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鮮花祭英烈 泣淚奠忠魂

2023-08-02 07:40/文
國防科技工業 2023年7期
關鍵詞:葉企孫清華

袁 帆 /文

葉企孫,一位被譽為“中國科技發展基石”“清華四大哲人”之一的科學家、教育家;熊大縝,一位被譽為“地雷戰之父”“清華英烈”之一的科學才俊,這一對本無血緣關系的清華師生在分別77 年之后,竟以一種特殊形式“重聚”在他們的出生地——上海,而且再不分離。

這跨越近百年時光的“一分一聚”,聽起來簡單,但其中究竟包含著多少與清華歷史有關的方方面面,又到底牽扯著多少與現代中國社會變革勾連的林林總總,任誰也不可能輕易說清楚。然而,厘清其中的脈絡,了解其中的原委,牢記其中的教訓,又是后人們應該要做的事情。

葉企孫紀念塑像

熊大縝墓碑

2023 年4 月23 日,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就在這一天,在滬清華校友奚樹祥(1952 級)和袁帆(1975 級),以及葉氏家族后人葉潤田先生,一起陪同赴上海進行拍攝的吉林電視臺《回家》欄目“葉企孫專題片”采訪組,特意前往上海福壽園海港陵園,祭掃葉企孫、熊大縝的墓地,追尋他們的足跡,向這兩位堪稱忠烈的清華精英致敬。

世所罕見的魂魄相伴

福壽園海港陵園位于浦東新區的臨港新城附近,距離市中心約70 公里。雖然早就知道有關情況,但一直沒有機會前來。當我們懷著急切的心情走進這座融“城市、森林、和諧”理念為一體的新式陵園后,徑直來到葉企孫和熊大縝的長眠之地一探究竟。被綠草,翠竹、松楓和花團簇擁的墓地規模并不大,坐落在陵園中心區域的“秋韻亭” 旁邊,朝向略偏東南,而那正是太陽升起的方向。

由著名雕塑家王松引教授創作的葉企孫塑像,身著西服昂首挺立,炯炯有神的目光投向遠方,盡顯一代科學宗師的睿智和堅定。葉企孫的墓碑是和他的紀念塑像鑲嵌成一體的,石碑莊重簡樸,上書葉企孫的生平簡介。塑像右手邊矗立三根石柱,分別鐫刻著三位名人的手跡,李政道先生深情寫下“懷念葉企孫老師,萬世師表”;陳岱孫先生贊老友“哲人往矣,風范長存”;顧毓琇先生尊同仁“物理宗師,典范永存”。

葉企孫的墓穴就在塑像前面,上面覆蓋著一塊碑石,上面以“我的‘民族夢’”為題,鐫刻著葉企孫的一段話:“有人懷疑中國民族不適宜研究科學,我覺得這些論調都沒有根據。唯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去做科學研究,五十年后再下斷言。諸君要知道,沒有自然科學的民族,絕不能在現代立腳得住?!边@段話是1929 年,他在《中國科學界之過去、現在和將來》一文中的精辟論述,其正確性與前瞻性已被無數事實加以證明。

在右面緊挨著葉企孫墓的是熊大縝墓,由兩塊呈不規則形狀的黑色花崗巖石碑組成,一高一低,并排矗立。高的一塊碑石上,用特殊技術鐫刻著熊大縝拍攝于1932年冬季的一張照片,而這張照片也是他送給自己的恩師,并由葉企孫一直保存下來的珍貴影像。石碑上的熊大縝陽光帥氣,仿佛一直都在朝著你微笑,然而這笑容卻永遠定格在26 歲的金色年華……除了頭像,石碑上只有“地雷戰之父,熊大縝,1913-1939”等寥寥16 字,雖樸實無華,卻又勝似千言萬語。

葉企孫的遷葬墓是2013 年5月22 日正式落成于上海福壽園,而熊大縝墓在2015 年12 月6 日也貼鄰葉企孫墓而建??v觀清華百余年歷史,師生之墓同落一處的案例絕無僅有,就是翻遍中國歷史也極其罕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特殊的魂魄相伴呢?在低的一塊石碑上,鐫刻著相關信息,讓人們對其中緣由有所了解。碑文如是說:

熊大縝,1913 年12 月6 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西省南昌縣岡上鎮月池村。曾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附中,1931 年考入清華大學,在校期間成功試制并拍攝中國第一張紅外照片。1935 年畢業后留校任助教,兼理學院院長葉企孫先生助手,參與清華南遷工作。

1938 年4 月熊大縝放棄赴德留學,推遲結婚加入八路軍,化名“熊大正”,任冀中軍區供給部部長兼技術研究社社長,領導研制烈性炸藥、地雷和無線電設備。1939年4 月,被冀中軍區鋤奸部以“國民黨特務”罪名秘密逮捕,同年7月在日軍“掃蕩” 轉移途中被處決。

1986 年8 月20 日,中共河北省委為其平反昭雪,恢復名譽,按因公犧牲對待。在“文化大革命”中,葉企孫先生受熊大縝案件牽連,受盡折磨,含冤而死。日月昭昭,一代民族英烈熊大縝76 年后魂安于此,與恩師相伴長眠。

只有323 個字的碑文所包含的歷史信息太過豐富,同時又無比沉重。聯想到熊大縝的墓穴中其實只有他的一張照片,連“衣冠?!倍妓悴簧蠒r,我們在向兩位清華前輩獻花、鞠躬、默哀時都難以抑制復雜的感情,為他們灑下沉痛的淚水。

詩文揭示的師生奇緣

熊大縝1931 年考入清華大學,是清華第七級被錄取的184 名學生之一。1898 年出生的葉企孫比熊大縝年長15 歲,身為物理系創始人,他當時已是理學院院長。作為一代師表,葉企孫愛才惜才,有口皆碑。他對所有青年才俊都是關愛有加,視如己出,對熊大縝尤其如此,這在當年的學生中并非秘聞。常理告訴我們,除去相同的“上?!鼻榻Y之外,熊大縝一定還有其它過人之處,方才能讓葉企孫在論及二人關系時竟使用了“魚水緣”“親密如骨肉”等最高級形容詞。

如果說,之前人們對葉企孫和熊大縝情超師生的關系只是站在旁觀者角度的揣測,那么隨著1994年從葉企孫遺物中發現的一篇詩文被披露之后,來自當事人自己總結的心路歷程一覽無余,極富說服力,成為后人評述這段歷史時最重要的佐證之一。

這篇五言詩撰寫于1938 年11月,是在葉企孫乘海輪離開天津,再自上海轉道香港去昆明西南聯大的途中所作,那時候熊大縝去冀中參加抗日斗爭已經半年有余,而葉企孫難以抑制對學生的思念,傾情揮筆寫就。詩文如下:

匡廬鐘靈秀,望族生豪俊。吾入清華年,君生黃浦濱。孰知廿載后,學園方聚首(方結魚水緣)。相善已六載,親密如骨肉。喜君貌英俊,心正言爽直。急公好行義,待人以赤誠。每逢吾有過,君必直言規。有過吾不改,感君不遺棄。至今思吾過,有時涕淚垂?;厮萘d事,腦中印象深。初只講堂逢,繼以燕居聚。待君畢業后,同居北院中。春秋休假日,相攜游名勝。暑季更同樂,名山或海濱。君有健壯軀,尤善足網球。才藝佩多能,演劇與攝影。戲臺飾丑角,采聲時不絕。西山諸遠峰,赤外照無絕。師生千五百,無人不識君。塘沽協定后,相攜游浙魯。孰知五年內,國難日日深。蘆溝事變起,避難到津沽。吾病醫院中,獲愈幸有君。同居又半載,國土更日蹙。逃責非丈夫,積忿氣難抑。

一朝君奮起,從軍易水東。壯志規收復,創業萬難中。從君有志士,熙維與琳風。吾弱無能為,津沽勉相助。倏忽已半載,成績漸顯露。本應續助君,聊以慰私衷。但念西南業,諸友亦望殷。遂定暫分道,乘舟向南行。良朋設宴餞,好友江干送。外表雖如常,內心憂忡忡。此行迥異昔,身行心仍留。舟中雖安適,心亂難言狀。時艱戒言語,孤行更寥寂。終日何所思,思在易滄間。

名垂青史的清華英烈

有史料證明,葉企孫與熊大縝最后一次見面是在1938 年端午節(6 月2 日) ,彼時熊大縝從冀中潛回天津采購制造炸藥的原料和無線電器材。對短暫相聚后的再次分別,師生二人誰都沒想到這竟會是他們的永訣!葉企孫到西南聯大后的一年里,再沒有得到來自熊大縝方面的任何音訊。經過多方打探后得到的卻是噩耗。我們現在已無法知道葉企孫因痛失愛徒受到的心理損害究竟有多大,但可以肯定地說,他曾經對熊大縝有多么器重,他的悔恨與惋惜就有多深!

清華第十級(1934 級)哲學系有一位女生魏蓁一,抗戰后投筆從戎奔赴延安,改名“韋君宜”(1917-2002) ,成為職業革命者。在她晚年所著的《思痛錄》 一書中,專門寫過一段:

記得一位比我早三級的同學熊大縝,平時不大活動,很用功,從抗戰開始,他這個書呆子便拋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大學助教不當,跟到冀中參加革命。他是學工科的,在部隊主持科研工作,制造了炸藥、手榴彈,還跑北平為部隊采購藥品和電臺,誰想到,這個人后來竟以特務罪被槍斃,而且正式通報,明正典刑。同學們見到都既驚訝又傳以為戒,一提起他就是“隱藏的壞人”。又是誰想到,過了幾十年后查清,原來是場冤獄!

作為清華校友,這位“三八式”老革命不僅寫下了當年熊大縝為抗戰做出的貢獻,也道出了圍繞這場冤案在革命陣營內部曾經引發過長時間的強烈心理震動。

無數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與教訓證明,在中國革命斗爭錯綜復雜的歷史形勢下,在社會各階級、各階層撲朔迷離的相互關系中,既要堅定不移地同外部敵人進行殊死戰斗,又要避免不被革命陣營內部的各種錯誤、偏見、差異所自傷,不僅需要戰斗意志與勇氣,而且需要極高的智慧與情商,甚至要依靠某種不可解釋的運氣。對于長期生活在象牙塔內的“書生”而言,要在短時間內達到如此高的要求顯然不可能,而這似乎也就是所有“熊大縝式”悲劇中隱含的必然性邏輯。

由此,我忽然聯想到不久前在研究清華史料時未解的一個疑團。事情是這樣:依照老清華的慣例,每年都會制作一本《清華年刊》作為畢業生紀念???,其中每一位畢業生都能在屬于自己的專頁上盡情抒發感想。在《1935 年清華年刊》中,第20 頁屬于理學士(物理)熊大縝,至今我都記得第一眼看到這個頁面后感到的震撼和疑惑。

原來畫面上除了熊大縝身著西裝的標準照外,在每人都有的學位服照片上,竟然只有帽子和服裝的剪影,而在頭像部分竟然是空的,寫有“熊大縝”三個字。此外還手繪了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鷹和一頭抬爪探行的大熊,在整個頁面中央赫然留下一個“忍”字。

相信誰看到如此與眾不同的設計都會感到吃驚。但在解析葉企孫與熊大縝的事跡之后,我之前的疑團卻已經有了合理答案。其實,這個看似有些玩笑意味的畫面,更可能是作者面對渺茫人生的一種心理預期與自我要求?;蛟S這“無頭無臉” 就代表著他對未來遭受磨難的預期,而“忍”字就是他的應對準備。但后來實際發生的事情無比殘酷,這不祥的預期仿佛成為一道難以逃脫的“魔咒”,竟讓熊大縝落入“雄鷹折翅殞落”的不幸結局。

“清華英烈碑”上鐫刻有熊大縝的英名(右數第11 位)

行文至此,雖然疑團似乎已被解開,而我對熊大縝的短暫人生除了悲憫外,敬意更多了一層。原來,他毅然走向戰場的行動,并非心血來潮,而是早就具有“若下地獄,舍我其誰”的信念,所以才能在中華民族面臨危亡之際,放棄出國留學、推遲婚期,義無反顧地投身艱難險惡的戰斗環境!

歷史證明,優秀的清華人一定都具有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一如葉企孫,一如熊大縝。盡管英雄也會受冤屈,盡管清白也會遭蒙塵,但功勛總會昭示天下英雄永遠都是英雄!

如今,熊大縝的名字已被鐫刻在“清華英烈碑”上,葉企孫銅像也已被安放在清華園中。這無疑顯示出一種信念:清華人會永遠銘記所有從他們中間走出的英雄,并將以他們為榜樣,踏著他們的足跡繼續前行。

2023 年,時值葉企孫先生125周年誕辰,同時也是熊大縝先烈110 周年冥壽。葉企孫一生未婚,無兒無女;熊大縝孤身遇難,也無后嗣。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我為能以鮮花和感念祭奠所有忍辱負重的民族英烈感到一絲欣慰,為能解析他們獻身于民族復興的精神本源感到稍許釋懷。我想,兩位先賢若是天上有知,一定也會笑對后人表達的深深敬意……

這正是:

燕趙多義士,清華出英雄;師生結奇緣,抗敵顯忠勇。蒙冤終昭雪,民心念忠魂;乾坤銘精神,日月鑒功勛?。ㄈ宋那迦A講壇)

猜你喜歡
葉企孫清華
李政道的考卷
清華十《四時》中一種特殊寫法的“中”字
清華簡第八冊《心是謂中》補說
騎行上清華
葉企孫:錢學森們都是我的學生
“大師中的大師”葉企孫:“兩彈一星”功臣一半多是他的學生
何清華:邂逅心理學
釋清華簡《越公其事》之“憂”字
清華,北大,我來啦
葉企孫:最后的大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