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糾偏加固技術在高層住宅樓中的應用

2023-08-05 06:16馬良浮安徽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筑設計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0
安徽建筑 2023年7期
關鍵詞:住宅樓黏土鋼管

馬良浮 (安徽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筑設計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00)

1 工程概況

某18 層住宅樓,建筑高度53.4m,一層地下室,基礎采用平板式筏基,筏板厚900mm,北側與大地庫連通,地庫與主樓間設置沉降后澆帶。2019 年1 月結構主體封頂,二次結構(含填充墻砌筑)施工起止時間是5-7 月。主體結構封頂時尚未發現住宅樓沉降異常。待二次結構施工完畢后,進行電梯安裝施工過程中發現電梯井道存在傾斜。后對住宅樓進行測量,發現主體結構整體向東南方向傾斜(向南為主),其中最大傾斜值達4.4‰,已超過規范允許范圍。

2 工程地質概況

查閱原始地質勘查報告,擬建場地地層結構層序分別敘述如下。

①層雜填土:灰、褐色等,松散狀態為主,局部為稍密狀態。含有植物根莖及碎石等雜物,局部地段含有淤泥質粉質粘土。該層未進行碾壓,壓縮性高。該層層厚0.50~7.00m。

②層粘土:黃灰、黃褐色,硬可塑~硬塑狀態,稍濕,切面稍光滑,干強度中等偏高,韌性中等偏低;實測標貫擊數N一般為21.0~39.0 擊/30cm,平均為31.7擊/30cm。該層未揭穿,揭露最大厚度約30m;fak=280kPa,Es=15.66MPa。

住宅樓平板式筏形基礎持力層在②層粘土層。經復核,基礎承載力與變形滿足規范要求。對筏板下土質進行取孔勘探,發現板下實際土層情況與原始報告略有不同。經補勘的土層分布情況如下所述:

圖1 住宅樓地下室平面示意圖

①層粉質黏土(黏土),層厚約0.4~3.0m,灰褐、灰黃色,濕,可塑狀態;其靜力觸探試驗比貫入阻力Ps 值一般為0.67~2.21MPa,fak=145kPa、Es=7.0MPa、qsik=55kPa;

②層黏土(粉質黏土),層厚約0.6~2.9m,黃褐、黃灰色,濕,可塑狀態;其靜力觸探試驗比貫入阻力Ps 值一般為1.18~2.78MPa,fak=180kPa、Es=8.5MPa、qsik=75kPa;

③層黏土,層厚約0.8~4.7m,灰黃、灰褐色,稍濕,可~硬塑狀態;其靜力觸探試驗比貫入阻力Ps 值一般為1.89~2.35MPa,fak=260kPa、Es=15.0MPa、qsik=90kPa;

④層黏土,該層未鉆穿,層厚約20m,黃灰、褐灰色,稍濕,硬塑~堅硬狀態;其靜力觸探試驗比貫入阻力Ps 值一般為2.78~8.75MPa,fak=280kPa、Es=15.5MPa、qsik=95kPa、qpk=5600kPa。

補勘的各土層參數詳見表1 所示,局部工程地質剖面詳見圖2所示。

表1 土層地質參數

圖2 局部工程地質剖面

通過補勘發現,平板式筏基持力層在粉質粘土(黏土)層,其地基承載力僅為145kPa,且粉質粘土(黏土)層分布不均勻。按補充勘察的地質情況對主體結構復核,住宅樓的地基承載力不能滿足正常使用要求,變形也超出規范要求。

3 糾偏加固方案

3.1 高壓射水取土糾偏方案

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在住宅樓北側與地庫交接位置設置8 個輻射井(詳見圖3),采用高壓射水取土法對建筑物北側進行迫降糾偏。輻射井內徑Φ 1200mm,深度距主樓底板2.5m,射水孔距離井底1.0m,操作面距底部0.2m。根據建筑物的預期糾偏情況,初步計算取土量[5]。

圖3 糾偏輻射井平面示意圖

式中:V 為總取土量;A 為建筑物基礎底板面積;SV為建筑物糾傾設計沉降量;θ為基礎傾角。

高壓射水應隔井、隔孔進行。每級射水深度控制在0.5m 左右,糾偏施工前期可適當加大。每次射水完成后,要將輻射井內的泥漿及時抽到沉淀池,以便計算取土量。每級射水完成后均應進行監測,根據各測點的沉降量、沉降速率及時調整射水方向、射水深度等,建筑物頂部回傾速率按5mm/d 控制。根據建筑物實際回傾情況,可進行交叉射水或將射水孔伸過基礎底板中軸線,以提高糾偏效率。

3.2 鋼管樁加固

3.2.1 地基承載力驗算

通過補勘發現筏板基礎地基承載力fak=145kPa,不滿足原設計要求?,F對基礎的地基承載力進行復核。

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主體結構竣工時,基礎底面平均壓力Pk,avg=175kPa,略大于地基承載力,此時尚未發現不均勻沉降;二次結構施工完畢后,基礎底面平均壓力Pk,avg=275kPa,超出地基承載力近60%,出現較大不均勻沉降;正常使用階段住宅樓基礎底面平均壓力Pk,avg=310kPa,超出地基承載力近一倍,需進行加固。

3.2.2 鋼管樁加固

根據現場情況,結合糾偏方案,對基礎采用錨桿靜壓鋼管樁進行加固。采用Φ351×9 半敞口型鋼管樁,樁長約20m,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1200kN。住宅樓總重約161200kN,基礎底面平均壓力為310kPa,地基承載力145kPa,采用鋼管樁進行托換。由于住宅樓重心偏離形心約180mm,鋼管樁托換時應通過南北向不均勻布樁抵消偏心距產生的影響。

通過估算,需新增鋼管樁63 根,南、北軸樁數差約5 根。綜合考慮加固、糾偏等因素,新增錨桿靜壓鋼管樁布置如圖4所示。

圖4 新增鋼管樁平面布置示意圖

3.3 糾偏加固施工

糾偏加固施工工序:輻射井施工→局部補強加固→北側新增部分鋼管樁(兼做防護樁)→最南側一排新增鋼管樁持壓封樁→斷開沉降后澆帶→輻射井高壓射水迫降糾偏→達到糾偏目標→剩下新增鋼管樁施工。

為防止在糾偏加固施工過程中建筑物繼續向南傾斜,本工程先施工北側輻射井及鋼管樁,通過對北側地基土擾動,增加北側沉降量。同時,通過對最南側一排新增鋼管樁帶壓封樁,控制南側沉降,有效減少南北沉降差。

3.3.1 高壓射水取土施工

本項目輻射井采用圓形混凝土沉井,井口設置防護措施。高壓射水取土施工工藝流程:沉井放線就位→開鑿射水孔→射水取土→泥漿外運→射水方向調整→分級分次調整射水深度→循環進行至糾偏結束→填充射水孔。高壓射水順序應先中間孔,再跳孔沖土;射水孔孔徑Φ100mm,嚴格控制每一次射水取土量,每孔每次取土量不超過0.01m3。糾偏回傾速率達到設計要求的85%時,暫停射水1d,觀察停止射水取土對沉降影響,確定沉降速率變化的快慢后再確定是否繼續進行高壓射水。糾偏施工達到預期目標值后,應對射水孔進行回填防止結構復傾?;靥畈捎迷诳字胁迦胱{管進行壓密注漿,漿液采用水泥粉煤灰混合漿液,并摻入一定量的水玻璃,根據現場漿液凝固速度進行調整。最后對輻射井進行填井。

3.3.2 錨桿靜壓鋼管樁施工

在南側靜力壓樁后,立刻帶壓封樁,減少錨桿靜壓鋼管樁的拖帶沉降,并起到南側止沉的作用;在北側保護樁壓樁后不封樁,同時采用高壓射水對地基土進行擾動,加速北側沉降,減少南北沉降差。錨桿靜壓鋼管樁工藝流程:定位鋼管樁→板面開鑿樁孔→安裝錨桿→安裝壓樁架→逐節壓樁→焊接型鋼短柱→鋼管樁內灌注混凝土→施工樁帽→持壓封樁。持壓封樁樁帽及現場示意圖見圖5、圖6。

圖5 持壓封樁樁帽示意圖

圖6 持壓封樁樁帽現狀圖

3.4 監測要求

施工前,在住宅樓的四角及中間位置設置6 個沉降觀測點,在四角及傾斜較大的位置設置傾斜監測點。此外,設置靜力水準儀對建筑物傾斜進行實時監控,做到信息化施工,根據糾偏效果及時調整糾偏工序。加固施工期間,每天不少于2 次沉降和傾斜率觀測,每級次糾偏施工監測不應少于1 次。糾偏結束后,建筑物沉降觀測時間不應少于1 年,第一個月的檢測頻率每天不應少于一次,第二、三個月每一周不應少于一次,以后每月不應少于1次。

4 糾偏加固效果

本工程糾偏加固總歷時約90d。糾偏加固施工的前10d,主要進行輻射井施工、北側防護樁及其他輔助施工,然后對南側新增鋼管樁隨壓隨封。從第12d開始進行高壓射水取土施工。隨著高壓射水取土量的增大,糾偏迫降逐漸明顯。第30d 北側沉降速度加大,直到第70d基本達到目標糾偏值,停止高壓射水,沉降逐漸趨于穩定。期間,建筑物頂部回傾速率平均在3mm/d,主體結構未發現裂縫,糾偏過程安全、可控。住宅樓南、北兩觀測點沉降變化詳見圖7。

圖7 糾偏沉降曲線圖

5 結語

本工程通過新增錨桿靜壓鋼管樁對基礎進行托換加固,利用樁-土共同作用解決地基承載力不足;采用輻射井高壓射水取土法,對住宅樓北側實施迫降,實現了對建筑物的糾偏加固。糾偏過程中,利用互聯網的動態管理信息技術實時遠程監測,根據動態糾偏效果及時調整取土量及取土位置,做到信息化設計與施工,確保糾偏施工安全、可控。

猜你喜歡
住宅樓黏土鋼管
某住宅樓的混凝土點狀爆裂原因分析
微型鋼管樁在基坑支護工程中的應用
住宅樓鋼筋結算特點分析
淺探輸變電鋼管結構的連接方法
不一般的黏土插畫
黏土多肉植物
ACS6000中壓傳動系統在鋼管軋制中的應用
報紙“黏土”等
御康山莊高層住宅樓樁選型研究
基于PLC的鋼管TIG焊機控制系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