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現狀、熱點與展望
——基于CiteSpace知識圖譜的可視化分析

2023-08-03 07:05張博一劉月霞
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中國式聚類現代化

張博一,劉月霞

(河北經貿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62)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盵1]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再次強調:“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盵2]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進一步明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3]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式現代化迅速成為當前學界共同探討的熱點課題,學者們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特征、推進路徑、世界意義等方面進行闡釋,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為較為全面地梳理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情況,本文利用可視化工具CiteSpace,以CNKI數據庫中2020-2023年間發表的803篇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文獻為對象,運用文獻計量分析法,系統分析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現狀、研究熱點與未來展望,力圖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知識圖譜,以期能對此進一步深入探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本文的樣本數據來源于CNKI數據庫,選擇學術期刊,點擊高級檢索,檢索條件:篇名=中國式現代化,時間范圍=2020-2023,來源類別=CSSCI,檢索日期=2023年3月15日,共獲取相關文獻837篇。為保證數據的有效性和結果的準確性,經二次篩選,人工剔除會議綜述、新書推薦、無作者、卷首語等無效文獻,最終得到803篇高質量期刊文獻作為本文的研究樣本。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應用Java語言開發的一款信息可視化軟件,它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論(co-ciation)和尋徑網絡算法(Pathfinder)等,對特定領域文獻(集合)進行計量,以探尋出學科領域演化的關鍵路徑及其知識拐點,并通過一系列可視化圖譜的繪制來形成對學科演化潛在動力機制的分析和學科發展前沿的探測?!盵4]本文利用可視化工具CiteSpace6.2.R1,將時間跨度設置為2020年1月-2023年3月,時間切片設置為1年,網絡節點類型分別設置為Author、Institution、Keyword,網絡裁剪方法設置為Pathfinder + Pruning Sliced networks + 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以此來繪制相關知識圖譜。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現狀分析

(一)年度文獻發文量統計

由圖1年度發文量可以清晰地看出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態勢。2020年是研究起步階段,以中國式現代化為篇名的文獻僅有2篇。2021年迅速發展,有近70篇文獻,這與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歷史決議密切相關。2022年則出現爆發性增長,有近500篇文獻,標志著中國式現代化開始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隨著黨的二十大的勝利召開,這一趨勢愈加明顯,2023年僅第一季度發文量就達240篇,接近2022年發文量的一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呈井噴式增長。

圖1 2020-2023年中國式現代化年度發文量分布

(二)作者合作分析

利用CiteSpace對核心作者的合作情況進行分析,得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作者合作知識圖譜,以此來解讀在該領域中比較有影響力的學者和作者合作交流情況。圖譜中節點和字體越大表示發文越多,作者之間的連線則代表著其合作關系。從圖2中可以看到,節點(N)有119個,連線(E)有7條,網絡密度(Density)僅為0.001。這說明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學者已具有一定規模,但大多處于單打獨斗的分散研究狀態。通過圖中節點的大小可以看出,張占斌、任保平、董慧、辛向陽、王巖等學者發文量較多;從連線中可以看出,僅有張占斌和畢照卿、劉守英和劉偉、劉勇和章釗銘等存在合作關系,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因此,學者們尚需進一步加強學術交流與深度合作來擴大學術影響力。

圖2 作者合作知識圖譜

(三)研究機構合作分析

利用CiteSpace對研究機構合作進行分析,得到研究機構合作知識圖譜。根據圖3可知,節點(N)為141,連線(E)為51,網絡密度為(Density)為0.0052,說明機構間存在合作關系,但還不夠緊密。同時,中國式現代化研究具有較強的專業指向性,大部分集中在馬克思主義學院,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政治研究為主;且校內機構合作較多,校外合作較少。各機構間要加強合作交流,在核心問題上建立共識,在跨學科研究中拓寬視野。主要研究機構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等。

圖3 研究機構合作知識圖譜

三、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熱點分析

(一)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對文章主旨與核心要點的凝練和總結,關鍵詞共現是對關鍵詞在文章中出現的頻次進行統計而形成的共現圖譜,能夠直觀地呈現出中國式現代化的熱點內容。關鍵詞的節點和字體越大,說明出現的頻次越高,該關鍵詞就是本研究領域的熱點;節點間的連線越粗,說明這些關鍵詞之間的共現關系就越強。利用CiteSpace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獲取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根據圖4可知,節點(N)為161,連線(E)為121,網絡密度(Density)為0.0094。通過拖動節點、操縱控制面板來對知識圖譜進行調整與優化,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式現代化是以“現代化”這一關鍵詞為核心不斷外延拓展,聚焦“社會主義”“資本邏輯”“現代性”、貫通“世界歷史”“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唯物史觀”“科學內涵”“人類文明”“新道路”“共同富?!钡劝l散展開進行研究的。

圖4 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

(二)關鍵詞聚類分析

關鍵詞聚類是根據關鍵詞之間的共現情況將關聯度較高的關鍵詞進行系統分類,并提取具有顯著特征的關鍵詞進行標注。在關鍵詞共現的基礎上,基于LLR算法對關鍵詞進行聚類,繪制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共獲得7個聚類,聚類模塊值(Modularity)Q=0.8684,平均輪廓值(Silhouette)S=0.9371。Q的取值區間為[0,1],Q>0.3意味著聚類結構是顯著的,Q越大說明得到的聚類越好;S>0.7意味著聚類結果具有高可信度,S越接近1網絡的同質性就越高。這說明中國式現代化的聚類結構顯著,聚類結果令人信服且具有研究價值。為了更清晰地展示各聚類中的子領域及其分支方向等重要信息,對各聚類的詳細信息進行整理,列出每個聚類的編號、所含成員數量、Silhouette值以及用LLR標簽最大的5個關鍵詞。聚類規模越大,編號就越小,所含成員數量就越多;Silhouette值越大,相似性就越高;LLR越大的詞越具有對這個聚類的代表性(見下頁表1)。

(三)研究熱點內容

結合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并導出各聚類標簽具有代表性的文獻進行研讀,歸納其研究熱點內容,主要包括內涵研究、特征研究、推進路徑和世界意義四個方面。

1.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研究

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是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邏輯前提和先決條件。學者們主要從中西方對比、大歷史觀、黨史等不同視角闡釋其豐富內涵。宋艷華將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進行對比,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統籌推進的現代化、成己達人的現代化,獨具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5]。孫正聿從大歷史觀的角度分析中國式現代化,認為這是在“東方從屬于西方”的世界格局中,以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國家獨立為首要前提的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的創新實踐中,以中國人民“富起來”“強起來”為現實基礎的現代化;是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以創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為歷史使命的現代化[6]。燕連福梳理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概念經歷了從兩個現代化到四個現代化再到五個現代化的發展演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文明”一步步發展為集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為一體的“五個文明”[7]。

2.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研究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進行了概括: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3]。

第一,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人口問題是一個全局性、長遠性、戰略性的問題,中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向現代化將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黃泰巖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將創造出人口大國經濟發展的新奇跡、新路徑和新制度[8]。王勝今和楊晨剖析了我國的人口發展戰略和新階段面臨的人口挑戰,認為優化人口發展戰略能夠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人口支撐,并給出了推進人口發展戰略優化的策略[9]。劉尚君和陳功從人口老齡化的角度進行探究,提出要重塑中國老年人的現代化特征,探索老齡人口現代化路徑,進一步加強人口發展優化策略研究,開展長壽紅利開發和應用實證,創新中國特色老齡社會治理新模式,推動全球老齡治理[10]。第二,中國式現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區別于其他國家現代化的鮮明特征,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導向和題中應有之義。王鑫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傳統的“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以及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初心使命中探究了共同富裕的形成脈絡,論證了中國式現代化分配體系是以黨的領導為力量保障、“以人民為中心”為價值保障和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保障組成的,開辟了一條既具有中國特色又具有世界意義的現代化道路[11]。張洪為基于中西方現代化發展歷程的比較分析,闡述了西方現代化的富裕之路是以資本為主導,而中國式現代化的富裕之路則立足基本國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式現代化在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超越了西方現代化;并給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財富積累機制[12]。蔣南平和李艷春運用文獻分析及歷史與邏輯統一的方法,從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實現條件、實現途徑三個方面歸納了馬克思主義的共同富裕理論,總結了中國共產黨100多年來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認為這是對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理論的繼承、發展、創新和檢驗[13]。第三,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腦袋。王淑芹分析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來源,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與精神辯證統一關系的原理、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社會全面進步發展觀[14]。田書為認為以“兩個文明”協調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必須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構筑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加強文明互鑒[15]。郝立新結合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特征,著重闡述對豐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理解,指出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價值目標,是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并指明豐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基本思路和現實路徑[16]。第四,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促進經濟與生態有機融合為一體,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要處理好的問題。余玉湖和李景源認為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在資本邏輯支配下產生的“人的異化”和“自然的異化”現象,對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指導價值,中國式現代化生態發展之路打破了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一元化模式,為其他國家堅持可持續發展、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適合本國發展的現代化道路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17]。白彥從法治建設的角度切入,指出法治在構建和完善生態文明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和保障性的作用,并建議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中的生態法治建設應著重于配套綠色法治供給、堅持生態多方共治、完善生態法治體系化、積極參與國際法治建設與全球治理[18]。李宏偉從現代化進程中的人與自然關系的視角,闡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核心要義,從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多個維度勾畫了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方法和路徑[19]。第五,中國式現代化是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愛好和平、追求和平,和平基因貫穿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國式現代化所倡導的是和平發展道路,與西方現代化的侵略擴張、殖民掠奪、資本積累有著本質區別。韓喜平和郝婧智指出中國的現代化探索生發于不平等的世界體系,中華民族為從被壓迫的境遇中擺脫出來,自始至終秉承和平理念。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另一方面,中國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積極向世界輸送正向發展成果,主動幫扶落后國家,堅持共同發展[20]。王健分析了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歷史命運、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發展目標以及當今的時代主題和世界發展大勢,得出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的結論[21]。王澤應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和平發展特質和價值追求是“以和為貴”“協和萬邦”“和而不同”“人心和善”,這些特質和價值追求決定了其在處理與其他文明的關系上,必然是建構“文明的和諧”,是人類文明包容互鑒的和諧譜系[22]。

3.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路徑

中國式現代化關乎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方面,學者們從宏觀整體建構和微觀細節切入兩個視角展開研究。

第一,宏觀整體建構視角。在宏觀層面上,學者們統籌兼顧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多個領域,站在全局高度進行系統研究,闡釋中國式現代化整體推進的實踐路徑。唐亞林和周昊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應在經濟現代化、政治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社會現代化、生態現代化和組織現代化等六個方面齊頭并進,其落腳點在于實現人與社會的現代化,即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社會均衡而協調的發展[23]。高波和呂有金指出,未來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大力培育創新動能,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綠色發展體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24]。韓保江和李志斌認為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構建新發展格局協同推進,必須統籌好發展與安全等問題[25]。第二,微觀細節切入視角。在微觀層面上,學者們將中國式現代化與具體的實踐相結合,主要從共同富裕、人的全面發展、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等角度進行探究。在推進共同富裕方面,文豐安提出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物質與精神相統一,堅持區域與城鄉協調發展相統一,堅持效率與公平相統一,堅持共建與共享相統一[26]。在促進人的現代化方面,洪銀興和楊玉珍論證了人的生活品質提升、人的精神文明程度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是人的現代化的三個維度[27]。在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的路徑方面,鄭有貴認為要從人的現代化出發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產業體系現代化演進中促進產業協調發展,在構建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進程中夯實農業基礎,在發展虛擬經濟中夯實實體經濟根基,在城鎮化進程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在循環累積因果效應、固化區域發展不平衡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28]。

4.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又是世界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者們從人類文明、中西方對比、對發展中國家的借鑒等角度分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王宇航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具備了一種人類文明新形態應有的歷史厚度、現實依據、科學內涵和價值意蘊,即為世界文明豐富精神譜系、探索發展道路、描繪共同愿景[29]。王增智基于比較視角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相對于西方現代化而言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證偽了西方現代化唯一論神話,賦予了現代化新內涵:在社會主義制度條件下、在人口規模巨大的發展中國家也可以取得現代化的巨大成功,從而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動世界歷史向著有利于社會主義的方向轉變、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全新選擇[30]。黃民興和馬超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歷史意義:通過進行大眾性的革命運動為現代化奠定基礎,為第三世界實現現代化提供新的選擇,推動東西方力量對比的改變,促進發展中國家建立國際政治和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運動,助力全球化發展[31]。

四、中國式現代化的未來展望分析

通過CiteSpace可視化工具對CNKI數據庫中的803篇文獻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國式現代化研究取得了很大發展,未來還需朝著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依托交叉學科,拓寬研究視角

目前,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學科分布,主要聚焦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政治學,但單一學科的探討存在一定的思維局限和領域盲區,學術成果不可避免地具有偏狹性,難以從整體上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內容。因此,打破學科壁壘,拓寬研究視角,加強協同創新,構建交叉學科體系勢在必行。這就需要運用哲學、法學、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文化學、管理學等相關領域的知識對中國式現代化內涵、特征、推進路徑、世界意義予以深刻挖掘。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復雜且長期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綜合且宏大的時代課題,其探索的過程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林林總總的問題和難題,要想破題和解題需要各學科領域進行深入的對話、溝通和交流。既要在微觀層面中有針對性地去深挖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關的具體內容,又要從宏觀層面上整合各學科的研究成果,提煉出科學性和適用性的規律,聯合起來尋找最優解,展現出系統整體性和多元立體化的研究樣態,以此拓寬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視角,豐富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議題。

(二)形成概念共識,挖掘基礎理論

概念是研究之母。眾多學者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概念進行了闡述,雖然基本涉及其關鍵要素,但在界定的過程中仍缺乏清晰明確、普遍一致的看法,尤其是隨著研究的進一步發展,亟須厘清基本概念,形成統一性共識。同時也要注意到,當前還存在著對中國式現代化相近概念的混用和誤用問題,要區分“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態”“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些既有重合又有區別的相近概念,仔細梳理與辨析,避免交替使用帶來誤解。在厘清概念的前提下,挖掘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理論。圍繞“現代性與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與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式現代化與共同富?!薄爸袊浆F代化與鄉村振興”“中國式現代化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戰略布局”“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與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現代化”等核心要點進行深入探究,不斷完善基礎理論,為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提供堅實的學理支撐。

(三)堅持問題導向,加強比較研究

中國式現代化不是一帆風順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戰勝各種各樣的問題與挑戰中奮勇前行的。因此,不能只囿于政策解讀和理論闡述,要堅持問題導向,開展調查研究,“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3],通過對現實問題和發展瓶頸的深刻剖析,探究其內在邏輯,提出具體性、針對性、系統性的對策建議。通過調查研究洞悉當前所處局勢,加強前瞻性預測,研判未來發展方向和趨勢,提前謀劃布局,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破浪前行且行穩致遠。同時還要加強對比研究,從橫向空間維度上與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發展中國家現代化對比,從縱向時間維度上與近代中國舊式現代化、蘇聯社會主義現代化對比。審視古今中外在現代化進程中積累的經驗和教訓,在分析各種樣本案例中總結規律,在清理、反思與超越中吸收一切有益成果,呈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并通過與其他現代化的對比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各國發展提供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開辟新境界、樹立新樣本,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先進性與優越性。

猜你喜歡
中國式聚類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基于DBSACN聚類算法的XML文檔聚類
基于高斯混合聚類的陣列干涉SAR三維成像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一種層次初始的聚類個數自適應的聚類方法研究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自適應確定K-means算法的聚類數:以遙感圖像聚類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