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

2023-07-31 04:48李曉暢
青少年學刊 2023年2期
關鍵詞:西遷理論課載體

周 鵬 李曉暢

西遷精神內蘊愛國主義基因,飽含愛國主義情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 2017 年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對15 位交通大學西遷老同志的來信作出重要指示首提西遷精神。 2018 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再次提到西遷老教授的來信。 2020 年4 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西安交通大學時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绷暯娇倳浽诙唐趦热翁峒拔鬟w精神,充分彰顯了西遷精神的教育價值和育人功能。 對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系統研究,更好地發揮西遷精神的教育價值和育人功能成為新時代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大議題之一。

一、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意蘊

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需要從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加快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與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三個層面加以認識和把握。

(一)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需要

時代新人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擔當民族復興的歷史大任。 時代新人所要培養的是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需要青年一代具備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基本素養。 這些基本素養的養成與西遷精神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可以在西遷精神的傳承創新中加以培育。 傳承創新西遷精神就是要傳承創新老一輩西遷群體“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精神。

首先,胸懷大局精神為時代新人宏大人生格局的培育塑造了榜樣。 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人生格局的大小決定了胸懷的大小、眼光的長遠以及人生的高度。 具備宏大的人生格局,才能突破狹隘的“自我”束縛,擔當起民族復興的歷史大任。 老一輩西遷群體立足于新中國的發展,以國家教育布局、工業布局為重,舍棄了上海優越的發展環境,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投身于大西北建設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老一輩西遷群體堪稱胸懷大局的典范,為時代新人宏大人生格局培育提供了鮮活的教材。

其次,無私奉獻精神為時代新人正確人生觀的養成確立了風向標。 樹立何種人生目標,持有何種人生態度以及如何評價人生價值是事關青年一代能否樹立正確人生觀的關鍵性問題。 對于這一系列重大的人生問題,西遷群體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做出了正面回應:以實現國家民族利益作為最高的人生追求,以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甘為人梯的態度對待人生,以為國家社會做出貢獻的大小作為評價人生的價值標準。 西遷群體將個人價值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為青年一代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提供了明確的價值引領。

再次,弘揚傳統精神為時代新人的培育提供了充盈的文化滋養。 時代新人的培育需要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西遷精神蘊含著諸如“為世憂樂的君子之志、義無反顧的君子擔當和經世致用的實干精神”[1]等內涵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 這些優秀傳統文化集中呈現了謙謙君子所應具備的品格和操守,為時代新人的培育提供了肥沃的文化養料。

最后,艱苦創業精神為時代新人的培育貢獻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艱苦創業精神是崇高理想信念的體現,更是實現偉大事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西遷群體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對艱苦創業精神做出了完美的詮釋。 在大西北這樣一個極其艱苦的環境下,他們艱苦奮斗,勇于創新,鑄就了西部大開發的偉業。 艱苦創業精神鞭策著當代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錘煉良好的意志品質、練就過硬的業務能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二)加快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的需要

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局出發,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新要求,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2]加快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需要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營造西遷精神的示范效應,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的形成注入強勁的精神動能,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人才支撐。

首先,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夠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的形成營造積極的示范效應。 從國家治理層面來看,我國的西部布局是通過四步完成的。 第一步是一五時期的西遷之旅,第二步是三線建設時期的西遷高潮,第三步是世紀之交的西部大開發戰略,第四步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其中尤數第一步條件最艱苦、環境最惡劣,但也正是第一步的西遷之旅奠定了堅實的教育基礎、科技基礎,為整個西遷布局的跨越式發展鋪平了道路。 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向廣大高校師生宣傳普及老一輩西遷群體的光榮事跡,有利于為新一代知識分子樹立西遷榜樣,堅定他們為西部崛起拼搏奉獻的決心,感召他們義無反顧地投入到西部大開發新格局的建設中去。

其次,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夠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的形成注入強勁的精神動能。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 西部大開發新格局的形成需要先進思想文化的引導,特別需要形成于西部地區本土精神——西遷精神的引導。 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要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特征把西遷群體的“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精神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價值引領、精神激勵、情感認同等層面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形成發展做出貢獻。

再次,能夠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的形成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人才支撐。 西部大開發新格局的形成需要不斷提升創新發展能力,而創新發展能力的不斷提升又需要引入大量的符合西部地區需要的專業化人才。 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助于促進青年一代從國家布局高度充分認識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意義和時代機遇,引導青年一代扎根西部、在西部地區創新創業,進而為促進西部地區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充裕的人才保障。

(三)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很強的時效性,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地改革創新。 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增強思政課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的現實需要。

首先,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利于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 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本質上就是要增強思政課立德樹人、培育擔當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能力。 西遷精神的核心、精髓以及其所內蘊的各種具體精神不僅為大學生成為時代新人提供了明確的價值引領和行為導向,而且在協調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集體利益關系,促進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中發揮了認知主導功能、情緒調控功能、情感培育功能、意志錘煉功能和人格塑造功能,極大地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

其次,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利于增強思政課的理論性。 理論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回應學生、說服學生、引導學生的有力武器。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盵3]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西遷精神的提出背景、歷史地位、核心、精髓、內涵、時代價值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深入透徹的學理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師的理論水平,增強思政課的學理支撐力;另一方面有利于結合西遷實踐講解西遷群體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增強思政課的學理闡釋力。

再次,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利于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 親和力是推進思政課入腦入心的潤滑劑。 西遷精神的背后是無數個催人淚下、激人奮進的西遷故事。 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利于我們講好西遷精神情感故事,充分闡釋西遷精神的家國情懷,以情感人、以情動人,通過情感的交流融合增進學生對思政課教學內容的情感認同,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進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功效。

最后,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利于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 針對性凸顯了思政課的問題意識,具體體現為思政課“教什么”和“學什么”的問題。 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西遷精神所要傳遞和表達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愛黨、報國、為民”。 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利于我們構建“黨—國家—人民”三位一體的思政育人體系,在黨、國家和人民有機統一中集中探討解決當代大學生應當如何“愛黨、報國、為民”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二、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實梗阻

隨著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意義的日益彰顯,部分思政工作者已經對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重大議題做出了初步地嘗試和探索。 在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探索過程中,思政工作者們普遍遭遇了如下現實梗阻。

(一)融入內容梗阻

西遷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融入內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西遷精神的融入對象。 要實現融入內容與融入對象的無縫銜接,首先要厘清融入內容,深刻領會西遷精神的實質,精準把握西遷精神的核心要義。 然而在現實的融入過程中卻存在著對西遷精神的認識不全面、不準確、難以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相對接的現象。

第一,對西遷精神的育人價值重視不夠。 西遷精神在人生觀教育、道德觀教育、政治觀教育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的教育價值。 思政工作者較為重視西遷精神的人生觀、道德觀教育價值,多把西遷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人生觀、價值觀等領域,而對西遷精神的政治觀教育價值關照不足。 西遷是基于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 西遷精神的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西遷的戰略意義以及西遷精神的精髓決定了西遷精神的政治觀教育價值在其教育價值體系中處于統帥地位。低估西遷精神的政治觀教育價值,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功能,不利于大學生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的培養。

第二,將西遷群體狹義化,進而對西遷精神榜樣示范功能融入不足。 西遷群體以西遷的交大師生為代表,但不局限于西遷的交大師生。 西遷群體由數萬名西遷的干部、工人和知識分子組成,涉及高教、軍工、金融、建筑、紡織、電力、機械等多個行業。 將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多以交大師生的西遷事跡為典型案例,較少提及其他行業、其他群體的西遷事跡,弱化了西遷精神的榜樣示范功能。

第三,融入內容的碎片化。 西遷精神是“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精神的有機統一。 將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需要以西遷精神的核心、精髓為綱,把握好各個具體精神之間的內在關聯,實現西遷精神的整體性融入。 部分思政教師對西遷精神內涵的挖掘不到位,尚未形成對西遷精神的整體性認識,只將自己熟識的部分融入到思政課當中,破壞了融入內容的整體性。

(二)融入載體梗阻

西遷精神需要借助多元載體的動態交互方能全方位、全過程、立體化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當中。 然而在融入實踐中卻存在著融入載體過于單一、融入內容、融入形式與融入載體不相適應等問題。

一方面,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載體較為單一,尚未形成多元載體的融入合力。 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大思政課”的宏觀視野,多以案例載體為主,多將融入場域局限于高校思政課堂內部,沒有將實踐載體、校園文化載體、社會輿論載體等媒介手段納入到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載體體系中來。 融入載體的單一、融入場域的狹小使得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形式過于單一,不利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進行思想交流、產生情感共鳴。

另一方面,沒有根據不同載體的特點及其在融入過程中的功效設計與其相適應的內容和形式。課程載體、實踐載體、校園文化載體、社會輿論載體各有特點,在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中發揮著不同的功效。 無視融入載體的特性,千篇一律地將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當中,將極大地降低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承載傳遞西遷精神的效率效能。

(三)融入方法梗阻

融入方法是影響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實效性的關鍵一環。 恰當地選擇融入方法并非易事,經常陷入融入方法單一化、偏于泛化、陳舊化、過于顯性化等誤區。

第一,融入方法單一化,缺乏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 將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時多采用理論教育法,通過灌輸的方式將有關西遷精神的理論講授給學生,而較少運用實踐鍛煉法、榜樣示范法、自我教育法、比較鑒別法等教育方法。

第二,融入方法偏于泛化,缺乏應有的針對性。融入方法的泛化既表現為沒有根據不同門類高校思政課程的性質、目標、教學特點等有針對性地設計融入方法,又表現為沒有根據受教育者的年齡、專業、實際思想狀況等具體特點有針對性地運用教學方法。

第三,融入方法陳舊化,缺乏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 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的教學方法較為傳統,落后于網絡信息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教學需求,需要依托于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盡快實現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化。

第四,融入方式過于顯性化,缺乏與隱性融入方式的互通互補。 將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時多把學生放在被動受教的位置,多采用更具公開性、直接性的說教方式,而較少地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通過潛隱的、非正規的方式對受教育者進行滲透。[4]融入方法剛性有余而柔性不足,容易忽視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引發受教育者的情感抵觸。

(四)融入機制梗阻

融入機制是確保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實效性的重要保障。 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尚處于探索階段,在融入機制層面還存在諸多不足。

第一,價值引導機制偏頗。 在融入理念上過多關注對于西遷精神的知識性傳授,輕視對西遷精神情感認同與實踐養成的培育。 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以理性認知為基礎,貴在認同,重在踐行。 培育大學生對西遷精神的情感認同,引導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西遷精神才是將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的最終目的。 因此,這種重知識傳授、輕認同培育和實踐養成的價值引導機制需加以修正。

第二,師資保障機制不足。 將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需要大量的真學真懂真信西遷精神,并且善于掌握和運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藝術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一支這樣的思政隊伍尚處在建設當中,還不能夠滿足將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的現實需求。

第三,教學評價機制滯后。 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評價機制的建構落后于教學工作本身。 尚沒有從教學評價機制層面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展開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沒能充分發揮出教學評價機制對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應有的診斷作用、激勵作用和調節作用。

三、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路徑

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尚處于探索階段。 疏解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實梗阻,增強西遷精神的育人實效需要在加強學理研究、拓展整合融入載體、創新變革教學方法、建立健全融入機制等方面不斷優化創新融入路徑。

(一)加強學理研究

加強學理研究是提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性、理論性的必然要求。 眾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性、理論性的生成是基于一定“學理”的基礎之上的。 加強學理研究,深耕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理依據,不僅能夠克服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依據不足現狀,而且能夠為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具有主導力、吸引力、親和力的學術思想與話語體系支撐。 加強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理研究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加強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理闡釋工作。 積極組織科研團隊,構建科研平臺,通過優化人員配置、營造科研氛圍、加大相關研究成果資助力度等方式吸引相當數量的科研人員投入到西遷精神研究中來。 針對西遷精神的提出背景、歷史地位、核心、精髓、內涵、時代價值、弘揚路徑等進行系統研究,形成對西遷精神的整體性認識,為厘清融入內容奠定理論基礎。

另一方面,將學理闡釋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編纂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以教材體系為依托鞏固推進西遷精神學理研究。 將西遷精神融入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要堅持人本性與政治性相結合、歷史性與現實性相呼應、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原則,要分課程、分環節、分受眾對象地編寫教材內容,要協調處理好教學與科研、教師講授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與日常教育、思政課與專業課之間的關系。

(二)拓展整合融入載體

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運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各種載體都有各自的特點、功用及適用范圍,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同時,他們之間又互相聯系、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互相作用”。[5]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特質決定了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無法滿足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需求,需要將不同載體協調整合起來,以多元載體的集成效應來推進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首先,要以大思政課的宏觀視野打通融入載體壁壘。 “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盵6]“大思政課”需要課堂載體、實踐載體、校園文化載體、社會輿論載體等多元教育載體來共同承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內容和方法。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放在大思政視野下加以審視,必須糾正課堂載體“包打天下”的錯誤做法,將課堂載體、實踐載體、校園文化載體、社會輿論載體等媒介手段納入到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載體體系中來。

其次,依據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融入載體。 “理性認知、情感認同、意志錘煉、行為養成”是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四大教育目標。 我們應當根據各種教育載體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融入教育目標。比如我們可以通過課堂載體實現理性認知目標,通過校園文化載體、社會輿論載體實現情感認同目標,通過實踐載體實現意志錘煉和行為養成目標。

再次,在多元教育載體的有序交互中促進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各種教育載體均服務于有效承載教育內容的需要,呈現出相互滲透、相互輔助的態勢。 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要充分發揮每一種教育載體的育人功能,而且要將不同的教育載體有機組合起來,通過不同教育載體之間的優勢互補更好地推進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三)創新變革教學方法

創新變革教學方法是增強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針對性的有效手段。 創新變革教學方法需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綜合運用多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開辟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條條大路”。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主客體為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采取的一切思路、手段和程序的總和”[7],是溝通教育主客體的橋梁和紐帶。 多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綜合運用有助于高效地將西遷精神所蘊含的正能量傳遞給學生,從理性認知、情感認同、日常生活等多個層面拓展教育主體與客體的溝通渠道,促進學生將西遷精神自覺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助力知識傳授與認同培育和實踐養成的價值引導機制的雙通暢。

第二,增強教學方法的針對性,打通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最后一公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依據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運用教學方法。 比如針對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的理性認知目標可以運用灌輸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針對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的情感認同目標可以運用榜樣示范法、情景教學法,針對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的意志錘煉和行為養成目標可以運用實踐鍛煉法、日常熏陶法等等。

第三,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法,更迭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伴隨場域?,F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教學方法的優化升級提供了契機。 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理應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而不斷更迭。 比如在情景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可以借助AR 技術、VR 技術虛擬仿真西遷情境,使學生沉浸在西遷群體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體驗當中;在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上,可以融入數字展示技術全方位地展現西遷群體的西遷歷程以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灌輸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可以借助大數據算法精準把握學生對西遷精神的理論需求情況和認知情況,更加因材施教地加以灌輸。

第四,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打造“剛柔并濟”的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過程。 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既要系統地、公開地、直接地向學生開展西遷精神教育,又要借助課程思政、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隱性地、有趣味性地、無意識性地加以滲透。 在整個融入過程中“顯性教育偏重于政治道德規范的灌輸和理論政策的宣講,隱性教育則偏重于道德規范和主導意識形態的浸潤與彌散”。[8]只有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有機統一起來,形成優勢互補,才能更好地推進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四)建立健全融入機制

協調推進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落細落小落實需要以健全的融入機制為保障。 我們只有敢于破舊立新,方能破解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遇到的各種機制難題。

第一,樹立正確的價值引導機制。 樹立正確的價值引導機制就是要指明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終極目標,引導融入的各項工作以終極目標為核心,圍繞終極目標開展。 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最終目的在于把西遷精神所內蘊的愛國主義基因轉化為大學生的強國之志、報國之行。 當這個終極目標確立之后,我們就要把引導學生立報國之志、踐愛國之行作為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工作的核心,其他的一切工作都要服從服務于這個核心。

第二,加強師資保障機制。 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最終要靠思政工作者來貫徹落實。 因此,加強思政課師資保障機制,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師資隊伍刻不容緩。 加強師資保障機制一是要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擴大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招生規模,加快健全本科、碩士、博士一體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體系,逐步擴大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背景的師資體量;二是要完善教師轉入機制,通過發放崗位補貼、提供發展平臺、拓展晉升空間等方式將有志向有能力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優秀教師吸引到思政工作隊伍中來;三是要拓展思政教師培訓機制,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覺悟和業務水平。

第三,積極構建教學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機制對西遷精神融入思政課具有診斷融入問題、監督融入過程、調節融入方式、評價融入效果的作用。 積極建構教學評價機制需要將教與學的各方均納入到教學評價中來,把學生評價、教師自評、督導評教和行政評教有機結合起來;需要將教學評價貫穿于融入的各個環節當中,把教學前的診斷性評價、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以及教學完成后的總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需要綜合運用被指標化的量表、深度訪談、座談、深入課堂聽課等方式將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

猜你喜歡
西遷理論課載體
創新舉措強載體 為僑服務加速跑
西安交通大學西遷博物館雕塑作品《交大西遷知名教授》
堅持以活動為載體有效拓展港澳臺海外統戰工作
西遷豐碑
弘揚西遷精神,鑄就“西遷精神”出版工程
西遷贊歌·東情路——東北地區西遷民族美術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選登
TiO_2包覆Al_2O_3載體的制備及表征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
“721”人才培養模式與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
醫學院?;A化學理論課教學改革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