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原點思維教讀《紫藤蘿瀑布》

2023-07-25 06:36趙文政陳少燕
語文建設·上 2023年6期
關鍵詞:紫藤蘿瀑布寫作技巧

趙文政 陳少燕

【關鍵詞】原點思維;寫作背景;寫作技巧;助學系統

所謂原點思維,就是回歸文本寫作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寫作意圖、作者對所寫之物的態度觀點等根源性問題,追溯情感、哲思產生的背后原因?!蹲咸偬}瀑布》是作家宗璞寫的抒情散文,她駐足欣賞紫藤蘿開花時的繁盛景象,那“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帶走了她心上“關于生與死的疑惑”“關于疾病的痛楚”,使她產生了“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ㄊ瞧椒驳?,但在宗璞筆下,它卻化身為頑強生命力的象征,人與花交相輝映的背后是作者由現實而生發的無限感懷。賞讀這篇散文要擁有原點思維,即找到宗璞情感的觸發點,學習其寫作的思維點,透過花的生命歷程看到人的生命歷程,在“花”與“人”之間建立起命運的聯系和情感的共鳴,從而品味花樣人生。

一、立足寫作背景,體悟物我交融中的情思變化

閱讀教學要想改變只見教材不見學生、只見問題不見思考、只見主旨不見作者的現狀,需要讓學生走近作者,在知人論世、品味文字的過程中分享感悟,從而體會潛藏在字里行間的無限情懷。

1. 巧設任務,探尋文思路徑

散文抒寫講究“我之心”的坦露。在教學中運用原點思維,旨在讓學生先看到“我”之經歷,明白情感從哪里開始,是如何推進的,又停在哪里;明確了層層遞進的情感軌跡后,進而叩問作者靈魂,走進作者心靈。因此,課堂教學可以設置這樣的學習任務:

文章寫了哪幾個不同時期的“我”?因紫藤蘿而觸發的情感有什么變化?

對于第一個問題,學生的意見分歧較大。大多數學生從時間維度出發分成回憶中的“我”和當下的“我”。也有部分學生從情感變化的維度入手,認為當下的“我”可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沉浸在弟弟患病情緒中的“我”,一個是被紫藤蘿瀑布震撼后回顧過往,從感性回歸理性,從更高視野看待生命,領悟生之幸與不幸的“我”。在肯定學生的見解后,筆者與他們一同再次走進文本,分析出文章的寫作脈絡。

2. 提供背景,體驗情思變化

宗璞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馮友蘭是中國20 世紀著名的哲學家,她自小在和諧文雅的學術氣氛中得到熏陶,但從小就體弱多病,曾寫過一首自敘生平的散曲自嘲:“人道是錦心繡口,怎知我從來病骨難承受……”雖是游戲之作,但字里行間透露出的卻是她創作的艱辛與執著。宗璞經歷了太多人生坎坷,十年動亂中父親馮友蘭受到各種不公正對待,后又經歷慈母撒手人寰、小弟英年早逝、丈夫溘然辭世。

20世紀90年代以后,她的視網膜多次脫落,無法閱讀和寫作。所有這些都讓宗璞承受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而這些遭遇也在淬煉著她,使她從悲觀傷痛中汲取積極向上的生命營養,歷練出從容豁達的心胸。

寫作《紫藤蘿瀑布》是在1982 年,聽聞唯一的親人——弟弟——身患絕癥時,作者的內心悲痛難耐(1982 年10 月小弟病逝),生命的脆弱與無力感侵襲著她,也就是此刻,作者“不由得停住了腳步”,那片輝煌的“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的淡紫色瀑布,那涌動著蓬勃生命力的紫藤蘿花盛景震撼著她,讓她驚訝地駐足贊嘆。于是,她的筆下有了花兒們與陽光互相挑逗時的風姿,花朵彼此推著擠著時歡笑、嚷嚷的活潑熱鬧。生命的偉大、生的肆意使她停止了悲傷,壓在心上的關于生死的困惑、疾病的痛楚在繁密的花朵光輝中消失了。彼時花之凋零蕭索,與眼前“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的生逢其時的紫藤蘿形成鮮明對比,不同環境下的情感與思考也如花般綻放。作者由觀“花”到自我“內觀”,呈現了“物我合一”的本真狀態,對生命和生活有了全新的認識,最終達到了“向死而生”的樂觀與豁達。

在一系列背景資料的助讀下,學生揣摩到了作者復雜的情感,完成了學習任務。學習任務的最終完成,正是歸因于學生回歸到作者寫作時的背景,感同身受后對這篇抒情散文有了深度理解。

二、分析寫作技巧,領會形神兼備的高超技法

作為一篇可資借鑒的寫作范例,《紫藤蘿瀑布》中對那一掛紫色飛瀑的形象描寫、張弛有度的結構安排、透徹達觀的生命哲思,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習得寫作技能,提高寫作水平。教學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學習任務:

走進公園,那假山池沼,于靜默中記錄著春華秋思;徜徉花間草地,那濃烈的色彩,張揚著生命的旺盛與歡欣……如果要寫一片花海,一叢連翹,一處溪流,你會從《紫藤蘿瀑布》中學到哪些寫作技法?

1. 精妙比喻,構建起詩化的意象群

在思想經由語言表達的過程中,修辭起著重要作用。在《紫藤蘿瀑布》中,作者選擇了一個核心喻體“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繁花如瀑,寫盡花朵之多、之密、之盛,大氣磅礴,凸顯其形似;風過花動,涌動的是風姿,更是如潮的生命力和情思,完美地契合了花開時的場景,暗合了作者情思的起伏,使文章形象鮮明、語態獨特。最重要的是,作者不斷強化“瀑布”這一意象,并在全文構建了與水相關的喻體系統,形成了詩般優美的意象群。如“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一句,形象生動地寫出紫藤蘿瀑布在忽明忽暗的陽光下隨風搖曳的情態?!般y光”巧妙地點出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因迎接著光照而顯得淺淡柔和;“迸濺”一詞極富動態美,既呼應了貫穿全文的“如瀑”這一比喻,照應下文的“水花”,又寫出紫藤蘿以“開花”的方式來表達生的旺盛,生的熱烈,使整個畫面充滿生機。

渾然一體的喻體系統把文章點亮了,由此生發意象群——帆、水花、迸濺、流動等,這些意象幻化為富有視覺沖擊力的形象,提高了文章的美感與記憶度。在佇立凝望中,作者因生命脆弱、時光易逝而產生的內心郁結、焦慮與悲痛,在紫藤蘿瀑布靜靜地流淌中得到緩解,進而趨于寧靜,景物、心情和思考融為一體,喚起了每一個學生的情感共鳴和審美感受。

2. 細節描寫,架構起清晰的結構脈絡

文章借用“停住腳步”“佇立凝望”“加快腳步”的外在行為,詮釋了作者對紫藤蘿瀑布的認知過程,更對應了情感變化的歷程、理性升華的進程,表現了自然景色的美,使全文意脈相連,意趣盎然。

從內容上看,“停住腳步”凸顯了作者看到紫藤蘿瀑布時內心的驚嘆和震撼,用靜態的欣賞方式表現出對自然的敬畏和尊重?!皝辛⒛闭蔑@了作者對情感的關注。由眼前景反觀內在情,精神得以舒暢,生命得以愉悅,并由此巧妙開啟了“憶花、悟花”環節?!凹涌炷_步”表現了作者的思考和行動,透過加快的步伐,生動地展現了受到美景啟發后情緒的變化,以及對生命認知的升華。從審美上來看,這三組動作描寫借助了美術手法中的“近景法”“遠景法”和“中景法”,通過張力的轉化有節奏地描繪自然景觀,展現深厚的審美情趣?!巴W∧_步”的描寫中,宗璞著重于細節描寫,捕捉局部光照、色彩的變化和對比,盡顯“瀑布”的氣勢與魅力?!皝辛⒛敝?,作者采取全景描繪的手法,將人物和自然景觀聯系起來,突出景物的差異、變化,傳達出此刻的平靜和十多年前的遺憾,情感的氛圍感拉滿。結尾處對“步伐加快”的有力描述,使整篇文章意猶未盡,充滿了無限的力量感。

文章的結構既巧妙有序又非常緊湊。宗璞運用一系列嫻熟的描寫,通過對內容、細節、節奏的掌控,將意境與內涵巧妙融合,實現了情感與思想的完美結合。

3. 感悟主旨,引發對生命價值的追尋

當花的繁盛撫平作者內心的焦灼與悲痛后,文章并未在情景交融中戛然而止,而是有感而發:“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贬槍@句充滿哲理和啟示的話語,教學中可以設計這樣的學習任務:

“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文中對花的描寫“著”了哪些情感色彩?這些情感背后揭示了花和人都經歷了什么樣的不幸?我們該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生命的長河呢?

引導學生通過類比尋找相似點,把握花與人命運的相似性,引發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探尋。十多年前的紫藤蘿花稀落、伶仃,被連根砍伐?;ㄈ绱?,人亦如此。彼時的宗璞及家人擠在一個小屋子里,特殊年代里“花和生活腐化”又產生了必然的聯系,所以作者的情感投諸花,那花便“好像在察言觀色,試探什么”。

花與人之間的類比關系,說明了生命的共性和普適性,作者遺憾的不僅僅是花的消逝,更是美好的逝去、生命的凋零。既然無法完全預測和掌控命運,我們該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作者并沒有明說,而是委婉地告訴我們,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而不幸是常態。這提醒我們,無論是花還是人,在經歷繁華之后的落寞、生長的高峰與低谷時,都要保持一種從容與敬畏,學會與苦難握手言和,在平靜的釋懷中,欣賞生命的美好瞬間,珍視生命存在的意義。

三、圍繞助學支架,促進學科素養的形成

統編教材在選編時以學生為中心,開發了一套幫助學生學習的助學支架?!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明確了語文教育的核心素養,而教材助學支架關注的就是學科素養的落實。循著《紫藤蘿瀑布》的助學支架,就會發現教材給出了托物言志類散文的學習路徑,教學時可以循著這一路徑落實學科素養,引導學生發現語言之美,領悟情感的豐富細膩,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獨特體驗。

1. 匠心安排,滲透學科素養

《紫藤蘿瀑布》預習提示要求學生“先不讀課文,盡量去想象,試著把自己腦子里形成的畫面,用三五句話‘定格下來”;再閱讀課文,關注引發共鳴的描寫,比較自己想象的畫面與文本描寫的異同,感受“美的發現”。這個設計旨在落實閱讀與寫作教學中的聯想想象力、分析比較力、判斷鑒賞力的培養,觸發學生與賞花相關的生活經驗、感官體驗,并在梳理整合中形成個體經驗,在歸納判斷中形成豐富的審美經驗,在個性化理解基礎上與作者產生共鳴。此外,單元導語和課后的“思考探究”都提示學生要學會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景狀物,不僅要抒情,更要表現對生命、生活、人生的感悟,要把握所寫之物的勃勃生機與樂觀自信,感受所繪之境的靜謐唯美,感悟積極樂觀、平靜淡然的心態,引導學生去關注“言”與“情”的相互交融,“物”與“志”的相互融合。在前后呼應的助學支架中,學生將文字作為審美對象,經過品析鑒賞,審美品位得到提升,文化積淀得以豐厚,學科素養得以發展。同時,通過聯想和想象,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現力和創造力。

2. 巧設活動,落實素養要求

《紫藤蘿瀑布》“單元導語”中寫道:“本單元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體會如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景狀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發對社會人生的感悟?!弊寣W生理解并掌握如何在寫景狀物中寄寓情思、抒發感悟,學會托物言志的寫法,可以據此設計助推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的活動任務:

根據《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的描寫拍攝微視頻,并為其配音配樂。

學生要想完成這項活動任務,必須細致閱讀文本,抓住寫景狀物的語句反復品味,并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呈現紫藤蘿花旺盛的生命力。不僅如此,還要選擇合適的音樂,準確地將文章主題和寓意展現出來,讓觀者透過畫面感受生命的磅礴與宏大,懷揣一份精神的安寧與愉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所托之物的特點、情感的變化、生命的體悟等種種閱讀感受,會在思辨的基礎上呈現出個性化的視覺表達。如此,學生不僅理解了“托物言志”這一寫法的概念,而且將關注點放在“物”的多角度展現和“志”的隱而不露的表達上,將“托物言志”的手法內化為自身語文素養的一部分。這樣的活動設計既指向“單元導語”要求,又讓學生自主表達對作品的獨特感受,促進學生良好語感和審美經驗的形成。使用教材助學支架,設計指向素養提升的活動任務,會讓學生對文本語言由感性體驗上升到理性思悟,實現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創造能力的綜合提升。

總之,散文閱讀要讀出“情”之依托,須回歸作者彼時彼境下特殊的人生經歷;要讀出寫作的精巧之處,須回歸寫作本身,去感悟“花樣”藝術手法;要讀出編者的匠心,須回歸教材助學支架,精心設計活動任務。原點思維,就是在教會學生解讀文本時看到作者的經歷,跟著名家學習寫作,在助學支架引領下提升語文素養。

猜你喜歡
紫藤蘿瀑布寫作技巧
掌握寫作技巧,讓寫作有“技”可循
加強指導,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技巧
由《紫藤蘿瀑布》談散文寫作技巧
《紫藤蘿瀑布》文本解讀及教學建議
從審美教育視閾下探討初中現代文教學
探索《紫藤蘿瀑布》的語言美
挖掘最佳訓練點滲透寫作技巧
淺說電視新聞解說詞的寫作技巧
再議民生新聞的寫作技巧
論文寫作技巧——題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