規律[7]。

(二)德育方式固化

很多學者認為,“相對于教學的內容而言,教學的方式本身具有更為關鍵性的道德影響”[8]。然而,在實踐教學中,教學方式的德育價值往往被忽略,具體表現有以下三種。第一種,德育內容缺失。體育教師往往更注重體育活動的組織和體育技巧的教學,缺乏德育內容的思考與設計。第二種,附加式德育。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生硬地“加入”德育內容,在傳授知識技能后附加道德價值信息。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德育與知識教學是分離的,德育內容是體育知識、技能的附屬內容,是一種附加式、孤立化狀態,使德育滲透流于形式[9]。第三種,灌輸式德育。在實踐中體育教師僅關注教學內容中的德育資源,忽視方法的德育價值。例如,有的教師在教學中仍使用傳統的灌輸方式,簡單地通過教師權威向學生灌輸德育內容,要求兒童熟記德育內容并對相關行為進行機械化模仿。這些德育方式不僅無益于兒童真正領會德育的要領和內涵、真正理解和認同德育內容,甚至有可能讓兒童產生逆反心理。而且這些固化的德育方式也未能發揮學生主體性、教師角色、師生互動、課堂氛圍等方面的德育價值。

(三)德育目標模糊

我國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大綱及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德育目標主要體現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遵守紀律、集體主義、頑強拼搏等方面。這些目標更重視公民道德或政治道德的教育,對學生個人道德品質關注不夠,如此寬泛而抽象的意識形態化德育目標往往讓任課教師很難把握與實施[10]。體育品德教育目標模糊,體育教學德育價值和功能泛化,導致體育教師對運動技能教學理解狹隘,限制了品德教育內容的生成;絕大多數體育教師往往隨機選擇德育內容進行目標設定,不能恰當、準確地把握品德教育的實施時機。由于不同的體育項目有其特定的德育內容,德育目標的設定應結合體育的學科特點以及運動項目的特征,選擇更符合兒童發展的德育目標,使品德教育的實施更加明確、清晰?!读x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這方面已經做出努力,總目標之一是“積極參與體育活動,養成良好的體育品德”,結合核心素養的內涵將體育品德分為“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三個維度。體育精神主要體現在積極進取、勇敢頑強、不怕困難、堅持到底、團隊精神等;體育道德主要體現在遵守規則、尊重裁判、尊重對手、誠信自律、公平競爭等;體育品格主要體現在自尊自信、文明禮貌、責任意識、正確的勝負觀等”[11]。

二、兒童跆拳道教學中的德育內容

跆拳道運動的十二字精神是“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在跆拳道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健康的思想品質,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兒童在學習跆拳道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升身體素質,還能夠體悟跆拳道的文化內涵,接受品德教育,從而在道德層面獲得更廣闊的成長空間。結合跆拳道精神、教育價值以及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可將跆拳道教育的德育內容歸納為禮儀、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堅毅、自信五方面,其中堅毅、自信指向自身,禮儀、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指向他人。

(一)禮儀

跆拳道文化蘊含著儒家傳統思想,這是因為在儒家思想中,禮是社會和諧規范的核心要素[12]。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傳承并發展了幾千年,其內涵深遠,其核心在于仁、本質在于敬、基礎在于誠、根本在于和[13]。跆拳道推崇“以禮始,以禮終”的尚武精神。將禮儀融入學習過程,是跆拳道教學的特色之一。

在兒童學習跆拳道的過程中,禮儀教育無處不在,不論是日常學習還是外出參加比賽,都有很多禮儀規范。在師生之間,上課之始和下課之時,學生應向教師敬禮、問好或道別;當教師指正學生動作或幫學生系道帶后,學生應敬禮以表感謝;學生在整理道服和系道帶時不能面對教師,以示尊敬。在學生和學生之間,為表達對同學的尊重與感謝,對練前后同學之間應相互敬禮[14]。在館內學習時,學生在課前應穿好整潔的道服,將鞋子擺放整齊,更換衣服時將衣服疊放規整;臨近下課時應主動收拾場地、擺放訓練用具,愛護訓練場館,不隨意亂扔訓練用具;傳遞與接收物品時應使用雙手。在參加比賽時,教師要求兒童嚴格遵守競賽規則,比賽開始前和結束后向對手敬禮,比賽結束后主動走到對方教練面前敬禮,表示對對方教練員及運動員的尊重,同時也體現了一種謙遜、和平的心態。

跆拳道禮儀不僅局限于進行跆拳道活動時,還可以延伸到兒童的日常生活中,引導兒童在生活中實踐禮儀。例如,兒童下課后應向教師敬禮表達感謝,日常遇到其他教師或前輩時應敬禮表示尊敬;兒童平時應自覺疊整衣服,規整物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15]??傊?,跆拳道的禮儀教學能夠培養兒童謙虛、恭敬、忍耐、尊重等禮儀品德。長期有效的跆拳道禮儀教育對于改善兒童的自我管理能力、誠實負責品質、愛護他人物品、感恩父母及禮貌禮儀等品德行為具有明顯影響[16]。

(二)愛國主義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薄皭蹏髁x是中華兒女最自然、最樸素的情感。要堅持從娃娃抓起,著眼固本培元、凝心鑄魂,突出思想內涵,強化思想引領,做到潤物無聲,把基本要求和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把全面覆蓋和突出重點結合起來,遵循規律、創新發展,注重落細落小落實、日常經常平常,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融入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盵17]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要原則和重要基礎,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愛國是立德樹人的重要方面,也是德育的重要要求。

在兒童跆拳道教育中,愛國主義包含行為和情感兩方面。行為方面主要體現在兒童進道館時和上課前應向國旗敬禮,在整理道服和系道帶時不能面對國旗,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對國旗的尊重。情感方面體現為尊重和敬佩民族英雄,樹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跆拳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向兒童介紹為國爭光的跆拳道奧運健兒,帶領兒童共同關注跆拳道賽事中中國隊的表現,使兒童受到感染和觸動,激發兒童的愛國情感。教師還可通過講解跆拳道相關知識,例如跆拳道的品勢項目與太極八卦陣相關,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從而激發兒童對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與向心力。

(三)集體主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處于一定交往關系中的人,是歷史的、現實的人,社會中的人作為個人存在,同時又是社會存在物?!盵18]在追求個性發展的新時代,集體主義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集體主義指個人從屬于社會,個人利益服從于集體、民族和國家利益的一種理念或精神[19]。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基本道德原則,是重要的德育主題。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團結奮斗這一主題。團結才能勝利,不團結就會一事無成;奮斗才能成功,我們的一切成就都是不懈奮斗的結果。團結奮斗,正是集體主義的精神內核[19]。

在跆拳道教學中,教師會有意識地通過建設友善的集體文化營造環境影響力,引導兒童更好地進行協作。在練習時,組員之間根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互相指正;有經驗者主動帶領初學者,初學者努力跟上有經驗者,互幫互助,攜手共同進步。在踢靶練習中,拿靶人根據踢靶人的身高、體重和能力,合理地引導其進行踢靶,搭檔間相互磨合、相互配合,建立信賴關系。在集體展示品勢時,為了達到動作一致,柔韌性好的兒童降低高度,柔韌性差的兒童盡自己所能,動作節奏快的兒童適當降低速度,動作節奏慢的兒童適當提高速度,通過相互配合,實現腿法高度和演練節奏的整齊劃一。在協作游戲與小組展示中,組員之間要有“同享福,共患難”的集體精神;在兒童進行動作挑戰前以及突破自我挑戰成功后,其余兒童鼓掌表示鼓勵,有助于增強榮譽感和團隊凝聚力。通過參與大型賽事活動,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這些活動能夠培養兒童的團隊意識和團結協作能力,讓兒童學會傾聽他人意見,以集體為中心,尊重他人,樂于協作。

(四)堅毅

堅毅指個體對長期目標的堅持不懈和持久熱情,包括努力持久性和興趣一致性兩個子因素,是個體在朝目標努力時所表現出的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調整的心理品質[20]。多項研究表明,堅毅能夠對個體生活、學習及工作產生深遠影響[21]。

跆拳道是技能主導類運動,每一個技術動作都離不開千錘百煉。這一過程是培養兒童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克服困難的良好契機。在日常練習中,兒童學習新動作要經過不斷的分解練習、輔助練習和完整練習,同時還要提高相應的肌肉力量。這一過程既要求兒童有足夠的耐心,克服技術學習周而復始的枯燥,對跆拳道保持一如既往的興趣,又要求兒童有足夠的韌性,忍受力量練習的勞累辛苦,保持努力的持久性。只有歷經千萬次基本功練習,才能最終成就基本動作的穩定性與標準度。在競技比賽中,兒童即使處于落后或不利情境,也要自我激勵、自我調整,相信有“翻盤”的機會,堅持拼搏到比賽的最后時刻。比賽結束后,教師應及時引導兒童正確看待勝負,增強兒童的抗挫折能力,總結經驗不斷突破,直至取得勝利。

(五)自信

自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一個人取得成功必須具備的一項心理特質。樹立自信的品質是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之一。自信的兒童不會輕易因挫折而否定自己,產生自卑心理,也不會因成功而自大、自負。

在學習跆拳道的過程中,時刻將自信體現在精神風貌中是極為重要的一點。兒童要“站如松,坐如鐘”,時刻保持昂首挺胸的姿態,發聲和喊口令要鏗鏘有力。在平時的學習和練習時不怯場,大膽自信地展示技術動作,敢于發言;當訓練難度增大時,堅定信念,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目標,敢于挑戰。在品勢練習中,教師要求兒童做技術動作時伸展到位,大方干脆,眼神堅定,展露出十足的表現力。實戰是對抗性較強的活動,有助于培養兒童的勇氣和挑戰精神,克服膽怯、退縮和軟弱,從而變得更加自信和勇敢。跆拳道嚴格的晉級考試也是增強兒童自信的過程,每次晉級成功都是對兒童堅持學習的肯定,而不斷獲得成功是提升自信的基礎。

三、在跆拳道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的路徑

在跆拳道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需從細微處著眼,利用恰當的教學瞬間去發現、跟進和引導,將德育內容自然融入跆拳道教學中,發揮教學的德育價值,實現德育與教學的真正融合與統一。在跆拳道教學實踐過程中,除預先設計的德育融入環節外,教師還應根據課堂中學生當下的某些行為舉動、情緒反應或突發事件,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或手段進行德育干預,從而更有效地體現跆拳道教學中的品德教育。在跆拳道活動中,教師應基于跆拳道的專業特點,從教育目標、教育方法和環境創設等方面考慮,充分體現跆拳道的禮儀、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堅毅、自信等德育內容,并貫穿教學始終,探索出“明確德育目標—營造德育情境—升華德育效果”的德育內容滲透路徑。

(一)明確德育目標

1. 將德育內容融入跆拳道教學目標

首先,作為一項體育運動,跆拳道教學應充分體現“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讓學生通過科學合理的鍛煉,在系統掌握跆拳道基本技術的同時,實現強身健體、提高身體素質是其重要目標。其次,由于跆拳道獨特的德育價值,德育也應是跆拳道教學目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制定跆拳道教學目標時,教師應充分考慮上述五方面德育內容,將德育內容融入跆拳道教學目標。教師在教授跆拳道技術的同時,要兼顧德育目標,循序漸進地滲透德育內容,避免附加式德育、灌輸式德育。最后,在設計跆拳道教學目標時,教師要把推動學生的生命發展作為根本價值取向,避免評比、競爭等功利性目的。

2.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體現德育價值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有正確的德育理念,即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地位和價值,尊重學生的個性和自主性,尊重學生發展的客觀規律,促進學生實現全面、個性化、可持續的發展[9]。其次,教師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即教學不是單方面傳遞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所有個體共同建構有意義的學習生活的過程,強調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合作、探討。在跆拳道教學實踐中,充分體現德育內容。例如,嚴格規范場館內的禮儀要求,引導學生養成向老師和同學敬禮、問好、道謝的習慣,進入場館后面向國旗行禮,在訓練課程正式開始前整理好自己的道服等。通過外在行為的規范和榜樣示范,讓兒童耳濡目染領會禮儀背后的深刻精神內涵,提升道德修養。引導兒童正視和克服訓練中的疲勞、辛苦,及時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兒童的紀律性和集體主義,以及堅強勇敢、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等品質。引導兒童主動思考每一練習環節的關聯性,激發兒童技術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堅毅品質的培養。引導兒童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家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的習慣,將跆拳道教學的德育影響擴展到兒童的日常生活中。

(二)營造德育情境

1. 注重情境教學,在情境中潤澤兒童的心靈

在跆拳道教學中,運用具體、生動的場景激起兒童主動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將德育內容與相應的情境相結合,有助于兒童從整體結構上感知和掌握德育內容。例如,播放中國跆拳道運動健兒在世界大賽中的奪冠瞬間,使兒童感受堅持到最后一刻的拼搏精神,感受現場中國觀眾的歡呼雀躍聲,激發兒童的愛國情感。和兒童一起觀看跆拳道運動員在賽場上奮力拼搏,即使受傷、受挫也不輕言放棄的影像,讓兒童分享自己的感受,培養兒童堅忍不拔的毅力。組織接力比賽和小組比拼,設置獎懲規則,創設“共患難,同享?!钡母偁幥榫?,小隊隊員之間取長補短,為自己所在的小隊竭盡全力,時刻不放棄隊友,有獎同享、有罰同當,增強兒童的集體榮譽感,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2. 營造積極、團結的班級氛圍,重視課堂教學生活的道德化建構

營造積極向上、團結協作的班集體氛圍,建構一種道德化的課堂生活,讓同學之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增強兒童的榮譽感和團隊凝聚力。比如,當兒童學習動作遇到困難時,其他兒童一起為其加油助威,表達鼓勵和信任;當兒童克服困難取得成功時,其他兒童一起為其鼓掌祝賀。另外,通過團隊游戲帶動班級氛圍。例如,“搭肩下蹲”的游戲,要求全班兒童圍成一個圓圈,左右之間相互搭肩進行下蹲練習,同時集體大聲報數,完成教師規定的訓練次數,中途有兒童的手從肩上滑落,使圓圈產生缺口,判定練習失敗,須從頭再來,直至完成規定次數。在如此激昂的氛圍下,兒童之間相互信賴配合,整齊統一,團結奮斗。

(三)升華德育效果

1. 用實踐提升德育效果

言而不行則無用,紙上談兵無效果。學習金字塔理論指出,在塔尖,第一種學習方式是“聽講”,即老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學習方式效果卻最差,兩周后學習的內容只能保留5%;“做中學”或“實際演練”的方式,兩周后學習的內容可保留75%。跆拳道教學不僅要將基本的道德規范傳授給兒童,使兒童理解、明白和掌握,還必須通過實踐,將行為習慣化,產生內化效應,促進良好品質的養成。比如,在兒童養成禮儀行為習慣的過程中,教師應時刻監督、指導兒童禮儀的實行,落實到具體行為規范中;面對難度增大的障礙訓練,教師不只示范傳授兒童跨越障礙的技巧,還要親自輔助兒童成功跨越障礙,使兒童在實踐中體會技巧的動作要領,克服恐懼心理,樹立自信心等。

2. 以評價鼓勵學生踐行

評價是教學過程必不可少的一環,是對教學效果的直觀呈現,也是對學生的激勵手段。教師應參照教學目標,進行過程性和結果性評價,尤其是過程性評價,全面、客觀地評價德育目標的達成效果。過程性評價可針對兒童的課堂表現,讓兒童進行自評、互評,并撰寫教師評語,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獎勵。例如,可能有的學生技巧動作并不十分完善,但在學習過程中一直虛心求教、堅持不懈地練習,這時即可給予學生較高的評價。此外,還可利用家校協作平臺,利用家長反饋,鼓勵學生在家中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踐行德育價值,從而將德育融入生活點滴,升華到習慣成自然的境界。

四、結語

綜上所述,跆拳道運動不僅具有強身健體的效果,還能提升兒童的道德品質。禮儀、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堅毅、自信是跆拳道教學中重要的德育內容和價值。教師應注意將德育內容有機地融入兒童跆拳道教學中,拓展兒童德育工作新途徑,豐富兒童跆拳道教育新內容。為確保德育內容與教學的充分融合,教師不僅要在教學要素中挖掘德育資源,還要在教學過程中生發道德價值,通過教學過程實現對學生品德的熏陶,最終將立德樹人思想切實落實在兒童跆拳道教育中。

【參考文獻】

[1] 王樹明,謝四元.“立德樹人”背景下體育品德評價的困境與出路[J].體育學刊,2021,28(06):82-89.

[2] 陳克正.新時代高?!绑w育+思政”協同融合育人體系的構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09):152-154.

[3] 馮建軍.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理據與策略[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57(03): 5-14.

[4] 肖麗.體育精神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協同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20):16-17.

[5] 胡紅權.高校跆拳道德育價值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28):130-132.

[6] 周進煒.當代學校德育面臨的困境與反思[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17):75-77.

[7] 班華.德育理念與德育改革——新世紀德育人性化走向[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4):73-80.

[8] 王曉莉,盧乃桂.當代師德研究的省思:與國外教學道德維度研究的比較[J].外國教育研究,2011,38(06): 79-84.

[9] 李菲.學科德育的困境反思與路徑轉換——基于教學倫理視角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23,360(04):92-97.

[10] 徐春峰.再議中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中的德育問題——以具身道德理論為新視角[J].遼寧體育科技 ,2022, 44(03):117-121.

[11] 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EB/OL]. (2022-04-08).http://www.moe.gov.cn/srcsite/ A26/s8001/202204/W020220420582362336303.pdf.

[12] 趙玉才,王韌辰.以“道”習禮、育勤、養心、促智——淺論跆拳道在促進小學生德育發展的作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3,3(10):57-58.

[13] 何川.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精神內涵及當代價值[J].作家天地,2021(24):157-158.

[14] 原軍義.論跆拳道禮儀[J].體育文化導刊,2015(12):99-102.

[15] 蔡嘯鏑,王玲波,劉躍峰.跆拳道體育教學思政融入對中學生德育的影響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 20(14):112-113.

[16] 毛瑞秋.跆拳道對青少年意志品質影響的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0,32(04):82-83.

[17] 中共中央,國務院.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EB/OL].(2019-11-12).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11/t20191113_407983.html

[18]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中共中央編譯局, 編譯.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119.

[19] 韓震.新時代為什么要重申集體主義教育[J].中國德育,2023, 341(05):1.

[20] DUCKWORTH A L, PETERSON C, MATTHEWS M D, et al. Grit: Perseverance and passion for long-term goals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2007, 92(06): 1087-1101.

[21] 黎曉娜.教師支持、延遲滿足與學生堅毅品質養成的關系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 621(06):92-9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child sports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moral education has received sufficient atten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difficulties in the 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uch as outdated concepts, fixed methods, and vague goals. Only through the mutual 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sports education can we cultiva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build a healthy mind and sound physique. Taekwondo, with its unique moral value, has become an appropriate carrier for fully integrating sports and mor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welve-Chinese-character spirit of Taekwondo, which is known as “courtesy, righteousness, integrity, perseverance, and unyielding,”, this paper writes about the moral education content of childrens Taekwondo teaching in two aspects, including self (perseverance, self-confidence, etiquette) and others (collectivism, patriotism), and summarizes the path of “clarifying the moral education goal - creating moral education context - sublimating the moral education effect” to achieve the pene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content in childrens Taekwondo teaching.

Keywords: Childrens Taekwondo; Sports; Moral Education

(責任編輯:張欣蕾)

猜你喜歡
德育體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我為體育狂
論清末體育熱
2016體育年
我們的“體育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