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高校一流本科專業內涵式發展的實踐動力

2023-08-04 02:07蔡偉溫小棟邵璟璟李超恩
大學教育 2023年8期
關鍵詞:內涵式發展動力機制應用型高校

蔡偉 溫小棟 邵璟璟 李超恩

[摘 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為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提供了“指南針”,具有特定的哲學內涵和實踐指向。文章分析了應用型高校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一流本科專業內涵式發展的動力機制,開展了專業方向“取與舍”、課程體系“解與構”和教學模式“虛與實”的科學實踐,提出對內與學科協同發展,對外與政府、行業、企業深度互動,探尋普遍聯系視角下的應用型高校一流本科專業內涵式發展的關鍵動力。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一流本科專業;內涵式發展;動力機制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8-0012-03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這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1]。內涵式發展具有濃重的哲學意蘊,是以事物的內因作為動力和資源的發展模式,在應用型高校的具體場景應用,有著特定的價值內涵和行動指向[2]。本文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以浙江省一流本科專業——寧波工程學院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以下簡稱建環專業)為例,運用科學實踐的觀點探析應用型高校一流本科專業內涵式發展的持續動力,采用普遍聯系的原理營造內涵式發展的關鍵動力。

一、科學實踐:內涵式發展的持續動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創立了科學的實踐觀,指出實踐是人類能動地改造物質世界的客觀活動。本質上,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是不斷進行的社會實踐,整個過程始終受著辦學主體自覺意識的支配,涉及專業方向調整、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模式選擇等具體實踐,這些實踐形成了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與發展的持續動力。

(一)專業方向“取與舍”的實踐

傳統的建環專業分為暖通空調、燃氣工程2個專業方向,2012年本科專業目錄大調整中,教育部將原建筑節能技術與工程、建筑設施智能技術(部分)并入建環專業,新的建環專業覆蓋范圍更廣、涉及領域更多[3]。專業方向的“取與舍”是在有限資源下的實踐,是為了搭準區域經濟脈搏,更好地適應區域社會發展,且是理性思考下的能動實踐。

“取”是根據地域氣候特點和區域空調產業集群優勢,選擇性做強建筑環境控制(暖通空調)方向、積極培育建筑空氣品質方向?!吧帷笔侵妇C合考慮現有師資力量和辦學資源等限制因素,戰略性放棄燃氣工程方向。同時,結合寧波地區建筑智能技術方向已趨于飽和、畢業生難就業的客觀實際,適時“割舍”開設多年的建筑設施智能技術方向,將其核心知識納入建筑設備自動化等模塊課程。

專業方向的“取舍”實踐獲得突破性進展。建環專業集中資源,精準發力,精細建設,在校級重點專業的基礎上,先后入選寧波市優勢專業、浙江省新興特色專業、浙江省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并被推薦參評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成為全省首個通過住建部專業認證(評估)的同類專業。

(二)課程體系“解與構”的實踐

1.“解構”理論導向的舊課程體系

本專業2006-2016級人才培養方案將課程門類均按照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三段式”劃分,仍沿用傳統的供熱工程與熱源、空氣調節、空調用制冷技術等專業課及課程設計,缺乏工程系統的全局理念;課程內容過于注重理論知識,嚴格按教材內容順序依次講解;考核結果以考試測驗為主,采用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加權處理評價。這種以理論為導向的舊課程體系過于注重學問體系,不利于地方院校建環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

2.“重構”應用導向的新課程體系

自2017級起,人才培養方案不再側重于構筑在靜態理論框架之上的顯性知識的拷貝與記憶,改為強調彰顯動態應用框架下的隱性知識的培養與轉化。方案立足專業、融通基礎,采取了“3+1”厚基礎、寬口徑的培養模式。即前3年,突破課程門類的“禁錮”,強調知識內容的交叉與滲透,結合知識體系和工程需要,將專業課供熱工程、通風工程和空調工程建構為新的核心課程暖通空調,將空調用制冷技術、鍋爐及鍋爐房設備課程合并,開設建筑冷熱源課程。同時,將各專業課程中涉及管網分析及計算的相關內容整合提煉為流體輸配管網課程,將各專業課程中流體熱濕輸運機理及裝備等相關內容夯實重組為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課程。最后1年,依托“能力核心、就業導向”理念,按崗位類型將專業任選課重構為建筑節能、建筑能源、建筑性能模擬、室內空氣品質和建筑智能化等5個課程模塊,分模塊培養學生的專項知識、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模塊課程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注重實踐導向,采取多元的過程化考核,通過OBE教育模式評價學習產出效果。

3.課程體系“解與構”實踐取得實質性成效

在一批校級合格課程的基礎上,流體力學等2門專業基礎課入選浙江省精品課程、建筑冷熱源等6門專業課程入選浙江省一流課程,一流課程的高階性、系統性和挑戰性為一流建環應用型人才賦能提供堅實保障。

(三)教學模式“虛與實”的實踐

1.理論課程“虛實結合”,促進教師與學生有效互動

針對教學形式為單一的課堂講授,相關實驗以演示性與驗證性實驗為主,實習環節也因安全原因僅以參觀、認識形式展開,嚴重影響和制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現狀,根據專業發展特點和信息化時代需求,依托云計算、移動終端等先進技術,建成暖通空調、建筑冷熱源、流體輸配管網等一批在線開放課程,將虛擬平臺自學與現實講臺精講相結合,妥善協調“虛”與“實”要素比例,構筑“虛實融合”的專業課程教學模式[4]。除真實課堂互動外,虛擬平臺打破時間和地域的制約,實現課堂重現、課件共享、例題講解、小組討論、作業點評、師生答疑等學習環節?!疤搶嵅⒅亍钡睦碚撜n程教學模式,不僅促進了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創新,更主要的是改變了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單邊輸送”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深度學習的內生動力,促進師生“雙邊活動”有效互動。

2.實踐課程“虛實結合”,促進學習與工作有效對接

依托浙江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節能工程中心,打造建筑節能虛實融合學習平臺[3]。徒“虛”不足以自立,徒“實”不足以行遠,因此,結合節能工程中心的真實情景,創設了虛擬現實的中央空調機房場景漫游,實現能耗數據直觀呈現下的建筑環境控制系統設計、調試和管理,支持節能建筑設備的同比例拆裝、測試和檢修。建筑節能導向下的“虛實融合”實踐教學模式,有效調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式探究,實現了實踐教學與實際崗位工作在數字環境下的有效對接。

3.教學模式“虛實”實踐取得階段性成績

全部專業課程推行SPOC教學,3門課程入選浙江省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創設的沉浸式、數字化情境,讓專業課堂更生動有趣,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專業教師連續獲得全國建環專業教學競賽特等獎、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等省部級榮譽,教學模式得到一定認可。

二、普遍聯系:內涵式發展的關鍵動力

唯物辯證法指出,任何事物都不會孤立存在,其內部諸要素之間以及外部事物之間存在著客觀復雜的普遍聯系。這要求在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過程中,要樹立整體性、開放性觀念,在普遍聯系基礎上,分析專業內部聯系、外部聯系的具體作用,明晰專業與學科的內涵、辯證處理學校與政企的聯系,科學開展專業規劃與建設等工作。

(一)對內把握專業與學科的聯系

專業和學科是高等院校組織結構的基層構成要素,其中專業是以滿足人才培養需求為目的,學科是以創新理論和產出成果為目標。專業為學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是學科發展的重要方面,而學科為專業建設提供知識支撐,是專業發展的基礎。專業和學科具有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協同發展的內在聯系,也存在資源配置上的客觀沖突[5]。對本專業而言,當前需要厘清浙江省一流本科專業與浙江省一流學科的建設關系,尤其是與綠色建筑及節能學科方向的具體聯系。

1.強化頂層設計,樹立協同發展理念

轉變思想觀念,整體規劃布局,注重土木類專業內部育人元素的交叉、滲透和融合,強化建環一流本科專業和土木工程一流學科的特色,形成以技術性知識體系為載體、應用能力為導向的服務區域建筑環境營造和節能技術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推進建環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和土木工程一流學科建設的互動發展。

2.優化資源配置,樹立共融發展理念

打破既有制度、信息及組織的制約壁壘,尋找專業與學科之間的契合點,整合專業擁有的省一流本科專業、省實踐教學示范中心、省優秀教學團隊和省工程技術中心等內部要素,將應用型人才培養、技術性研究和技術性服務有機結合,形成保障需要、節儉使用、共享共用的資源配置協調機制,搭建專業與學科之間的利益共享點,實現使用收益最大化,促進建環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和土木工程一流學科建設的共融發展。

(二)對外加強專業與政企的聯系

1.加強與地方政府的聯系,融入區域發展“主戰場”

政府是地方院校專業對接區域經濟發展的“橋梁”,一流本科專業應協調與政府部門的聯系,申請政策優惠和資金扶持,加速融入區域經濟發展主戰場。本專業立足實際,發揮特色優勢,主動對接政府部門,特別是與寧波市住建局、寧波市能源局等政府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建一流本科專業,支持成立寧波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能效測評研究中心。該中心承擔了大批委托課題,為寧波市成功申請并建設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國家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以及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以服務地方的作為獲取政府部門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形成了良性互動的聯系鏈條。

2.加強與行業協會的聯系,打造行業進步“主陣地”

行業協會是地方院校專業聯結產業的“紐帶”,一流本科專業應強化與行業協會的聯系,以服務推進行業提質增效,協同打造行業發展主陣地。一方面,服務行業協會需求,突破產業發展瓶頸。本專業是寧波市制冷學會掛靠單位、寧波市勘察設計協會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分會副理事長單位,多名教師入選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專家庫。通過行業協會開展交流評審、決策咨詢和技術服務等深度互動,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的服務體系,對產業發展精準“把脈”,“對癥下藥”突破發展瓶頸。另一方面,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增強學生職業能力。依托行業協會,組建專業指導委員會,跟蹤專業發展新動向,參與教育教學評價,實施職業標準對接教學計劃,實現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的無縫鏈接。同時,參加行業協會組織的學科競賽和技能比賽,“賽訓結合”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將現代職業元素滲透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與各環節,增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職業性。

3.加強與企業的聯系,支撐產業發展“主力軍”

企業是地方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的“平臺”,一流本科專業應強化與企業的聯系,發揮自身優勢,以科技創新服務企業轉型升級,支撐企業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主力軍”。依托專業師資隊伍,本專業與寧波愛握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與奧克斯空調、寧波建工集團、寧波建設集團共建實訓基地。與此同時,與美的空調合資共建寧波工程學院VRV空調教學中心,打造集教學、科研、檢測、培訓為一體的人力資源基地。構建以一流本科專業為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為智力支持、實訓基地為技能支持、人力資源基地為人才輸出與反饋支持的產學研循環體系,形成資源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驅動機制。產教融合實現校企雙方的發展訴求,企業為一流本科專業提供教學資源的有效補充和人才培養的實習基地,一流本科專業為企業提供產品創新的智力支持和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唯有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才能實現長期的、緊密的、實質的融合和共贏。

三、結語

一流本科專業內涵式發展是一項綜合性工程,涉及區域特色、學科屬性、專業定位、師資水平等干預變量。對應用型高校而言,積極對接地方經濟社會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時制宜地開展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是一條適宜之路。寧波工程學院建環專業以躋身浙江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為契機,以工程專業認證(評估)為導向,探索開展了專業方向“取舍”、課程體系“解構”、教學模式“虛實”的科學實踐。與此同時,對內與學科協同發展,對外與政企行互動發展,有效激發了內涵式發展動力。建環專業通過一系列改革,培育了可持續發展新動能,提高了專業建設水平,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

[ 參 考 文 獻 ]

[1] 邱水平. 對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20(19):12-16.

[2] 蔡偉,郭秀娟,溫小棟.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生態位戰略路徑[J].高教學刊,2016(19):9-10.

[3] 蔡偉.應用型高校建環一流本科專業內涵式發展探索[J].文學教育(上),2020(8):174-176.

[4] 蔡偉,郭秀娟,王立娟.地方院校建環特色專業內涵式發展生態位戰略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32):27-28.

[5] 鐘秉林,李志河.試析本科院校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5(22):19-23.

[責任編輯:雷 艷]

猜你喜歡
內涵式發展動力機制應用型高校
重大交通設施項目風險復雜動態交互演化機理與仿真分析
科技查新服務業變革優化的動力機制研究
機械工程專業石油裝備方向認識實習實踐的思考與探索
淺析新形勢下高校教學管理內涵式發展思路探索
大學工程訓練中心內涵式發展與創新轉型探討
應用型高校商科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探析
民辦高校內涵式發展的結構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辦高校內涵式發展的結構要素及策略分析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鎮發展現狀與動力機制研究
應用型高校學生創業教育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