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北壯族傳統嬰幼兒服飾文化語義與文創設計

2023-08-04 06:52曾雅莉
西部皮革 2023年15期
關鍵詞:桂北龍脊背帶

曾雅莉

(重慶外語外事學院 藝術學院,重慶401120)

1 桂北壯族傳統嬰幼兒服飾文化的文化語義

服飾是在一定條件下,人們對于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需求的復合型表征,即外化的裝飾性和內化的審美性相結合。桂北壯族傳統嬰幼兒服飾不僅彰顯了本民族最具特色的外在形象、精神內涵和情感內核,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壯族人民重視傳承、善良聰慧、敬畏自然、勤勞質樸的生產生活特征,這集中體現在每一位壯族嬰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背帶、童帽和圍涎上。

在龍脊壯族人民的精神文化世界中,一直都延續著由家中長輩、親戚將承載著愛與希望的背帶、童帽、圍涎贈予新生兒的習俗。從新生兒誕生之日起,家中長輩就提前為其準備了各式各樣的保暖防寒之物,并在這些防寒服飾上,加以寓意美好的符號進行裝飾,以寄予長輩們對后代子孫殷切的祝福和期盼。龍脊壯族婦女會將象征著蓬勃生機的奇花異草等紋樣,作為情感的寄托繡在嬰幼兒服飾上,祈求能夠從大自然中獲得能量,保佑孩子逢兇化吉、福澤滿滿,這樣的行為被稱為“護生”,是壯族長輩情感內化的體現,這種情感往往是不被時間和空間所限制的。

2 桂北壯族傳統嬰幼兒服飾文化的功能語義

墨子在《辭過》中言:“衣必常暖,然后求麗?!饼埣咕硟榷嗌?,重巒疊嶂,梯田層層,常年日照充足,雨水豐沛,稻作農耕成為當地壯民的主要生產活動。古書記載,因稻作生產周期長,且工序繁瑣,壯族的婦女們需要承擔較重的工作量,大多婦女在產后三天就要下地干活,新生兒在哺乳期時無人照顧,功能顯著的背帶、童帽和圍涎就成了庇佑孩子茁壯成長和情感鏈接的橋梁。

背帶是龍脊壯族每家每戶常備的幼兒服飾之一,大多都大且寬,不僅紋樣細致,且實用美觀,更是新生兒與壯族文化傳承緊密相連的紐帶。背帶作為依附在母親身上的“移動搖籃”,憑借著布條的曲直收縮,不僅為新生兒提供了溫暖的庇護所,增進了母子之間的感情,也解放了龍脊婦女的雙手以便勞作。由于縫制工藝復雜,縫制期長,壯族背帶不僅是一件為孩子遮陽避雨、技藝精湛的物品,更是被傾注了濃濃母愛的藝術品[1]。

古籍中記載壯俗“露頂跣足”“布帛勒額”,詮釋了壯族童帽具有保護嬰幼兒頭部的功能屬性。龍脊婦女會根據季節的不同為龍脊幼兒設計不同的童帽。夏天,童帽會在頭頂部留出一個透氣孔,便于散熱。冬天,幼兒身體抵抗力較弱,易受寒易病,童帽則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2]。龍脊童帽的造型設計大多由帽頂和帽身兩部分組成,大多講究均衡對稱。

圍涎是古代農村百姓對幼兒圍在頸部的裝飾演變發展而來,龍脊圍涎的叫法有多種,如“圍脖”“圍嘴”等,其造型形式呈現多樣化,但圓形圍涎最為普遍。巧匠將布裁剪成圓形后,進行包邊,在圓布的正中心剪開一個大于脖子圍度的圓形洞,在用其他顏色的布進行包邊,一方面能夠保護孩子不因與其摩擦而受傷,另一方面也能延長圍涎的使用周期,同時也避免了嬰幼兒口水弄濕衣物著涼,也便于清洗和替換。

3 桂北壯族傳統嬰幼兒服飾符號語義

服飾符號擁有承載和傳遞信息的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事物的表征、內涵和情感內核,是人們透過物質看本質的一種簡化手段[3]。桂北壯族嬰幼兒服飾蘊含著豐富的符號語義和審美情趣,是壯族文化及其特點的體現,也是其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標志。這不僅反映出壯族人民崇尚自然、注重傳承、勤勞聰慧、熱愛生活的倫理思想,也反映出壯族人民極高的美學造詣。

3.1 民族文化交融的符號語義

壯民族的組成是古越族后裔和歷代南遷的漢族相融合而形成的,與漢族始終保持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盡管壯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特有的民族語言,但始終缺乏民族文字,僅依靠勞動實踐中的經驗積累,通過在固定物件上做標記、在器皿上用圖畫符號來記事的方式進行記錄和表述[4]。唐宋之后,漢文化在嶺南地區被廣泛傳播,壯族先民模仿漢字六書的構字方格,創造出了“土俗字”,即古壯字[5]。建國后,為了提高壯族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黨和人民政府根據拉丁字母創制表音新壯文,同時國務院通過了《壯文方案》,并批準在壯族地區試點推行,壯族有了合法且統一的文字。

舊時,龍脊山區的自然條件較差,剛出生的幼兒較脆弱難養,心靈手巧的龍脊婦女會在嬰幼兒服飾上繡與漢字同譯的“?!薄皦邸薄皡d”“田”等,以此來寄托對孩童福澤滿滿、健康成長、富貴不斷、生活富足的美好祝愿,壯族不僅保留了其他民族對于字紋的理解和引申含義,也在其表現方式上融入了本民族精湛的手工技藝、構圖法則和美學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壯族兼容并包、熱情開放的民族性與共生性,如表1 所示。

表1 壯族嬰幼兒服飾紋樣分解Tab.1 Zhuang infant clothing pattern decomposition

3.2 生態系統和諧共生的符號語義

壯族先民生長于植被茂密的嶺南沃土,常與各類飛禽走獸作伴,共同打造了和諧共生的友好生態系統。壯族民眾往往會通過將圖像描摹在服飾上的方式,來寄予心理的寄托。在桂北壯族傳統嬰幼兒服飾中,飛禽類、飛鳥類和龍紋最為常見,《史記·孝武帝本紀》載:越巫“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雞卜”。百越先民在祭祀過程中以求達到與神明更好的溝通,他們選擇了活躍于天地間的飛鳥作為媒介來傳遞信息,以庇佑孩童茁壯成長[6]。擁有精湛技藝的壯族繡女,還會將象征著茁壯成長和福澤安康的龍紋、象征著太平和美與真摯情感的鳳紋、象征著福氣滿滿和自由自在的蝴蝶紋,以及象征著福運天澤的蝙蝠紋等繡在孩童的背帶、帽子、圍涎上[7],以圖騰祈愿,保佑下一代平安健康地成長,如表1 所示。

3.3 崇尚自然的符號語義

壯族民眾崇尚自然,所創造出的植物紋樣是一種自然的物化。自然崇拜的物化來源于壯族人對花的信仰,桂北壯族傳統嬰幼兒服飾上的植物紋樣也以花卉紋樣居多,據壯族《巫經》中記載:壯族人是由花轉化來的,每一朵花都代表是一個人。更有“凡爾出生,精魂締結于花樹之間,花之華瘁,花婆主之[8]”的說法。長輩往往會將寓意著光明與生機的太陽花紋、寓意著對孩子美好生活的寄語的牡丹花紋,以及寓意著歲歲平安的稻穗紋繡到孩童的服飾上,希望他們能在大自然的庇護下茁壯地成長,如表1 所示。

4 桂北壯族傳統嬰幼兒服飾的符號美學營造

恩斯特·卡西爾認為“藝術可以被界定為符號的語言”,藝術家試圖透視各種符號術語的感性外觀[9]。服飾文化是體現民族個性的重要標志,而服飾符號的“形”與“色”便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10]。桂北壯族傳統嬰幼兒服飾作為服飾文化的分支,不僅擁有保暖、蔽體、保護、承載的核心功能,也擁有寄托、裝飾的形式要素,從內到外都充分體現了龍脊壯族的文化內涵與審美情趣。

4.1 形色之間——形

龍脊壯族嬰幼兒服飾造型美觀,服飾上的圖案大多講究“平衡對稱”,設計十分精巧且不累贅。其服飾紋樣造型獨特、設計精美,其布局完全遵從傳統的藝術造型法則,以對稱和自由分布相結合,營造出整體勻稱、細節緊湊、張弛有度的視覺感受,是龍脊壯族婦女手工技藝和審美藝術的集中體現,有著極高的美學價值與人文價值。龍脊背帶、童帽、圍涎多以自然紋樣為主要裝飾,幾何紋樣為輔助修飾,以動植物的象形組合構成,將約定俗成的圖案樣式,描繪成對自然的崇拜與對生命的敬畏。圍涎形態各異,多以造型簡潔、制作便捷的圓形片狀為主,體現出了民間藝術的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意愿。背帶多以長條寬布拼接而成,富有美好寓意的紋樣以背帶為中心向兩側延展,反映出長輩對孩童恒久不變的愛。

4.2 形色之間——色

色彩作為人類視覺神經中最敏感的元素,也是人類感知世界的重要媒介,其屬性需要運用不同的載體來呈現,才能從無形的概念轉化到客觀存在的事物中。對色彩的審美認知除了與載體的本質屬性相關,還與周圍環境、情感情緒、人生閱歷等相關。與壯族成人服飾符號崇尚白藍黑色調的審美情趣不同,龍脊壯族嬰幼兒服飾符號顏色鮮明、亮麗,色彩對比強烈,大多采用紅、黃、藍、綠、黑、白自然色,這無一不透露出孩童天真活潑、熱情好動、思維跳躍的本質屬性。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龍脊婦女的智慧,利用鮮活的色彩打開孩童認知世界的大門,利用強烈的補色對比色刺激孩童大腦的發育。

5 紋樣的多元化探索

民族文化符號紋樣是一個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的抽象體現,是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和形式,深刻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歷史背景和思想內涵。每一個紋樣的誕生都秉承著一定的使命,不僅映射出壯族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情感的寄托,也反映出了壯族人民高超的審美情趣。壯族傳統嬰幼兒服飾紋樣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與實用性,但唯獨缺乏審美的創新性。如何讓這一紋樣繼續傳承下去,筆者認為可以打破傳統的固有思想,在保留其紋樣寓意的同時,將圖案與載體(背帶、童帽、圍涎)進行改良,與時俱進探索其新穎感和美觀度,使桂北壯族傳統嬰幼兒服飾紋樣得到新生。

5.1 壯族服飾,依法自然

桂北壯族傳統嬰幼兒服飾,之所以成為壯族服飾文化的代表之一,除了其本身裝飾精美、功能實用外,還飽含著壯族長輩對新生命濃烈的愛和誠摯的情感。少兒的思想具有天然的親自然性,其利用自己的天性和對色彩、構成形式的理解,將桂北壯族傳統嬰幼兒服飾上的瞻云望日、鸞鳳和鳴、玉蝶戀花等經典紋樣進行了夸張再造,最后以裝飾畫的形式呈現出來。同時,以文創為媒介將兒童設計理念融于文創產品,不僅為文創產品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也保障了產品與市場調性的同頻共振,即來源于兒童又回歸于兒童,也使其能快速精準地找到目標市場和目標人群。

5.2 結合服飾傳統工藝,抽象紋樣再應用

從漢代開始,壯族民間就開始從素裝發展到運用傳統工藝和裝飾手段在服飾上進行刺繡、挑花、織錦、繡花、布貼,以增加服飾的審美趣味和思想情感[11]。特別是桂北壯族傳統嬰幼兒服飾,不僅展示了壯族婦女的精湛技藝,也折射出了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情感。設計師可以通過提取服飾紋樣的“形”和“意”,運用重疊、反復、解構等設計手法,打造出簡繁得當、寓意深遠、底蘊濃厚、適應市場的設計圖樣,并把這些圖案紋樣鑲嵌于各類文創產品中,形成強有力的視覺沖擊,為文創產品營造良好的藝術氛。

6 結語

桂北傳統嬰幼兒服飾文化是壯族文化的活性載體,通過探索服飾符號的語義特征和美學營造法則,同時挖掘其服飾文化背后飽含深意的情感文化內涵和功能性要素,以及桂北壯族人民特有的審美情趣,并有效地與藝術相結合,為文創產品缺乏創意性、人情味、審美的創新性尋找突破口,并由此總結出傳統民族服飾紋樣的傳承與運用,不僅要遵循自然保留其原有的情感意蘊,也要與時俱進不斷追尋市場變化的腳步,這對于壯族服飾文化繁榮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歡
桂北龍脊背帶
賞龍脊記
子宮背帶式縫合術在剖宮產術大出血中的應用效果
龍脊梯田
龍脊梯田
桂北鄉賢所撰《資深集》及《資深集補篇注釋》相關問題述略
相機背帶
嬰幼兒軟背帶和牽引保護帶產品 標準缺失 謹慎購買
桂北紅色資源嵌入思政課實踐教學導向研究
2016 年5 月桂北地區一次對流性暴雨過程診斷分析
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剖宮產術中產后出血50例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