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教師在觀察中的倫理沖突研究

2023-07-27 10:33馮慧沈怡婷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觀察

馮慧 沈怡婷

【摘要】本研究基于關鍵事件技術,通過對30名教師的訪談發現,教師在觀察中主要面臨三種倫理沖突,分別是關注個別幼兒需要與兼顧集體幼兒權益之間的倫理沖突,維護家園關系與保證觀察客觀公平之間的倫理沖突,提高觀察的教育效果與保護幼兒隱私之間的倫理沖突。這些沖突產生的原因在于幼兒園教師在多重身份與多樣角色的相互碰撞下,需要在觀察效果與幼兒權益、家園關系與教師決策間進行艱難選擇。研究者據此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觀察;倫理沖突;幼兒園教師;關鍵事件技術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23)7/8-0020-05

2022年教育部發布《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明確提出要“認真觀察幼兒在各類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并做必要記錄”。對教師真實工作情境中的觀察倫理的審視與思考,不僅能幫助教師解決“觀察難”的現實難題,而且凸顯了對幼兒權益的重視與保護。本研究借助關鍵事件技術,分析教師在觀察時面臨的倫理沖突及其產生原因,并提出改進建議。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作為杭州市的一所歷史悠久的浙江省現代化幼兒園,S園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以S園的30名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的具體情況見表1。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質性研究范式,借助關鍵事件技術,以教師在觀察幼兒的過程中遇到的倫理沖突為關鍵事件,對30名教師進行半結構式訪談。訪談時間一般是在教學活動結束后的自主工作時間,地點多為教師所在班級的活動室。訪談時研究者要求其他人員回避,以保證訪談環境的私密性。在訪談過程中,研究者首先向被訪教師簡單介紹訪談背景和相關概念,然后從觀察準備、觀察實施及資料整理與分析三個階段對教師進行關鍵事件訪談,具體表述為“請您描述一下您印象深刻的在觀察中遇到的令您左右為難的事件,并詳細闡述事件的過程和感受”。研究者在征得被訪教師同意后開始錄音。每次訪談時間為25—35分鐘。對明顯還有訪談價值的教師,研究者酌情增加一至兩次訪談。

(三)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累計進行了51次訪談,共收集51份訪談資料。之后,本研究利用質性分析軟件(Nvivo11),借助編碼節點,對51份資料進行處理分析,共獲得94個關鍵事件。表2是研究者根據關鍵事件歸納的倫理沖突要素。

編碼節點頻次統計發現,在94個關鍵事件中,“觀察問題較突出的幼兒——兼顧全體幼兒”的占比最大(27個,占28.7%),其次是“專注觀察——顧及幼兒突發情況”(18個,占19.1%)、“家長囑托——公平選擇觀察對象”(16個,占17.0%),再次是“家園聯絡效率——保護幼兒隱私”(13個,占13.8%)、“家園合作——觀察結果客觀表達”(11個,占11.7%),占比最小的是“觀察資料園內交流——保護幼兒隱私”(9個,占9.6%)。

二、幼兒園教師在觀察中遇到的倫理沖突

(一)關注個別幼兒需要與兼顧集體幼兒權益之間的倫理沖突

1.觀察問題較突出的幼兒——兼顧全體幼兒

給予幼兒平等的關注是教師應盡的職責。然而,在觀察實踐中,教師往往會選擇問題較突出的、能力較弱的或是特別優秀的幼兒作為觀察對象。有教師表示,“一般情況下,能力各方面偏強的孩子以及能力各方面偏弱的孩子都會成為觀察的重點對象”,認為這樣做有利于能力水平弱的幼兒得到有效提升,或是能發掘優秀幼兒身上的閃光點。但也有部分教師認為,這樣的選擇方式容易忽視能力水平中等的幼兒,這些幼兒應當平等地享有被觀察的機會。因此,如何既觀察個別問題較突出的幼兒,幫助他們獲得發展,又平等地兼顧每一名幼兒的發展,是教師經常會面臨的兩難境地。

2.專注觀察——顧及幼兒突發情況

觀察幼兒是一個嚴謹和科學的過程,持續專注的觀察是保證觀察結果有效的條件之一。教師的一時疏忽或離開都可能錯失一些重要的信息。在觀察中,教師往往會專注于觀察某名幼兒,觀察其典型的語言與行為。然而,由于3—6歲幼兒的身心發育尚未成熟,在集體中容易出現突發情況。若教師中斷觀察去處理突發情況,則可能錯失重要信息,甚至前期的觀察半途而廢。倘若教師暫時對突發事件擱置不理,那么幼兒的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可能會受到威脅。有教師表示,“在觀察一個小朋友的時候,遇到另外小朋友也需要去照顧的情況,那就不能持續觀察”。

(二)維護家園關系與保證觀察客觀公平之間的倫理沖突

1.家長囑托——公平選擇觀察對象

有部分家長比其他家長更加在意自己孩子的在園表現,他們或通過手機聯系,或利用接送孩子的機會,頻繁詢問教師自己孩子在園的情況。這使得部分教師在觀察幼兒時會有意優先選擇觀察這些幼兒,認為這樣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家園關系?!坝屑议L反饋一件事情,那我可能會專門對這個小孩子展開一段時間的觀察?!钡且灿薪處煂@種選擇觀察對象的方式提出了質疑,認為這種做法違背了公平公正選擇觀察對象的原則?!皩γ總€孩子的關注都應是平等的,不能因為家長來找老師了,老師就滿足他們的要求,因為這樣不僅對其他孩子不公平,而且可能使這類家長變本加厲?!苯處熞蔡寡?,“不滿足家長的要求會有一個壞處,就是家長可能覺得這個老師怎么這么不配合,進而會對老師的一些做法提出反對意見。這對家園關系的維護不是很有利”。

2.家園合作——觀察結果客觀表達

本研究發現,一部分教師在與家長溝通對其孩子的觀察發現時,會在客觀性上打折扣。教師表示,當他們觀察到幼兒一些不太好的行為表現時,不會直接告訴家長,而是會先思考和組織語言?!叭绻f小朋友有一個不是那么正向的行為,我一定會用委婉的方式陳述?!苯處熣J為這樣做既保護了幼兒也使家長不那么難堪,還有利于后續的家園溝通。另一部分教師是反對這種做法的,認為觀察到了什么,就應當客觀地告訴家長?!耙话闱闆r下,我們會用真實的案例去向家長說明這些事情,把事情表述得比較完整,比較詳細,比較客觀,讓家長自己感受到自己家孩子在幼兒園里的表現是怎么樣的?!边@部分教師認為,家長有權了解孩子在園的真實表現,教師過于含蓄和委婉的表達可能會使家長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最后影響家園合作的效果,影響幼兒發展。

(三)提高觀察的教育效果與保護幼兒隱私之間的倫理沖突

1.觀察資料園內交流——保護幼兒隱私

觀察資料記錄著大量的幼兒信息。它可以成為教師促進幼兒發展的支持材料,但也可能泄露幼兒的隱私,對幼兒及其家長造成一定傷害。部分教師認為觀察資料的局部傳播是有必要的,能夠促使幼兒園教師們集思廣益,改進教育質量?!坝^察資料只要不是對外傳播,在園區內傳播交流是沒有問題的?!绷硪徊糠纸處焺t認為,觀察資料不應在園內教師群中公開傳播,因為其中涉及了幼兒的許多隱私信息。即使教師沒有使用幼兒的真實姓名,但由于教師談論得較多,其他教師根據提及的一些特征也能判斷出觀察報告中的幼兒是誰,可能會對幼兒投去不一樣的目光。部分教師表示,觀察資料要在園區內傳播,應該提前征得家長同意。這又會有新的問題出現,因為許多家長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為研討活動的研究對象。

2.家園聯絡效率——保護幼兒隱私

微信、釘釘等通信軟件已成為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渠道。在資料分享過程中,同樣會涉及隱私保護問題。部分教師表示,為使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在園的表現,教師會在釘釘群里批量上傳一些幼兒在園的照片和視頻,以及教師觀察到的現象。這樣做能節省教師一對一私發給家長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拔遗牧擞變旱恼掌鸵曨l,要發給家長看,就發到家長群里。雖然這樣發布其他家長也會看到,但是單發給家長不現實,因為資料很多,我不可能一一打碼然后單發給家長?!比欢?,部分教師是反對批量發布資料的做法的,認為這樣做既侵犯了幼兒的隱私,又不能保證家長不會外傳?!罢掌鸵曨l里會有其他孩子出現。如果家長外傳,比如發朋友圈,就涉及這些孩子的隱私,我們要負責任的?!比绾渭雀咝У赝瓿杉覉@聯系,又尊重家長的意愿,保護幼兒的隱私,是教師時常面臨的倫理沖突。

三、引發倫理沖突的因素

教師倫理困境的產生有其社會、經濟和歷史根源,但其實質是復雜教育情境和制度變遷帶給教師的責任與義務的沖突和對抗。

(一)多重身份與多樣角色的相互碰撞

因為教育情境的復雜性,所以幼兒園教師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各個角色對教師的不同要求是導致倫理沖突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是作為獨立的個體,幼兒園教師有自己的價值觀、教育觀與情感體驗?!?〕二是教師是幼兒園教育的實施者,需要以幼兒為中心,時刻權衡如何更好地關愛幼兒,促進幼兒更好發展。三是教師是家長的合作伙伴,意味著教師在做出觀察活動決策時需要考慮家長的感受與想法。教師的多重身份與多樣角色所帶來的不同倫理訴求,往往會使教師處于“左右為難”的境地?!?〕

(二)觀察效果與幼兒權益的艱難抉擇

教師面臨的許多倫理問題都來源于管理和觀念上的結果取向。教師作為單位的職工,有需要完成的工作指標。在大部分幼兒園里,觀察報告是教師要完成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有的教師會優先選擇“容易出活”的幼兒作為觀察對象。這勢必會影響觀察的公平性,也會影響觀察記錄的實際效果。教師往往會在“盡快出結果”與“自我道德覺察”之間搖擺不定。

(三)家園關系與教師決策的立場矛盾

幼兒園并不是孤立的。它受到許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其中家長因素具有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5〕因為教師和家長所處的教育立場不同,擁有的教育理念有所不同,所以教師經常面臨由家園關系引發的倫理沖突。家長出于對自己孩子本能的關心,當然希望教師多關注自己的孩子;而對于幼兒園教師來說,公平是其要考慮的因素。部分教師在向家長反映他們孩子的情況時會過于委婉,甚至避重就輕,致使觀察資料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受到破壞。教師在“人情世故”和科學性之間的矛盾常會引發觀察中的倫理沖突?!?〕

四、減少觀察中倫理沖突的建議

(一)夯實專業倫理知識基礎,增強倫理敏感性

豐富扎實的專業倫理知識可以幫助教師提高倫理意識,增強倫理敏感性。因此,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加強專業倫理知識學習,通過積極參加與專業倫理知識相關的師德培訓和讀書會等方式,不斷豐富專業倫理知識?!?〕

教師需要先意識到自身所處環境中有一些可能會引發倫理沖突的因素,然后才能采取行動來扼制倫理沖突的產生。意識到環境中的倫理因素離不開倫理敏感性,即個體對情境中蘊含的倫理價值與潛在倫理問題的領悟和解釋能力?!?〕教師增強倫理敏感性,一方面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學習,另一方面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反思與改進。定期反思有助于教師提升對自身行為可能產生的倫理問題的警覺性。教師對一些已經發生的倫理事件進行整理、分析與反思,找尋其中的根源問題與存在的倫理隱患,有助于在下次再遇到類似問題時能更敏銳地察覺其中的倫理隱患,從而在第一時間采取應對措施,減少倫理沖突的產生。撰寫倫理反思日記與參與匿名的倫理故事分享會是較好的反思途徑。

(二)增強觀察活動計劃性,避免引發倫理沖突

教師觀察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師的觀察準備不足?!?〕教師在觀察前應當提前做好計劃,包括觀察重點、觀察時間、觀察地點、觀察中可能出現的變故等。教師要及時調整并改進觀察計劃,減少因為突發情況而出現的觀察中斷現象。教師可以提前與配班教師計劃好觀察過程中兩人的站位與分工,為持續觀察做好鋪墊。兩位教師相互配合,一位主觀察,另一位主組織教學活動和處理突發情況,有助于觀察的持續順利進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倫理沖突的產生。

做好觀察準備,還包括提前征得家長的知情同意,保護幼兒合法權益,避免倫理沖突。觀察作為幼兒園一項日漸重要與日?;幕顒?,其規范化問題應當受到幼兒園與教師的重視。幼兒園應當專門制作家長知情同意書,針對教師的觀察活動及觀察資料的分享交流進行必要的說明,征得家長的同意,從而更好地保護幼兒及幼兒監護人的權益。

(三)開展教師共同體研討活動,提高倫理決策能力

倫理決策關乎保教質量的底線,對其進行深入研討很有必要?!?0〕面對復雜多變的倫理困境,抽象的倫理規范往往在實踐中難以被輕易識別。只有通過教師個人長期的倫理反思,以及幼兒園貫徹在日常教研中的相關支持活動,才能提高教師的倫理決策能力,使教師在觀察活動中面臨紛亂莫測的倫理困境時能做出相對明智的選擇。為幫助教師厘清觀察中的倫理困境,幼兒園可以組織教師構建學習共同體,定期開展研討活動。在共同體研討活動中,教師們可以通過提問、答疑、總結等方式,學習并討論相關專業倫理問題,分享各自遇到的倫理沖突以及解決辦法,在信息交流與共享中不斷積累更豐富的倫理經驗,提升對倫理困境的識別、判斷與處理能力。

(四)明確家園合作職責與邊界,減少倫理隱患

家長作為教師的合作者,對教師所進行的活動有較大的影響。明確家園合作的職責與邊界,是教師進行判斷、決策的重要前提。目前,大多數幼兒園教師都認為家園合作必不可少,但卻對合作的邊界不夠明確?!?1〕在現實生活中,部分家長的“越界”常會導致教師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也讓其他家長感覺不適。因此,為保障家園合作能夠有序進行,教師應當提前明確責任分工,確定參與主體的職責與邊界?!?2〕教師應當重視提高家園溝通能力,改進工作方式,有技巧地與家長溝通各自的職責與邊界,防止越界行為的發生,減少倫理隱患。幼兒園及教師應當定期開展倫理方面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指導家長樹立科學教育觀念。教師可以借助家委會的力量開展倫理知識學習與分享活動,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邀請相關專業的家長來園指導交流,使家長更充分地了解相關倫理知識。這些舉措能夠更好地促進家園間的雙向交流,增進彼此的信任,減少教師在一些事件上左右為難的情況。

參考文獻:

〔1〕李曼.幼兒園教師專業實踐中的倫理困境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

〔2〕劉秀梅,古明,國紅延,等.中學教師在教學測評中的倫理困境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2(1):86-91.

〔3〕JOSEPH P,EFRON S.Moral choices/moral conflicts:Teachers self?鄄perceptions〔J〕.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1993,22(3):201-220.

〔4〕彭妹蘭.幼兒教師專業倫理困境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20.

〔5〕周進軍.論教師倫理的“三重性”〔J〕.當代教育科學,2021(2):85-89.

〔6〕何煦,張杰.幼兒園教師自發共同體的“觀察反思”專業發展路徑:以成都市溫江區光華實驗幼兒園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21(S2):91-94.

〔7〕段麗婷,甘劍梅.幼兒園教師專業倫理困境研究〔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20,829(3):30-32.

〔8〕李園園,步社民,李支其.幼兒園教師倫理敏感性問卷編制及其發展現狀〔J〕.學前教育研究,2019(1):45-61.

〔9〕池麗英,賴斯慧.技能還是素養:對幼兒園教師觀察能力內涵的反思〔J〕.學前教育研究,2022(8):83-86.

〔10〕左志宏,邱曉虹,夏婷,等.幼兒園教師專業倫理決策的內隱態度〔J〕.教育發展研究,2022,42(24):77-84.

〔11〕歐陽穎詩.兩難情境中幼兒園教師專業倫理決策過程和影響機制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0.

〔12〕蔡迎旗,鄧和平.我國家園合作中的幼兒家長角色變遷與展望:基于1949—2022年學前教育政策文本的分析〔J〕.教育學術月刊,2022(7):60-66.

Research on Ethical Conflict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Observation:

Based on the Key Event Technique

Feng Hui 1,2, Shen Yiting 3

(1 Jing Hengyi School of Education,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121)

(2 Zhejiang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Laboratory for Research in Early Development and Childcar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121)

(3 No.1 Kindergarten, Xindeng Town, Fuy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311400)

【Abstract】This study applies the key event technique on the ethical decision?鄄making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based on interviews with 30 participant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eachers confront three primary ethical conflicts: balancing the needs of individual children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 collective, maintaining objectivity while also considering 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improving observation effectiveness while respecting childrens privacy. These conflicts arise due to the complex intersection of multiple identities and roles that teachers must navigate among observation effects and childrens rights, home relationships and teacher decision?鄄making. The researchers provide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to support teachers in making difficult ethical choices.

【Keywords】observation; ethical conflicts; kindergarten teachers; key event technique

*本文為杭州師范大學省優勢特色學科中青年教師助推項目“身份、實踐與邊界:幼兒園教師學習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批準號:20JYXK015。

**通信作者:馮慧,電子郵箱:fenghui@hznu.edu.cn

猜你喜歡
幼兒園教師觀察
微格教研視域下幼兒園教師學習共同體建設探索
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現狀研究報告
優化管理,過渡也精彩
思維繪畫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立足生活,挖掘習作的豐富素材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提升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研究與探索
務實高效的幼兒園教師培訓探索
幼兒園教師培養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