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秩序分層的生成機理:基于社會封閉的視角

2023-08-02 10:54王勇輝彭波
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2023年4期
關鍵詞:島國太平洋秩序

王勇輝 彭波

摘要國際秩序分層是國際社會中各個行為體之間權力相互作用的結果。本文引入了社會學領域內社會封閉的分析方法,將社會封閉理論應用于國際關系,構建了國際社會封閉理論,把國際秩序分層視為上級行為體自上而下的排斥和下級行為體自下而上的模仿,并闡釋這種分層的生成機理。國際社會封閉的策略主要有三種:排斥、包容與嵌入。排斥與模仿是推動國際秩序分層的主要動力,排斥是主要的權力作用方式,模仿則是包容策略中的一種重要途徑。作為對國際社會封閉理論的檢驗,本文分析了在南太平洋地區形成的封閉性安全體AUKUS如何對太平洋島國進行排斥,及太平洋島國所提出的“藍色太平洋”構想如何采取模仿策略應對相關排斥。

關鍵詞社會封閉國際社會封閉國際秩序分層排斥模仿

在國際社會中,各個行為體圍繞利益展開競爭,希望謀求在國際社會管理中的有利地位。在競爭過程中,各個行為體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其權力作用相互交織,導致了國際秩序分層。這種分層基于權力的相互關系,體現了國際社會的等級制,對不同的行為體地位進行排序。?Janice?Bially?Mattern,?Ay

e?Zarakol.?Hierarchies?in?World?Politics[J].?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2016,?70(3):13.在相互競爭的過程中,各個行為體采取不同的策略,策略的選擇不僅體現出了權力的運用,還對國際秩序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從社會封閉理論(social?closure?theory)的視角來看,主要分為排斥(exclusion)、包容(inclusion)與嵌入(incorporation)這三種策略。國際秩序分層主要受到來自兩個方面的動態相互作用:一方面,處于優勢地位的行為體為保證自身利益,構建封閉圈對外部行為體實施排斥;另一方面,被排斥的行為體采取模仿策略進行反抗。?Tristen?Naylor.?Social?Closure?and?the?Reproduction?of?Stratified?International?Order[J].?International?Relations,?2022,?36(1):13;?Tristen?Naylor.?Social?Closure?and?International?Society?Status?Groups?from?the?Family?of?Civilised?Nations?to?the?G20[M].London:Routledge,?2019:1.這種雙重作用不僅使得國際秩序展現出清晰的界線,而且進一步劃分了行為體的等級和地位。

從歷史上來看,19世紀在國際社會中形成的“文明國家大家庭”(The?Family?of?Civilized?Nations)便是具有排他性的封閉群體。?“文明國家大家庭”:由19世紀歐洲所謂“文明”國家聯合而組成的帶有排外性的圈子(charmed?circle),將國家劃分為“文明”與“野蠻”等類型,不同的類型對應不同的國際地位。隨著西歐國際社會的全球化和殖民體系的進一步發展,“文明標準”(The?Standard?of?Civilization)成為管理國際社會秩序的主要制度。?Bull?Hedley,?Adam?Watson,?eds.?The?Expansion?of?International?Society[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4:1330.“文明標準”的目的是通過兩種方式對國際秩序進行分層:一方面,確定行為體在國際格局中處于什么位置;另一方面,確保處于優勢地位的行為體具有特定的特征,將他們歸類為“文明國家”。?Gerrit?W?Gong.?The?Standard?of?Civilization?in?International?Society[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4:424.“文明標準”基于文明和種族等級制度,將歐洲國家和非歐洲國家區分開來。?Dimitrios?Stroikos.?Introduction:?Rethinking?the?Standard?of?Civilisation?in?International?Relations[J].Millennium,?2014,?42(3):546556.?在當代國際領域中依然存在著歷史上曾出現過的國際社會的分層,國際秩序也呈現出等級制的特點。隨著殖民體系的崩潰,“文明標準”的說法在國際話語中消失了,但是這種排他性的思維仍然存在,并且在當今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例如以自由秩序、規范原則、人權、民主、經濟發展等為借口,對其他行為體進行排斥。?Gerrit?W?Gong.?Standards?of?Civilization?Today[C]//?Mehdi?Mozaffari,?ed.?Globalization?and?Civilizations,London:?Routledge,?2002:7796;?David?P?Fidler.?The?Return?of?the?Standard?of?Civilization[J].?Chicago?Journal?of?International?Law,?2001,?2(1):137157;?Mehdi?Mozaffari.?The?Transformationalist?Perspective?and?the?Rise?of?a?Global?Standard?of?Civilization[J].?International?Relations?of?the?AsiaPacific,?2001,?1(2):247264;?Jack?Donnelly.?Human?Rights:?A?New?Standard?of?Civilization??[J].?International?Affairs,?1998,?74(1):123.社會封閉作為社會學的一種理論,應用到國際關系領域,將有利于解釋一系列問題:當今國際社會中的“封閉游戲”是如何通過排斥、包容和嵌入這三種方式進行的,以及這種“封閉”如何將國際秩序分層?國際社會“封閉”具有哪些表現形式,其作用路徑是怎樣的?推動國際秩序分層的動力是什么?

基于此,本文通過社會封閉理論來探析國際秩序的分層,在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的基礎之上,厘清社會封閉理論的來源,進而對社會學中的“封閉”和國際社會“封閉”加以區分。從社會封閉的視角解釋國際秩序的分層,探究推動國際秩序分層的雙重動力,并以AUKUS??AUKUS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簽訂的三邊安保聯盟協定,是一種小多邊安全體,由澳大利亞(Australia)、英國(the?United?Kingdom)和美國(the?United?States)的英文縮寫組合而成。2021年,美英澳首腦聯合發表聲明,宣布建立三邊安全同盟,計劃在防務安全相關的多個領域開展合作,其中包括美英支持澳大利亞獲得核動力潛艇。參見:樊吉社.?美澳英三國防務合作探析[J].?現代國際關系,2021(11):1825.與太平洋島國(Pacific?Island?Countries)?太平洋島國所包含的行為體:帕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密聯邦)、馬紹爾群島、基里巴斯、瑙魯、巴布亞新幾內亞(巴新)、所羅門群島、瓦努阿圖、斐濟、圖瓦盧、湯加、薩摩亞、庫克群島與紐埃。提出的“藍色太平洋”構想的互動關系為案例,從排斥與模仿的角度對國際秩序分層雙重動力加以檢驗。

一、相關文獻回顧

社會封閉理論源于馬克斯·韋伯(Max?Weber)的社會分層學說,既包括排斥的一面,也包括包容的一面。已有研究對于社會封閉和國際秩序分層的研究主要側重于以下三點。

第一,關于社會封閉理論的起源及發展。韋伯認為,一種社會關系,無論它的性質是公共的還是私有的,如果它的規則體系并不拒絕任何愿意加入的人參加進來,那么這種社會關系就是對外部“開放”的。然而,在某種社會關系中,根據主導個體的主觀判斷和約束規則,有某些特定的群體被排除在外了,或者其參與是有限的,那么這種社會關系對外部就是“封閉”的。?[美]戴維·格倫斯基.社會分層[M].王俊,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123127.弗蘭克·帕金(Frank?Parkin)指出社會封閉是一個雙向的利益博弈過程,不僅包括對外部群體的排斥,還包括被排斥群體所采取的反制措施。?Frank?Parkin.?Marxism?and?Class?Theory:?A?Bourgeois?Critique[M].?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79:4245.安東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提出了階級結構化理論,采用結構化的概念來分析當代社會中的階級結構和相互關系是如何形成的,這一理論也成為新韋伯主義階級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Anthony?Giddens.?The?Class?Structure?of?the?Advanced?Societies[M].?London:?Hutchinson,?1973:107113.蘭德爾·柯林斯(Randall?Collins)從社會教育的視角發展了韋伯的社會封閉理論,認為文憑社會就是一種個體主義的社會排斥,也是一種社會封閉。?Randall?Collins.?Credential?Society:?An?Historical?Sociology?of?Education?and?Stratification[M].?New?York,:?Academic?Press,?1979:2330.從以上研究來看,社會封閉的產生和發展大致經過了兩個時期,分別是韋伯時期和新韋伯主義時期。

第二,社會封閉理論與國際關系。愛德華·基恩(Edward?Keene)將當代歐盟的“規范性力量”與歐洲早期的“文明標準”進行對比研究,指出當代歐盟規范性權力的建立依賴于個人主義的社會封閉形式。?Edward?Keene.?Social?Status,?Social?Closure?and?the?Idea?of?Europe?as?a?“Normative?Power”[J].?European?Journal?of?International?Relations,?2012,?19(4):939949.艾伊斯·扎拉科爾(Aye?Zarakol)從社會學的視角出發,指出國際社會封閉可能會對國家的外交政策等產生影響。?Aye?Zarakol.?After?Defeat:?How?the?East?Learned?to?Live?with?the?West[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0:120.奧利弗·施密特克(Oliver?Schmidtke)和賽姆·奧茲庫魯梅茲(Saime?Ozcurumez)指出國家和公民身份等構建了一種無形的邊界,特別是涉及跨國流動問題時,國家之間出現了一種較為明顯的封閉。?Oliver?Schmidtke,Saime?Ozcurumez.Of?States,?Rights,?and?Social?Closure?Governing?Migration?and?Citizenship[M].?New?York:?Palgrave?Macmillan,?2008:117.瑪麗娜·杜克(Marina?Duque)指出,社會封閉塑造國際地位秩序,即一個國家現有的關系網絡會影響這個國家獲得更高地位的可能性。?Marina?G?Duque.?Recognizing?International?Status:?A?Relational?Approach[J].?International?Studies?Quarterly,?2018,?62(3):577592.特里斯坦·奈勒(Tristen?Naylor)將社會封閉理論進一步與國際關系結合,并且指出通過社會封閉理論可以更好地研究行為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理解行為體在國際社會中的競爭目的。奈勒認為封閉不僅僅是通過排斥實現的,還通過行為體之間的規范、價值觀和宗教等因素實現。?Tristen?Naylor.?Social?Closure?and?International?Society?Status?Groups?from?the?Family?of?Civilised?Nations?to?the?G20[M].?London:Routledge,?2019:110.基于此,奈勒從兩個方面推動了以等級、地位和分層為重點的研究:一方面,進一步發展了基恩、扎拉科爾、舒爾茨、杜克等學者的相關理論,使用新韋伯主義的社會封閉理論來解釋國際領域上級和下級的分層模式;另一方面,以安·唐斯(Ann?Towns)的研究為基礎,研究行為體的相對等級地位如何影響其行為。?Ann?E?Towns.?Norms?and?Social?Hierarchies:?Understanding?International?Policy?Diffusion?“From?Below”[J].?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2012,?66(2):179209.?基于以上學者的研究,可以發現社會封閉理論在國際關系的應用側重于分析行為體之間的相互關系。

第三,關于國際秩序轉型的研究。國外學者對于國際秩序的研究中,大多數關注的是等級體系,重點研究的是上級(superordination)行為體和下級(subordination)行為體?上級行為體對應的即是處于優勢地位的行為體,下級行為體則是處于劣勢地位的行為體。之間的關系。?Meghan?McConaughey,?Paul?Musgrave,?Daniel?H?Nexon.?Beyond?Anarchy:?Logics?of?Political?Organization,?Hierarchy,?and?International?Structure[J].?International?Theory,?2018,?10(2):181218;?CarstenAndreas?Shultz.?Hierarchy?Salience?and?Social?Action:?Disentangling?Class,?Status,?and?Authority?in?World?Politics[J].?International?Relations,2019,?33(1):88108;?Edward?Keene.?The?Standard?of?“Civilization”,?the?Expansion?Thesis?and?the?19thCentury?International?Social?Space[J].?Millennium,?2014,?42(3):651673;?Wendy?Bottero.?Stratification:?Social?Division?and?Inequality[M].?London:?Routledge,?2005:1430.?賈妮斯·比亞利·馬特恩(Janice?Bially?Mattern)和艾伊斯·扎拉科爾(Ay?e?Zarakol)認為,從分層的視角出發,可以研究多種類型的等級秩序。?Janice?Bially?Mattern,?Aye?Zarakol.?Hierarchies?in?World?Politics[J].?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2016,70(3):623654.艾伊斯·扎拉科爾指出,通過等級制度和行為體的行為可以研究等級的狀態。?Aye?Zarakol.?Theorising?Hierarches:?An?Introduction[C]//Aye?Zarakol,ed.?Hierarchies?in?World?Politics.?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7:4.愛德華·基恩和卡斯滕安德烈亞斯·舒爾茨(CarstenAndreas?Shultz)提供了對權力的多維理解,并且在將韋伯的分層理論引入國際關系時,把對國際秩序的分層研究放在中心位置。?Edward?Keene.?The?Standard?of?“Civilisation”,?the?Expansion?Thesis?and?the?19thCentury?International?Social?Space[J].Millennium,?2014,?42(3):651663;?CarstenAndreas?Shultz.?Hierarchy?Salience?and?Social?Action:?Disentangling?Class,?Status,?and?Authority?in?World?Politics[J].?International?Relations,2019,?33(1):88100.約翰·斯科特(John?Scott)指出研究國際秩序的分層有利于更好地分析群體在國際秩序中的相對地位,而不是只考慮單個行為體的地位。?John?Scott.?Stratification?and?Power:?Structures?of?Class,?Status?and?Command[M].?Bristol:?Polity?Press,?1996:12.赫德利·布爾(Hedley?Bull)從社會生活秩序出發,展開了對國際秩序的研究,將國際秩序定義為追求國家社會或國際社會的基本或主要目標的行為體格局。?[英]赫得利·布爾.無政府社會:世界政治中的秩序研究[M].?張小明,?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27.亞歷山大·溫特(Alexander?Wendt)指出,國際社會中存在著三種體系文化——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并且認為這分別對應三種世界秩序模式:沖突模式、競爭模式和安全共同體模式。?[美]亞歷山大·溫特.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M].?秦亞青,?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2540.?安德魯·赫里爾(Andrew?Hurrell)指出國際秩序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多元和有限的社會,世界由相互獨立的主權國家組成,反過來又通過各種制度規則聯系在一起。?[英]安德魯·赫里爾.?全球秩序的崩塌與重建[M].?林曦,?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35.國外學者對于國際秩序的研究較多從行為體的視角切入,重點探討行為體特別是國家之間的相互關系。

綜上,現有的相關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形成對國際秩序的認識,強化對秩序中等級制的理解。大多國際秩序研究所采取的視角都是基于國際秩序轉型方面的動力,以及秩序內部的變動情況。建構主義對國家的概念做出了界定,并且對“國家行為”和“團體施動者行為”做出了解釋,在這個意義上國家是作為“團體人”的概念內涵。?[美]亞歷山大·溫特.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M].?秦亞青,?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98218.?身份影響著國家的利益,利益決定了對外行為。在無政府秩序中,國家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競爭,當有的國家不愿既有利益丟失時,便會采取一種社會封閉的方式,將其他國家排斥在利益圈外。由于行為體之間的關系處于不斷變化發展之中,國際社會封閉所展現的不是一種靜態關系,而是一種能夠反映出行為體之間的權勢斗爭與地位變化的動態過程。

從社會封閉的視角分析國際問題,有以下幾點理論創新。第一,從社會學的角度來分析國際關系中的問題,實現了跨學科的融合研究。社會封閉原是探究社會分層現象的理論,相關學者通過融合發展,將其引入國際關系領域,形成一種新的視角。第二,通過發展國際社會封閉理論來分析國際秩序的分層,可以更具體深入研究不同行為體在等級秩序中的行為,以及其各自的行為是如何將國際秩序分層的。從等級秩序內部行為體的相互作用出發,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國際秩序的變動與調整。第三,在案例驗證部分,基于AUKUS與太平洋島國提出的“藍色太平洋”構想的互動關系,用理論檢驗個案,以證實國際社會封閉理論相關假設。目前已有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其一,社會封閉主要還是注重分析群體內部與外部之間的關系,以排斥為主要策略,而對群體內部的分層有待深入發掘;其二,在利用國際社會封閉理論分析國際秩序分層方面,國際社會封閉的策略分析主要側重于排斥與包容,對嵌入策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還存在不足。

二、社會封閉的理論假設

社會封閉理論為研究國際社會中存在的分層現象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本文在社會封閉理論的基礎之上,深入分析社會封閉的策略,進而嘗試將社會封閉理論由國內社會拓展至國際社會。

(一)社會封閉:概念與展現策略

社會封閉理論由馬克斯·韋伯提出。韋伯認為社會封閉是一種過程,即社會群體通過設置成員資格并限制其他群體的加入,以某種壟斷手段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李春玲,呂鵬.?社會分層理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105106.弗蘭克·帕金對社會封閉的進一步解釋是:社會集群(social?collectivities)通過把資源和機會局限于有特別資格的范圍以最大化自身獲益。?Frank?Parkin.?Marxism?and?Class?Theory:?A?Bourgeois?Critique[M].?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79:4244;?Raymond?Murphy.?Social?Closure:?The?Theory?of?Monopolization?and?Exclusion[M].?London:?Clarendon?Press,?1988:3050;?Randall?Collins.?Credential?Society:?An?Historical?Sociology?of?Education?and?Stratification[M].?New?York:?Academic?Press?Inc.,?1979:2964.?為了達到封閉的目的,實現對自身利益的維護,社會群體通常會采用某種方式或者特殊的標志將自身與其他群體區分開來,比如通過語言、宗教、種族、階級、性別等。

在社會學內,社會封閉的作用在于使得某個社會群體的利益得到保護,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有兩種機制:排他和內固。帕金認為排他和內固是兩種相對應的形式,分別對應著兩個不同的階層。排他意味著對外部群體的排斥,從作用上來看是有利于鞏固現有分層秩序的;而內固則是指被排斥的群體聯合起來而做出的集體反應,是對現有分層秩序的一種挑戰。?Frank?Parkin.?The?Social?Analysis?of?Class?Structure[M].?London:?Tavistock?Publiction,?1974:47.由此可以發現,排他與社會封閉的內涵高度契合,通過排他可以很好地實現對資源的控制并使地位得到穩固,因而排他也是社會封閉的主導機制。在一個社會系統內,社會封閉將會導致社會系統的分層化。排他與內固的相互作用類似于一種沖突模式,由于權力的運用,沖突在排斥和被排斥的群體間產生。?Randall?Collins.Credential?Society:?An?Historical?Sociology?of?Education?and?Stratification[M].?New?York:?Academic?Press,?1979:50;?Raymond?Murphy.?The?Struggle?for?Scholarly?Recognition:?The?Development?of?the?Closure?Problematic?in?Sociology[J].?Theory?and?Society,?1983,?12(5):631658.這種相互作用存在于多種位置格局中,社會系統內部的成員關系與社會群體規模有一定的聯系。?Peter?M?Blau.?A?Macrosociological?Theory?of?Social?Structure[J].?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1977,?83(1):2654.當某個社會群體通過排他機制塑造出一個特權圈子時,在其之下的階層由于遭到了排斥,采取內固的方式進行應對,這樣逐級作用就產生了一個等級分明的分層秩序。

為了明確社會封閉的生成機理及其實際效果,需要闡明社會封閉的具體策略。社會封閉的策略是行為體在爭奪地位過程中行使權力的手段,其目的是實現或者維持自身的地位,以及否認或授予其他行為體的地位。?Frank?Parkin.?Marxism?and?Class?Theory:?A?Bourgeois?Critique[M].?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79:4245.在借鑒先前研究的基礎上,當前學術界對社會封閉策略的討論主要有兩種:排斥(exclusion)和篡奪(usurpation)。

其一,社會封閉通過排斥來實現。排斥是所有分層系統中最主要的封閉模式,通常由社會中的優勢群體對外部群體實施。根據排斥的不同標準,可以將排斥分為集體主義排斥和個體主義排斥。?董良.從韋伯到帕金:社會封閉理論的發展和思考[J].學術論壇,2015(3):127130.集體主義排斥大多基于種族、宗教、語言等方面的因素,將某個群體完全排除在外;從流動性的視角來看,個體主義排斥允許個人的流動,并且個體主義排斥是基于學歷或者財富。從排斥的標準可以發現,排斥顯示出的是一種優勢地位。?Robert?E?Goodin.?Inclusion?and?Exclusion[J].?European?Journal?of?Sociology,?1996,?37(2):343371.群體采取排斥策略,是為了謀求維持對其他各方的壟斷優勢,這種壟斷有利于其保持在群體內部的競爭優勢,進而更好地控制資源與機會。?Max?Weber.?Open?and?Closed?Relationships[C]//David?B?Grusky,?Katherine?R?Weisshaar,?eds.?Social?Stratification:?Class,?Race,?and?Gender?in?Sociological?Perspective.?New?York:?Routledge,?2018:330337.排斥不僅可以強化階層本身的地位,而且也會對社會系統內部的流動性產生阻礙作用。

其二,社會封閉通過篡奪實現。篡奪是排斥所產生的結果和集體反應,社會封閉的策略不僅僅局限于排斥,與之相對的還有被排斥群體的反應。由于被排斥的群體沒有足夠的能力采取排斥策略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篡奪策略成為被排斥群體維護利益的主要手段。當某個群體被排斥時,往往會采取聯合的方式來應對,這種反應是基于對自身利益的保護。排斥與篡奪之間最大的區別在于,排斥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權力運用,優勢群體通過對弱勢群體的排斥來確保自身優勢。而篡奪則是自下而上的一種作用,弱勢群體通過這種方式謀求更高的地位。?Raymond?Murphy.?The?Structure?of?Closure:?A?Critique?and?Development?of?the?Theories?of?Weber,?Collins,?and?Parkin[J].?The?British?Journal?of?Sociology,?1984,?35(4):547567.被排斥群體采取篡奪策略不僅是一種反抗,而且也構成了對優勢群體的挑戰,排斥與篡奪的互動形成了社會的分層體系。

社會封閉在社會學意義上的策略主要包括上述的排斥與篡奪兩種,展現了一種社會等級關系和權力作用方向。通過這兩種方式,地位較高的優勢群體自上而下實行排斥,地位較低的弱勢群體則自下而上實行篡奪,正是這樣的一種相互作用,使得社會系統出現了分層。

(二)國際社會封閉:概念與展現策略

社會封閉是不同階層為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采取的行為,而不是一種靜態的存在。由于地位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社會想象,將其理論化需要借助于社會學理論。就國際社會中的成員資格和地位確定而言,也需要一種方法來分析成員的行為。在無政府秩序中,各個行為體會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展開競爭,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對社會封閉理論加以完善,從國內社會延伸到國際社會,才能更好地解釋體系中的分層與排斥。

國際社會封閉理論是指各個行為體在國際社會中為了改善自身地位或維護自身利益,構建出一個具有準入規則的封閉性圈子,進而將資源和機會獲得限制在封閉性圈內。?Tristen?Naylor.?Social?Closure?and?International?Society?Status?Groups?from?the?Family?of?Civilised?Nations?to?the?G20[M].?London:?Routledge,?2019:1935.封閉可以理解為自我對他者的一種排他性機制,在國際社會中,封閉類似于“刺激—反應”模式。?國家關系中的刺激—反應模式:國家任何對外政策、行動及與之相關的調整都是一種“刺激”他國的方式,甚至調整對內政策及行動在某些時候也是一種“刺激”他國的方式。當他國察覺到時,便會采取相應的對策,這種說法也可以理解為博弈論。參見:謝劍南.國際關系退化機制與國際秩序重構[M].北京:時事出版社,2014:174178.國際社會封閉理論中,施動者是國家行為體,國際社會封閉是一種國家行為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方式,并且這種封閉可能會導致國家間的沖突。愛德華·基恩根據社會學家弗蘭克·帕金的觀點,指出國際社會封閉傾向于“創造”一個具有共同特征的從屬群體,即一個被定義為多方面處于不利地位的群體。與社會生活一樣,國際社會生活的組織化程度也較高,并且在高度組織化的國際社會中,國家利益是由各國共享的規范和價值所塑造的。?[美]瑪莎·芬尼莫爾.國際社會中的國家利益[M].?袁正清,?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3.按照這樣的觀點,國家利益的維護就需要組織中各個國家行為體的密切配合,組織中的規范是國際社會封閉的體現。

國際社會封閉的主要施動者是國家。國家是具有身份和利益訴求的行為體,并且身份可以產生動機和行為特征。?[美]亞歷山大·溫特.?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M].?秦亞青,?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220228.?在國際社會中,區分自我與他者的標準是國家單位。?對于自我與他者的表述,參見:Iver?B?Neumann.?Self?and?other?in?International?Relations[J].European?Journal?of?International?Relations,?1996,?2(2):139174;?[英]巴里·布贊.?美國和諸大國:21世紀的世界政治[M].?劉永濤,?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525.對于國際社會封閉而言,當他者的利益客觀存在并與自我利益產生沖突時,排斥往往就會出現,被排斥的行為體通常會采取相應的反制措施。國際社會封閉的實施策略主要有三種:排斥、包容與嵌入。這三種策略中,既包括群體內的封閉策略,也包括群體外部的封閉策略。

其一,作為行為體對外部的一種策略,排斥表現為對外的排他性。當國家在國際社會中感知到利益威脅時,一國甚至多國在其關系網內部設立封閉性屏障,以確保自身在物質和理念方面的優勢。在等級制度中,主導國擁有剩余控制權,附屬國則沒有這種權利。?David?A?Lake.?Anarchy,?Hierarchy,?and?the?Variety?of?International?Relations[J].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1996,?50(1):133.在實施排斥的過程中,一般是占有優勢地位的行為體對處于弱勢行為體進行排斥,其產生作用的邏輯是由內而外的。并且在排斥策略中,行為體會構建一種“流動性安全閥”(Mobility?Dampeners)機制?“流動性安全閥”指群體內部限制流動的一種手段,具有不公開的性質,通過更為隱蔽的方法實現群體內部的封閉。,進一步維持自身的特權地位,將其他行為體限制在從屬或者邊緣地位。?Tristen?Naylor.?Social?Closure?and?International?Society?Status?Groups?from?the?Family?of?Civilised?Nations?to?the?G20[M].London:Routledge,?2019:5356.這種機制通過阻滯系統內部行為體的流動性,對內部產生的沖突形成一定的緩沖作用,進而有利于維持系統內部的穩定性。

如表1所示,排斥的對象主要包括外部行為體和內部行為體,排斥的形式主要有集體主義排斥和個體主義排斥。排斥的對象也可以理解為排斥的范圍;其中,對內的排斥,無論是基于集體主義還是個體主義的,其排斥強度較低。但是這種對內部的排斥會加劇內部的分層?;诩w主義的對外部行為體的排斥,產生的是一種強排斥力,這種排斥可能基于文化、宗教、種族、價值觀等,而基于個體主義的對外排斥則是一種弱排斥力。對外部的排斥強調了行為體之間的差別,加劇了行為體之間的對抗。國際社會中的排斥與國際關系等級制密切相關,等級制度是世界政治的普遍特征,并與權力密不可分。在當代國際關系中,由權力決定的國家地位順序反映了其等級性質,國家也通過多種方式嵌入各種等級體系。?CarstenAndreas?Schulz.?Hierarchy?Salience?and?Social?Action:?Disentangling?Class,?Status,?and?Authority?in?World?Politics[J].?International?Relations,2019,?33(1):88108.

其二,包容作為國際社會封閉的一種重要策略,當上級行為體采取的排斥策略無法全面解釋國際社會封閉時,能夠對其予以補充。包容策略指被排斥的群體在不推翻現有秩序的前提下,尋求某種途徑來改善在現有秩序中的地位。包容策略有兩種具體的實施途徑:一是關系性策略,即行為體試圖改變自身的排名順序。在這個過程中,較為激進的做法是行為體將會實行篡奪,即行為體為了抵制其他行為體的排斥,通過篡奪來獲得平等的地位。較為保守的做法是行為體的聯合,通過各種機制共同合作,進而尋求某種機會加入封閉圈。這種保守的策略是基于對現有秩序的充分尊重,而集體觀念也使得等級關系更加牢固。?華佳凡,孫學峰.?國際關系等級理論的發展趨勢[J].?國際觀察,2019(6):4459.二是身份適應策略,更加準確的說法是模仿性策略。從身份的角度來解釋,即行為體通過模仿獲得身份的承認,本質上模仿也是一種對排斥的反應。這種模仿是被排斥的行為體對自身行為的一種規范,希望在行為上將自身與處于更下層的行為體區分開來,因而采取了類似的策略。模仿策略可以分為外部模仿和內部模仿,外部模仿主要是在國際層面,指的是采取武力或者非武力方式獲得身份承認。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合作性質的模仿,即被排斥的行為體之間以合作的方式共同擴大自身的影響并謀求在國際社會管理中的地位。內部模仿則是指行為體如何參與國際社會管理,這有助于重塑自身的身份,并表現得更像封閉圈內的行為體。這也要求行為體進行自我改革和規范自身行為,只有如此才能在國際社會管理中充分展現自身的功能。

其三,嵌入策略是對行為體內部互動關系的展現。嵌入策略指內部行為體如何接納外部行為體,如何確定新加入的行為體在系統中的地位,以展現不同行為體在一個系統內部的相互作用。對于新加入的行為體,內部行為體一般會根據其作用來確定地位。例如在歐盟當中,一些小國與經濟體量更為龐大的國家相比,建立專業的政策和戰略網絡所需的財政資源與行政資源有限,并且在相關議題上無法發揮更大作用,那么其在體系中的相對地位就會較低。?Harald?Baldersheim,?Michael?Keating.?Small?States?in?the?Modern?World:?Vulnerabilities?and?Opportunities[M].??Cheltenham:?Edward?Elgar?Publishing,?2015:5061.?小國的共性是“小”,這也是小國脆弱性非常顯著的根本原因,由此產生了小國的另外兩個屬性,即依賴性和邊緣性。?韋民.?規模、體系與小國脆弱性[J].國際政治研究,2013(1):6570.但這并不意味著歐盟中所有的小國都無法發揮作用。即使一些小國處于邊緣的位置,在一些具體的領域內也能夠發揮集體戰略性的功能。比如,2019年芬蘭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推動歐盟應對氣候變化,致力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歐洲這一目標。?Euronovia.?Finnish?Presidency?of?the?EU?Council:?Priorities?and?Issues?for?Research?and?Innovation?[EB/OL].?(20190730)?[20220615].?https://euronoviaconseil.eu/en/finnishpresidencyeuprioritiesresearch/;Teija?Tiilikainen.?Finland—An?EU?Member?with?a?Small?State?Identity[J].?Journal?of?European?Integration,?2006,?28(1):7387.這表明在歐盟系統內部,處于劣勢地位的國家通過嵌入的方式加入歐盟,并且在歐盟的外交政策制定中提供有價值的政策建議。?Skander?Nasra.?Governance?in?EU?Foreign?Policy:?Exploring?Small?State?Influence[J].?Journal?of?European?Public?Policy,?2011,?18(2):164180.但是由于圈內的行為體實施排斥策略,處于劣勢地位的行為體被邊緣化。

綜上,國際社會封閉從概念上看與社會學領域內的封閉相似,但是實施策略上不同于社會封閉。國際社會封閉涉及的是國際關系中的行為體,其中不僅包括國家行為體,也包括非國家行為體;既有掌控較多資源并處于優勢地位的行為體,也有處于劣勢地位的行為體。這些不同的行為體在競爭的過程中,會采取排斥、包容和嵌入三種不同的封閉策略,來實現對其他行為體的封閉,進而更好地保持既有利益。

三、國際秩序分層的生成機理

在國際社會中,各行為體之間的權力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對國際秩序也會產生影響。由于各個行為體屬性的不同,國際社會中通常會出現不平等的現象,具體表現為結構上的垂直分化和秩序上的分層。?Nicholas?Lees.?The?Dimensions?of?the?Divide:?Vertical?Differentiation,?International?Inequality?and?NorthSouth?Stratification?in?International?Relations?Theory[J].?Cambridge?Review?of?International?Affairs,?2012,?25(2):209226.?在這樣的結構中,占據優勢地位的行為體掌握著較多的資源,并且通過社會封閉的方式排斥其他行為體,這樣便強化了等級秩序。國際社會封閉是一種保持地位的方式,具體到行動上就是排斥、包容和嵌入的封閉策略。正是這三種不同的策略,導致國際秩序出現了分層。

如圖1所示,上級行為體在國際秩序與國際社會管理中構建屬于自己的封閉圈,并且對下級行為體實施排斥策略。一方面,上級行為體為了維護封閉圈內的既有利益,設置準入標準限制下級行為體的加入,并利用其在國際社會管理中的優勢地位,將下級行為體排斥在國際社會管理之外;另一方面,下級行為體通過模仿,提高自身綜合實力,并且通過包容策略積極尋求參與國際社會管理的方法,改善自身的地位。下級行為體通過嵌入策略進入封閉圈,但是由于上級行為體實施排斥策略,即使下級行為體進入封閉圈,也只能被迫處于封閉圈中的邊緣位置,形成封閉圈內的分層。在這個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組相互作用,即上級行為體對下級行為體的排斥和下級行為體對上級行為體的模仿,分別代表著兩個不同方向的權力相互作用,對分層國際秩序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圖1國際秩序分層

注:虛線表示嵌入策略對國際秩序分層的作用較??;參見:Zachary?Paikin.?Great?Power?Rivalry?and?the?Weakening?of?Collective?Hegemony:?Revisit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International?Society?and?International?Order[J].?Cambridge?Review?of?International?Affairs,?2020,?34(1):?2245.

資料來源:筆者自制。

(一)國際秩序分層的社會封閉性解釋

按照國際社會封閉理論的分析方法,國際秩序分層的形成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解釋。

其一,上級行為體實施排斥策略推動國際秩序形成等級性分層。國際社會中各個行為體的利益訴求不同,上級行為體采取排斥策略,將優勢資源封鎖在小范圍內。這種排斥在形式上主要分為兩種:集體主義排斥和個體主義排斥。集體主義排斥主要依據的是國家之間的差別,涉及文化、歷史、價值觀等方面,個體主義排斥主要依據行為體的功能性。在當今國際社會的封閉性現象中,排斥是重要的推動力,特別是在西方國家的主導下,形成了一些帶有封閉性的利益共同體。?[英]赫得利·布爾.?無政府社會:世界政治秩序研究[M].?張小明,?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5963.在群體內部成員的推動下,逐步依靠一些國際規范來實現對外部行為體的排斥,并且力圖構建有利于實現自身利益訴求的國際秩序。當上級行為體實施排斥策略時,下級行為體就更難參與到國際社會管理中。無論何種形式的排斥,在一定程度上都強化了上級行為體與下級行為體之間的等級制,推動了國際秩序中的等級分層。

其二,下級行為體在遭到排斥時所采取的包容策略推動國際秩序形成競爭性分層。包容策略是一種集體反應,其目的是通過篡奪與模仿,改善自身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地位從根本上說是行為體之間認可的狀態,獲得更高地位的前提是得到上級行為體的認可,僅僅靠自我聲明是不夠的。?Tristen?Naylor.?Social?Closure?and?the?Reproduction?of?Stratified?International?Order[M].London:Routledge,?2019:10.這樣的地位訴求展現的是行為體之間的互動,被排斥的行為體需要規范自身行為和調整發展戰略,進而在國際社會管理中提高地位。例如,在15世紀歐洲開始向外擴張之際,全世界并未形成一個單一的國際社會,只存在幾個區域性的國際體系。?[英]赫得利·布爾,[英]亞當·沃森.?國際社會的擴展[M].?周桂銀,?儲召鋒,?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110.?這意味著處于邊緣地帶的國家不會去挑戰某個處于國際體系中心位置的霸權,霸權將會繼續存在下去。在當代國際關系中,歐洲中心主義依然存在,并且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含義。?Juliette?Tolay.?Inadvertent?Reproduction?of?Eurocentrism?in?IR:?The?Politics?of?Critiquing?Eurocentrism[J].?Review?of?International?Studies,?47(5):692700.但是在當今的多元文化世界中,國家都將國家利益置于首位,被排斥的非中心國家也會采取反制手段,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對西方主導的秩序構成挑戰。

其三,嵌入策略展現的是群體內部的互動,將行為體按照角色和文化的標準進行劃分,促使國際秩序形成功能性分層。上級行為體在系統內部依據功能性對行為體進行分類,其根本目的在于鞏固系統內部的穩定和維護自身利益。當外部行為體進入某個封閉圈之后,內部占優勢地位的行為體根據文化、價值、宗教等標準,對新加入的行為體進行分類,將不符合標準的行為體置于邊緣位置。前提是內部行為體已經掌握優越的資源,能夠制定和控制議程,以及規定外來行為體的參與。?Peter?Bachrach,?Morton?S.?Baratz,?Two?Faces?of?Power[J].?The?American?Political?Science?Review,?1962,?56(4):947952.?行為體的功能是一種對外功能,國家行為體的功能指一個國家所提供的能夠滿足其他國家各種需要的服務。?楊原.?體系層次的國家功能理論——基于對結構現實主義國家功能假定的批判[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0(11):135138.保羅·施羅德(Paul?Schroeder)指出,在19世紀,大小不同的國家都確定了在國際體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并得到了其他國家的承認,這不僅是根據國家的權力地位來確定的,還需要考慮國家在國際體系中的具體功能。?Paul?Schroeder.?Historical?Reality?vs.?NeoRealist?Theory[J],?International?Security,?1994,?19(1):120126.因此,嵌入策略將行為體的功能進行區分,并以此為標準來確定行為體在封閉圈中的位置。

(二)國際秩序分層的雙重動力:排斥與模仿

國際社會封閉的策略深刻影響著國際秩序,其中排斥策略和包容策略是群體對外部的封閉策略,嵌入則是一種實現群體內部封閉的策略。由于對外部行為體的封閉更能展現行為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因而排斥與包容是推動國際秩序分層的兩個重要方面。在包容策略中,行為體的模仿是非常重要甚至更為常見的一種策略,而嵌入策略關注的是群體內部的分層,對于分層國際秩序的作用較小?;诖?,排斥與模仿是形成國際秩序分層的主要動力,使得上級行為體與下級行為體之間的封閉性關系得以延續、國際秩序中的等級性分層與競爭性分層更加凸顯。

特賴因·弗洛克哈特(Trine?Flockhart)曾指出當今“多秩序世界”(multiorder?world)正在形成,其特征是多個(可能重疊的)區域和跨區域的國際秩序,每種秩序都充滿了自身對權力、身份、首要(非正式)制度和次要(正式)制度的理解。?Trine?Flockhart.?The?Coming?Multiorder?World[J].?Contemporary?Security?Policy,?2016,?37(1):330.借助多秩序世界的模型,對國際秩序分層也可以理解為當行為體被霸權國家所主導的秩序排斥時,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與地位而采取模仿策略,希望構建一種新的機制來應對這種排斥。如圖2所示,A1、A2、A3、A4均表示行為體的相對位置。一方面,自上而下的向量是上級行為體采取的排斥策略,在不受到其他的阻力時,將對A2施加一個向右的推力。行為體遭到排斥時,在這種推力的作用下,相對位置便會擺向A3,那么行為體在國際秩序中更靠近邊緣的位置;另一方面,隨著國際秩序在一個日益全球化、民主化和多元文化的國際政治體系環境下逐漸過渡到多秩序世界,在這個多秩序世界內的行為體會共同捍衛國際社會自主權。?Zachary?Paikin.?Great?Power?Rivalry?and?the?Weakening?of?Collective?Hegemony:?Revisit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International?Society?and?International?Order[J].?Cambridge?Review?of?International?Affairs,?2019,?34(1):47.這就意味著被排斥的行為體將聯合起來采取模仿策略來謀求在國際社會管理中的地位。在圖2中,自下而上的向量便是行為體采取的模仿策略,會對A2施加一個反作用力,從而削弱來自其他行為體的排斥,縮短與秩序中心的距離。由于上級行為體掌握著更多的資源,在國際社會管理中的力量更為強大,當這兩種力量同時作用時,A2向A3擺動的可能性更大。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行為體的模仿策略無效,只是相對于另外一種推力較為薄弱。排斥與模仿這兩種策略的合力促使國際秩序分層,上級行為體排斥封閉圈外的行為體,強化了行為體之間的等級秩序。而被排斥的行為體通過模仿策略,將自身與相對而言處于更下級地位的行為體區分開來,不僅是對被排斥的一種反應,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排斥。

四、案例檢驗:AUKUS與“藍色太平洋”構想的互動關系

在美國“印太戰略”(US?IndoPacific?Strategy)的持續推進下,南太平洋地區格局出現了新的變化:一方面,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簡稱美英澳)通過AUKUS加快在太平洋島國地區的力量輸送,通過形成封閉性“小圈子”以鞏固有利于自身的地區秩序;另一方面,太平洋島國為了維護在本地區的地位與利益,提出了“藍色太平洋”(Blue?Pacific)構想?“藍色太平洋”的基本內涵:基于對共同“海洋身份”“海洋地理”和“海洋資源”的明確承認,重新塑造太平洋島國共同管理太平洋的集體潛力,其中需要考慮藍色太平洋經濟、可持續且有彈性的發展和安全和平的藍色太平洋這三個主要議題。,強調地區身份認同,以集體行動應對各種挑戰,并把相關理念在應對來自AUKUS的排斥中付諸實踐。從國際社會封閉理論來看,AUKUS是美英澳構建的封閉性小多邊安全體;就太平洋島國而言,AUKUS對太平洋島國實施了排斥策略,試圖鞏固美英澳在太平洋島國的優勢地位,將太平洋島國繼續置于地區地緣的下級行為體地位。在AUKUS的排斥與太平洋島國的模仿互動關系中,大國地緣政治角力加劇,南太平洋地區形成了競爭性分層。

(一)排斥:美英澳在南太平洋構建封閉性小多邊安全體——AUKUS

澳大利亞著名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Institute)的相關研究認為,AUKUS是美英澳在南太平洋地區構建的三邊安全聯盟,屬于封閉性的小多邊安全體。Jada?Fraser.?AUKUS:More?Than?Meets?the?Eye[EB/OL].?(20220517)?[20220715].?https://www.lowyinstitute.org/theinterpreter/aukusmoremeetseye.AUKUS是對太平洋島國的一種排斥行為,可能導致南太平洋地區的等級性分層固化。美英澳掌握著較多資源,相比于太平洋島國地區的許多國家而言,處于優勢地位,這有利于AUKUS對三邊安全聯盟外的國家實施排斥策略。對于AUKUS的生成條件及其排斥策略,可以從兩方面理解:

其一,美英澳通過價值觀標準,塑造封閉性地區安全機制。澳大利亞長期把太平洋島國作為其“后花園”,并且認為太平洋島國存在著制度腐敗。?Frances?Mao.?China?Gains?a?Foothold?in?Australias?Backyard[EB/OL].?(20220329)?[20220712].?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60896824.在南太平洋地區,澳大利亞根據自身實力、社會制度和價值觀,把自身作為主導南太平洋地區的上級行為體,把太平洋島國視為下級行為體。由于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安全合作日益密切,為了維持澳大利亞的傳統地位,2022年4月5日,AUKUS三方領導人會議發表共同宣言,表示AUKUS旨在維持尊重人權和法制,維護國際水域不受強制威脅。同時,美英澳加強在高超音速武器和反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的合作,拓展信息共享,深化防務創新、網絡安全、人工智能、量子技術、海底能力等方面的合作。?AUKUS?Leaders?Level?statement[EB/OL].?(20220405)?[20220715].?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2/04/05/aukusleaderslevelstatement/.AUKUS涉及的人權和法制標準是基于美英澳的標準,而AUKUS把美英澳的標準作為維持南太平洋地區秩序的基本準則,無疑是將美英澳視作南太平洋地區的上級行為體;在信息共享和技術合作與共同安全方面也只限于美英澳,把太平洋島國和包括中國在內的相關利益方排斥在外。在南太平洋地區,美英澳作為上級行為體,通過排斥策略將優勢資源封鎖在封閉圈內,以維持有利于自己的地區秩序。

其二,強化安全合作,以發展軍備的形式構建排他性的勢力范圍。AUKUS成立后的重點舉措是,協助澳大利亞建造常規武裝核動力潛艇,提高聯合行動能力和增強集體軍事優勢?The?White?House.?Joint?Leaders?Statement?on?AUKUS[EB/OL].?(20210915)?[20220619].?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9/15/jointleadersstatementonaukus/;?The?White?House.?FACT?SHEET:?Implementation?of?the?AustraliaUnited?KingdomUnited?States?Partnership?(AUKUS)[EB/OL].?(20210405)?[20220619].?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2/04/05/factsheetimplementationoftheaustraliaunitedkingdomunitedstatespartnershipaukus/.,通過澳大利亞實現對南太平洋地區的武力封鎖。在美國的幫助下,澳大利亞攻擊性核潛艇將配備“戰斧”巡航導彈,整個南太平洋地區都在其打擊范圍之內。通過建設攻擊性核潛艇,可以對離心力日增的太平洋島國產生嚇阻效果,阻礙太平洋島國與中國的安全合作。澳大利亞還可以通過核潛艇在第一島鏈附近協助美國封鎖中國,配合美國的集體行動,削弱中國進入南太平洋的能力。美國國防部戰略分析師邁克·格林(Mike?Green)在一份報告中認為,目前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的研發已經領先于美國,到2026年,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軍力可能超過美國,并可能通過武力改變亞太地區秩序。?Sakshi?Tiwari.?Phenominally?Fast,?Six?Times?Faster?than?U.S.,?China?Acquiring?StateofArt?Weapons?at?Breakneck?Speed[EB/OL].?(20220710)?[20220710].?https://eurasiantimes.com/6timesfasterthanuschinaacquiringlatestbreakneckspeed/?Amp.這為AUKUS的生成邏輯提供了一種解釋,即美國把中國視為亞太地區最大競爭對手,需要包括澳大利亞、英國等戰略盟友來協助美國對既有亞太地區秩序的維持。美國在亞太地區遏制中國的戰略需求直接推動了AUKUS的建立,這也導致AUKUS的一大目標在于應對中國軍力快速增長帶來的挑戰。??AUKUS:UK,?US?and?Australia?Launch?Pact?to?Counter?China[EB/OL].?(20210916)?[20220710].https://www.bbc.com/news/world58564837.2022年3月30日,中國與所羅門群島草簽了《中所雙邊安全合作框架協議》,這引起了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激烈反應。根據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Institution)的一份報告,中國和所羅門群島的安全合作,包含著利用太平洋島國的地緣位置優勢,建立域外軍事基地、打造戰略支點進而實現太平洋地區權力擴張、重塑太平洋權力格局的地緣政治目的。為此,美國政府需要加強與澳大利亞的盟友關系,并加大對澳大利亞的軍售力度,以此來反制中國。?Patricia?M?Kim.?Does?ChinaSolomon?Islands?Security?Pact?Portends?a?More?Interventionist?Beijing??[EB/OL].?(20220506)?[20220711].?https://www.brookings.edu/blog/orderfromchaos/2022/05/06/doesthechinasolomonislandssecuritypactportendamoreinterventionistbeijing/.為了應對中國與所羅門群島的安全合作,2022年6月24日,以AUKUS為基本框架,新西蘭和日本加入進來,與?AUKUS三成員成立了“藍色太平洋伙伴”(Partners?in?the?Blue?Pacific)?“藍色太平洋伙伴”是2022年6月24日由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組成的非正式組織,該組織旨在促進美英等五國與太平洋島國間的經濟和外交聯系。,防止中國成為在南太平洋地區安全秩序的主導者。?Ralf?Jennings.?US,?Allies?Seek?to?Meet?Chinese?Challenge?with?“Blue?Pacific”?Group[EB/OL].?(20220705)?[20220712].?https://www.voanews.com/a/usalliesseektomeetchinesechallengewithbluepacificgrouping/6645661.html.

綜上所述,AUKUS作為一種封閉的安全聯盟,加強了美英澳在南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存在,AUKUS標準下的人權、法制和自由航行,賦予了三邊安全聯盟的封閉屬性,對太平洋島國和包括中國的利益相關方形成了一種集體排斥。如果AUKUS的排斥功能得以充分實現,太平洋島國在本地區的治理中將進一步被邊緣化,進而使得南太平洋地區的等級分化更加明顯。

(二)模仿:太平洋島國的應對——“藍色太平洋”構想

AUKUS作為封閉性小多邊安全體,對太平洋島國構成了排斥。為了應對AUKUS的排斥,太平洋島國采取模仿策略,聯合起來應對,強化在地區事務中的自主性。太平洋島國實施的模仿策略基于建立以共同身份為特征的集體,并在集體行動中爭取利益的最大化。AUKUS與太平洋島國形成了這樣的互動關系:美英澳通過AUKUS構建封閉圈對資源進行控制,并且對下級行為體(太平洋島國)施加壓力。下級行為體則通過模仿策略予以反制,這樣形成的排斥與模仿關系使得上下級行為體之間的競爭分層更加明顯。

“藍色太平洋”構想的提出起初并沒有明確針對“AUKUS”或“太平洋升級”戰略,但是出于對美英澳構建的封閉型小多邊安全體的擔憂,“藍色太平洋”構想成為應對排斥的有效策略。?陳曉晨.?多重內涵的“藍色太平洋”——太平洋島國對地緣政治新環境的應對[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1(5):136138.對于“藍色太平洋”構想的功能與目標,薩摩亞前總理圖伊拉埃帕(Tuilaepa)曾指出,“藍色太平洋”構想旨在加強作為一個“藍色太平洋大陸”的集體行動,將“藍色太平洋”置于政策制定和集體行動的中心,以推進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的地區愿景。?Pacific?Island?Forum.?Remarks?by?Hon.?Tuilaepa?Lupesoliai?Sailele?Malielegaoi?Prime?Minister?of?the?Independent?State?of?Samoa?at?the?HighLevel?Pacific?Regional?Side?Event?by?PIFS?on?Our?Values?and?Identity?as?Stewards?of?the?Worlds?Largest?Oceanic?Continent,?The?Blue?Pacific?[EB/OL].?(20170605)?[20220619].?https://www.forumsec.org/2017/06/05/remarksbyhontuilaepalupesoliaisailelemalielegaoiprimeministeroftheindependentstateofsamoaatthehighlevelpacificregionalsideeventbypifsonourvaluesandidentityasstewards.太平洋島國采取的這種集體應對,是一種模仿策略,或者是一種身份適應的策略,即通過外交和協定的方式共同改善在地區治理中的地位。這種模仿的生成邏輯主要有兩點:一方面,隨著全球權力的轉移,美國將戰略重點放在印太地區,不斷向太平洋島國地區進行力量投射。AUKUS折射出的是一種“他—我”沖突的西方式民主秩序,向國際社會大力推廣自己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改造他國的內部屬性,構建“類我”群體,?聶文娟.中美東南亞地區秩序理念的比較及地區秩序的演變趨勢分析[J].?當代亞太,2020?(6):7686.并直接對太平洋島國產生壓力;另一方面,基于對被排斥的反應,太平洋島國為了自身的發展利益以及安全利益進一步強調地區身份認同,進而重新調配地區資源,充分發揮區域優勢,更好地應對來自AUKUS的地緣政治競爭壓力。由于太平洋島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其采取的策略是一種太平洋方式,需要在合作過程中塑造成員對區域的認同感。?梁甲瑞.過程建構主義視域下南太平洋地區的合作[A]//陳德正,主編.?太平洋島國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86100.?“藍色太平洋”構想的提出是太平洋島國對于美英澳排斥行為的主動應對,這種模仿有助于改善太平洋島國的地位,并且對現存地區秩序產生一定的影響。?Yannis?Stivachtis.?Democracy:?The?Highest?Stage?of?Civilized?Statehood[J].?Global?Dialogue,?2006,?8(3):8799;?Homi?Bhabha.?Of?Mimicry?and?Man:?The?Ambivalence?of?Colonial?Discourse[J].?October,?1984,?28(1):125133.綜上所述,“藍色太平洋”構想所體現的模仿策略起初是積極主動的防備行為,早于AUKUS的排斥行為;在AUKUS排斥行為發生后,相關模仿是條件反射式的應對。

為了應對AUKUS的排斥,太平洋島國采取模仿策略對南太平洋地區秩序分層產生的影響具體表現在兩方面:

其一,太平洋島國所采取的模仿策略,是為了應對上級行為體的排斥而規范自身的過程,太平洋島國地區的秩序將面臨著重塑,?Shogo?Suzuki.?Civilization?and?Empire:?China?and?Japans?Encounter?with?European?International?Society[M].London:?Routledge,?2013:123131.太平洋島國對澳大利亞的離心力加強,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澳大利亞“后花園”。?Frances?Mao.?China?Gains?a?Foothold?in?Australias?Backyard?[EB/OL].?(20220329)?[20220711].?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60896824.隨著AUKUS封閉性小多邊安全體的排斥功能不斷體現,“藍色太平洋”構想也逐漸由理念走向實踐,太平洋島國以集體行動對AUKUS的排斥做出反應,以維護自身的國際地位和國家利益。作為“藍色太平洋”構想的重要參與者,所羅門群島對澳大利亞和AUKUS做出了較為激烈的反應。所羅門群島總理梅納西·索加瓦雷(Manasseh?Sogavare)公然批評了澳大利亞出于優越感干涉所羅門群島與中國安全合作,而且作為南太平洋地區的三方安全聯盟,AUKUS的構建并沒有征詢包括所羅門群島在內的太平洋島國的任何意見。?Anthony?Galloway.?Solomon?Islands?Prime?Minister?Lashes?Australia?Security?Pack?[EB/OL].?(20220429)[20220711].?https://www.smh.com.au/politics/federal/solomonislandsprimeministerlashesaustraliaoveraukussecuritypact20220429p5ah7x.html.所羅門群島總理的言論在太平洋島國引起軒然大波,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藍色太平洋”構想從策略敘事到具體功能的轉化,強化了太平洋島國的身份意識和以集體主義的行動爭取在地區治理中的主動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南太平洋地區秩序的重構。

其二,太平洋島國在推行“藍色太平洋”構想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強與以中國為代表的區域外大國的合作,南太平洋地區的地緣政治角力呈現加劇趨勢。面對AUKUS帶來的地區安全挑戰,太平洋島國采取的模仿策略有兩大特點:一是呈現出類似的小集團化趨勢,致力于提升創建地區機制的能力,降低對澳大利亞的依賴;?陳曉晨.全球治理與太平洋島國地區主義的發展[J].?國際論壇,2020(6):119136.二是加強與域外大國的合作。2022年5月底,時任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訪問了多個太平洋島國,并與斐濟總理共同主持第二次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推進了“一帶一路”與“藍色太平洋2050戰略”對接。太平洋島國加強與中國的戰略合作符合其應對AUKUS排斥行為的需要,但并非是要隔離美國或澳大利亞。在與中國加強戰略合作的同時,太平洋島國也與美國和澳大利亞繼續加強多方面合作。但是,AUKUS為了應對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存在,在其基本框架上與日本和新西蘭構建了“藍色太平洋伙伴關系”,這意味著日本作為域外國家也卷入在南太平洋地區的地域政治角力中,而且,日后可能會有更多的域外大國參與其中。在南太平洋地區形成了這樣一種權力角逐局面:太平洋島國一方面保持了與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合作,一方面又推進與中國的戰略合作來應對以AUKUS為代表的封閉性安全體的排斥行為;而美英澳為了排斥在南太平洋地區地位逐漸增強的中國,又需要拉入更多的重要戰略盟友形成新的封閉安全體,并可能遭到中國的反制。在這種局面下,隨著大國地緣角力的加劇,南太平洋地區秩序處于以權力對比為核心的重構過程之中。

五、結語

社會封閉在社會學中主要用于分析社會分層現象,優勢階層通過社會封閉的排斥策略控制資源和維持地位,被排斥階層則采取篡奪策略來維護自身利益。國際社會封閉是對社會封閉的一種理論延伸,主要用于分析國際社會中出現的分層現象,國際行為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國際秩序出現了分層。國際社會封閉主要通過排斥、包容與嵌入這三種策略實現。

本文從社會封閉的視角來分析國際秩序的分層,對于國際秩序分層的生成機理有三方面發現:其一,國際社會封閉與歷史實踐中的以強國為核心的國家聯盟的功能與表現基本相符。無論是歷史上出現的歐洲“文明標準”的排斥,還是西方推行的“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都是某種國家聯盟的封閉性做法。其二,排斥和模仿被融入國際秩序構成,可以較好地解釋上下級行為體之間的互動關系,上下級行為體間的排斥與模仿互動關系有助于國際秩序重建或國際秩序分層的重構。其三,在當今的全球治理背景下,來自上級行為體的集體主義排斥繼續強化著等級制度,維護優越地位,而模仿則由下級行為體實施。國家圍繞國際制度展開競爭的最終目標正是塑造或維持對本國有利的國際秩序,為了應對上級行為體的排斥,下級行為體的模仿也會鞏固現有分層秩序。

本文將社會封閉理論引入國際關系領域,具有三點理論貢獻:其一,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國際秩序中的分層現象和上下級行為體之間的等級體系,在學理上豐富了國際秩序研究;其二,建立以社會封閉為核心變量的分析框架,構建了國際秩序分層的形成機制;其三,國際社會封閉實現了對社會封閉理論的完善和發展,為跨學科研究方法開辟了新的路徑。

本文所分析的個案“AUKUS與‘藍色太平洋構想的互動關系”,對本文提出的國際社會封閉和國際秩序分層相關理論假設進行了檢驗。在“印太戰略”的背景下,美國、澳大利亞和英國加緊在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部署,并且通過排斥策略將太平洋島國置于封閉圈外,太平洋島國則通過模仿策略聯合應對來自AUKUS的排斥,影響了南太平洋地區的競爭性分層?;谏鐣忾]的視角,能較為合理地解釋西方霸權背后的國際秩序生成機理,同時有助于理解處于弱勢地位的國際行為體對于西方霸權的應對方式及后果。

對于社會封閉理論以及國際社會封閉理論的研究仍然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目前國際秩序分層的生成機理研究有待深化。國際社會封閉的三大策略中,排斥與包容展現的是行為體對外部的封閉,“嵌入”展現的是行為體內部的封閉?!芭懦狻焙汀鞍荨睂H秩序分層產生了明顯作用,而“嵌入”失效。本文把“嵌入”視為可忽略的變量,但“嵌入”是徹底失效還是部分失效,則有待進一步研究。

世界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危機和挑戰不斷增加。當前國際秩序分層仍存在眾多不穩定的因素,處于優勢地位的行為體不斷謀求在國際體系中的權勢地位,而處于劣勢的行為體則采取反制措施。隨著國際行為體之間互動關系的演變,國際秩序分層的內涵將得到拓展。面對國際秩序分層,中國始終以和平發展為戰略選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型國際秩序。中國堅持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以正確義利觀為引領,積極參與和倡導建立公正的國際組織與機制,用實際行動踐行真正的多邊外交。參考文獻:

[1][英]安德魯·赫里爾.?全球秩序的崩塌與重建[M].?林曦,?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2]陳曉晨.?多重內涵的“藍色太平洋”——太平洋島國對地緣政治新環境的應對[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1(5).

[3]董良.從韋伯到帕金:社會封閉理論的發展和思考[J].學術論壇,2015(3).

[4][美]戴維·格倫斯基.社會分層[M].王俊,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5]樊吉社.?美澳英三國防務合作探析[J].?現代國際關系,2021(11).

[6][英]赫得利·布爾.無政府社會:世界政治秩序研究[M].?張小明,?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7]華佳凡,孫學峰.?國際關系等級理論的發展趨勢[J].?國際觀察,2019(6).

[8]韋民.?規模、體系與小國脆弱性[J].國際政治研究,2013(1).

[9][美]亞歷山大·溫特.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M].?秦亞青,?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10]楊原.?體系層次的國家功能理論——基于對結構現實主義國家功能假定的批判[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0(11).

[11]Fidler?D?P.?The?Return?of?the?Standard?of?Civilization[J].?Chicago?Journal?of?International?Law,?2001,?2(1).

[12]Gong?G?W.?The?Standard?of?Civilization?in?International?Society[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4.

[13]Goodin?R?E.?Inclusion?and?Exclusion[J].?European?Journal?of?Sociology,?1996,?37(2).

[14]Hedley?B,?Watson?A,?eds.?The?Expansion?of?International?Society[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4.

[15]Keene?E.?Social?Status,?Social?Closure?and?the?Idea?of?Europe?as?a?“Normative?Power”[J].?European?Journal?of?International?Relations,?2012,?19(4).

[16]Mattern?J?B,?Zarakol?A.?Hierarchies?in?World?Politics[J].?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2016,?70(3).

[17]McConaughey?M,?Musgrave?P,?Nexon?D?H.?Beyond?Anarchy:?Logics?of?Political?Organization,?Hierarchy,?and?International?Structure[J].?International?Theory,?2018,?10(2).

[18]Murphy?R.?The?Structure?of?Closure:?A?Critique?and?Development?of?the?Theories?of?Weber,?Collins,?and?Parkin[J].?The?British?Journal?of?Sociology,?1984,?35(4).

[19]Naylor?T.?Social?Closure?and?International?Society?Status?Groups?from?the?Family?of?Civilised?Nations?to?the?G20[M].London:Routledge,?2019.

[20]Naylor?T.?Social?Closure?and?the?Reproduction?of?Stratified?International?Order[J].?International?Relations,?2022,?36(1).

[21]Paikin?Z.?Great?Power?Rivalry?and?the?Weakening?of?Collective?Hegemony:?Revisit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International?Society?and?International?Order[J].?Cambridge?Review?of?International?Affairs,?2020,?34(1).

[22]Shultz?CA.?Hierarchy?Salience?and?Social?Action:?Disentangling?Class,?Status,?and?Authority?in?World?Politics[J].?International?Relations,2019,?33(1).

[23]Stroikos?D.?Introduction:?Rethinking?the?Standard?of?Civilisation?in?International?Relations[J].Millennium,?2014,?42(3).

[24]Towns?A?E.?Norms?and?Social?Hierarchies:?Understanding?International?Policy?Diffusion?“From?Below”[J].?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2012,?66(2).

[25]Zarakol?A.?After?Defeat:?How?the?East?Learned?to?Live?with?the?West[M].?Cambridge:?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0.

(責任編輯:妙楓)

猜你喜歡
島國太平洋秩序
南太平洋島國湯加的獨特魅力
愛管閑事的“太平洋警察”
決勝太平洋
秩序與自由
南太島國“說不”背后的智慧(觀察家)
巴新:中國元素越來越多的大洋洲島國
跨越太平洋的愛戀
千年五戰:一個島國的野心
孤獨與秩序
太平洋還是北冰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