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技術賦能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的時代價值、現實困境與實踐策略

2023-08-03 20:25周良發
桂海論叢 2023年2期
關鍵詞:數字技術

周良發

摘要:場景化傳播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開辟了黨的創新理論全新傳播生態。數字技術的深度介入,有助于增強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的吸引力、體驗力和感染力,進而提升傳播實效性。數字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面臨傳播意識淡薄、傳播能力危機、傳播設備不足、傳播機制缺失等現實困境。為此,要從創新傳播理念、提升數字素養、創設體驗場景、完善保障機制等方面入手,促使場景化傳播成為數字時代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傳播改革的重要著力點。

關鍵詞:數字技術;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D61;D2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494(2023)02-0095-06

基金項目:安徽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智能條件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效能評估與優化研究”(SK2020A0201)。

黨的創新理論作為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科學指引。正是在黨的創新理論科學指引下,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1]122。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傳播關乎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旨在筑牢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盵2]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要將方法、手段創新作為重要任務來抓,使黨的聲音傳得更開更廣更深入。近年來,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為核心的高精度數字技術重構了信息傳播場景,使場景化傳播日益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模式。網絡流行語“有圖有真相”,無疑道出了視覺圖像內蘊的場景體驗在信息傳播中的重要作用。宣傳思想部門要正視數字技術的潛能和優勢,主動將傳播場景作為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創新的重要著力點。鑒于此,在全面檢視數字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的時代價值和現實困境的基礎上,提出若干對策以保障科學理論場景化傳播向縱深推進并取得實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工作體系?!盵3]33數字時代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根本在于健全工作體系、提升工作質量,“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3]49,引領干部群眾統一思想、統一意志和統一行動。場景化傳播在數字技術的有效賦能下重塑了全新的信息傳播生態,提升了場景化傳播的連接力、輻射力和精準度,成為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創新不可輕忽的影響因素。整體觀之,基于數字技術賦能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有助于增強科學理論傳播吸引力、體驗力、感染力和實效性,進而讓黨的聲音更好地傳入千家萬戶。

(一)數字技術有助于增強場景化傳播吸引力

吸引力是場景化傳播的前提。在認知競爭時代傳播轉向的背景下[4],媒體只有產生吸引力,傳播受眾才能生成,傳播主體與受眾的互動才能展開并持續下去。而鑒于“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基本不看主流媒體,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盵5]這個現實,傳播主體要在提升吸引力上下功夫,借助數字場景技術增強黨的創新理論的吸引力。數字技術賦能場景化傳播為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帶來戰略契機,通過具象化、動態化呈現切實增強傳播內容吸引力。一方面,數字技術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具象化呈現。傳播內容的具象化能給受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為干部群眾獲得輕松愉悅的心理體驗奠定基礎。隨著數字技術不斷迭代更新,傳播主體利用數字技術對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內容加以改造,使抽象深邃的科學理論具象化呈現出來,以畫面的沖擊力和視聽的震撼力來引發受眾對科學理論的關注與思索、學習與認同。另一方面,數字技術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動態化呈現。相比靜態的語言文字,動態化內容更易于抓住受眾眼球、博取受眾關注。對于伴隨互聯網而成長起來的人來說,動態化內容更契合其信息接收習慣。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場景化傳播不斷向景觀化躍遷,進而為受眾打造出立體多維的動態畫面。新時代十年的偉大實踐孕育偉大理論,動態化呈現能夠使干部群眾更深切地感知黨的創新理論的生成背景及核心要義,繼而更全面地把握科學理論的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

(二)數字技術有助于增強場景化傳播體驗力

體驗力是場景化傳播的核心。所謂傳播體驗力,是指場景化傳播能夠滿足干部群眾通過場景體驗而認識事物的能力。數字時代背景下,場景化傳播無疑給受眾帶來多維度體驗和沉浸式體驗,從而不斷增強科學理論傳播體驗力。一方面,數字時代場景化傳播實現多維度體驗。在數字技術有效賦能下,各類功能強大的場景平臺、媒介產品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可以給干部群眾帶來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維感官刺激。場景化傳播三維立體顯示功能使黨的創新理論“活”起來、“動”起來,切實增強傳播內容對傳播受眾的觸感強度。傳播內容對受眾的吸引程度、受眾的認同度與受眾的體驗強度呈正相關性。干部群眾對場景化傳播認同度越高,其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感受越強。另一方面,數字時代場景化傳播實現沉浸式體驗。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沉浸式傳播,受眾與場景的深度融合帶來沉浸式體驗,可以增強傳播受眾對傳播內容的感悟程度。當前,以AR、VR為支撐的虛擬現實技術有效突破了語言文字的單一維度,能夠給受眾帶來立體多維的身心體驗,進而在具身式沉浸中深切感知傳播內容。例如,江蘇省宜興市借助數字場景技術打造的“新思想直播間”節目,通過故事化講述、對話式宣講和綜藝化表達為干部群眾帶來沉浸式體驗,在理論與實踐融合中學習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種身心深度沉浸式的傳播體驗極大地增強了受眾的關注度,調動了受眾學習自主性,從根本上提高黨的創新理論傳播的實際效果。

(三)數字技術有助于增強場景化傳播感染力

感染力是場景化傳播的關鍵。沒有情感的思想理論是乏味的,缺少感染的理論傳播是無效的[6]。只有從情感上打動人、感染人,才能增強干部群眾對科學理論的情感認同。這要求傳播主體必須重視情感因素,在傳播實踐中訴諸情感,從而實現感染受眾、化育受眾的宣傳教育目標。實質上看,黨的創新理論傳播過程也是傳播主體與受眾情感交流、情感共鳴的過程。為提升科學理論傳播實效,傳播主體講究情境營造和場景創設,使受眾在特定場景中獲取知識、升華思想和堅定信念。數字技術的場景化傳播為提升黨的創新理論的感染力提供了很好的傳播形式。一方面,數字技術賦能場景化傳播增強受眾的感受性。在數字技術的支撐下,傳播場景所具有的視聽感染和氛圍暗示能夠激發受眾的正向情緒,讓其在潤物無聲的感觸體驗中深化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知。為此,要注重特定場景的創設和氛圍的營建,用干部群眾感同身受的情境氛圍助力實現科學理論的價值引領功能。另一方面,數字技術賦能場景化傳播增強受眾的共生性?,F代傳播學研究表明,越能體現個人價值與創新才華的活動情境,就越能引發受眾的關注和參與。傳播主體要強化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的體驗性場景設計和創新性理論宣講,用干部群眾身心投入的情境來實現科學理論傳播價值的共建共享??傊?,在特定場景的烘托和渲染下,黨的創新理論變得生動形象、親切可人,在增進感受性和共生性的過程中深化干部群眾對科學理論的認知認同和堅定信仰。

(四)數字技術有助于增強場景化傳播實效性

實效性是場景化傳播的歸宿。通過特定場景為受眾提供信息、傳遞價值、升華情感和增進認同,是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的最終目標。在數字技術助推下,場景化傳播通過傳播場景細分化和場景適配智能化來提升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實效性。一方面,數字技術推動傳播場景細分化。場景數據獲取越精細,場景細分程度越高,相應地傳播信息適配度就越精準。而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宏闊、內容豐富、指導性強,涵蓋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的各個領域,干部群眾往往根據自身需求更為關注其中的某個方面?;诖髷祿?、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傳播主體可以及時獲取數據資源、動態分析數據信息并可視化呈現出來,以此洞察干部群眾對黨的最新理論創新成果的關注,為特定傳播場景的創設提供科學精準的決策依據。另一方面,數字技術實現場景適配智能化。厘清受眾對科學理論的個性化訴求,為傳播主體創設有針對性的傳播場景奠定堅實的基礎。而借助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傳播主體能夠根據傳播對象的個體差異性,智能適配傳播場景并精準推送傳播內容,使黨的創新理論傳播更加個性化,也更具實效性??傊?,場景化傳播依托數字技術開辟了信息傳播新樣態,為增強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實效賦予強勁動力。

場景化傳播作為一種全新的傳播樣態,在數字技術賦能下煥發出勃勃生機,對黨的創新理論傳播提質增效具有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目前基于數字技術賦能的場景化傳播在主流思想輿論傳播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傳播意識淡薄、傳播能力不足、傳播設備不足、傳播機制缺失等。而深入探討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的現實困境,是數字時代場景化傳播科學理論亟待廓清的前置性問題。

(一)數字技術賦能場景化傳播意識淡薄

場景化傳播誠然為黨的創新理論傳播賦予新動能,而能否有序有效推進場景化傳播的關鍵在于傳播主體。傳播主體只有具備場景化傳播的自覺自省意識,才能在黨的創新理論傳播中主動發揮數字場景技術的作用,繼而使場景化傳播科學理論成為常態。但是,當前大多數傳播主體場景化傳播的自主意識不足,而這又與其學科背景及工作性質密不可分。一般來說,從事黨的創新理論傳播的主體主要包括黨政機關宣傳思想工作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科研院所社會科學工作者等,其學科背景多為哲學社會科學,其知識構成及職業特征影響了大多數傳播主體對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親和力。其中的中老年傳播主體尤為青睞理論宣講的灌輸式傳播,對數字技術的認知和傳播場景的應用往往存在觀念及技術障礙。如果對數字技術驅動場景化傳播的優勢和潛能缺乏足夠認知,那么傳播主體就難以自覺主動地運用場景化傳播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傳播。由此可見,場景化傳播意識薄弱成為阻滯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的首要因素。

(二)數字技術賦能場景化傳播能力不足

數字時代場景化傳播離不開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有力支撐。這里所謂的能力不足,是指傳播主體缺少數字素養,難以有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優化傳播場景并提升信息傳播實效。一方面,能力不足體現在技術應用上。場景化傳播無論是沉浸式體驗還是動態化呈現,都需要媒介產品的輔助和擬態場景的營建,而這一切正是數字場景技術有效賦能才得以實現。這意味著哲學社會科學專業出身的傳播主體將面臨更大的能力不足,因對大數據、云計算的數字技術的運行原理、邏輯結構、操作流程等缺乏足夠了解,就鮮有通過數字計算提升傳播場景的創設和運行能力。另一方面,能力不足也體現在理論轉化上。數字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不是數字技術與科學理論的簡單對接,而是在二者深度融嵌的前提下才產生作用的。這要求傳播主體務必處理好科學理論傳播的傳統優勢與方法手段創新之間的關系,厘清場景化傳播視域下黨的創新理論傳播的“變”與“不變”,在保持科學理論核心要義、本質規定的基礎上,推動科學理論傳播內容的數字化轉換。一言以蔽之,數字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要求傳播主體能夠“玩轉”數字技術,明確場景化傳播與傳統傳播方法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關系,而是相得益彰、優勢互補,以便更好地推動黨的聲音在基層社會廣泛傳播。

(三)數字技術賦能場景化傳播設備不足

當下場景化傳播驅動黨的創新理論傳播還處于初步探討和零散推進階段,在大規模、系統化、常態化推進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其中場景技術不夠成熟、設施配置不足等表現得尤為突出。場景化傳播之所以具有強大的傳播效力,根本在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高精度數字技術的全面嵌入。而隨著VR、AR等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更迭,場景技術也隨之更新換代,使場景化傳播日益顯現出強烈的場景造勢、動態化內容呈現和沉浸式場景體驗。近年來,宣傳思想部門抓住數字技術迅猛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建立虛擬仿真傳播平臺,推動了場景化沉浸式傳播實踐,也取得了一定的傳播效果。然而略為欠缺的是,現有的虛擬仿真平臺仍沒有完全擺脫傳統意義上的機器束縛,還要依靠人工在特定場域和范圍內展開,場景化傳播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依然較為有限。例如,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不僅在于成就的輝煌,更在于過程的壯麗”[1]122,而壯麗的偉大實踐恰恰是干部群眾體認黨治國理政能力的重要途徑。然囿于場景化傳播設備明顯不足,導致場景化傳播實踐中難免出現缺乏優質場景、互動體驗不佳等問題,繼而弱化干部群眾對黨的最新理論創新成果生成過程的深切感知。

(四)數字技術賦能場景化傳播機制缺失

場景化傳播給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方法創新,更為重要的是實踐場域的應用變革。數字技術應用使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呈現出新樣態也面臨新問題。既有的規章制度很多作為前數字時代的產物,已不能很好解決數字時代背景下科學理論傳播出現的新問題。為此,要建立健全切合數字時代的政策法規體系對相關問題加以治理,確保場景化傳播成為黨的創新理論傳播變革的重要推力。然囿于當前場景化傳播尚處于小規模、碎片化實施階段,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相關的政策法規體系不夠健全,難以從根本上規范和引領場景技術有效發揮作用。例如,缺少資金供給機制,場景技術設備的購置及維護將難以為繼;缺少技術保障機制,場景化傳播則無法始終處于高效運作態勢;而缺少規范引領機制,場景化傳播潛在的風險隱患就得不到有效管控??傊?,宣傳思想部門要把制度建設抓牢抓實,為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數字時代場景化傳播為黨的創新理論傳播開辟了新的方向,也提供了全新動能。場景化傳播內在地包含傳播時空、傳播情境、傳播受眾三個關鍵因素,用一個個生動形象而又新穎別致的傳播場景能夠將黨的創新理論的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充分彰顯出來。鑒于目前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面臨的現實困境,為有效發揮場景化傳播的優勢和潛能,要從創新傳播理念、提升數字素養、創設體驗場景、完善保障機制等方面入手,使數字技術驅動因素轉變為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創新的現實效能,不斷增強干部群眾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知和認同。

(一)基于數字技術創新傳播理念

黨的創新理論是新時代黨治國理政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動態性特征,要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進行傳播。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要著重加強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教育。傳播主體只有緊扣時代脈搏創新傳播理念,具備場景化傳播的高度自覺,正視數字技術的應用價值,才能激發主觀能動性,確保黨的最新理論創新成果場景化傳播有序有效推進。對此,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要樹立場景思維。數字時代傳播主體要樹立場景思維,增強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的自主性。所謂場景思維,是指以受眾為中心,以創設場景為手段,借助數字技術實現場景化傳播的思維方式。這要求傳播主體必須以受眾的信息接收習慣為出發點,精準識別其思想動向和理論訴求并基于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場景內容的智能推送,進而在特定場景的互動體驗中不斷提升干部群眾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知、認同。另一方面,要勘定技術邊界。作為新興技術,數字技術在有效賦能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的同時,也因其技術特點而存在安全隱患。如果不能辯證看待數字技術下場景化傳播的利弊得失,不僅無法在黨的創新理論傳播中發揮積極作用,還可能因對中央精神的認知偏差而造成不良影響。這就要求傳播主體既不因技術崇拜而盲目應用,也不因技術蔑視、技術恐慌而全面摒棄,只有勘定數字場景技術應用的邊界,明確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的效度與限度,才能更好地發揮場景化傳播的優勢和潛能。因此對于傳播主體來說,無論借助哪個傳播渠道、采用何種傳播方法、創設什么傳播場景,都要始終堅持黨的創新理論的意識形態性和價值引領性。

(二)加強技術培訓提升數字素養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的關鍵在傳播主體,提升傳播主體的能力和素養是場景化傳播高質量運行的根本。數字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對傳播主體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傳播主體不僅要系統掌握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這個看家本領,還要成為運用數字技術驅動科學理論場景化傳播的行家里手。為此,要“組織實施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教育計劃”[3]49,引導傳播主體深入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復興文庫》等經典文本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在此基礎之上,不斷提升傳播主體的數字素養以解決“技術恐慌”。一方面,宣傳思想部門要做好統籌規劃,開展數字技術能力培訓。宣傳思想部門應根據實際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數字素養與技術能力提升專題培訓,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幫助傳播主體盡快熟悉和掌握人機協同、虛擬現實、數字建模、媒體融合、全景傳播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技能,著力培養出創新型、復合型高端數字人才。另一方面,傳播主體要加強自主學習,推進數字素養與技術應用研究。除了專題性技術培訓,傳播主體也要增強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將數字素養提升常態高效地推進下去。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以更好地實現自我提升。比如,圍繞數字技術應用和數字素養提升進行深入細致的理論研究,從根本上廓清數字技術發展歷程、場景技術應用現狀等關乎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的核心議題。專題培訓和自主學習協同推進,全面提升傳播主體的數字素養,從而為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提供高端人才支撐。

(三)運用數字技術創設體驗場景

不斷增強干部群眾的場景體驗力,有利于將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向縱深推進。這要求傳播主體必須正視數字時代信息傳播模式,把握干部群眾的個體性特征,創設有針對性的傳播場景,切實增強體驗場景的層次性、真實性和沉浸性。首先,運用數字技術增強體驗場景的層次性。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新時代變革性實踐的智慧結晶,涉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干部群眾尤其是普通民眾短期內難以全面把握和系統領會。這就需要加強黨的創新理論傳播的層次性,為干部群眾提供有選擇性的傳播內容。具體來說,數字時代場景技術能夠將文字、視頻、音頻、圖像、動漫融于一身,給干部群眾帶來全新的場景體驗。傳播主體充分利用場景技術創設有層次感的傳播場景,依托場景鏈接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與特定場景進行適配,為干部群眾提供分層次、有進階的場景化理論,切實提升體驗的層次性。體驗場景的層次性為干部群眾提供了選擇性,使其可以根據自身的理論基礎和訴求切換不同層次的傳播場景。其次,運用數字技術增強體驗場景的真實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身臨其境的真實體驗才能充分調動受眾的正向情緒,并將正向情緒固化為持久的情感認同。然囿于個人精力和外在條件局限,干部群眾很難親臨現場全面感知新時代十年變革性實踐的恢宏壯闊,故而對孕育偉大理論的偉大實踐缺乏足夠的真切體認。借助場景技術將平面的敘事場景呈現為立體動態的傳播場景,能夠讓干部群眾在虛擬仿真的場景畫面中增強體驗的真實性,進而產生“共情”“共振”的傳播效果。與此同時,要高度警惕虛假、片面、失真的傳播場景對干部群眾理論認知的滋擾、歪曲與誤導。最后,運用數字技術增強體驗場景的沉浸性。沉浸式體驗是場景化傳播的鮮明特征,往往能夠產生不僅攪動眼球,更能震顫心靈的傳播效應[6]。為此,要在場景化傳播過程中,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的體驗場景動態設計和調適功能,為干部群眾創設更加切合其實際需要的多維感知場景,使其沉浸在特定場景中系統把握新時代十年原創性思想的博大精深??傊?,傳播主體要把體驗場景的創設作為重要環節落到實處,基于良好的場景體驗來提高干部群眾對傳播場景的黏性,進而增強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實效性。

(四)完善數字技術應用保障機制

黨的創新理論始終處于動態發展中,并隨著黨治國理政實踐的推進而不斷豐富和完善[7]。然囿于數字技術的不完備性,致使其在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實踐中難免會遇到諸多困難和問題。為此,要完善保障機制以確保場景化傳播有效驅動黨的創新理論傳播,進而不斷增強干部群眾的思想獲得感,以達到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宣傳教育目標。首先,完善數字技術應用的資金保障。數字技術賦能場景化傳播強大的傳播效力,源于場景技術帶來的全新場景體驗。然而,無論是虛擬場景還是真實場景都需要數字技術對傳播場景的營建和維護。完善資金保障,旨在為數字設備購置、場景技術研發以及傳播主體數字素養培訓等提供資金支持,夯實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的物質基礎。而圍繞場景化傳播的課題申報和理論研究,同樣需要充裕的經費支持。其次,完善數字技術應用的技術保障。場景技術研發程度決定其賦能黨的創新理論傳播的效度。目前,場景化傳播尚處于初級階段,場景技術、可視化技術以及虛擬現實技術的研發應用還有待拓展和提升。要加大技術投入力度,著力突破場景創設與營建方面的技術瓶頸,基于核心技術攻關以提高場景適配能力。最后,完善數字技術應用的制度保障。鑒于場景化傳播存在數字技術安全性、擬態場景空泛化、場景內容娛樂化等問題,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與行為準則以規范傳播場景。例如,完善動態監管機制,對數字技術應用、傳播場景創設以及場景傳播過程進行動態監督和管控,使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高效有序。又如,完善評價激勵機制,著重從干部群眾場景體驗的情感情緒和沉浸指數來評估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成效,并以評價結果為重要依據,對傳播主體給予適當的物質和精神獎勵以激發其運用場景化傳播驅動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創新的內生動力??傊?,宣傳思想部門要強化建章立制,從制度層面鞏固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的支撐體系。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先進思想的指導[1]103。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根本在于源源不斷的思想領航和理論指引。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引導黨員干部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耀眼的理論魅力、雄渾的精神偉力和強大的實踐威力[1]118,筑牢干部群眾投身新時代強國事業的共同思想基礎。而隨著數字技術不斷迭代更新和發展完善,場景化傳播在數字時代信息傳播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一個精準高效的傳播場景能夠勝過千言萬語的宣傳效果。在此時代背景下,傳播主體一方面要正視數字技術帶來黨的創新理論傳播的數字化變革,為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提供技術與場景支持;另一方面要在場景化傳播驅動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創新的同時,明了數字技術不完備性而制約其功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如場景化傳播往往使受眾留戀于場景畫面,而忽略理論本身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思想涵育和價值引領功能。面對數字技術的雙重影響,傳播主體要在理性認知與冷靜思考的前提下,科學審視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的利弊得失。唯其如此,才能趨利避害,提高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實效,進而為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匯聚起磅礴的思想偉力。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場景化傳播不是對其他傳播方法的摒棄。傳統傳播方法中理論宣講是必要的,只有從學理層面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才能幫助干部群眾厘清黨的創新理論對既有理論體系的傳承賡續和創新發展。加之部分理論的深邃性和價值的內隱性很難用具體場景直觀形象地呈現出來,因此,數字時代背景下要有效貫通傳統方法與新興技術,在發揮黨的創新理論傳播的傳統方法的基礎上,利用數字技術彰顯出場景傳播的巨大優勢,實現以理服人與以情感人的有機銜接和深度融合,從而更好地推進黨的聲音深入基層社會、傳入千家萬戶。

[1]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百年大黨面對面[M].北京:學習出版社,2022.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3.

[3]黨的二十大文件匯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22.

[4]喻國明,顏世健.認知競爭時代的傳播轉向與操作策略[J].東南學術,2022(6):227-237,248.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29.

[6]馮培.基于思想輿論網絡傳播問題導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設計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8):113-117.

[7]羅紅杰.論意識形態感性敘事及其正向建構[J].思想教育研究,2022(12):88-94.

責任編輯蘭文華

猜你喜歡
數字技術
數字時代的工藝美術攝影
淺析數字技術在電力電氣自動化中的應用
論數字技術對影視技術的影響
數字化技術在高校博物館中的應用
舞蹈創作技術的運用與研究
淺析產業化模式對中國動畫發展的重要性
數字媒體藝術在虛擬展示空間中的應用探究
數字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中的研究應用
工業自動化中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數字媒體語境下的動畫“新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