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國維『古雅觀』與二十世紀初魏碑書風

2023-07-25 13:25趙振含
中國書法 2023年6期
關鍵詞:王國維人文精神

趙振含

關鍵詞:王國維 古雅觀 魏碑雅化 碑帖融合 人文精神

晚近之美術,書法由獨尊北碑轉向碑帖融合,繪畫則表現為文人畫由衰落走向改良。繪畫比文字的表達更直觀,可從傳統繪畫的轉向窺探這一時期藝術審美的變化。清中期后,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逐漸陷入困境,文人畫派門戶之見加深,因襲舊制,束縛越多使得創作格局愈發變小。西方藝術觀念帶來新的營養,促使中國繪畫走出僵局,但也導致傳統派和革新派不同觀點的產生。陳師曾認為,文人畫是含有文人意識和趣味的,是性靈、思想的表達。他提出:『文人畫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蓋藝術之為物,以人感人,以精神相應者也。有此感想,有此精神,然后能感人而能自感也。所謂感情移入,近世美學家所推論,視為重要者,蓋此之謂也歟?』[1]陳師曾將文人畫的精神內涵概括為四個要素,并運用西方藝術中的『移情說』來支撐中國傳統繪畫,可見其尤其注重藝術審美活動中『人』的主體性的表達。

王國維也關注到了藝術中『人的覺醒』。受康德美學的影響,王國維于一九〇七年發表了《古雅之在美學上之位置》,其結合中國傳統藝術審美經驗,構建起具有中國傳統美學特征的『古雅』美學觀?!汗叛拧灰辉~常見于中國古典詩詞品評中,王國維將其作為獨立的美學范疇提出,卻是個別開新面的做法。王國維認為,『優美』與『宏壯』是『第一形式』,將『古雅』稱作『第二形式』。王國維認為:『雖第一形式之本不美者,得由其第二形式之美(雅),而得一種獨立之價值。茅茨土階也……然一經藝術家(若繪畫,若詩歌)之手,而遂覺有不可言之趣味。此等趣味,不自第一形式得之,而自第二形式得之,無疑也?!籟2]從王國維的論述中不難看出,『古雅』不僅是『形式』之美,更是體現人的學識與修養的藝術之美,并具有獨立的品質和價值?!汗叛拧皇侵袊鴤鹘y藝術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其中『古』是時間概念,『雅』才是核心思想?!貉拧皇且环N經過人的加工、雕飾而創造的美,來自一定的文化、品格等方面的修養,并非自然之美?!汗叛拧恢谒囆g審美,反映出對歷史經典的崇尚和傳統規范的遵從,代表著文人的審美理想。晚近社會大變革之際,時值新舊文化、文言白話之爭,傳統『雅』文化受到新文化沖擊,堅守傳統文化的姚永樸隨即在其《文學研究法》中提出『就雅去俗』的觀點,努力維護傳統的『雅』文化。詩歌方面,梁啟超提出『詩界革命』,指出詩家要淘汰無聊應酬之作,要著力于社會真相,倡導詩詞要平易又富有古雅之韻。清末民初書法中出現的『雅化』傾向更為明顯,主要體現在報刊題字、廣告與版刻書籍題簽上,如張伯英題寫的『觀復齋』『墨緣閣』等匾額,這些題字都呈現出清剛遒勁、秀雅凝煉的風格。

書法中的『雅』,是指作品中超越俚俗的藝術性,需要在欣賞時品讀作品蘊藏的文化修養及精神氣韻。晚清民國魏碑創作中金石氣的產生,除了以刀代筆之外,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時間的自然『加工』,這給魏碑增添了『古雅』的審美感受。雕刻、書畫這類藝術形式在制作時就融入了『人』的主體性因素,這種人文性修養源自西周禮樂制時的教化傳統,此后歷朝歷代皆重視教育?!豆叛拧肺闹兴v的『神』『韻』『氣』『味』,無疑是創作者人文涵養的審美外化,在書法中可以理解為溫和敦厚的文人氣、書卷氣、學者氣。晚近之文人,如清代四家之一的張裕釗,康有為譽其『集碑學之成』,其散文推尊桐城派;葉恭綽以收藏聞名,詩詞書畫無一不精;康有為、梁啟超、于右任等人更無需多言,書法水平一流者,無一不是一流文人。如李瑞清所言『學書尤貴多讀書,讀書多則下筆自雅。古來學問家雖不善書,而其書有書卷氣,故書以氣味為第一,不然但成手技,不足貴矣?!籟3]蘇惇元說:『不讀書則其氣味不雅馴,不修行則其骨格不堅正?!籟4]梁啟超在談論選擇魏碑風格時說道:『我的意思仍從方正嚴整入手為是,無論做人做事,都要砥礪廉隅,很規律,很穩當,豎起脊梁,顯出骨鯁才好……』[5]從清末民初時人的著述中可看出,以學問修養養書似乎成為一眾書家的共識。這一時期涌現的諸多的碑學大家,都浸淫傳統很深,從其創作中不難看出雅化的審美轉向。

晚清民國時主要的魏碑書家大致可分為兩代:前一代書家大多生于清道、咸年間,受舊學教育,于帖學、北碑有著深厚的功力,如張裕釗、陶濬宣、李瑞清等。他們多以筆代刀,在審美上都追求刻石斑駁、蒼茫、方硬等特點,有些刻意表現碑刻漫漶的面貌,不免有做作之嫌;后一代書家多出生于光緒年間,其主要活動與藝術成就則在民國時展露。一九〇五年清廷廢除科舉,文人書寫不再受到『館閣體』的束縛,加之『流沙墜簡』『敦煌寫經』的面世,拓寬了書家視野,所以此一時的書家如趙熙、梁啟超、張伯英、羅復堪、林長民、于右任等多有創造性的表現。盡管他們都取法北碑,且從理論到實踐上對碑帖結合進行嘗試,最終卻呈現出各異的面貌。按照這樣的劃分,可以看出審美風格向雅的轉化。

清末民初,崇碑的負面影響有所暴露,康有為描述為:『近世北碑盛行,帖學漸廢,草法則既滅絕?!籟6]最能體現書法藝術精神的是帖學中的草書,而草法正是草書的核心元素,『草法滅絕』雖說有點夸張,但也體現了碑學極端化所造成的嚴重后果。對此,后一代書家的創作立場發生了明顯的轉變。后一代魏碑書家中,在北碑『方』的特征中多融入圓筆,對鑿刻痕跡作自然書寫的轉化,實現了北碑書法的雅化轉向。趙熙乃晚清一流文人,工詩、善書。其早年學顏、趙,后吸收了魏碑的厚重峻整,作品多方筆和波磔,用筆渾厚雄健、剛毅清麗,結體內收外放,字勢搖曳跌宕。他曾說『掃除晉法尊唐法』[7],對于唐人法度的追求深深烙印在其筆下?!黑w熙在一九三〇年節臨的《孟法師碑》,筆法精到勁健,反映出深厚的筆墨功夫。不容置疑,趙熙對唐賢書法精神的表達已經充分滲透于他的書法實踐中?!籟8]對于碑與帖,趙熙的態度是『南多工』『北多拙』,認為碑帖各有長短,要將碑帖相互補充,不能孤立對待,這種兼融碑帖的書學觀念完全浸透在了他的書法藝術實踐中。梁啟超也非一味崇碑抑帖,他認為書派分南北,北派以雄渾、峻峭著稱,南派以秀逸、瀟灑見長,并認為南北兩派日趨統一,學書要兼收并蓄。梁啟超寫魏楷線條清凈,筆筆沉雄剛勁,又不乏帖學的活脫筆調。他的魏楷具有隸書的橫向結體,寫隸書又融入北碑筆法,以分作真,以真作分,結體較為內斂但不拘束,表現出文質彬彬的書卷氣。張伯英以楷書見長,取法北碑。他也主張碑帖并重,其作兼有碑的雄強方峻與帖的雋秀流暢。將峻厲的北碑用靈動的線條加以表現,精整端莊,氣息古樸且秀逸,透露出溫雅的學者之風。羅復堪受業于康有為,但并不盲從其師的崇碑言論,其學書博采眾長,并不因學碑而棄帖。他的論書中對『龍門廿品』雖有佳評,但『自變惡習反可驚』,可見其并不青睞龍門造像中的方棱之筆。林長民書法成就得益于扎實的帖學功底,早年從晉唐入手,中歲便開始援碑入帖,下筆流利沉著,不染塵俗。觀其書作,或取墓志之姿,或取造像之型,尤其是榜書對聯更見精神,從行書中取細膩,從《瘞鶴銘》中得伸展。于右任曾提出書寫要自然,不停滯、不做勢。于右任學碑用功尤勤,自言『朝寫石門銘,暮臨二十品』[9]。其用筆暢達,結體寬綽,能清晰地看出碑帖融合的嘗試。清末民初的后一代魏碑書家,創作時進行了明顯的『雅化』處理,并擺脫了前一代書家矯揉造作的習氣。梁啟超曾評說:『今人不如古人,不是天才差,只是習染壞?!籟10]魏碑所呈現的古拙、渾樸、端嚴、靜穆等等也是雅的一種形式,只是一些粗劣簡陋、刻意造作等元素與雅不相符??梢哉f,『雅化』處理就是剔除魏碑創作中與雅不符的元素,在筆墨和意蘊上強化雅的審美形式,從而進入更高層次的審美境界。

侯開嘉先生曾提出:『《流沙墜簡》消解了碑學帖學勢如水火對立之勢。因為簡牘書法本身具有碑與帖二者之屬性:它的字跡時代遠古,自然是碑學家追捧的對象;又因是信手揮灑的墨跡,這點又與帖本相通。這二者兼之的功用,客觀上便打通了碑帖對立的界限,為碑學家大張旗鼓地學帖排除了心理障礙,使碑帖相融的創作理念成為時代所趨之大勢了。新藝術觀念的出現,必定要促進藝術新的發展?!籟11]晚清碑學以北碑楷書為主,抑帖甚或是棄帖導致了傳統帖學中蘊含的人文底蘊的缺失,王國維曾為學習金石提供了指導性的建議:『吾人愛石刻不如愛真跡,又其于石刻中愛翻刻不如愛原刻,亦以此也?!籟12]可見其對碑帖的清醒認識。

按王國維的理解,欲實現『古雅』需經學習積淀的過程?!汗叛拧环磻龅氖恰喝恕坏牡滋N,『古雅之能力,能由修養得之?!籟13]『古雅』不只是由天才創造的,普通人『亦得以人力致之?!籟14]也就是說,無天賦的人通過后天習得經驗,將古代藝術進行『再加工』,也能創造出蘊含古雅意味的作品?!豆叛拧肺闹刑岬剑骸汗叛胖麓嬗谒囆g而不存于自然。以自然但經過第一之形式,而藝術則必就自然中固有之某形式,或所自創造之新形式,而以第二形式表出之?!籟15]『惟經過此第二之形式,斯美者愈增其美?!籟16]『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濤的山水畫最能體現『古雅』之美,他曾說『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也』,將自然萬物變為胸中丘壑,筆墨中流露出物對人的精神激發,其渾厚華滋的筆墨表現出一種超逸的境界。王國維認為,『古雅』之價值大致存于『第二形式』,有關書畫品評的『神』『韻』『氣』『味』都圍繞『第二形式』,即『使筆使墨』展開的討論,這就說明,『古雅』與『神』『韻』『氣』『味』有著相通的藝術性質,都有關于人的精神與修養的內涵,故不妨將『古雅』理解為一種由人的學識經驗創造的蘊含人文精神的藝術之美。晚清民國的魏碑創作主體,多為高官士人或學者文人,這意味著此時的魏碑創作屬于人文性的第二形式;而后天習得的知識、經驗來源于古籍、金石彝器,這又說明此時的魏碑創作又具有歷史性,故在人文與歷史的交匯中產生出『古雅』之美,人文精神也隨著筆墨的流淌而得到彰顯。

蘇姍·朗格曾說:『一切藝術都是制造出來的表現人類情感的知覺形式?!籟17]清末民初,書法顯露出獨立的藝術萌芽,褪去教化的功用。梁啟超、宗白華、朱光潛等學者,站在美學的角度對書法提出了一些新穎的思辨性觀點。梁啟超在《書法指導》中認為,中國寫字(書法)之美是中國特有的美,并總結為四點:線的美、光的美、力的美、個性的表現。在『個性的表現』中,他指出表現個性是所有藝術都具備的一種要素,但表現得最親切、最真實的莫如寫字,『各種美術,以寫字為最高?!欢兰o三十年代,朱光潛、宗白華再次以美學家立場對書法作出研究。朱光潛認為:『字也可以說是抒情的,不但是抒情的,而且是可以引起移情作用的?!籟18]宗白華認為,中國書法『具有形線之美,有情感與人格的表現。它不是摹繪實物……中國音樂衰落,而書法卻代替了它成為一種表達最高意境與情操的民族藝術』。[19]這就是說,從梁啟超的『個性』美到宗白華的『意境』美,都指出了中國書法具備傳達藝術精神的特性,而傳統帖學恰恰是最能體現這一特性的主體。字乃生命之流,前一代魏碑創作書家多模擬金石漫漶之貌,用筆板滯、遲澀,以至字間、行間無法『偃仰顧盼,陰陽起伏』,終無法構建和創造一個有筋骨血肉的『生命單位』。

在《古雅》一文中,王國維講到:『茍其人格誠高,學問誠博,則雖無藝術上之天才者,其制作亦不失為古雅?!还叛攀且环N通過后天學習、提高修養可以實現的美的境界。王國維認為,人格與學養是構成『雅』的決定性因素?!貉拧惑w現著藝術的生命力,聯系著藝術生命精神的核心。古代文人在『崇雅』意識影響下構建起數千年的帖學傳統,卻在晚清碑學興起后被輕視,最終導致碑學發展趨向俗化。清末民國以來,一批書家學者意識到『雅』的缺失所導致的碑派發展困境,逐漸開始重新考察帖學傳統中的尚『雅』意識,并在魏碑創作中對其進行重啟,通過『雅化』形成了對『雅』的再現,使得彰顯『人』的學識修養與精神情感的帖學得以回歸,這對碑派創作粗率板滯趨向的糾偏和碑帖兼融的建構,都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王國維人文精神
王國維、羅振玉晚年交惡考論
白金十分鐘自救互救實踐創新展現新時代人文精神價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編輯出版中的體現及構建
張雪明《王國維·集宋賢句》
王國維“古雅”話語的闡釋
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4期)2016-12-01
“手不釋卷”的王國維
試論醫學人文精神的構建
循證醫學的人文精神
基于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缺失與重建的新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