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南方銹病的發生規律及其防控策略

2023-07-29 01:04邵秀芳
安徽農學通報 2023年10期
關鍵詞:防控策略發生規律

邵秀芳

摘要 近幾年來,南方銹病已成為績溪縣玉米主要病害之一,對玉米產量影響較大,中等發生年份一般減產10%~30%,重發生年份減產在50%以上。通過5年田間調查,對玉米南方銹病發生程度與品種、降雨日數、施肥量、田塊類型等因素進行了相關性研究。結果發現,發病程度與上述因素密切相關,品種抗性差、降雨日多、偏施氮肥的田塊發病重;種植密度大、排水性能差的田塊發病重?;诖?,本研究提出了以“品種選擇、農業措施、藥劑防治、統防統治”為核心的防控策略。

關鍵詞 玉米南方銹??;發生規律;品種抗性;降雨日數;防控策略

中圖分類號 S435.1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10-0101-04

Research on the occurrence rule of southern corn rust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SHAO Xiufang

(Jixi County Planting Industry Service Center, Jixi Anhui 245300)

Abstract Southern corn rust disease, which significantly reduces maize productivity, was recent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severe corn diseases in Jixi County. The yield drop is normally 10%~30%, and the yield reduction is greater than 50% in years of high occurrence. The incidence degree of maize rust disease in southern China was found to b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criteria mentioned here after five years of field research on cultivars, rainfall days, fertilizer application, field type, and other factors. Corn fields with low variety resistance, higher rainy days, and greater nitrogen fertilizer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this disease. The fields with high planting density and poor drainage performance were more disease-prone. Therefor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 with "variety selection, agricultural measures, chemical control and unifi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s a core initiative was recommended in this study.

Keywords southern corn rust; occurrence rule; variety resistance; rainfall day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績溪是皖南山區縣,地處皖贛通衢。西部為黃山支脈,東部為西天目山脈,是長江流域和新安江流域的分水嶺,屬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區,境內重巒疊嶂,主要山峰海拔在1 000 m以上,最低處海拔僅為125 m??兿h“七山一水一分田,還有一分道路和莊園”,旱地居多,人均水田面積不足半畝,制約了糧食生產發展。近幾年來績溪旱地種糧規模逐漸擴大,其中玉米種植面積持續增加。病蟲害是影響玉米產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南方銹病是發生率高、危害性大的主要病害之一。

隨著耕作制度的變化和秸稈禁燒工作的持續推進,玉米南方銹病成為近幾年績溪縣玉米上危害較重的一種病害。南方銹病發生嚴重的年份也在增加,且暴發程度愈演愈烈。為有效防控該病害,降低其對玉米產量造成的損失,筆者對近幾年玉米南方銹病的監測預警及防控策略進行了探索。

1 玉米南方銹病危害癥狀及發病規律

玉米南方銹病可以發生在玉米植株的所有地上部組織。主要發生在玉米的葉片和葉鞘[1],嚴重時也可危害果穗、包葉乃至雄花。侵染初期在葉片基部和上部主脈及兩側,散生或聚生淡黃色斑點,后迅速發展為黃褐色凸起的圓形至長圓形皰斑,即夏孢子堆。孢子堆內的鐵銹色粉狀物隨著病斑表皮的破裂而散生于葉片的兩面,其中以葉面居多。后期病斑形成黑色皰斑,即病原冬孢子堆。玉米南方銹病發生嚴重時,葉片上布滿孢子堆,導致葉片大量干枯,植株早衰,嚴重時甚至全株干枯[2],進而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和籽粒的灌漿成熟。

玉米南方銹病遍布全世界,主要在非洲、美洲和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發病[3]。該病害的病原菌在南方沿海玉米種植地區越冬,之后可隨暖濕氣流從南向北傳播。玉米南方銹病的發生區域和危害程度與氣流活動密切相關。早期一般在海南、臺灣等地區分布,但近年來受臺風影響,安徽、江蘇、浙江、湖南、湖北等多個省份南方銹病都有大面積發生,且有向北蔓延的趨勢。

玉米南方銹病主要在低緯度地區發生,病害發生需要溫度在13~30 ℃,過高或過低的溫度均會抑制孢子的萌發。該病原菌為專性寄生菌,只能寄生在玉米活體組織上,夏孢子離體后的存活時間很短。因此,病原菌在南方沿海地區玉米上越冬,夏孢子隨氣流遠距離傳播到內陸玉米上,遇合適的溫度萌發侵入,1年有多次再侵染。一般7—8月份為發病盛期,此時的氣候條件(溫度26~28 ℃、相對濕度較高)適合該病的流行。通常早熟品種易發病、而馬齒型品種抗病性較強。當氣溫在20~30 ℃,陰雨天較多、相對濕度在95%以上時,有利于病害的發生和流行。排水不暢易產生積水和密度過大通透性差的地塊均易發病,偏施、過施氮肥則會導致發病加劇。

2 玉米南方銹病與普通銹病的區別

一是危害部位不同,玉米南方銹病主要危害玉米葉片,其次是葉鞘、雌穗苞葉和雄穗,造成的產量損失遠遠高于普通銹??;普通銹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二是玉米南方銹病與普通銹病相似,但普通銹病夏孢子堆顏色銹黃,南方銹病夏孢子堆顏色橘黃[4]。三是發病程度不同,玉米南方銹病流行速度和程度強于普通銹病。四是發生區域不同,玉米南方銹病主要發生地區為熱帶和亞熱帶玉米種植區,普通銹病主要發生地區為北方夏玉米種植區。

3 績溪縣玉米南方銹病發生情況

績溪縣玉米常年種植面積約2 300 hm2,品種有30余個,主要是白軸品種和紅軸品種,以中熟飼用品種為主,小部分早熟鮮食品種。玉米南方銹病在績溪縣初發生的時間一般在8月上旬;重發年份7月下旬就能見到病斑,此時績溪縣玉米處于抽雄與授粉生育期。8月中下旬病情處于快速擴展階段,特別是偏重發生年份,7~10 d就可以造成全田發病。病菌先侵染中下部葉片,隨著病情不斷擴展,受害嚴重的玉米,上部葉片和果穗的包葉也能被病菌侵染危害,導致玉米植株早衰枯死,最終造成減產。中等發生年份一般減產10%~30%,偏重發生年份減產在50%以上,甚至造成絕收。

自2018年以來,針對玉米南方銹病的發生情況,筆者進行了系統調查,績溪縣玉米南方銹病偏重發生的年份有2018、2021年;中等以下發生的年份有2019、2020、2022年。近5年來,績溪縣玉米南方銹病田間初次見病時間及8月20日左右的平均病葉率如表1所示。

4 績溪縣玉米南方銹病發生程度的影響因素

4.1 玉米南方銹病發生程度與降雨日數的關系

根據調查,玉米南方銹病發生輕重與當年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降雨日數呈現正相關。據氣象資料統計,偏重發生年份的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降雨日數分別為15 d(2018年)、19 d(2021年);中等以下發生年份的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降雨日數分別為7 d(2019年)、10 d(2020年)、6 d(2022年)。

4.2 玉米南方銹病發生程度與田塊類型的關系

績溪是典型的山區縣,玉米主要種植在水田、旱地和梯田上,在種植方式上主要有作畦起壟,雙行栽培,穴播。根據調查,玉米南方銹病在3種類型田塊的發病程度:水田>梯田>旱地。其原因為旱地相對坡度較大,既方便排水降濕,又有利于通風透光,不利于南方銹病的侵染;而水田遇到連續降雨天氣,易積水,田間濕度大,利于發病。由表2可知,2018年績溪縣玉米南方銹病呈現中等偏重發生,旱地種植的玉米平均病葉率和平均病情指數達到61.7%和21.56,而梯田和水田玉米南方銹病發病率更高,平均病葉率分別達到69.3%和86.7%,平均病情指數分別達到24.67和32.98。2021年玉米南方銹病大暴發,3種不同類型田發生程度都比較重,幾乎見不到青葉子,一眼望去田間一片枯黃的景象,平均病葉率為88.7%~97.3%,平均病情指數為58.78~66.75。2019年和2020年屬于偏輕發生年份,平均病葉率分別為16.0%、21.0%、24.0%,平均病情指數分別為3.78、4.85和6.25。2021年受高溫干旱影響,績溪縣玉米南方銹病發生是近5年來最輕的一年,平均病葉率最高為9.0%,病情指數最高為3.50??梢?,玉米南方銹病的發生程度受氣候條件的影響較大,同時與種植環境也有一定的關聯性。

4.3 玉米南方銹病發生程度與品種之間的關系

根據近幾年的田間觀察,玉米南方銹病的發生與品種有一定的關系,不同品種間有差異。一般表現為在同一年份白軸品種發病較輕,紅軸品種發病較重,在重發年份表現更為明顯。例如,績溪縣種植的蠡玉16、蠡玉18、隆平206等白軸品種在重發年就表現出這一特點。

4.4 玉米南方銹病發生程度與施肥情況的關系

績溪縣玉米種植施肥特點:施足基肥,早施拔節肥,重施穗肥?;室话阋匀獜秃戏?25~300 kg/hm2為主,部分農戶加上腐熟農家肥15 000 kg/hm2左右;在拔節期,即出苗后30 d,追施尿素105~150 kg//hm2、氯化鉀90~120 kg/hm2;重施穗肥,即出苗后60 d,追施尿素150 kg/hm2,遲施會加重該病的發生。偏施氮肥會導致玉米徒長,造成植株間蔭蔽,通風透光條件差,植株抗逆力下降,偏施氮肥的田塊發生程度明顯重于科學合理施肥田塊。

綜上,玉米南方銹病在績溪縣發生輕重與當年的氣候條件、不同類型田地、栽培品種、施肥配方等有一定關系。偏重發生年份一般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降雨日數多達15 d以上,且7、8月份平均溫度低于30 ℃以下。平均溫度高于30 ℃或降雨日數偏少都將對南方銹病的侵染危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次,不同類型田對南方銹病的發生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旱地種植排水良好,田間小環境不利于病害侵染,水田種植田間濕度大有利于病菌侵染,遇雨天容易造成病害蔓延??共∑贩N的選擇對病害的防控也很重要,不同品種間的抗性差異在大田種植過程中有一定表現,尤其在重發生年份,田間植株的癥狀非常明顯。因此,玉米南方銹病的發病條件是多方面的,在監測預警過程中應該加以綜合考慮。

5 防治策略

不同年份玉米南方銹病的發生程度不一樣,所以在防治策略也要做相應的調整。病害偏重發生年份要做到提前預防,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分別進行防治1次。中等以下發生年份要實行普防與挑治相結合。普防是在發現病菌侵染的初期及早開始用藥防治,挑治是在發病的重點區域開展防治。具體策略如下。

5.1 選用抗性品種

抗性品種篩選需要對本地種植的品種進行抗性比較,通過田間調查,多點位比較。特別在中等以上發生年份,開展全面普查,同時要開展有目的的品種對比試驗,采取在品種展示種植過程中只噴施殺蟲劑,不噴施殺菌劑,直至收獲前對比品種間的發病情況進行篩選。選擇發病較輕的品種作為本地推廣品種。

5.2 農業措施

一是優化種植方式,深耕細耙土地,起壟種植,平地種植的要開好“三溝”,利于排水。雨后要注意及時清溝瀝水,排漬降濕,促進玉米生長;視苗情適量噴施昂力邦、氨基寡糖素等葉面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減少病害的發生。二是適當早播,播種密度要合理,施肥要按照配方施肥或施用玉米專用緩釋肥,增施農家肥和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盡量抑制植株旺長。

5.3 藥劑防治

5.3.1 防治時間。防治玉米南方銹病,重在一個“早”字,早預防、早治療[5]。防治時間總體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以后,以見到發病的病斑作為噴藥防治的開始時間,最遲要在抽雄前開展第一次防治。偏重發生年份至少要開展2次以上防治,2次用藥防治的間隔時間在10~15 d。

5.3.2 防治藥劑及方法?;瘜W防治可分為藥劑拌種、適期預防和及時防治3種措施。①藥劑拌種。在播種前可選用三唑酮進行拌種,用藥量為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 g拌種5 kg。注意:拌種時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別時拌種劑的使用量一定要按照說明書使用,不得隨意增加用量,避免產生藥害,影響種子出苗。拌種后放在陰涼處,在1 d內播完,以防止拌過的種子來熱,造成發芽率降低。②預防措施。應抓住大喇叭口期這個預防的關鍵時期,推薦噴施一次戊唑醇+肟菌酯或苯醚·醚菌酯,預防玉米南方銹病流行的同時可兼防其他病害。③防治措施。南方銹病發病速度快,在發病初期就應及時噴藥防治,防治藥劑以三唑類藥劑為主,可選擇三唑酮、氟硅唑、氟環唑、苯甲·丙環唑、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等藥劑進行防治,在孢子萌發高峰期用藥對孢子萌發有抑制作用,一般間隔7~10 d噴施1次,連續2~3次,交替使用不同藥劑,噴勻噴足,若噴藥后24 h遇雨,雨停后應及時補噴。

由于玉米南方銹病發病時期處在玉米生長中后期,此時玉米植株高大,不利于小型植保機械作業。最好選用自走式噴桿噴藥機和植保無人機噴霧。在選用植保無人機時要注意加大用水量,飛行速度要慢,選擇在天氣晴朗、無風條件下作業。

5.4 統防統治

由于玉米南方銹病在適宜的條件下病菌侵染速度快,防治的最佳窗口期較短,對于連片種植的區域,開展統防統治十分必要。一是縮短防治時間,提高防治效率,比如大面積連片種植玉米,防治時間最好在2~3 d完成。二是提高防治效果。由于統防統治一般使用大型植保機械,噴灑藥液比較均勻,尤其是植保無人機噴藥,智能化程度高,不會因為設備因素造成噴藥不均勻,同時也可以避免出現漏噴或重噴,有效提高農藥利用率,降低農藥使用量。

6 結語

綜上所述,掌握玉米南方銹病的發病規律,開展病害動態發展的監測預警,把握防治適期,選用對路防治藥劑,利用現代植保機械,適時開展科學防治是做好玉米南方銹病防治工作的關鍵所在。持續開展玉米南方銹病防治技術的不斷更新,才能更好地保障玉米生產安全。

參考文獻

[1]王煒,張芳. 江蘇北部玉米南方銹病的發生及防控對策[J]. 浙江農業科學,2019,60(6):925-927.

[2] 高連珍,王志霞,李春貞,等. 故城縣夏玉米南方銹病發生與防控技術[J]. 河北農業,2022(6):73-74.

[3] 謝守田. 皖北玉米南方銹病的發生及防治[J]. 現代農業科技,2016(15):129,131.

[4] 竇炳新. 鹽山縣夏玉米南方銹病的發生及防治[J]. 現代農村科技,2022(3):31-32.

[5] 姜雪,王德高. 2021年諸城市玉米南方銹病重發原因及防治對策[J]. 基層農技推廣,2023,11(1):110-113.

(責編:何 艷)

猜你喜歡
防控策略發生規律
雙叉犀金龜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術研究
小麥蚜蟲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初探
論“破窗理論”及其在環境犯罪防控中的應用
冠癭病在阿勒泰地區發生規律及防控措施
商業銀行審計風險與防控策略初探
傳染病SEIQR模型在肺結核病防控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