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動畫創作在戲曲舞臺藝術上的應用探析

2023-08-09 08:31黃小航宋巖峰
劇作家 2023年4期
關鍵詞:動畫創作數字媒體

黃小航 宋巖峰

摘 要:戲曲發展至今,面臨現代思潮的沖擊和數字媒體技術的挑戰,迫切需要轉換創作策略。只有實現敘事與技術上的雙重“破圈”才能在新時代下蛻變,創作出符合時代需求和人民需要的作品,取得市場與口碑的雙贏。當代動畫同樣在探索中進化,動畫的創作與戲曲有共同的來源,而動畫在表達與技術應用上又比戲曲多走了幾步,從動畫中學習經驗是舞臺藝術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動畫創作;戲曲舞臺設計;數字媒體

戲曲是具有中國傳統美學風格的舞臺藝術,借助舞臺的調度、演員的唱念做打再現劇本,在長久的發展中成為一部分人的偏愛。與戲曲相對的,數字媒體技術的崛起為動畫注入活力,動畫依靠自身所具備的幻想性與數字媒體技術結合得如魚得水,電影也借助二者的優勢拓寬了銀幕的表達內容和表現形式。

電影與戲劇有著緊密的聯系。中國電影的開端也以戲曲電影《定軍山》吹響號角,開始了很長一段時間“影戲”的探索。由此可見,藝術的發展本就是互相學習交融結合的過程,而學習動畫之創新、揚戲劇之所長可謂戲曲未來的發展之道。筆者試分析論述動畫敘事與戲曲舞臺藝術結合的可能性,提出戲曲舞臺藝術的創新可從動畫創作中吸取養分,在內容上突出現代性,在形式上借助技術實現舞臺效果的飛躍。因戲曲自身的民族性特質,故本文所論述的“動畫”也相對應特指中國動畫。

一、動畫創作應用于戲曲的可能性

動畫以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而著稱,戲曲則多是改編自中國傳統文學或民間故事,二者在表現形式上看似天差地別,究其實質其實是同根同源開出的兩朵不一樣的花?;厮輾v史,中國的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就大量借用戲曲元素,臉譜化的角色設計、戲曲動作與戲曲配樂等,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能看出戲曲對其創作的影響,可見動畫與戲曲并不是相斥的關系,反而因它們自身的性質、創作的要求,例如題材廣度、內容深度等,而具備交融的可能性。

(一)民族美學的共同性質

中國動畫和中國戲曲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傳統戲曲經過多年的積淀,早已擁有最能代表中國的、傳統的、民族的美學特征,其寫意的、留白的、概括的美學傾向,與中國動畫的創作不謀而合。

“美術片”是中國動畫的開端,初期的美術片借鑒中國傳統美術中的剪紙、水墨畫等,又吸收戲曲的表現經驗,因而與美、日的動畫相比有明顯的去卡通化特征,表現出土生土長的中國民間美學氣質[1]。在表現形式上,角色設計臉譜化,人物臺詞采用戲曲念白,人物動作參考戲曲的唱念做打,配音使用傳統戲曲配音;在表現內容上,適當留白,例如在《哪吒鬧?!防锬倪钢厣?,結尾并未交代他的去處,而是以他乘坐仙鹿遠去給觀眾以無限遐想,哪吒悲劇而孤獨的人物形象由此而生。

(二)家喻戶曉的敘事原型(民間傳說、神話傳說)

戲曲和動畫有著相似的敘事原型。戲曲的創作多來自于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白蛇傳》以白蛇與許仙的愛情故事為藍本,《霸王別姬》取材自秦末楚漢相爭時項羽虞姬的愛情故事,四大名著也皆被改編成戲曲劇本,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歷史積淀為戲曲藝術家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動畫的創作則更具靈活性,基于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之上或補全敘事邏輯次序、或擴大敘事范圍[2]。早期的動畫長片《大鬧天宮》截取《西游記》原著的片段,故事對觀眾的理解并不造成障礙,這得益于選取的題材來自觀眾熟悉的敘事原型?;谌巳耸熘臄⑹略?,對神話原型的擴充與重塑就成為動畫電影創作的常用手段,保留神話原型的再創作如《魔童降世》、“新神榜”系列,均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動畫的敘事拓展使家喻戶曉的傳說陌生化,賦予舊故事新的意義。戲曲保有中華民族最具民族性的藝術結晶與文化價值,想要邁向更廣闊的世界,從動畫的創作中汲取“新瓶裝舊酒”的經驗未嘗不是一條可行之道。

(三)戲曲推廣的需要

新媒體時代下,戲曲的推廣面臨挑戰,市場呼喚年輕化的、現代化的戲曲走入年輕人的視線?;泟‰娪啊栋咨邆鳌で椤窞閼蚯摹捌迫Α碧峁┝撕芎玫膮⒄?。這部影片保留了戲曲的古典詩意美學,巧妙地把情與境、虛與實可視化,演員的唱念做打融于鏡頭語言中,場面調度下建構出傳統之美,唱詞唱腔也經過流行化的改編,降低觀眾欣賞門檻的同時又保留原有的藝術氣質,高質量的成片配合多渠道的線上宣傳,使《白蛇傳·情》成為傳統戲曲走向世界的優秀范式[3]。戲曲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藝術,集詩歌、音樂、說唱、表演、舞蹈等于一體,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從外部環境來看,戲曲可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從內部特征來看,戲曲能夠包容其他藝術。與影像的聯姻正是戲曲推廣的手段之一,而動畫作為影像的一個分支,其敘事方式與美學建構的演變也為戲曲的推廣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依據。

二、內容的轉向:從傳統到現代

戲曲的傳統性既來自于長期演變中形成的表演的固定程式,又來自于自古至今的劇作。早已形成的程式性是戲曲的本體性特征,而劇作則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有不同的表達訴求。在新媒體時代要走近大眾,戲曲舞臺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動畫長片與時俱進的內容轉變為戲曲的內容轉變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從《大鬧天宮》到《大圣歸來》,從《哪吒鬧?!返健赌凳馈?,“美術片”到“動畫電影”的路徑不僅是民族化的研習結果,更是市場化的轉型升級。

(一)流行性

具備流行性特征的內容能在新媒體時代下被快速捕捉。動畫長片的創作在轉型過程中受到后現代主義的影響,從而使近年來的動畫電影具有流行性的“國潮”色彩。在角色的形象設計上,同樣是神話人物哪吒,《新神榜:哪吒重生》把哪吒形象一分為二,現代與古代的形象兼容于主人公身上,以雙重身份為觀眾增添新鮮感;而《魔童降世》里的黑眼圈哪吒則以搞怪調皮的外貌在互聯網上掀起模仿潮流;《羅小黑戰記》里的哪吒又是穿著時髦的青少年形象。三個不同形象的哪吒在傳統印象的基礎上融入“國潮”美學,從而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哪吒新形象。在劇作的改編上,《魔童降世》采用雙男主的設定,從正反兩面表達少年人的內在成長;《新神榜:楊戩》在敘事上更為年輕化,主人公楊戩的形象更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喜好,楊戩也跳脫出傳統敘事中鐵板一塊的性格設定。動畫電影擺脫“低幼”標簽,把消費群體放大到青年群體當中,敘事年輕化、角色偶像化就成為了必然的趨勢。戲曲在流行性上的挖掘可以參考戲曲電影《白蛇傳·情》的敘事新編。唱作為戲曲最主要的敘事手段,包含豐富的信息量?!栋咨邆鳌で椤分獣云涞蓝肀脔鑿?,新編通俗易懂的流行唱腔,并保留原有的粵劇唱腔,民樂與西洋樂的化學反應兼顧了普通觀眾的品鑒趣味,大大降低了欣賞門檻,從而實現了戲曲的“破圈”[4]。戲曲在流行性上的突破不僅是內容上的,還是形式上的。

(二)時代性

藝術既是民族的,也是時代的,在價值體系上回應時代的訴求是作品時代性的體現。在這一點上,動畫電影提供了商業性與藝術性并存的典范?!赌凳馈吩趦r值觀上回應年輕人的心理訴求,讓哪吒發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吶喊;《白蛇:緣起》在劇作的改編上更是極盡巧思,糅合古典文本《白蛇傳》與《捕蛇者說》,加以前世今生的愛情書寫,頗具女性主義的劇本打造出青年化的動畫電影,白娘子的形象頗具反叛與主觀能動性,正緊跟了當前時代對女性的關注。相同題材的《白蛇傳·情》在時代性上的建構無疑也是成功的,戲曲影視化這一手段首先就是對戲曲的革新,把戲曲舞臺搬到銀幕上,化戲曲演員表演假定性之虛為實,觀眾能通過影像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戲曲唱詞之所指。其次在粵語歌詞上也做了通俗化改編,流行性的粵語小調和現代化的管弦配樂拓寬了粵劇唱腔的層次,也使得影片中的唱腔有著時代性的標志。時代與藝術的雙向交流督促戲曲舞臺要擁抱時代,用傳統的根結出現代的果。

(三)奇觀性

奇觀能做到最直接的視覺沖擊。動畫始終沒有放棄對奇觀制造的追求。在早期的美術片中用二維動畫創造出東海龍宮、天庭、蟠桃園等奇觀景物,藝術家以高超的創作能力把人們對神話傳說的印象可視化,滿足觀眾對奇觀的好奇心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成熟,近些年的國產動畫電影多以三維建模形式呈現,三維效果極大地豐富了畫面質感,也融入了更多新奇的場景設計。如“新神榜”系列的場景把賽博朋克美學與中國古典建筑結合起來,把神話人物放在霓虹燈下,擴充原作的世界觀,使故事背景如游戲一般更具可讀性和探索性?;泟‰娪啊栋咨邆鳌で椤钒l揮影像的優勢,打破了演員假定表演的程式,化虛為實,使用大量實景結合舞臺效果創造意境,一切景語皆情語,以奇觀景色襯托情意,其中利用特效制造的水漫金山令人嘆為觀止,成為經典片段。奇觀化的舞臺效果使抽象的情境具象化,既展現了文本的表達層次,又豐富了觀眾的視聽享受,也有助于戲曲走向更年輕的群體。

三、技術的加持:從平面到縱深

數字媒體技術為傳統藝術帶來走出瓶頸的轉機,使戲曲舞臺“活”起來。傳統的戲曲舞臺背景通常是靜止的、平面的,借LED屏幕塑造的“立體舞臺”使戲曲舞臺呈現出縱深的空間感,并能跟隨情節而發生相應的變化,使情與景適時交融,虛實得當,傳統的平面詩意由此立體起來[5]。

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在動畫上表現為3D技術、動捕技術的應用,逼真的場景與人物動態在銀幕上呈現出來的畫面是詩意化、藝術化后的真實。早期的美術片從戲曲中借鑒大量創造情境的方法,把戲曲技巧應用于動畫中,除參考戲曲配樂與動作外,角色在平面上左右移動,彼此交互,仿佛戲曲表演中的演員你方唱罷我登臺的場面,也能看出戲曲對美術片的影響。這種平面上的表現形式來源于中國水墨畫散點透視的傳統,如畫卷一般在平面上寫意,也符合中國傳統美學的觀賞邏輯。

戲曲舞臺的詩意代表中國傳統美學的氣韻特征,藏在假定性舞臺中的情與景,虛實交錯,營造出詩意?!栋咨邆鳌で椤钒褢蚯脑娨庥跋窕?,把情融于景中,水袖舞、蛇仙斗法采用多機位多角度拍攝,鏡頭的運動增強沉浸感,特效使戲曲舞臺躍升成為奇觀,觀眾仿佛置于煙霧繚繞的場景中,沉醉于白娘子與許仙真摯的愛情。

數字媒體與戲曲、動畫的結合使技術成為藝術,戲曲和動畫由此跳出平面的交互,內容與形式上都突破平面,走向更有縱深感的立體表達。從戲曲與動畫在數字媒體藝術領域的應用,可以知道使詩意的美從平面拓展到縱深是大勢所趨,極為相似的特性與發展趨勢為二者向彼此參考學習奠定基礎。

中國傳統的欣賞趣味發展了幾千年,戲曲藝術集之大成,始終代表著最正統、最本土的中國之美??萍嫉陌l展為戲曲藝術帶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挑戰在于面對市場化、商業化的趨勢,要如何保持自身的藝術特征又契合觀眾的觀賞愛好,實現“破圈”;機遇在于要利用科技的進步走出瓶頸,探索并發展現代化的戲曲舞臺藝術。對此中國動畫的演變路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經驗。近些年來我們見證了國產動畫電影的崛起,相信市場與科技也能為戲曲舞臺藝術帶來崛起的力量。

注釋:

[1]陶冶,馮穎倩:《試談中國動畫學派的價值系統重建——一種基于近年來國產動畫電影的題材偏好的觀察》,《當代動畫》,2022年第1期

[2]尚文思琦:《精神胎記與靈感觸媒——中國神話原型在國產動畫中的應用》,《當代動畫》,2022年第2期

[3]葉瑩:《詩意表征、美學風格與現代追求:4k粵劇電影〈白蛇傳·情〉的意義生成》,《劇作家》,2022年第5期

[4]劉婧,饒曙光:《共同體美學視域下的“國潮電影”》,《當代電影》,2022年第6期

[5]蔡佳欣:《探究數字媒體技術在戲曲舞臺美術的應用之美》,《中國文藝家》,2021年第1期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 姜藝藝 王巍

猜你喜歡
動畫創作數字媒體
新語境下的動畫藝術理論淺談
民間故事探索中國動畫創作的發展方向
“中國民間藝術”對動畫創作的啟示和作用
中國傳統元素在動畫創作中的運用分析
淺析動畫創作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
數字媒體技術介入地方性博物館資源開發討論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中動畫原理課程的改革與實踐
淺談環境藝術設計中數字技術的運用
數字媒體藝術的現狀與前景
數字媒體的時代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