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更新下昆明呈貢龍城街道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研究

2023-08-05 06:16王曉云陳吳娜楊怡凡劉正歡楊慧蓉鄧雨晗云南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云南昆明650091
安徽建筑 2023年7期
關鍵詞:服務半徑生活圈服務區

王曉云,陳吳娜,楊怡凡,劉正歡,楊慧蓉,鄧雨晗 (云南大學 建筑與規劃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1)

1 引言

新版《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 50180-2018)(以下簡稱《規范》)從以人為本出發,對我國居住區分類體系做出了調整。按照居民在合理的步行距離范圍內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原則,將居住區分為15 min 生活圈居住區、10 min 生活圈居住區、5 min生活圈居住區和居住街坊四個等級,并據此制定不同類型居住區需要配套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標準,實現居民基本生活需求與設施供給相匹配[1-3]。城市的老舊小區建設標準較低、缺失公共配套服務及設施,社區生活圈作為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空間載體,更是當下城市更新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內容。改善各級服務設施配置的居民滿意度,是提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幸福感的有力措施。

實際居民生活中合理步行距離受諸多因素影響,如人口密度、人口結構、設施規模、設施服務水平、路網形態、地形等,難以簡單的采用某一固定數值進行測算。因此依據各地實際情況,科學確定合理的步行距離(即居民生活圈的測度),是研究居民社區生活需求與設施供給匹配的關鍵性技術參數之一,也是研究的熱點[4]。吳夏安等[5]基于不同密度的模型分析,針對15 min 生活圈居住區指出《規范》中的步行距離應為800~1100 m。鄒思聰等[6]基于手機信令數據分析不同類型人群日?;顒犹卣?,發現不同年齡群體的日?;顒涌臻g存在顯著差異。常飛等[7]基于互聯網地圖API,測度了蘭州市5 min、10 min、15 min 三個層級的社區生活圈,發現《規范》建議的生活圈半徑缺乏對現實地理條件的考慮,是理想化的表達,忽略了真實城市中異質性的廣泛存在。以上是各學者從空間視角進行的針對不同地區合理步行距離的測度,但本質上步行距離合不合理的評價者是設施使用者——居民,而目前從居民感知角度開展合理步行距離的研究相對缺乏。

云南省在2021 年全面開展城市更新工作,要求從社區居民實際需求的角度出發,找出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存在的問題,加快補齊設施短板,推動社區養老、教育、衛生、商業等基本設施全覆蓋,構建整潔有序、生態宜居、健康舒適的和諧社會。本研究結合昆明市政府的城市更新工作,以呈貢區龍城街道社區生活圈為研究對象,通過微信小程序進行社區滿意度問卷調查,在受訪者同意的情況下,獲取受訪者地理位置。同時根據區域來研究設施POI 數據,運用空間網絡分析和統計分析方法,從居民滿意度視角來測度各項設施的合理步行距離,并據此進行設施服務區空間分析和可視化,清晰呈現各項設施服務區空間布局盲區,為補龍城街道生活圈服務設施配置的短板提供針對性的指引。

2 研究區域、方法和數據

2.1 研究區域

研究區域為昆明市呈貢區的龍城街道,地處呈貢區老城區,東與洛龍街道相望,南與烏龍街道相連,西與斗南街道毗鄰,北與洛羊街道接壤,總面積為13.4 km2,是呈貢傳統的居民聚集區。龍城街道地勢東高西低,存在丘陵、山地地貌,主要山脈有張官山、叫昌山、李家山,境內最高峰位于張官山,海拔1975.8 m,最低點位于古城社區與江尾社區交界處,海拔1889.1 m,如此便導致區內步行交通條件相對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居民的出行。區域內居住用地面積大,建筑年代時間跨度大,既有近幾年建設的封閉社區,也有老舊開放式小區,公共服務設施分布不均,影響居民的滿意度。

2.2 研究方法

從保障居民日常生活基本功能為出發點,選取居民最為關切的7類9項公共服務設施作為研究對象,分別是教育、醫療、菜場超市、公園廣場、常規公交、文化、養老設施,其中教育設施含幼兒園、小學和中學。

從以人為本的視角出發,利用居民滿意度問卷調查,獲取調查對象的地理位置,通過ArcGIS 10.5網絡分析中的最近設施點分析功能,測度居民距離各類公共設施的最近設施點,并獲取步行距離。

基于State 15.0 統計分析軟件,研究不同滿意度評價水平下居民最臨近設施出行距離的分異狀況,揭示研究區域各類設施居民滿意度與出行距離之間的關系,從而確定更符合當地居民實際狀況的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合理步行距離,作為設施服務半徑。

根據確定的各類服務設施服務半徑,運用ArcGIS 10.5網絡分析方法進行設施服務區分析,以確定設施服務區。同時可視化服務區對街坊地塊的覆蓋情況,在空間上清晰呈現設施覆蓋水平薄弱地區,從而在城市更新中依據居民滿意度評價進行針對性的設施“補短板”工作。

2.3 數據來源

通過公開地圖(OpenStreetMap)獲取路網數據,在ArcGIS 10.5 軟件中處理得到的路網模型,并構建網絡數據集作為網絡分析的基礎數據。

從高德地圖API 端口獲取幼兒園、小學、中學、菜場超市、社區衛生服務站、公園廣場、常規交通、文化、養老和居民點共10 項設施的POI 數據,同時結合影像地圖和居民點數據繪制區域內居住用地街坊地塊。

通過問卷調查獲取居民滿意度,項目組于2021年4 月至5 月,結合人口結構及空間分布等因素,通過微信小程序,按每個社區不小于居住人口的10%開展問卷調查,讓每位受調查者根據意愿對各類設施進行滿意度評價,評價分為5 個等級,由1~5 分別對應特別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和特別滿意5 種滿意度水平,最終經數據清洗后得到有效問卷8688份。

3 結果分析

3.1 居民滿意度視角下的設施服務半徑確定

通過ArcGIS 10.5進行網絡分析,求解受訪居民距離每項最臨近設施的步行距離,考慮方差齊次性的影響,運用Stata 15.0 并采用Kruskal-Wallis 非參數秩和檢驗進行居民滿意度與最臨近設施出行距離相關性的分析,分析結果見表1。由表1可見,在秩和檢驗統計分析中,除文化設施外,其余設施項目居民滿意度均與最臨近設施出行距離的P值小于0.05,表明此8項中二者呈現顯著相關性。

表1 居民滿意度與最短出行距離Kruskal-Wallis統計檢驗結果表

對每項設施按不同滿意度水平統計居民平均最臨近設施出行距離,結果見表2。根據表2 數據特征,將9 項設施分為2 類,中學、小學、幼兒園、社區衛生服務站、菜場超市、公園廣場和常規公交作為第1類,社區養老和社區文化作為第2類,繪制滿意度與平均最臨近設施出行距離折線圖,呈現設施之間的關系(圖2、圖3)。

表2 不同滿意度水平平均最短出行距離統計表(單位:m)

結合表1和圖1可見,第一類設施呈現隨滿意度水平提高平均最臨近設施出行距離逐步下降的趨勢,因此此類設施服務區服務半徑確定可以以滿意和特別滿意的居民平均最臨近設施出行距離為依據;結合表1、表2和圖2可見,對于社區養老設施呈現隨居民滿意度下降平均最臨近設施出行距離反而下降的趨勢,社區文化設施則呈現居民滿意度與平均最臨近設施出行距離無明顯相關性的特征。

圖1 第1類設施滿意度與平均最臨近設施出行距離關系圖

圖2 第2類設施滿意度與平均最臨近設施出行距離關系圖

鑒于養老設施呈現的滿意度水平與平均最臨近設施出行距離關系出現背離常識的現象,為此對居民滿意度與年齡分布進行相關性分析(表3),可見二者呈現顯著相關性(Prob = 0.0000),同時繪制二者分布狀況柱狀圖(圖3)??梢婐B老設施滿意度隨受訪者年齡段的增加,選擇不滿意和特別不滿意的人數在同年齡段中占比呈明顯增加趨勢。鑒于養老設施直接使用者的年齡特性,高年齡段居民的評價結果更具參考價值。根據分析,高年齡段居民在較小步行距離狀態下呈現較高的不滿意評價,因此養老設施服務半徑應選擇比選擇不滿意居民平均最臨近設施出行距離更短的數值,考慮居民出行特征以及便于設施集中布置,最終采用同幼兒園相同的服務半徑。

圖3 養老設施不同年齡段滿意度水平分布圖

表3 養老設施參評居民滿意度與年齡分布相關性分析

同理,對文化設施進行不同年齡段滿意度水平分布分析,發現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Prob = 0.2259),柱狀分布狀況如圖4 所示,可見各個年齡段受訪者選擇不滿意、特別不滿意和滿意、特別滿意的占比無明顯差別,與秩和檢驗分析一致,因此其服務半徑以滿意度高的平均最臨近設施距離較為合理。

圖4 文化設施不同年齡段滿意度水平分布圖

綜上所述,根據居民滿意度確定相對符合研究區域特征的各項服務設施服務半徑,并進行取整,具體數值見表2。

3.2 各項設施服務區分析

根據確定的各項設施服務半徑,進行設施服務區分析,分析結果見圖5。圖中清晰呈現出現狀各項設施對研究區域街坊地塊覆蓋情況,從而在城市更新中可以“按圖索驥”,針對每一項設施未覆蓋區域進行完善,從而提高居民滿意度。

圖5 各項設施服務區分析圖

4 結論

①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服務半徑與當地居住人口數量、年齡結構、地形、路網結構等因素有關,在城市更新中不宜簡單的根據設施類型按《規范》中800~1000 m、500 m、300 m 的服務半徑來確定服務區,應根據當地實際狀況科學確定。本文通過設施最臨近點分析和獲取居民不同滿意度水平下的出行距離,并進行統計及分析,發現龍城街道的主要9 項公共服務設施中,除養老和社區文化設施之外,其余設施的居民出行距離隨滿意度的提高而降低,因此以滿意度高的平均最臨近設施出行距離作為設施服務半徑較為合理。而養老設施呈現滿意度低的居民出行距離反而越短、不滿意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的特征,考慮設施使用主體為老年人,因此設施服務半徑在最短出行距離基礎上適度減低,采用同幼兒園相同的標準,利于設施統籌布局。文化設施居民滿意度、年齡與最臨近設施出行距離不存在顯著相關性,故采用滿意度高的居民平均最臨近設施出行距離作為設施服務區半徑。

②對根據居民滿意度確定的設施服務半徑進行服務區分析,并進行可視化,可以在空間上清晰呈現設施對街坊地塊覆蓋狀況,從而利于在城市更新中,在充分尊重當地居民感知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設施完善工作,提高居民滿意度和幸福感。

猜你喜歡
服務半徑生活圈服務區
基于AIoT+GIS的智慧服務區構建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區生活圈劃分研究
基于GIS的生活圈居住區規劃與優化研究
——以哈爾濱市道外區為例
高速公路服務區信息技術的應用
廣州周邊:價格洼地!“一小時”生活圈 7字頭置業廣州后花園
19萬個北京充電樁建設提速充電服務半徑小于5公里
建言高速公路服務區實現“雙提升”
電子商務沖擊下城市分區中心商業中心的服務門檻人口與居住密度研究
基于成本約束的冷鏈物流配送網絡規劃
當動物走進人類的生活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