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陵縣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與應用

2023-07-29 01:04蔣立平
安徽農學通報 2023年10期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蔣立平

摘要 針對南陵縣水稻生產現狀,大力推廣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應用,采取分類指導。針對水稻綠色生產難題,提出解決對策,2021年全縣水稻綠色防控覆蓋率達52.03%,農業提質增效顯著。

關鍵詞 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農業提質增效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10-0096-05

南陵縣隸屬蕪湖市,地處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下游南岸,蕪湖市南端,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西部邊緣以低山、丘陵地貌組合為主,中部丘陵、臺地和平原地貌結構占主導地位,東北部則以圩區平原和洼地平原為主,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農業生產以水稻為主。

1 南陵縣水稻生產現狀

1.1 水稻生產情況

水稻是南陵縣主要栽培農作物之一,2021年種植面積4.9 萬hm2。其中,早稻種植面積約1.53 萬hm2,雙晚稻種植面積約1.43 萬hm2,中稻和一季晚稻面積約1.94 萬hm2 。

1.2 水稻規模生產情況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迅速,農業生產土地流轉率達75%左右,全縣種植業家庭農場、種植業專業合作社、水稻種植龍頭企業、種田大戶6.67 hm2以上有1 800多個,種植水稻面積在3.73 萬hm2以上。

1.3 水稻綠色生產情況

為響應農業農村部“農藥減量控害、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1]及《“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2]文件要求,南陵縣自2016年起創建了1.33 萬hm2以上水稻綠色生產基地,2020年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批準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南陵縣被省政府列為安徽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圍繞“蕪湖·南陵大米”產業。開展“一縣一業”全產業鏈發展,編制了“南陵大米”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出臺了《“南陵大米”2021年產業發展實施方案》。以許鎮鎮、弋江鎮和籍山鎮1.33 萬hm2以上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建設相對集中的規?;瘍炠|稻生產基地2.33 萬hm2以上。在漳河、柏山渠流域積極推廣雙季水稻生產。以三里、煙墩為重點,輻射工山、家發、何灣等鎮,建立特種水稻(糯稻)生產基地,其中建設0.08 萬hm2地方品種高產示范基地、0.47 萬hm2糯稻高產示范基地。2022年獲得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整建制推進示范縣,進一步推動南陵縣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

2 南陵縣推廣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應用

2.1 病蟲害綠色防控的重要性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學用藥等環境友好型措施控制農作物病蟲危害的植物保護措施[3]。加快實施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是做好南陵縣農藥減量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控制水稻病蟲為害,保障水稻田生態系統安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措施。

2.2 南陵縣水稻綠色目標、指導思想及防控策略

以病蟲害持續有效控制、化學農藥減量增效使用、生態得以保護、農產品質量得以提升為總目標,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生態調控措施為基礎,優先使用農業、理化誘控技術、生物防治技術,在病蟲害發生關鍵時期選用高效、低毒農藥科學防治。以水稻全生育期病蟲害防控為著眼點,根據南陵縣水稻不同生態區病蟲害發生危害特點,將南陵縣水稻劃分為3個類區:一類區為單季稻區,蟲害較輕,病害發生較重,主要病蟲害是水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瘟病、水稻紋枯病、稻曲病,包括煙墩、何灣、三里及工山鎮純單季稻區。二類區為過渡區,以單季稻為主、雙季稻占比20%~30%,主要病蟲害為二化螟、水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瘟病、水稻紋枯病、稻曲病及細菌性病害,包括籍山、家發等鎮。病蟲害發生都較重。三類區為混栽區,有早稻、中稻、單季晚稻、雙季晚稻。主要病蟲害為二化螟、水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瘟病、水稻紋枯病、稻曲病及細菌性病害,包括許鎮鎮、弋江鎮等。特別是水稻二化螟,病害發生較重。分別采取實用、經濟、可行的全程綠色防控系統集成技術模式,提升綠色防控水平。

2.3 推廣應用全程綠色防控系統集成技術模式

2.3.1 應用農業防治技術措施。

2.3.1.1 在選用抗病品種的基礎上,采用栽培避害。利用項目補助形式,重點推廣隆兩優899、冠兩優華占等優質抗性品種,一季雜交稻優質抗性品種占90%;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降低病蟲草害發生基數。采用水稻機插和移栽方式,化學除草簡便高效。油—稻和綠肥—稻種植方式不僅解決了大量小麥秸稈還田副作用,還提升了土壤肥力,農戶水稻產量增加、經濟效益提高。2021年,全縣紫云英種植面積恢復到1.33 萬hm2以上,留種面積穩定在0.33 萬hm2以上。采用肥稻模式,雜交水稻生育期短,病蟲害較直播粳稻明顯減少,一季水稻連片,減少了“四稻”混栽,可大大降低螟蟲發生危害;一季雜交水稻適期遲播,可使水稻抽穗期避開高溫和陰雨天氣,減少水稻穗期病害和稻飛虱的發生危害;針對二化螟輕發區成片推廣一種兩收(再生稻)模式。盡量實行同類型水稻連片種植、適期同期播種栽培。2021年全縣水一季雜交稻種植面積1.94 萬hm2(其中油—稻和綠肥—稻種植模式達1.13 萬hm2),一種兩收(再生稻)面積0.07 萬hm2,水稻機插面積0.23 萬hm2、人工移栽面積0.17 萬hm2。實行統一品種、區域化種植,適期早播“避害”栽培,有效降低了南陵縣水稻病蟲草害發生基數。

2.3.1.2 采用滅茬及深灌水滅螟、蛹技術。要求種植油菜、小麥田塊在水稻收獲時或收獲后進行滅茬,滅茬面積0.67 萬hm2,冬閑田及時灌水消滅越冬代二化螟、大螟蛹,滅蛹面積0.80 萬hm2;一代二化螟化蛹盛期(7月上旬前期)早稻或一季稻水田先降低田間水位數天,再灌深水7 d滅蛹,以減輕二化螟發生基數。全縣實施面積1.67 萬hm2以上。

2.3.1.3 全面推廣健身栽培。大力推廣應用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鉀肥、硅肥等,全縣推廣應用配方肥超過1.35 萬t,應用面積4.67 萬hm2,推廣應用餅肥、有機肥、新型肥料0.90 萬t,應用面積2.67 萬hm2;制定《中秈稻綠色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模式》《水稻“一種兩收”生產全程機械化高質高效栽培技術模式》,指導農戶實施科學管水(水稻分蘗期淺水勤灌、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促進作物健壯生長,增強抗病蟲力,減輕病蟲害發生程度。

2.3.2 推廣稻鴨、稻漁共生技術。稻鴨、稻蝦共生,推遲了水稻播期,從而減輕水稻病蟲害的發生??紤]到鴨、漁生長安全,農戶會盡量少打或不打農藥,或選用安全低毒的農藥防治。通過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動,起到稻田除草、除蟲和培肥土壤的作用,實現互利互惠、一舉多得[4]。稻鴨示范基地弋江鎮蕪湖眾兆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有示范基地40.00 hm2;稻蝦示范基地有南陵縣范家灘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籍山鎮倉溪村)等主體;稻鱉示范基地有蕪湖將軍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許鎮鎮馬仁村)等主體,2021年全縣推廣稻鴨、稻蝦共生0.17 萬hm2。

2.3.3 保護利用天敵。通過推廣藥劑拌種、帶藥移栽,減輕水稻大田生長前期病蟲害發生,要求水稻大田分蘗前期(一季稻7月15日前)不使用農藥防治,或選用對天敵殺傷力小的藥劑防治病蟲害。宣傳、鼓勵農戶盡量保留田埂和田邊功能性雜草,以及種植蜜源植物(蜜源植物是指能為蜜蜂提供花蜜、蜜露和花粉的植物[5])。一些研究表明,顯花作物作為蜜源植物能顯著延長和提高赤眼蜂的壽命和寄生力[6]。如波斯菊、芝麻、大豆等顯花植物,涵養寄生蜂、蜘蛛和黑肩綠盲蝽等天敵。為稻田蜘蛛及卷葉螟絨繭蜂等天敵種群生長營造適宜環境,充分發揮自然天敵對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害蟲的控制作用。

2.3.4 推廣應用非化學防治技術。

2.3.4.1 推廣燈光誘殺技術。全縣現有殺蟲燈3 000多盞,防控面積1.33 萬hm2。

2.3.4.2 示范推廣性誘殺等非化學防治技術。利用項目資金購置二化螟性誘劑和誘捕器1.50萬套,防控面積0.50萬hm2。利用全縣已建的30多個育秧廠,推廣集中育秧和防蟲網阻隔技術,減少秧苗期灰飛虱等害蟲危害傳毒。

2.3.4.3 使用植物免疫誘抗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微肥。病蟲害防治時結合噴施寡糖·鏈蛋白、氨基酸寡糖素、氨基酸微肥、蕓薹素、赤·吲乙·蕓薹等植物免疫誘抗劑、植物生長調節劑以及磷酸二氫鉀、鋅肥、硅肥,以增加植物的抗病、抗逆性,減輕病蟲害發生,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年應用面積約4.00 萬hm2。

2.3.4.4 使用誘集植物。香根草作為水稻上應用廣泛的誘集植物,是一種獨特的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7],其對大螟、二化螟均有誘殺作用,使害蟲不能完成生活史,利于集中滅殺[8]。全縣示范應用面積50 hm2。

2.4 大力推廣應用病蟲害防治“農藥減量增效控害”和“安全用藥防治”技術

2.4.1 大力推行秧田預防技術。

2.4.1.1 全面推廣藥劑侵種和藥劑拌種技術。藥劑浸種使用咪鮮胺、氰烯菌酯等,總體應用率達100%;藥劑拌種推廣噻蟲嗪、吡蟲啉、噻蟲嗪·精甲霜靈·咯菌腈、肟菌·異噻胺等種衣劑拌種,總體應用率90%左右。

2.4.1.2 做好秧田預防。對易發稻瘟病田塊和品種,強調秧苗3葉期左右用三環唑重點預防稻瘟病一次。

2.4.1.3 提倡帶藥移栽。針對一季中秈稻栽后易發生稻薊馬、二化螟危害,秧田施用35%氯蟲苯甲酰胺450 g/hm2+35%噻蟲嗪300 g/hm2或25%吡蚜酮·氯蟲苯甲酰胺1 045 g/hm2,對稻薊馬、二化螟預防期達30 d。

2.4.2 實施水稻病蟲害總體防治技術。為提高病蟲害防治效益,減少施藥次數和用藥總量,在水稻上實施病蟲害總體防治,在7—9月份病蟲害多發時期,根據不同生態區水稻病蟲害發生特點抓住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在關鍵期實行一藥多治、病蟲兼治等技術,減少施藥次數和農藥總用量。加強不同生態區的病蟲害監測,并針對性分類進行指導,技術措施上也盡量采用總體防治技術,減少單一用藥,提高精準施藥水平。針對水稻病蟲害總體發生情況,一季中秈稻重點抓住7月中、下旬(水稻分蘗至拔節期)預防水稻紋枯病、四(2)代稻縱卷葉螟、二代二化螟、四(2)代白背飛虱,兼顧部分田塊稻瘟病進行一次總體防治;8月上中旬,水稻分孕穗期末至破口前,以預防水稻穗期病害、褐飛虱為重點,兼顧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大螟,進行一次總體防治。單、雙季晚稻重點抓住8月中下旬(水稻分蘗至拔節期)以預防紋枯病、五(3)代稻縱卷葉螟為重點進行1次總體防治,以及至9月上旬(水稻分孕穗期末至破口前)以預防水稻穗期病害、六(4)褐飛虱、稻縱卷葉螟、三代二化螟為重點進行1次總體防治。并強調根據水稻生育期,病蟲發生區域特點,適期、達標用藥防治,個別發生田塊適當增加防治次數。該技術應用面積占總面積的90%。

2.4.3 優先使用生物農藥和生物制劑農藥防治。生物農藥是指利用生物活體如真菌、細菌、昆蟲天敵或其他代謝產物對農業有害生物進行殺滅或抑制的制劑[9]。重點推廣阿維菌素、甲維鹽等生物和生物制劑農藥防治水稻螟蟲;推廣井岡霉素A、井岡·蠟芽菌防治紋枯病、稻曲病,推廣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

2.4.4 堅持選用高效、低毒對生物和環境友好的化學農藥。推薦使用高效、低毒化學、對生物和環境友好農藥,做到農藥合理混用,一藥多治和輪換使用,以提高農藥綜合防治經濟、生態效益,減少抗性產生。南陵縣水稻病蟲害防治中的高效、長持效、低毒、安全化學農藥使用占化學農藥99%以上。

2.4.5 采用高效植保機械施藥和農藥增效施藥技術。大力推廣多飛翼植保無人機進行病蟲防治,通過項目補助扶持大戶、防治組織增購無人植保機32臺,加上原有植保機械共計110多臺;扶持南陵縣弋江種植專業合作社、安徽省澤文智慧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陵縣家稼豐植保專業合作社、南陵縣零一七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南陵縣德超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專業合作社等多家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發展,開展統防統治服務,整體上減少了防治次數,提高了防效。2021年全縣開展專業化防治面積14.07 萬hm2次,推廣應用植物油助劑、農藥減量助劑、飛防助劑等農藥添加助劑,以提高農藥的防效,全縣應用面積達6 萬hm2次。

3 南陵縣水稻色防控存在的發展難題及解決對策

3.1 存在的難題

經費投入不足,綠色防控技術普及受限。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投資大。由于信息不對稱,供需錯位,綠色產品得不到應有的價值體現,導致生產經營主體積極性不高。

3.2 解決對策

3.2.1 整合項目資金,加大投入。爭取縣農業農村局、農種植業服務中心高度重視,全力支持綠色防控工作,整合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綜合栽培示范、農業產業發展資金、土壤耕地保護提升項目、重大病蟲害防控、中央財政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縣支持農業發展等項目資金,用于支持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

3.2.2 發揮政策和行政引導作用、積極培育綠色產品營銷主體。通過制定政策,支持和鼓勵水稻新型經營主體積極申報“蕪湖大米”“南陵大米”等水稻綠色品牌創建,有力引導和拉動了綠色防控技術應用;加強對種植業生產過程的監管,強化對種植規模戶、新型經營主體的生產記錄檢查,加強對農產品農藥殘留量的檢測、監測,有力促進綠色防控技術應用;加大對農資市場檢查和監管,對全縣農資經營店納入信息平臺管理,利用農藥實名制購買等信息平臺,堅決杜絕高毒、高殘留農藥的經營和使用,助力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應用。通過公司+農戶模式成立聯合體,實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政府給予政策扶持,包含價格保險或政策補貼,鼓勵和扶持有能力的生產主體創建自己的綠色食品品牌。

3.2.3 鼓勵、調動社會組織參與。通過項目實施,鼓勵和調動南陵縣弋江種植專業合作社、南陵縣小紅農業專業合作社、南陵縣袁禾農機專業合作社、南陵縣許鎮宏宇優質稻專業合作社等專業合作社、先正達公司等單位參與病蟲統防統治,推廣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3.2.4 以試驗示范為引導,輻射帶動全縣推廣應用。結合水稻綠色生產高質高效項目、重大病蟲害防治補助項目的實施,以鎮為單位,選擇水稻集中連片區域,以家庭農場、水稻種植規模戶、龍頭生產企業為主要參與者,在全縣建立綠色防控核心示范片和示范方。如許鎮鎮綠色防控面積0.67 萬hm2,其中龍潭、池湖、黃塘核心區面積0.09 萬hm2;弋江鎮綠色防控面積0.67 萬hm2,其中竟河、奚灘、辛陶、蒲東核心示范片面積0.05 萬hm2;籍山鎮綠色防控面積0.57 萬hm2,其中倉溪、黃金、新建核心示范片面積0.05萬hm2;工山鎮、何灣鎮、家發鎮、三里鎮、煙墩鎮綠色防控面積分別為0.19、0.19、0.17、0.17、0.07 萬hm2,其中核心示范片面積分別為133.33、133.33、133.33、133.33、33.33 hm2。從中選擇110家示范參與度高、示范帶動強的示范戶作為核心示范片。示范區水稻生產在全面推廣選用優質良種、健身栽培、稻鴨共生等農業措施基礎上,重點推廣燈光誘殺、二化螟性誘劑誘殺、農藥“減量增效”控害技術。

3.2.5 加大宣傳培訓推廣力度。利用新型農民培訓、綠色高效生產、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對種植大戶、家庭農場、水稻種植龍頭企業進行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農藥合理安全使用技術培訓;此外,通過技術干部進村入戶,宣傳綠色防控政策、知識、技術、病蟲防治信息、水稻栽培管理。組織部分大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水稻種植龍頭企業負責人參與省、市有關技術培訓,通過微信群、明白紙等宣傳普及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4 南陵縣農業提質增效顯著

4.1 綜合防控成效顯著,提高糧食產量

推廣應用農藝措施、生態調控、物理防治等非化學防治技術,并輔以科學用藥技術,大大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量,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田間害蟲天敵數量增長顯著[10]。2021年全縣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總體覆蓋率達52.03%,較2020年提高了19.50%,示范區化學農藥用量減少35.50%。通過實施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集成應用,2021年南陵縣農藥使用量下降28.30%。水稻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據調查統計,水稻病蟲害綜合平均防效85.20%,總體平均危害損失率平均2.00%;同時由于實施科學栽培管理,水稻生產獲得高產、穩產,據測產,南陵縣水稻平均產量7 459.70 kg/hm2,其中單季稻8 507.46 kg/hm2、早稻6 641.79 kg/hm2、雙晚稻6 865.67 kg/hm2。

4.2 提高農民植保技術水平,輻射帶動作用強

通過培訓、觀摩,增強了農民綠色防控意識,提高了農業生產科學技術水平,農戶(規模戶、新型經營主體)綠色防控技術培訓率達42.00%以上,帶動了全縣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

4.3 推動品牌建設,推動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

通過水稻綠色高效生產、綠色防控示范縣創建,帶動發展農產品品牌51個,為“南陵大米”品牌創建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全縣新增國家認證水稻大米綠色食品9個,市農業農村局確認的“蕪湖大米”品牌示范基地9家。優質農產品的創立,通過市場優質優價,提高了水稻種植業效益,又返過來促進了綠色優質產品的發展。

4.4 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護了農業生態安全

農產品生產中農藥使用是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病蟲害防治實施非化學防治和安全用藥防治技術,同時加強農業生產投入品的監管,杜絕了高毒、限用農藥的使用,2021年全縣未發生一起農產品中毒傷亡和重大農業污染事件,水稻產品抽檢合格率達100%,農業生態得到保護。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關于印發《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的通知[EB/OL].(2017-11-29)[2023-01-01].http://www.moa.gov.cn/nybgb/2015/san/201711/t201711 29_5923401.htm?ivk_sa=1024320u.

[2]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國家林草局.關于印發《“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的通知[EB/OL].(2021-08-23)[2023-01-0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9/07/content_5635867.htm.

[3] 佚名. 農業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的意見》[J].中國植保導刊,2011,31(6):2.

[4] 王岳鈞,懷燕,許劍鋒.稻田綜合種養模式對水稻病蟲草害的控制作用及機理[J].浙江農業學報,2018,30(6):1016-1021.

[5] 許春華,劉洪艷.蜜源植物的栽培和保護[J]. 農民致富之友,2013(12):108.

[6] 趙燕燕,田俊策,鄭許松,等.三葉草花作為赤眼蜂田間蜜源植物的可行性[C]//病蟲害綠色防控與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長春: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15.

[7] 毛萍,楊宏,馬欣榮.香根草的研究及利用進展[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1,13(1):88-93.

[8] 夏岳章,孫文岳.香根草對水稻螟蟲的誘殺及應用[J].浙江農業科學,2012(12):1693-1695.

[9] 孫懷山.微生物農藥在我國開發應用情況綜述[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9):124-125.

[10] 江龍林. 2018 年安慶市宜秀區水稻示范區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成效分析[J]. 現代農業科技,2019(10):104-105.

(責編:何 艷)

猜你喜歡
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現狀及發展策略
2013年衡陽市早稻重大病蟲害全程用藥技術試驗示范
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套袋梨常見病害發生特點與綠色防控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