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賬期成本視角下復合型電商平臺信息共享決策

2023-07-27 16:12史文凱黃瑞鴿嚴慧嫻
物流科技 2023年10期

史文凱 黃瑞鴿 嚴慧嫻

摘 要:文章通過研究復合型電商平臺中由1個平臺自營、1個制造商、1個第三方賣家組成的供應鏈,并從賬期成本視角研究了平臺應該如何選擇信息共享策略,從而獲得最優利潤。通過構建Stackelberg博弈模型探討了平臺自營存在賬期成本時關于信息共享的最優決策。研究發現:平臺自營進入,平臺大多數情形下選擇同時信息共享或與制造商信息共享;賬期成本與傭金率、隨機需求呈負相關,即傭金率越高、隨機需求越大,制造商所能承擔的賬期成本越??;隨著賬期成本增大,最先退出市場的不是賬期成本的直接承擔者制造商而是供應鏈下游的第三方賣家,這說明供應鏈下游商家在供應鏈競爭中出現劣勢,更應對其加強重視。

關鍵詞:供應鏈信息共享;賬期成本;復合型電商平臺

中圖分類號:F724文獻標志碼: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0.031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upply chain composed of one platform, one manufacturer and one third-party seller in the composite e-commerce plat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count period cost to study how the platform chooses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strategy so as to obtain the optimal profit. Stackelberg game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discuss the optimal decision of information sharing under the account period cost.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platform enters by itself, and in most cases the platform chooses to share information simultaneously or with the manufacturer; the billing cost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mmission rate and random demand, that is, the higher the commission rate and the greater the random demand, the smaller the billing cost the manufacturer can bear;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voice cost, the first one to exit the market is not the manufacturer, which is the direct bearer of the invoice cost, but the third party seller downstream of the supply chain.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downstream merchants of the supply chain have disadvantages in the supply chain competition, and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m.

Key words: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sharing; account period cost; composite e-commerce platform

0 ? ?引 ? ?言

近幾年來,隨著電商平臺的不斷成熟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同時存在自營業務與平臺業務的復合型平臺模式已成為主流。京東商城、亞馬遜等從最開始的純自營模式演變為復合型模式;天貓商城、Wish等從最開始的純平臺模式演變為復合型模式。復合型模式整合了自營與平臺模式的優點:自營業務能保障商品的品控與配送,提高顧客滿意度,但初期成本投入大,風險較高。平臺服務則吸引了更多的商家,拓寬了商品的種類與顧客的選擇,增加了利潤,但第三方賣家的監管難度大,存在影響顧客對平臺形象的看法等風險。

在供應鏈的運營中,信息不對稱的現象非常普遍,這指的是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一方擁有另一方沒有的信息。擁有信息的一方會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如采購時隱藏需求信息,將本身的實際需求夸大從而得到價格優勢。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巨大,信息擁有者可以從貿易中得到更多的利益,從而導致供應鏈企業在交易過程中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引發企業間的沖突和矛盾,進而導致整個供應鏈的惡性發展。因此,加強供應鏈企業間的信息共享十分重要。在電商平臺中,因為制造商與第三方賣家同在獨立平臺上進行銷售,因此平臺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獲得比制造商、第三方賣家更為詳細、準確的關于該產品的銷售量、銷售價格等關鍵信息。同時,平臺長期用收集數據、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進行分析,可以更好地預測消費者的喜愛偏好,進而得到較制造商、第三方賣家更加準確的未來市場需求信息。平臺在掌握未來市場需求的信息后,將考慮是否與制造商和第三方賣家進行信息共享,或與其中一類賣家信息共享,或者信息不共享。

同時,在對電商平臺運行模式進行研究時發現,平臺自營對制造商的應付賬款周轉天數長這一現象在電商行業十分常見,通常結算周期為1~3個月。根據圖1,2018—2022年間,京東自營最長年度應付賬款周轉天數為72.6,最短為54.3,五年平均天數為60.92;亞馬遜最長年度應付賬款周轉天數為68.4,最短為61.1,五年平均天數為65.02。應付賬款周轉天數長意味著供貨商收到應得貨款的時間越長,而過長的周轉周期無疑會給供貨商增加風險,造成資金鏈斷裂,從而影響企業的穩定發展。

基于上述現實背景,本文構建了一個只包含三個賣家銷售同質產品的復合型平臺模型,即1個平臺自營、1個制造商、1個第三方賣家,并引入賬期成本,比較平臺不同信息共享決策下的利潤差異,研究平臺的最優信息共享策略。本文的主要研究問題如下:探究存在賬期成本的復合型平臺在不同情形下的最優信息共享策略,揭示存在賬期成本的復合型平臺信息共享的內在規律;討論傭金率、隨機需求對賬期成本的影響,找出賬期成本與傭金率、隨機需求的聯系。

1 ? ?文獻綜述

本文的研究主要涉及供應鏈信息共享及復合型電商運營模式兩方面的相關文獻。

供應鏈信息共享方面:文悅等[1]分析了基于網絡平臺銷售模式下的電商需求信息共享策略及電商平臺博弈結構問題。官子力等[2]考慮了基于零售商信息共享水平、制造商服務效率和消費者服務敏感性等因素,在影響和需求不確定的環境下制造商信息共享與激勵的問題。許明輝等[3]研究了一個風險中性制造商和一個風險規避零售商構成的供應鏈下制造商的投資策略,以及零售商的風險規避態度對零售商信息共享策略的影響。林志炳[4]分析了零售商為主導的供應鏈中的信息共享策略和信息不對稱下制造商的返利策略。趙靜等[5]分析了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時開辟在線渠道的雙渠道供應鏈中,信息共享決策對供應鏈成員定價策略與最大條件期望利潤的影響。本文與上述文獻不同:第一,上述供應鏈中存在制造商與零售商較清晰的上下游,而復合型電商平臺有平臺自營這一特殊零售商;第二,信息共享決策主體不同,在本文中不是零售商做出信息共享決策,而是平臺較制造商與第三方賣家擁有更多的信息優勢。

復合型電商平臺運營模式方面:張凱[6]從第三方賣家數量的視角下分析了復合型電商平臺運營模式以及運營優勢。趙菊等[7]研究了基于混合式電商平臺供應商的模式選擇、價格與服務競爭策略。葉瓊偉等[8]研究了平臺的交易市場功能,強調平臺僅是為雙方提供交易的場所。張凱等[9]基于一個雙寡頭兩期動態博弈模型,通過引入用戶滿意度,研究了雙邊平臺在不同定價策略和不同戰略情形下的最優定價,比較了策略間和戰略間的差異性和有效性。本文與上述文獻不同:研究視角不同。本文從平臺視角出發,研究平臺最優利潤信息共享決策;第三方賣家不同。本文兩個第三方賣家不對等,一個是制造商、一個是普通第三方賣家。

2 ? ?基本模型

假設復合型電商平臺上存在三種不同的賣家售賣同一類商品,依次稱之為:制造商(m),平臺自營(p),第三方賣家(s)。制造商不僅為平臺自營、第三方賣家提供產品,而且也會在平臺開設廠家直營店鋪,直面消費者,作為零售商售賣產品,第三方賣家僅作為普通零售商在平臺售賣產品。在此過程中,記制造商的批發價格為wm,平臺自營與第三方賣家的采購數量為qp與qs。此外,平臺能得到較制造商、第三方賣家更加準確的關于產品未來市場需求的信息。平臺在掌握需求信息后,將考慮是否與制造商和第三方賣家共享全部信息,或與其中一類賣家信息共享,或不共享。

當平臺從制造商采購時,制造商承擔著因為所售產品無法第一時間回籠資金而產生的一系列風險,本文統稱為賬期成本,c∈(0,a)。同時,制造商與第三方賣家通過平臺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產品時,需要向平臺支付固定比例的銷售收入為r∈(0,0.5)傭金率或服務費?,F實中,大部分電商的扣點率都在50%以下,京東的傭金集中在5%~8%??傮w上依據品類差異分布在2%~10%不等;天貓的傭金為3%~5%。因此本文設定這一假設。

與余明珠等模型類似,假設市場需求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基本需求a,另一部分為隨機需求ω。其中隨機需求ω滿足均勻分布,ω~U(0,2σ)。同時,為了讓隨機需求相對于基本需求較少且便于計算,假設σ/a∈(0,0.5]?;谑袌霾▌?,產品的銷量可能有部分起伏,但一般情形下,各大電商中各個產品的銷售額不會突然劇增,增加基本需求的倍數。此時該產品的反需求函數為pi=a+ω-qi-b(qj+qk),其中i,j,k=m,s,p且i≠j≠k;b代表著產品的替代率,b∈(0,1),b越大,三種賣家的競爭越激烈。

博弈次序如下:第1階段,平臺在觀察到隨機需求后,做出信息共享決策。第2階段,平臺做出采購決策。第3階段,平臺進行采購,則制造商決定批發價格wm。第4階段,制造商、平臺自營、第三方賣家同時決定產品銷量qm、qp和qs。

為了便于分析,本文做出以下假設:本文假設平臺做出的產品市場需求信息正確且一旦做出信息共享決策后不會改變策略,同時制造商與第三方賣家之間不存在信息泄露;制造商與第三方賣家之間的賬期成本為0?,F實生活中,零售商往往都是先付款再拿貨,即使有些行業存在賬期,電商平臺的時間也較短,可以理解成相對賬期成本;為簡化分析,論文的基本模型中平臺自營、第三方賣家的進貨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制造商的生產成本、銷售成本都為0。

3 ? ?模型分析

本文通過對平臺自營進入時同時進行信息共享、僅與一方進行信息共享和信息不共享的決策進行分析,最終得出平臺存在賬期成本下的最優信息共享決策。為了方便分析,四種情況依次記為無信息共享(N),與制造商信息共享(H),與第三方賣家信息共享(G),同時信息共享(T)。

3.1 ? ?平臺自營進入

3.1.1 ? ?信息不共享

該情形下,賬期成本由制造商承擔,同時制造商與第三賣家無法獲取市場的隨機需求。在平臺自營決定進入后,供應商首先確定批發價格wm,然后平臺自營、制造商與第三方賣家同時確定qp、qm和qs。此時,制造商、第三方賣家和平臺的利潤依次為:

將反需求函數pi=a-qi-b(qj+qk)分別代入上式子中,聯立求出=0、=0和=0,進而得到制造商、第三方賣家與平臺自營的最優采購量,將最優采購量帶入(2)中,求解=0,可得制造商的最優批發價。再將制造商的最優批發價帶入最優采購量,最終求出直接采購下的均衡解。πNm、πNs、πNp的表達式過于復雜冗長,為了簡潔,不再書寫,感興趣的學者可聯系筆者。

wm= [(ab4r3+b4r3σ+ab4r2-2ab3r3-b4cr2+b4r2σ-2b3r3σ-ab4r-5ab3r2-b4cr-b4rσ+b3cr2-b3ωr2-4b3r2σ-ab4+ab3r+3ab2r2-b4σ+3b3cr-b3ωr+2b3rσ+2b2cr2+b2ωr2+2b2r2σ+6ab3+7ab2r+6abr2+b3c+2b3ω+4b3σ+b2cr+4b2ωr+3b2rσ+6br2σ-10ab2-6abr-3b2c-5b2ω-5b2σ-4bcr-6brσ-8ar-4cr-4ωr-4rσ+8a+4c+4ω+4σ)(b-2)]/(4b4r+4b3r2+6b4-8b3r-6b2r2-28b3-4b2r+32b2+16b+16r-32);

qs=-(ab4r3+b4r3σ-3ab3r3-b4cr2-3b3r3σ-ab3r-2ab3r2+2ab2r3-b4rσ+2b3cr2-b3ωr2+2b2r3σ+2ab3r-ab2r2-2b3ωr+4b3rσ+b2cr2-b2r2σ+2ab3+9ab2r+10abr2+3b3ω-b3σ+9b2ωr-2bcr2+2bωr2+8br2σ-10ab2-26abr-8ar2+b2c-9b2ω-b2σ+2bcr-6bωr-20brσ-8r2σ+16ab+16ar-4bc+4bω+12bσ-4cr-4ωr+20rσ-8a+4c+4ω-12σ)/[2(r-1)(b+r-2)(2b3r+3b3-3b2r-8b2+8)];

qm= [(b-2)(ab2r2+b2r2σ-b2cr-ab2-b2σ-bcr+bωr-brσ-4ar+bc-bω+bσ-4rσ+4a+4σ)]/2(r-1)(3b3-3b2r-8b2+8);

qp=-(ab4r3+b4r3σ-3ab3r3-b4cr2-3b3r3σ-ab4r+ab3r2+4ab2r3-b4rσ+2b3cr2-b3ωr2+2b3r2σ+4b2r3σ+4ab3r-5ab2r2-2abr3+2b3cr-2b2wr+6b3rσ+3b2cr2-5b2r2σ-2br3σ-2ab3-9ab2r+4abr2+3b3ω-5b3σ-6b2cr+7b2ωr-16b2rσ-4bcr2+4br2σ+10ab2+14abr-b2c-7b2ω+17b2σ+4bωr+10brσ-4r2c+4r2ω-4r2σ-16ab-8ar+4bc-4bω-12bσ+8cr-16ωr+8rσ+8a-4c+12ω-4σ)/2(r-1)(b+r-2)(2b3r+3b3-3b2r-8b2+8);

C1= -(ab4r3+b4r3σ-3ab3r3-3b3r3σ-ab4r-ab3r2+2ab2r3-b4rσ-b3ωr2+2b2r3σ+2ab3r-ab2r2-2b3ωr+4b3rσ-b2r2σ+2ab3+9ab2r+10abr2+10ab2+3b3ω-b3σ+9b2ωr+2bωr2+8br2σ-10ab2-26abr-8ar2-9b2ω-b2σ-6bωr-20brσ-8r2σ+16ab+16ar+4bω+12bσ-4ωr+20rσ-8a+4ω-12σ)/(-b4r2+2b3r2+b2r2-2br2+b2+2br-4b-4r+4)。

在此過程的博弈模型中,為了保證均衡存在,需同時滿足qi>0與pi>0。即三種不同類型的賣家均有銷量且銷售價格均非負。計算得到:當0<c<C1時,上述條件滿足。c>C1時,第三方賣家退出,市場只存在平臺自營與制造商。

3.1.2 ? ?與制造商信息共享

該情形下,賬期成本依舊由制造商承擔。但因為平臺選擇與制造商進行信息共享,制造商可以獲取市場的隨機需求,而第三方賣家無法獲取市場的隨機需求。博弈順序與以上情況相同。此時制造商、第三方賣家和平臺的利潤依次為:

求解過程與信息不共享過程類似。最終求出直接采購下與制造商信息共享的均衡解。πNm、πNs、πNp的表達式過于復雜冗長,此外,其他情形下qs、qm、qp與信息不共享情形相似,為了簡潔,其他情形下不進行贅述,感興趣的學者可聯系筆者。

C2=-(ab3r3+b3r3σ-ab2r3-b2ωr3-ab3r-ab2r2-b3rσ-b2r2σ-3abr2+b2ωr-b2rσ+bωr2-4br2σ+2ab2+9abr+4ar2+2b2σ+bωr+8brσ+4ωr2-6ab-8ar-2bω-4bσ-8ωr+4a+4ω)/(-b3r2+br2+b+2r-2)。

在此過程博弈中,需要滿足博弈結果有意義,符合實際。需同時滿足qi>0與pi>0。即三類商家同時有銷量且銷售價格不為負數。計算得到:當0<c<C2時,均衡解存在。當c>C2時,第三方賣家退出,市場只存在平臺自營與制造商。

3.1.3 ? ?與第三方賣家信息共享

該情形下,賬期成本依舊由制造商承擔,同時因為平臺選擇與第三方賣家進行信息共享,第三方賣家能獲取市場的隨機需求,而制造商無法獲得。博弈順序不變。此時制造商、第三方賣家和平臺的利潤依次為:

求解過程與信息不共享過程類似。最終求出直接采購下與第三方賣家信息共享下的均衡解。

C3=-(ab4r3+b4ωr3-3ab3r3-2b3ωr3-b3r3σ-ab4r-ab3r2+2ab2r3-b4ωr-2b3ωr2+b3r2σ+2b2r3σ+2ab3r-ab2r2-b3ωr+3b3rσ-2b2ωr2+b2r2σ+2ab3+9ab2r+10abr2+5b3ω-3b3σ+19b2ωr-10b2rσ+10bωr2-10ab2-26abr-8ar2-17b2ω+7b2σ-22bωr-4brσ-8σr2+16ab+16ar+12bω+4bσ-4ωr+20rσ-8a+4ω-12σ)/(-b4r2+2b3r2+b2r2-2br2+b2+2br-4b-4r+4)。

與上述情形相似,需同時滿足qi>0與pi<0。即三類商家同時有銷量且銷售價格不為負數。計算得到:當0<c<C3時,均衡解存在。當c>C3時,第三方賣家退出,市場只存在平臺自營與制造商。

3.1.4 ? ?同時信息共享

該情形下,賬期成本依舊由制造商承擔。同時平臺選擇與制造商和第三方賣家同時進行信息共享,制造商與第三方賣家同時獲得市場的隨機需求。博弈順序與以上情形類似。此時制造商、第三方賣家和平臺的利潤依次為:

求解過程與信息不共享過程類似。最終求出直接采購同時信息共享情況下的均衡解。

C4=-(ab4r3+b4ωr3-3ab3r3-3b3ωr3-ab4r+ab3r2+4ab2r3-b4ωr+b3ωr2+4b2ωr3+4ab3r-5ab2r2-2abr3+4b3ωr-5b2ωr2-2bωr3-2ab3-9ab2r+4abr2-2b3ω-9b2ωr+4bωr2+10ab2+14abr+10b2ω+14bωr-16ab-8ar-16bω-8ωr+8a+8ω)/(-b4r2+2b3r2+2b3r+3b2r2-6b2r-4br2-b2-4r2+4b+8r-4)。

與上述情形相似,需同時滿足qi>0與pi<0。即三類商家同時有銷量且銷售價格不為負數。計算得到:當0<c<C4時,均衡解存在。當c>C4時,平臺退出,市場只存在制造商與第三賣家。

3.2 ? ?比較分析

通過對平臺在直接采購下四種信息共享決策的分析,比較均衡解存在下的平臺期望利潤的最優決策。為了方便比較且具有代表性,取r=0.1。

定理1:當c∈(0,φ2)時,平臺選擇與制造商信息共享;當c∈(φ2,φ3)時,平臺選擇信息不共享;當c∈(φ3,φ4)時, 平臺選擇與第三方進行信息共享;當c∈(φ4,φ5)時,平臺選擇同時共享。

定理1意味著,當產品競爭激烈程度低且賬期成本低時,市場需求量大且制造商供貨壓力小,此時選擇與制造商信息共享可以獲得較低的批發價格,從而降低成本。雖然第三方的銷量與零售價格在與制造商共享策略下并不是最優,但制造商銷量與盈利在如圖2所示BH區域與制造商信息共享下都是四種信息策略中最優,而制造商為平臺傭金利潤的主要來源,因此平臺會選擇與制造商信息共享。當產品競爭激烈程度增加且賬期成本增加時,第三方因為賬期成本帶來的間接影響而退出市場,從而影響整體供應鏈的利潤。因此,此階段選擇信息不共享,信息不共享雖然使平臺的傭金收益有所降低,但在零售方面能夠獲得更大的市場,總體利潤在四種策略中最優;當產品競爭激烈且賬期成本繼續增加時,因為此時市場供大于求,平臺選擇信息不共享也無法搶占市場,且因為第三方賣家在供應鏈中處于劣勢,隨著賬期成本帶來的間接影響,即制造商會將賬期成本帶來的壓力以批發價格提高等方式分攤給平臺與第三方賣家,此時選擇與第三方賣家信息共享,可以使第三方賣家的銷量與零售價格達到最優,從而獲得利潤,同時對制造商進行零售限制,從而獲得最優利潤;當產品競爭十分激烈且賬期成本過大時,此時制造商也因為賬期成本壓力造成利潤受損,平臺依靠自身零售獲得的利潤在總利潤中的占比減小,選擇同時共享可以更好地讓制造商、第三方賣家提高銷量與最優價格,從而使平臺獲得最優利潤。

定理2:當賬期成本存在四種信息共享決策時,即c∈(0,φ3)。第一,當r逐漸增加時,滿足需求的賬期成本C3逐漸減小。第二,當r∈(0,0.119)時,平臺的最優決策存在信息不共享和與制造商共享,隨著r增加,平臺選擇信息不共享策略為最優策略的區域逐漸減少,直至消失。第三,當r∈(0.119,0.151)時,平臺的最優決策僅存在于與制造商共享的情況下。第四,當

r∈(0.151,0.337)時,平臺選擇同時共享的策略出現,且隨著r的增加,逐漸代替與制造商的共享策略,成為最優策略。第五,當r∈(0.337,0.5)時,平臺的最優策略僅存在同時信息共享策略。

定理2表明,賬期成本與r負相關是因為r增加,制造商與第三方自身售賣產品的利潤減小,導致競爭更加激烈,從而導致制造商的總利潤減少,抗壓能力減弱,可承擔的賬期成本減少,如圖3a。當r較小時,且在b市場競爭較為激烈時,此時三方因為市場競爭導致銷量與零售價格都處于不利位置。此時,平臺盈利中靠收取傭金的比例下降,平臺選擇信息不共享可以更好地在市場中取得優勢,獲取更多利潤。而隨著r逐漸增加,如圖3b,平臺盈利中收取傭金所獲得的利潤比例增加,選擇與制造商共享可以使制造商獲得更多銷量而使平臺盈利增加。而當r繼續增加時,如圖3c,因傭金率過高而給制造商與第三方賣家的盈利帶來了影響,制造商為了獲取理想盈利,會選擇增加批發價格等手段去提高利潤,而第三方賣家作為供應鏈的中下游,相較于平臺、制造商應對措施效果差,從而無法在市場競爭。此時選擇同時共享,可以使第三方賣家獲取產品信息,從而在市場中獲取更優的銷售價格,在與制造商、平臺競爭時也有所依仗。平臺雖然因為共享信息導致在市場競爭中不再占優,但因為傭金率r過高,使平臺盈利增加幅度大于自營盈利減小幅度,此時如圖3d所示,同時信息共享為最優策略。

定理3:當賬期成本滿足存在四種信息共享決策時,即c∈(0,C3)。第一,當隨機需求ω逐漸增加時,滿足需求的賬期成本C3逐漸減小。第二,當ω∈(0,0.22)時,平臺在不同b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下有同時共享或與制造商共享兩種最優決策。且隨著隨機需求ω增到0.22時出現新的信息共享決策:信息不共享。第三,當時,存在三種最優決策:信息不共享、與制造商信息共享、同時信息共享。且隨著隨機需求ω增到0.36,信息不共享為最優決策的區域逐漸增加,同時信息共享為最優決策的區域逐漸較小直至消失。第四,當ω∈(0.36,1)時,平臺在不同b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下,始終存在信息不共享和與制造商信息共享兩種最優決策。

定理3說明,賬期成本與隨機需求呈負相關是因為隨機需求越大,市場的需求越大,此時平臺自營銷售的產品就越多,對制造商產生的賬期成本壓力越大。而制造商所能承擔的賬期成本有限,所以隨著隨機需求增加,滿足四種決策存在的賬期成本變小。隨著隨機需求ω的變大如圖4,與制造商共享策略始終存在,而選擇同時共享策略為最優策略的區域逐漸消失如圖4(c),信息不共享策略出現。當隨機需求遠小于基本需求時,此時平臺利用信息優勢無法從隨機需求獲得較高利潤,選擇如圖4(a)同時信息共享可以使第三方與制造商銷售更好,提升傭金。而當隨機需求逐漸變大時,供大于求后同時共享會加劇對隨機需求的競爭,反而是三方銷售都不理想,此時圖4(d) 選擇與制造商共享,因為制造商處于供應鏈上游,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位置,可以在與信息共享策略下更好地壓制其他買家,從而減少競爭,避免價格戰,進而提高供應鏈整體利潤。而當如圖4(b)隨機需求且產品替代率b較高時,此時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導致平臺靠傭金盈利的比例下降,而且隨機需求所帶來的利潤豐厚,平臺選擇信息不共享可以更好地去搶占隨機需求帶來的市場,從而獲取高額利潤。

4 ? ?結 ? ?論

本文通過構建賬期成本視角下復合型平臺的信息共享博弈模型,分析了平臺進入下的博弈均衡解,進一步得出平臺的最優信息共享策略。通過分析發現,當平臺自營進入時,此時存在四種最優信息共享策略,且多數情形下選擇信息共享和與制造商信息共享,僅少數情形選擇信息不共享和與第三方共享。此外,分析還發現:賬期成本與傭金率、隨機需求呈負相關,即傭金率越高,隨機需求越大,制造商所能承擔的賬期成本就越小。同時也注意到,在平臺自營進入、存在賬期成本時,隨著賬期成本變大,最先退出市場的不是制造商而是第三方,這說明第三方賣家在平臺競爭中處于劣勢,為維護市場生態平衡,應加強對第三方賣家的資源、政策傾斜。

本文的研究局限性體現在:復合型平臺同時存在的三種賣家都有進入與不進入兩種選擇策略,本文只從平臺自營的角度出發,考慮平臺自營是否進入。未來可以從制造商、第三方的視角考慮;模型構建的是一個第三方賣家,而現實可能存在n個第三方賣家競爭。未來可以從1個第三方到多個第三方進行建模分析;模型未考慮消費者的喜愛偏好,假設消費者為理性的且追求效益最大化,如某些消費者對平臺自營或制造商的偏愛、認同心理等,引入消費者非理性消費購買是進一步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文悅,王勇,士明軍.網絡平臺銷售模式中的需求信息共享策略與博弈結構決策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9,

39(6):1449-1468.

[2] 官子力,張旭梅,但斌.需求不確定下制造商服務投入影響銷售的供應鏈信息共享與激勵[J].中國管理科學,2019,

27(10):56-65.

[3] 許明輝,楊東升.制造商成本削減策略對風險規避型零售商信息共享策略的影響[J].中國管理科學,2019,27(12):77-87.

[4] 林志炳.信息不對稱下的制造商返利策略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20,40(2):324-333.

[5] 趙靜,黃云霞,侯曉瑞,等.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時開辟在線渠道下的信息共享價值[J].天津工業大學學報,2020,39(2):83-88.

[6] 張凱.第三方賣家視角下復合型電商平臺商業模式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9,22(4):110-126.

[7] 趙菊,劉龍,王艷,等.基于電商平臺的供應商競爭和模式選擇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9,39(8):2058-2069.

[8] 葉瓊偉,張謙,杜萌,等.基于雙邊市場理論的社交網絡廣告定價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16,19(1):169-178.

[9] 張凱,李華琛,劉維奇.雙邊市場中用戶滿意度與平臺戰略的選擇[J].管理科學學報,2017,20(6):42-6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