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椎管內分娩鎮痛的優化管理

2023-08-02 15:24杜唯佳劉志強
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麻醉藥羅哌卡因

杜唯佳, 劉志強

(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麻醉科,上海 200040)

椎管內分娩鎮痛技術使母嬰受益遠大于風險,已成為產婦首選的產時鎮痛方式。自2018年國家衛健委頒布《關于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通知》后,我國椎管內分娩鎮痛的實施率有了顯著的提高。2022年8月,國家衛健委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加強生殖健康服務,擴大分娩鎮痛試點,規范相關診療行為,提升分娩鎮痛水平。目前,全國913家試點醫院平均分娩鎮痛率已接近60%。隨著分娩鎮痛的廣泛開展,如何進一步提高分娩鎮痛質量是當前亟需解決的難點問題。本文聚焦椎管內穿刺定位技術、硬膜外導管設計、輸注技術改良和硬膜外腔藥物的合理應用,結合相關國內外循證醫學依據,進一步探討椎管內分娩鎮痛的優化管理。

1 穿刺定位技術的改良

1.1 阻力消失法(loss of resistance, LOR)

正確定位硬膜外腔位置是保證椎管內分娩鎮痛有效性的前提基礎。自1921年Pagés和1933年Dogliotti發明LOR至今,LOR成為定位硬膜外腔位置最常用的方法,包括空氣法和液體法。多項研究探討了兩種媒介的優劣。就鎮痛效果而言,兩者在疼痛評分方面沒有顯著差異[1];在不良反應方面,使用液體作為媒介時硬膜外導管置入困難、意外血管內置管、阻滯不全和意外硬脊膜刺破的發生率顯著高于空氣。其理論依據是液體不易被壓縮,進入硬膜外腔后可以起到推開硬脊膜和周圍血管叢的作用,有利于置管的同時降低了穿破硬脊膜和血管的風險;此外,相比空氣,使用液體作為媒介時的落空感會更明顯[2]?;谝陨蟽瀯?使用液體似乎更加安全,多項全球范圍內的調查結果亦顯示多數麻醉醫生偏好使用液體[2]。但也有研究結果提示,兩種方法的選擇應取決于麻醉醫生的操作習慣,使用熟悉的媒介可以減少穿刺失敗和意外刺破硬脊膜的風險,降低穿刺時異物感[3]。雖然LOR是目前硬膜外腔的主流方法,但非金標準,LOR的判定是基于麻醉醫生的主觀感受,因此特異性較差,當穿刺針偏離了中線位置進入椎旁肌肉和組織時也會出現落空感,即假陽性LOR。近年來發明的CompuFlo硬膜外壓力傳感系統是基于LOR原理,通過壓力傳感技術,實時、客觀性地反映硬膜外腔壓力的變化,每秒鐘可以捕捉到4次硬膜外針尖末端壓力的細微變化,并且提供壓力圖像和聲音反饋,有助于操作者識別LOR和鑒別假陽性LOR。研究發現使用該技術進行硬膜外腔定位的準確率高達97.1%,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4]。然而,目前該技術并未大規模開展,考慮到是外接裝置,如何保證全程無菌,減少感染的風險是該技術進一步推廣的難點之一。

1.2 硬脊膜刺破硬膜外(dural puncture epidural, DPE) 和腰硬聯合(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CSE)穿刺技術

由于分娩鎮痛的穿刺節段在L1L2以下,可以通過針內針技術刺破硬脊膜引流出腦脊液從而確認硬膜外腔位置?;谠撛淼腃SE和DPE穿刺技術可以增加置管的準確性,但刺破硬脊膜后需確定腦脊液的回流。研究顯示,刺破硬脊膜后,有或沒有腦脊液回流后置管,后續兩組的導管重置率分別為22.2%和9.3%[5]。因此,如果沒有腦脊液回流,建議重新調整硬膜外穿刺針的位置,否則可能導致硬膜外導管位置不佳、重置或者鎮痛不全。此外,CSE或DPE在肥胖產婦中的定位優勢可能更為顯著,由于肥胖產婦體表定位困難且假陽性LOR風險增加,其成功實施鎮痛的關鍵是確認中線位置,在針內針確認腦脊液回流后置管基本可以保證導管位置良好。Tan等[6]比較了DPE和傳統硬膜外穿刺技術用于肥胖產婦的鎮痛效果,結果發現兩組鎮痛不良事件(單側阻滯、導管位置調整、硬膜外藥物追加、導管重置和中轉剖宮產麻醉失敗率)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兩組在干預前均使用了超聲輔助定位,可能一定程度掩蓋了DPE的定位優勢;其次,在鎮痛維持階段脈沖容量不足也是導致DPE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原因之一[7]。因此,未來的研究將致力于進一步探究DPE和CSE穿刺技術在穿刺定位困難人群中的潛在優勢,從而指導椎管內分娩鎮痛的安全開展。

1.3 可視化超聲引導穿刺技術

可視化技術被廣泛用于臨床麻醉,近年來超聲用于產科麻醉的報道屢見不鮮。它可以輔助椎管內穿刺定位和評估進針深度,從而減少穿刺失敗率和反復穿刺造成的損傷,改善鎮痛效果[8]。研究發現,在BMI正常的產婦中,使用超聲引導下硬膜外穿刺,可以精確測量皮膚到硬膜外腔的距離[9]。而在肥胖產婦中,使用超聲引導下定位可以增加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減少反復穿刺次數和定位時間,從而提高產婦的滿意度[10-11]。手持式超聲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它攜帶方便,操作簡單。研究發現其在用于肥胖產婦的定位效果可以與傳統超聲相媲美,在產科人群中有一定的發展前景[12]。但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有一定工作經驗的麻醉醫生和操作者,超聲引導與傳統定位相比可能并無優勢。但對于初學者來說,超聲引導下穿刺可以顯著提高穿刺成功率[13]。因此,對于有經驗的操作者和觸診定位簡單的產婦,超聲可能并無優勢。而在一些體表定位困難或解剖標志異常,如脊柱側彎、有脊柱手術史、肥胖和難以觸診到骨性標志的產婦,超聲引導定位下穿刺可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4 硬膜外腔壓力示波(epidural waveform analysis, EWA)技術

該技術是基于LOR原理,穿刺針在達到硬膜外腔后阻力消失,壓力驟降。當穿刺針或硬膜外導管正確置入硬膜外腔時,通過壓力傳感器可以探及到和脈搏或心率一致的共振波形;但當進入周圍解剖組織,如韌帶、肌肉、脂肪等,無波形出現。研究發現,使用EWA確認硬膜外腔位置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89%、86%、98%和43%[14]。與傳統的LOR相比,EWA確認硬膜外腔位置的失敗率顯著降低(24%vs2%,P=0.002)[15]。然而,以上數據均來自與胸段硬膜外測壓的結果,在腰段特別是在產科人群中是否有同樣的優勢仍然未知,值得進一步探究。此外,盡管EWA有一定的理論優勢,但在臨床上并未大規模開展,主要原因是其操作繁瑣,而且耗費較大,目前仍然主要用于臨床研究。

2 硬膜外導管的改良

2.1 材質

不同的材質會直接影響導管彎曲剛度、抗拉強度以及置管的順應性(是否會盤曲、變形)。螺旋加強型導管是導管發展史上的一大技術進步。內層的螺線鋼絲加強了導管的韌性,從而減少導管脫出、打折的風險[16-17]。此外,內層螺旋鋼絲在導管末端較為稀疏,增加了導管在硬膜外腔的延展性和順應性,同時降低了導管誤入蛛網膜下腔和血管的風險。相比非加強型導管,留置螺旋加強型導管的阻力明顯減小,明顯縮短置管時間,也降低了導管移位的風險[17]。材質不同還會間接影響臨床應用效果。在置管方面,材質柔軟的導管在硬膜外腔遇到神經根或阻力時會卷曲或避開,從而降低感覺異常的發生率。然而,其穿刺成功后置管不暢的發生率較高[18],而手法調節,如施壓置管、旋轉穿刺針等會增加硬脊膜穿破的風險,增加了穿刺時間,給患者帶來不適。尼龍材質由于其彎曲剛度是傳統聚乙烯塑料的2倍,材質的差異顯著增加了該導管置管的1次成功率(99.2%vs85%,P<0.000 1)[18]。然而,對于在人體溫度下可變軟的材質,如聚氨酯,在置管時由于溫度尚未傳導均勻此優勢并不明顯。導管分裂、斷裂往往與導管的抗拉強度有關,雖然普遍觀點認為導管殘留在體內不會造成不良結局。但仍有導管殘留導致感染、蛛網膜下腔狹窄等并發癥的風險。在遇到拔管困難時推薦的處理方法有: 改變患者體位,改為側臥胸膝位下拔管;等3060 min后嘗試拔管;通過導管推注生理鹽水,同時緩慢拔管。聚酰胺相比其他導管材質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對于加強型導管,去除內層鋼絲并不能提高其抗拉強度[19],拔管困難時拔出導管內層鋼絲反而會破壞導管的完整性。此外,導管末端35 cm部分通常會留置在硬膜外腔,接近人體的核心溫度(37 ℃)。研究發現,聚酰胺尼龍混合材質的導管在(37±1) ℃下抗拉強度下降,而Pebax(聚酰胺和聚醚嵌段共聚物)和聚酰胺材質導管不受影響[19]。對于這類材質的導管,推注室溫的生理鹽水可能有助于降低導管溫度從而加強其抗拉強度[20]。因此,了解不同材質硬膜外導管的特征將有助于椎管內鎮痛的安全實施以及處理導管相關的不良事件。

2.2 開孔設計

導管開孔的數量和位置一定程度上都會影響臨床效果,包括藥物在硬膜外腔的擴散、感覺異常和血管內置管的發生率。單孔和多孔的導管設計也各有利弊。末端開孔的單孔設計由于限制了藥液擴散的方向,可能更有助于早期發現血管內、蛛網膜下腔置管,但缺點是導管容易置入一側導致藥物無法兩側均勻分布,從而增加了阻滯不全的發生率。阻滯節段缺失在單孔導管中也經常出現,也是由于導管末端開口位置在硬膜外腔的位置不良導致。由于末端單向出液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藥物的側方擴散,加上在妊娠晚期硬膜外血管叢增生進一步阻礙了藥物擴散,鎮痛不全的發生率往往更高。而末端封閉的多孔導管可能更有益于藥物在硬膜外腔的擴散,也降低了側孔被血塊或周圍組織堵塞的發生率。但多孔的設計會增加藥液進入其他腔隙的風險,如蛛網膜下腔、硬膜下間隙、血管。此外,多孔導管的優勢似乎僅限于非加強型導管。最近一項研究比較了加強型單孔和多孔導管應用于分娩鎮痛的效果[20],結果發現在鎮痛起效和維持階段多孔導管并無優勢,研究使用的是傳統背景輸注聯合患者自控的給藥模式,較低的輸注壓力可能會影響多孔導管發揮作用。由于多孔導管側孔的出液情況往往受輸注/推注速度的影響,在低速輸注模式下,藥液只能從近側孔隙流出,多孔導管的作用等同于單孔導管。但隨著輸注速率的增加,遠端孔隙逐漸出液,在手動推注達到最高流速時,所有的側孔全部發揮作用。提示多孔導管只有在聯合較高的輸注速率時才能發揮最佳的鎮痛效果。

3 硬膜外腔給藥技術的改良

完善的分娩鎮痛需覆蓋到下胸段和骶尾部,因此藥物在硬膜外腔擴散的范圍直接影響了分娩鎮痛的效果。程控間歇硬膜外脈沖(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 PIEB)自2006年被用于分娩鎮痛以來備受青睞。它是一種間歇性脈沖式的給藥技術,大容量脈沖式的給藥壓力使藥物在硬膜外腔的擴散更加廣泛。幾項高質量隨機對照研究和Meta分析相繼證實,與傳統的背景輸注或患者自控鎮痛相比,PIEB可以減少局部麻醉藥用量,降低爆發痛和器械助產的發生率,縮短產程,提高患者滿意度[21-23]?;诖罅康陌踩院陀行缘呐R床研究證據,PIEB可能替代傳統背景輸注成為分娩鎮痛維持階段的首選給藥模式。

3.1 PIEB參數設置

PIEB泵的參數設置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包括脈沖間隔時間,脈沖藥物容量和脈沖速率。一項通過序貫法研究PIEB間隔時間的結果顯示,使用10 mL 0.062 5%布比卡因+2 μg/mL芬太尼作為脈沖量時,對于90%產婦鎮痛有效的脈沖間隔時間(effective interval 90%, EI90)為40 min,產婦在第二產程前不需要PCEA,且運動阻滯及感覺阻滯平面過高的發生率最低[24]。根據這項研究結果,Zakus等[25]用同樣的藥物配方和40 min間隔時間,也是用序貫法探究第一產程時90%產婦鎮痛有效的脈沖容量(effective volume 90%, EV90),結果顯示其約為1011 mL,容量增加會使感覺平面升高和運動阻滯,而容量減少會導致阻滯不全。Wong等[26]的研究結果也支持10 mL作為PIEB脈沖容量能達到最佳的鎮痛效果。然而,進一步觀察發現,上述研究中達半數的產婦感覺阻滯平面>T10,雖然未引起任何不良反應,但是阻滯平面高預示局部麻醉藥在硬膜外腔擴散過廣。理論上,容量對藥物擴散平面的影響較大,為了進一步減少脈沖容量(5 mL)但又不影響鎮痛效果,Bittencourt等[27]將布比卡因濃度提高至0.125%,使用序貫法得到的EI90為35 min,雖然此研究中運動阻滯和低血壓的發生率極低,但遺憾的是,感覺阻滯平面過高的問題并未得到解決,仍有50%產婦感覺阻滯平面>T6。該團隊又進一步將布比卡因濃度提高至0.25%,脈沖容量減少至2.5 mL,使用序貫法得到的EI90為20 min,較低濃度布比卡因(0.062 5%)10 mL作為脈沖容量時測得的間隔時間縮短一半,其結果直接導致了局部麻醉藥消耗量的增加近一半,雖然未出現運動阻滯但是感覺平面過高的問題仍然存在[28]。作者解釋是該研究中使用了較高的脈沖速率(500 mL/h)所致??梢?雖然PIEB的臨床優勢已得到明確證實,但其最佳參數設置仍然不明。國內分娩鎮痛較常用的局部麻醉藥是羅哌卡因,研究發現10 mL 0.08%羅哌卡因+0.3 μg/mL舒芬太尼作為脈沖量時的EI90為42 min[29]。如固定40 min為間隔時間,0.075%羅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配伍時的EV90是10 mL,0.1%羅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配伍時的EV90是9 mL[30]。上述研究結果為國內有效開展PIEB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

3.2 PIEB脈沖速率和脈沖壓力對鎮痛效果的影響

體外研究結果顯示,隨著脈沖速率的增加,脈沖壓力增高,染料擴散距離和面積增加[31]。理論上來說,高速率脈沖可以產生更大的脈沖壓力從而使藥物擴散更加廣泛。但近期的兩項隨機對照研究都相繼發現,高速率和低速率(兩項研究分為300 mL/hvs100 mL/h,125 mL/hvs250 mL/h)對各自的觀察結局均無影響[32-33]。但隨著泵速增加會使感覺阻滯平面升高。椎管內分娩鎮痛達到T10即能達到完善的鎮痛效果,平面過高,如≥T6會增加產婦低血壓的風險[33]。因此,雖然高速率可以增加脈沖壓力,但是否有助于感覺平面的擴散以及相關的不良反應仍然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藥物在硬膜外腔擴散情況決定了鎮痛效果,主要有兩種方式: 在注射點周圍的藥物呈均勻分布,提供了完善的鎮痛效果;而遠離注射點的藥物呈不規則、不對稱分布。藥物的這兩種擴散方式決定了鎮痛的絕對和相對平面。Casellato等[34]發現,在PIEB給藥模式下,一旦達到最高的感覺阻滯平面,在之后的PIEB循環給藥過程中,相對和絕對平面基本固定,因此,作者建議一旦阻滯平面固定,可以不定時去評估阻滯情況,從而減少隨訪頻率。

3.3 硬膜外導管設計對PIEB效果的影響

硬膜外導管的不同設計會影響PIEB的脈沖壓力以及臨床鎮痛效果。國內學者對PIEB的4種輸注速率(120、240、360、480 mL/h)聯合國內常用的12種不同設計的硬膜外導管進行測壓,結果發現脈沖壓力與脈沖速率呈正相關;細管徑、末端封閉、鋼絲加強型的導管設計會增加脈沖壓力。在使用較高脈沖速率(>360 mL/h)時,應使用粗管徑的硬膜外導管以降低報警風險[35]。該團隊在此基礎上展開染料擴散試驗,探索在較高脈沖速率(>360 mL/h)下的最佳導管設計,結果發現末端閉合的單孔導管相比末端閉合的多孔導管在染料擴散距離和面積上均有優勢[31]。進一步的臨床研究結果證實,在480 mL/h脈沖速率下,單孔導管在鎮痛起效、局部麻醉藥消耗、骶尾部阻滯等方面均優于多孔導管[36]。該系列研究的結果顛覆了既往的認知,其機制可能是單孔導管結合高脈沖速率產生噴射樣效應,促使藥物在硬膜外腔更快、更廣泛地分布。藥物在硬膜外腔均勻分布是有效鎮痛的前提,分布不均會增加單側阻滯、斑塊阻滯、阻滯節段缺失等阻滯不全的發生率,不同硬膜外導管在PIEB模式下藥物在硬膜外腔的分布情況及鎮痛效果仍需研究加以證實。

3.4 DPE+PIEB

DPE技術的原理是通過硬脊膜上的穿刺孔易化藥物的跨膜滲透,促使硬膜外腔的藥物進入蛛網膜下腔而發揮作用,縮短了鎮痛起效時間[37]。那么PIEB大容量、高壓力的脈沖給藥模式是否能使DPE的穿刺孔在鎮痛維持階段也發揮優勢呢?國內學者發現DPE+PIEB相比傳統硬膜外+PIEB可以顯著降低局部麻醉藥消耗量和患者PCEA的次數[21]。然而,Tan等[6]在肥胖產婦中并未發現DPE+PIEB的優勢,可能的原因肥胖會導致腹內壓和硬膜外腔壓力增加,麻醉藥需求降低;此外,該研究中使用了更大容量、更頻繁的PCEA設置[38]。在參數設置方面,Song等[39]通過序貫法發現,在DPE+PIEB給藥模式下,8 mL 0.1%羅哌卡因+0.3 μg/mL舒芬太尼作為脈沖量時的EI90為41 min。而國內的另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使用10 mL 0.1%羅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作為脈沖量時的EI50和EI90分別為52.5 min和37.0 min[40]。未來的研究將致力于探索DPE+PIEB給藥模式下最佳的容量設定以及不同PIEB泵速對研究結果的影響。

4 硬膜外腔藥物的合理使用

4.1 局部麻醉藥

硬膜外腔藥物使用不當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如延長產程,影響運動功能,引起胎心率異常,增加器械助產率,瘙癢,低血壓和尿潴留的發生率。許多研究相繼證實了使用低濃度的局部麻醉藥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一項Meta分析結果顯示,低濃度(≤0.1%)相比高濃度(>0.1%)布比卡因,可以顯著降低器械助產率,第二產程時間和運動阻滯的發生率,兩組疼痛評分無差異[41]。而另一項比較低濃度布比卡因(≤0.1%)和未使用硬膜外分娩鎮痛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器械助產率,剖宮產率和產程時間無差異,再次證實了低濃度局部麻醉藥的臨床安全性[42]。最近的一項系統回顧和Meta分析探究了超低濃度布比卡因(≤0.08%)的潛在優勢,結果發現硬膜外分娩鎮痛使用超低濃度局部麻醉藥可獲得與低濃度(0.08%0.1%)和高濃度(≥0.1%)局部麻醉藥相似或更佳的母嬰結局,但局部麻醉藥的用量更少,提示未來的研究將探尋進一步降低局部麻醉藥濃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獲得更多的臨床受益[43]。

局部麻醉藥引起的硬膜外相關母體發熱(epi-dural related maternal fever, ERMF)是近年來研究的焦點問題。Del Arroyo等[44]的研究顯示,臨床使用濃度的布比卡因可破壞產程中正常的白細胞炎癥相關生理,損害有對抗致熱原作用的IL-1RA,從而使ERMF風險上升。在另一項體外實驗中,Wohlrab等[45]發現羅哌卡因劑量依賴性誘導人臍靜脈內皮細胞和胎盤滋養細胞的凋亡以及釋放促炎因子IL-6、IL-8和PEG2,其導致的細胞損傷和死亡涉及多條信號通路,地塞米松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該效應。然而,體外實驗并不能很好地模擬體內的病理生理過程,也無法使暴露的局部麻醉藥濃度變化與臨床完全一致。那么臨床上降低局部麻醉藥濃度是否可以降低ERMF的發生率呢?研究結果存在爭議。Zhou等[46]的回顧性研究發現相比0.1%羅哌卡因,使用0.075%羅哌卡因能顯著降低ERMF的發生率,減少IL-6和TNF-α的釋放從而減輕炎性反應。而Chen等[47]的一項隨機對照研究發現,0.078%和0.1%兩種濃度的羅哌卡因對ERMF的發生率并無影響,認為在回顧性研究中,未定時監測體溫是導致ERMF發生率較低的主要原因。此外,鎮痛起效后,兩組產婦IL-6水平較基線水平都顯著升高,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诂F有的證據有限,無法證實局部麻醉藥濃度和ERMF的確切聯系。而各個研究中對于發熱定義的不同也是導致結果差異的原因之一,目前大多數研究將38 ℃作為診斷閾值,但Greenwell等[48]發現ERMF超過37.5 ℃就會增加新生兒不良反應的風險,包括肌張力降低、輔助通氣、Apgar評分降低和新生兒抽搐。因此,筆者建議在今后的研究中應選用合適及統一的發熱診斷標準進行比較[49]。

4.2 輔劑的應用

可樂定和新斯的通常作為輔劑用于椎管內分娩鎮痛,相比鞘內注射,硬膜外途徑所產生的副反應較小,并且可以延長鎮痛時間。將兩種藥物作為輔劑用于腰硬聯合麻醉分娩鎮痛相比無輔劑對照組,可顯著降低局部麻醉藥消耗,提高產婦滿意度[50]。雖然其提高分娩鎮痛效果的作用有限,但是可以降低爆發痛發生率,但臨床醫師需要警惕其帶來的低血壓、過度鎮靜等不良反應[51]。中國學者將右美托咪定作為輔劑加入椎管內分娩鎮痛配方中,結果表明,0.1%羅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組產婦相比,0.1%羅哌卡因+0.25 μg/mL右美托咪定+0.25 μg/mL舒芬太尼組產婦鎮痛起效更快,局部麻醉藥消耗量與瘙癢發生率更低;0.1%羅哌卡因+0.5 μg/mL右美托咪定組產婦相比,0.1%羅哌卡因+0.25 μg/mL舒芬太尼組產婦運動神經阻滯發生率更低[52]。麻醉科醫師在椎管內分娩鎮痛配方中添加輔劑時,需要注意超說明書用藥的問題,并向產婦、家屬做好解釋說明的工作。

新型硬膜外穿刺定位技術,硬膜外導管的改良、程控間歇硬膜外脈沖輸注技術和硬膜外腔藥物的合理應用使椎管內分娩鎮痛的質量及安全性顯著提升。LOR仍是定位硬膜外腔最常用的手段,基于LOR原理開發的壓力傳感系統以及可視化超聲引導穿刺技術能提高穿刺定位的準確性,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DPE和CSE穿刺技術可增加置管的準確性,未來的研究將致力于探索其在穿刺定位困難人群中的潛在優勢。PIEB是新興的硬膜外腔輸注技術,其臨床優勢已得到證實,但其最佳參數設置仍然不明;且目前多數研究結果都基于初產婦,初產婦和經產婦的宮縮特點有顯著差異,因此未來的研究應對經產婦PIEB的參數設置作進一步的探究[53-54]。此外,還應進一步圍繞硬膜外腔藥物組合和劑量選擇,以及硬膜外導管適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開展高質量臨床研究,從而優化分娩鎮痛的臨床管理,推動舒適化醫療的發展,切實提升分娩鎮痛質量。

猜你喜歡
麻醉藥羅哌卡因
芬太尼與曲馬多復合羅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兒術后鎮痛中的應用對比
分析舒芬太尼、鹽酸羅哌卡因在無痛分娩中應用效果
常見麻醉藥在獸醫臨床上的應用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臨床藥理學和毒性特征
羅哌卡因在臨床麻醉及疼痛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咪達唑侖抗焦慮治療對擇期腰椎手術患者術中麻醉藥用量及術后恢復的影響
小劑量低濃度羅哌卡因與布比卡因蛛網膜下腔阻滯在混合痔術中的效果比較
0.375%羅哌卡因與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滯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的效果及安全性
針灸復合全身麻醉干預麻醉藥用量的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
羅哌卡因與左旋布比卡因復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鎮痛效果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