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布里斯特“對話”策展理念下新媒體藝術展的職能重構

2023-07-28 20:30鄭鑫
文化產業 2023年20期
關鍵詞:觀展藝術展對話

鄭鑫

隨著新媒體藝術的發展,新媒體藝術展的職能也發生了變化,現從奧布里斯特“對話”策展理念出發,分析新媒體藝術展在教育職能、社交職能、文化職能、市場規范和知識產權保護職能上產生的重構,由此引發對新媒體藝術展發展現狀的反思,為新媒體藝術展策展提供理論指導,從而使新媒體藝術展更好地服務廣大群眾。

奧布里斯特“對話”策展理念與新媒體藝術展的職能

奧布里斯特“對話”策展理念

策展指展覽從前期準備到后期執行全過程中的構思、組織和管理工作,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策展”還涵蓋了諸如對展覽項目內容的文脈梳理、主題創意構思、資源整合(人、物、數據、政策、技術和資金)、落地執行、傳播推廣等一系列創造性、技術性和密集性的工作程序。策展活動是當代藝術走進大眾的重要方式,也是將藝術觀念與學術主張進行有效轉化的一種方式和途徑。

奧布里斯特提出的“對話”策展理念并非簡單意義上的信息交換,而是主體之間的意識碰撞,藝術家、作品與觀眾三者作為新媒體藝術展中的主體,逐漸構建起復雜且交融的對話關系,藝術展覽應當作為藝術家與觀眾溝通的橋梁,促進他們之間的意識交流。如果藝術展覽中無法產生意識的碰撞,那將變成藝術家單方面的觀念輸出,得不到觀眾反饋的藝術家創作就像“閉門造車”,因此,“對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媒體藝術展的職能

新媒體藝術是借助電子與光學媒介來表達藝術家觀念和態度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呈現出現實與虛擬結合、運動與靜止結合、藝術與科技結合等多元化特征。這種多媒介并存的藝術形式能輕易調動觀眾的多重感覺中樞,觀眾的行為可以對藝術作品產生影響,觀眾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實現了藝術創作與藝術體驗的雙向互動。

藝術展天然具有文化職能、教育職能、社交職能、市場規范和知識產權保護職能。新媒體藝術展依賴現代科技,呈現出的面貌與傳統藝術展不同,職能也發生了相應的重構,因此其策展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

臺灣策展人呂佩怡談到策展概念時,提出當代策展的轉向是從傳統美術館中對對象(藝術作品)的保存維護,轉變為對具有當下時間之靈魂(藝術家、觀眾等)的照料,而對當下之人的精神關照應甚于對過去之物的回顧。由此可見藝術展職能的核心是保存維護藝術品與服務廣大群眾。新媒體藝術展依賴媒體和網絡,為觀眾和藝術家提供一個可以自由交流的平臺,由此改變了傳統藝術展的社交職能。對于觀眾而言,新媒體藝術展調動了觀眾的多重感官,給觀眾帶來了真實且沉浸的交互體驗,讓觀眾身臨其境地體會和感悟藝術家的創作觀念,由此使得新媒體藝術展的教育職能發生了改變。對于藝術作品而言,新媒體藝術展的技術手段可以使傳統藝術作品數字化,并賦予其當代語境下新的含義,改變了傳統藝術展的文化職能。由NFT引發的知識產權問題在新媒體藝術展中也有所提及,由此改變了藝術展的市場規范和知識產權保護職能。這些職能具體有哪些改變,以及改變后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是本文重點探討的問題。

新媒體藝術展的職能重構

教育職能

1.沉浸式教育

新媒體藝術之父羅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曾指出:“新媒體藝術最鮮明的特質為連結性與互動性?!边B結性是指全身心地融入,而非以旁觀者的姿態觀看,與他人產生互動,最終產生意識的轉化,從而出現全新的思考與經驗。新媒體藝術展擅長調動觀眾的多重感官,為觀眾打造出沉浸式的體驗空間,以視聽觸嗅等感官作為“對話”的通道,觀眾仿佛置身于一個脫離現實的虛擬空間,這樣的環境讓觀眾摒棄現實,全身心地體驗藝術作品,從而對作品產生思考,最終達到教育意義。LUMINA是由世界頂級多媒體藝術團隊Moment Factory打造的風靡全球的沉浸式戶外夜行體驗項目?!稛ü馍帧|方曦望》項目是上海首座森林主題的沉浸式戶外夜游場館,也是LUMINA系列奇幻夜游的新成員,該項目以《山海經》為靈感,以“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為主題,設計出五處不同的光影場景,由數臺科視3DLP和1DLP激光投影機投射出如夢如幻的景象,營造出光影交錯的全景式沉浸體驗。通過光影打造的光影世界激發了觀眾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引導觀眾深刻感悟人與自然的關系。

2.被動轉為主動

由觀眾主動探索代替展覽單向輸出的觀展方式可以讓觀眾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含義。傳統藝術展中觀眾與作品通常是“看與被看”的關系,靜止不動的藝術作品和安靜的氛圍讓已經習慣碎片化閱讀的現代觀眾難以集中注意力,常常感到乏味與倦怠,晦澀的文本信息更是讓觀眾昏昏欲睡。新媒體藝術展則利用動態捕捉、手勢識別等技術作為“對話”的手段,觀眾在與作品互動的過程中主動探索藝術作品以獲得靈感。展覽Shades在紐約展出了以色列裔美國藝術家Daniel Rozin的“鏡子”系列作品,該系列作品通過不同的材料“反射”出觀眾的動態,其中一件作品Take Out-Chopsticks Mirror由許多根規則排列的筷子構成,將筷子連接在底座上,利用傳感器捕捉觀眾的動態,所有的筷子隨著觀眾的運動產生變化,仿佛能“照”出觀眾的影像。觀眾與作品之間的互動中產生了“對話”,通過主動地嘗試,觀眾逐漸意識到這面筷子墻其實是一面不像鏡子的“鏡子”,這種給予觀眾主動權的教育方式值得藝術展參考?!耙杂^眾為中心”,鼓勵觀眾自主探索藝術作品,不僅能夠提升廣大觀眾觀展的興趣,而且能夠發揮藝術展的教育功能。

社交職能

在藝術展行業逐漸復蘇的當下,新媒體藝術展新穎的布展方式吸引了大量觀眾,觀展成為年輕人社交的一種方式。大麥聯合抖音藝術發布的《2022年國內展覽年終觀察》顯示,2022年大麥上觀展次數達到2至4次的觀展用戶占全部觀展用戶的31.26%,5至10次的用戶占比為23.99%,而觀展10次以上的用戶占比為7.43%,這意味著超六成用戶有多次觀展消費行為。超過14.42%的用戶年度觀展花費超過3000元,觀展成為人們消費的重要方式,而觀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社交行為,藝術展的社交職能由此顯現。

從新媒體藝術作品本身來看,社交媒體也可以作為作品的載體,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以社交媒體為靈感來源,對陌生人上傳到Instagram的照片進行評論,并截屏打印出來,將其作為自己的作品。扎克·蓋奇(Zach Gage)利用算法,隨機轉發一條標簽是“我最棒的一天”的推特。在他們的作品中,藝術創作為兩個陌生人提供了產生聯系的契機,這種社交是完全隨機的,也是傳統藝術展所不具有的,藝術展的社交職能因此產生變化。

文化職能

1.保存文化

在古代社會,藝術作品走向公眾是困難的,大多數藝術品被收藏家“收入囊中”,只有特定階層的人可以看到?,F如今,新媒體藝術具有開放、自由、復制成本低的特點,欣賞和保存藝術品不再是一件難事?!白屖詹卦诓┪镳^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毙旅襟w藝術利用影像、三維模型、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等方式,不僅創作出了數字形態的新興藝術作品,也將許多難以保存的傳統藝術作品和文物數字化,使其以數據的形式存在,為文化的保存與傳承作出了貢獻。

《畫游千里江山——故宮沉浸藝術展》利用動態燈光、三維沉浸影像等多媒體手段,動態展示了千年名畫《千里江山圖》,這種新媒體藝術展不僅將傳統藝術數字化,而且將傳統文化帶入當代語境,以一種更容易被當代人理解并接納的方式展現出來,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眾與傳統藝術作品的“對話”。

2.傳播文化

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一直都反映著中國特有的社會文化,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是展示中國文化的重要渠道,如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張子康所言,“中國館真實反應了中國當下創作的新的形式、觀念和語言”。其中,劉佳玉的作品《虛極靜篤》利用人工智能模擬了中國地形、地表的形態和水墨畫,使用了styleGAN、pix2pix和MIDAS來生成作品中不同的組成部分,最終將實時渲染出的影像投射在3D打印出來的山脈模型上。劉佳玉表示:“希望可以借由這件作品去呈現東方氣韻與現代技術交融的平衡點?!痹谖鞣饺搜劾?,東方文化和氣韻可以用玄妙來形容,他們很難理解中國獨有的人文情懷和文化魅力,但用影像和裝置等形式可以讓西方人直觀地感受這種意境。在這一維度上,新媒體藝術展促進了國家與國家之間、文化與文化之間的“對話”。

市場規范和知識產權保護職能

新媒體藝術作品具有“非實體性”特征,許多交互作品中的傳感器容易損壞,一些藝術作品在撤展后只能以影像的形式存在,因此在國內收藏市場面臨種種困境,價格和銷量也遠遠不如傳統藝術作品,國內的收藏家更愿意投資傳統藝術作品,而不是沒有實體的新媒體藝術作品。這不僅是由藝術收藏家保守和觀望的態度導致的,數字藝術市場的價格混亂,交易平臺與交易體系不完善也是這一現象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2022年4月,深圳奇策迭出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與杭州原與宙科技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一案作出判決,該案件被稱為國內的“NFT數字藏品”第一案,該平臺某用戶鑄造并發布售價899元的“胖虎打疫苗”NFT數字作品與漫畫家馬千里創作的“我不是胖虎”系列作品中的一幅作品完全一致,平臺并沒有嚴格審核用戶上傳的作品就進行發布。

實際上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國內的藝術市場沒有所謂的市場規范。20世紀90年代初期,藝術家對自己作品的定價毫無參考依據,導致藝術市場的價格混亂。隨著市場經濟的改革,我國才逐漸建立起相對完善的市場體系,一系列畫廊、美術館、收藏家、藝術批評家建立起聯系,形成了強大的話語權,為整個藝術市場制定了市場規范。面對如今這樣的局面,美術館、畫廊等相關機構需要承擔起知識產權保護職能,建立話語權,對新媒體藝術作品價格進行約束,并針對新媒體藝術作品創建完善的知識產權審查機制。

職能重構帶來的反思

大眾審美能力落后

從根本上來說,許多觀眾認為新媒體藝術展晦澀難懂的原因是審美素養較低。因此藝術教育的普及應從多個角度出發,如公共藝術的創作、免費藝術展的普及,以及學?;A藝術教育的落實。奧布里斯特曾試圖突破展覽模式,探索更豐富的展覽空間,1911年7月,他在瑞士的一間公寓的廚房中舉辦“廚房展”,1994年在污水處理中心發起“大下水道”展覽等,都是在嘗試拓展藝術展的空間,將藝術展帶到離大眾更近的生活中來。

日本Teamlab團隊在東京銀座一家名為SAGAYA ginza的餐廳的墻壁與墻面上投影出如夢如幻的影像,一會兒是櫻花飛舞,一會兒又變成瀑布飛流,隨著音樂的變化,影像也在發生改變,甚至是桌面上盤子擺放的位置都與影像契合。這樣顧客在用餐的同時也欣賞了一幅藝術作品,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藝術審美,“對話”也在悄然之間發生。這樣的藝術教育方式擺脫了說教的枯燥無味,也更容易讓大眾接受。

重視交互的有效性

新媒體藝術展普遍運用了新興的數字技術,使得觀眾與藝術作品之間產生了各種各樣的交互,一方面能帶給觀眾新奇的觀展體驗,另一方面卻無法讓觀眾直接理解其中含義,讓觀眾看得云里霧里。因此藝術展應成為兩者的橋梁,承擔起“翻譯”的責任,讓觀眾了解藝術家、作品靈感、作品所表達的內涵等,在藝術展中將有效信息傳遞給觀眾。例如以二維碼的形式呈現,觀眾掃描二維碼即可看到作品介紹,或利用視頻的形式由作者講述自己的創作經歷。在UCCA聯合抖音藝術呈現秋季大展“集光片羽”中,觀眾掃描作品的二維碼,即可全面了解藝術家及作品信息。除此之外,可以利用AR導覽繪聲繪色地對作品進行講解;建立作品的三維模型,彌補展覽的放置角度或位置等因素導致的視線盲區;將作品拆分與重組,讓觀眾看清作品的每個組成部分等。通過對作品意義的闡釋和對作者信息的補充,促進觀眾、作品和藝術家之間產生“對話”。

“光暈”的探索

傳統藝術品由于本真性、稀缺性、在場性以及獨特的藝術技巧、美學造詣、歷史背景等,從創作完成那刻起便具有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神秘感、距離感,從而使人對其產生膜拜感,本雅明將其視作藝術作品的“光暈”(aura)。而新媒體藝術作品的易傳播性、易復制性與形成“光暈”所需要的稀缺性幾乎相反,我們不得不對數字藝術作品“光暈”的生成條件進行重新思考,“對話”是否成為新媒體作品生成“光暈”的新標準,是我們需要繼續研究的問題。

新媒體藝術模糊了藝術與技術的邊界,隨著技術的進步,新媒體藝術的形式越來越多樣,我們也應根據新媒體藝術作品的不同形式設計不同的策展方式。在職能層面上,新媒體藝術展與傳統藝術展有所區別,在探討職能重構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重視大眾藝術教育、藝術展交互的有效性以及新媒體藝術作品“光暈”形成標準的探索。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傳播的角度促使大眾關注新媒體藝術展,傳播主要分為策展前期的信息傳播和策展中觀眾的自發傳播,主要平臺包括展覽官網、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和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觀眾在新媒體藝術展拍的照片、視頻等在新媒體平臺上進行二次傳播,從而吸引更多觀眾。國內的新媒體藝術展越來越多,但在追求展覽客流量的同時,策展方更應該重視藝術展本身的質量,對藝術作品的甄選應當更加嚴格,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藝術展覽的良性發展。

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劃項目“奧布里斯特‘對話策展理念下藝術展職能重構”(編號:SJCX22_1027)。

猜你喜歡
觀展藝術展對話
觀展指南針
參觀美術館
3天觀展人數超過50萬人次首屆智博會發布多項重要成果
后移2016·當代水墨藝術展
氣球藝術展
觀展攻略
藝術展訊
藝術展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