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傳統設計思路,逆向重構教學目標

2023-08-10 17:47糜莉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23年15期
關鍵詞:逆向設計大概念單元教學

糜莉

摘要:基于傳統的正向教學設計思維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活動內容存在模板化現象,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因此,作者提出借助逆向設計模板,通過逆向設計思維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并結合案例探討了逆向教學設計的支撐理論、設計思路、設計策略及其優點。

關鍵詞:大概念;單元教學;逆向設計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3)15-0035-05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歷來重視項目式教學法,在此理念下,教師常采用“確定大概念單元教學內容—確定課時目標—確定教學主題—設計項目、任務、問題—設計教學評價—教學反饋”的流程進行設計,這種設計方式是基于教材和學情,以“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應用”為導向的正向設計。然而,在新課改背景下,為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推廣運用大概念單元教學,如果依然采用正向教學設計,就有可能存在以下問題:大概念單元教學設計的案例很可能過于刻板,難以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難以滿足學習的個性化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難以通過探究型學習促進學生發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而通過對逆向教學設計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筆者發現采用逆向思維做出的教學設計,能夠解決正向教學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逆向教學設計的支撐理論

顛覆傳統教學模式的逆向教學設計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更深入、更有效地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逆向教學設計先確定學生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和預期結果,再根據這些目標和結果,設計教學內容、方法和評價標準。這種教學設計的思考順序是“先結果,后方法”,因此被稱為“逆向”。它的核心理念是在教學前確定學生應該掌握的技能和知識,然后根據這些目標來設計課程,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其支撐理論有大概念教學理論、大單元教學法、層次教學法等。

1.大概念教學

大概念教學是一種教學策略,旨在指導學生學習和理解某一學科或領域的大理念和思想,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刻理解和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在逆向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將學科或領域的大概念作為學習的核心,從而為他們提供更廣闊的知識視野。大概念教學注重學習目標的設定,以大而抽象的、核心的概念為教學單位。在教學設計中,通過對大概念單元的拆分和組合,來構建有效的學習體系。

2.大單元教學

大單元教學是將學科或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劃分為若干個單元或主題,每個單元或主題均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是當前推薦的主流教學模式。它能讓學生更加全面和系統地掌握學科知識和技能,拓展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3.層次教學法

層次教學是一種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技能和理解水平,設計具有不同學習難度和深度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其核心在于通過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程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在逆向教學中,教師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從而制訂不同層次的學習內容。

在逆向教學設計中,教師通常會采用大概念的教學理念,依照大單元教學的思路,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現狀進行教學設計與組織教學活動,從而讓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學科或領域的結構和知識綱要,有利于他們更加高效地學習和掌握知識,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達成逆向重構教學目標的目的。

逆向教學設計的思路

《現代漢語詞典》對設計的解釋是“在正式做某項工作之前,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預先制訂方法、圖樣等”。由此可看出,所有的設計都應該是逆向的,那么教學設計也不例外。新課改背景下推崇大概念單元下的項目式教學,項目教學就是一種“以終為始”的教學。逆向設計的思路包含三個環節:確定預期結果—做出合適的評估—設計學習環節和教學內容。在此思路下,筆者以“粵教版高中信息技術教材《信息系統與社會》(必修2)第三章 信息系統的網絡組建”為例,采用“以終為始”的順序,選定“組建智能家居系統”為主題,并將其分解為不同的項目主題,然后逆向考慮教什么、怎么教來重構知識脈絡,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做出知識結構圖(如下圖)。

1.確定學習結果,逆構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在大概念單元教學逆向設計中,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分析和拆解,找出相關的概念、原理和技能,對單元進行整合與重構。在確定學生要學習什么后,考慮知識領域和能力要求,逆向制訂教學內容和具體的教學目標。例如,面對“組建智能家居系統”這樣的學習結果,教師逆向思考要組織學生學習的內容有信息系統連接方式、計算機及網絡的作用、無線網絡的構成、智能家居的無線網絡組成等。通過反向思維將以上學習內容整合為一個大的單元教學,依托主題和各個項目,通過活動來重構各學習內容和目標。通過這樣的反向教學設計思維,能夠更好地明確教學目標并重構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使教學更加系統和有效,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獲取核心能力和知識點,最終達成學習目標。

2.做好學情分析,設計學習活動和教學資源

在進行逆向設計時,學情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教師需要評估學生的現實情況和學習需求,才能更好地設計教學策略和教學活動,組織各種教學資源。①明確學生的能力需求和學習特點,設計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活動。例如,針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特點,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實驗、互動討論等多種教學策略。同時,要注意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②注意收集學生的信息,包括學生成績、能力、知識水平、興趣、學習習慣以及面臨的問題等情況。③了解學生在知識、技能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個性特點,做出更合理的教學策略和設計,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在設計本單元最終實踐目標“智能家居小型無線網絡的構建”時,教師要考慮學情—家庭網絡的應用、實際使用情況、組建情況、改造需求,以及家居智能設備的需求、應用情況等,才能制訂相應的學習內容和目標要求,才能對應設計探究學習、觀察實踐、小組合作、案例分析、互動討論等的活動策略。同時,根據活動準備相應的教學素材和學習資源,為學生的多樣學習做好各方面的準備。④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資源和現有的智能化設備,輔助提高教學效率。

3.制訂評價方案,評估學習結果和教學調整

評估學生的學習結果是衡量教學成效的方式,評估結果將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反饋來調整教學策略。評估學生的學習結果有多種手段、步驟和技巧。

①評估標準:確定學習的核心目標以及預期達成的學習結果,并據此制訂多樣化、綜合性的評估標準。

②評估方法:根據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評估方法,其中要注重過程性評價的落實。

③評估工具:使用有效性、可靠性、公正性、透明性的評估工具。例如,ITTools學習平臺可實時監控學生的學習進度,形成學習報告,并能根據學習情況自動選題與推送個性化學習內容。

④評估時機:評估時機要合理,盡量讓評估能夠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同時不會給學生產生太大的壓力和干擾。

⑤教學調整:根據評估結果,調整教學策略或重新設計教學方案,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總之,逆向教學的評價方案需要關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考慮不同層面上的評估內容,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評估。評價過程既要注重全面也要注重細節,避免主觀和武斷評價。

逆向教學設計的策略

對于大概念單元下的逆向設計,其教學框架同樣是基于學習目標、學習活動、教學策略和評估調整這幾個方面進行構建。設計時可利用相應的模板,方便理清思路,明確教學行動,助力教學評估,提高逆向教學設計的工作效率。以“信息系統的網絡組建”為例,大概念單元逆向設計的模板分四個部分(如下頁表):

①教材理解(單元要求)。依照課標和教材,建構大概念單元教學,定位重點和難點,明確單元要求和內容,為后續設計提供方向。

②預期目標(預設項目)。預設學習目標和學習項目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明確學習目標和方向,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評估學習成果,同時也可以幫助教師進行課程改進,提升教學實效,是實踐教學前非常重要的教學預設部分。

③反向評估(教學證據)。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用于評估學生是否掌握學習內容,是教學是否可靠和有效的標準和證據。這些證據可以是學生的作品、表現、解答問題的能力、課堂參與度、實際應用等。

④預設教學(學習體驗)。設計學習體驗,包括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源、活動內容和教學策略等,如小組合作、案例分析、實驗、討論等。同時,教師要預設學情,識別學生的困難和成功,對教學做出評估,并對下一步教學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進。

總之,在大概念單元教學中采用逆向設計時,需要充分收集和分析學生的信息,確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拆解,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活動,以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策略和評價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能力水平。

逆向教學設計的應用優勢

1.目標明確,評估精準

逆向教學設計要先確定學生需要達到的目標和結果,這樣有利于教師更好地規劃教學內容和設計教學方法,更精確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

2.激發意愿,提升動力

學生清楚了解學習目標和預期結果,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激發更積極的學習意愿和動力。

3.分析需求,個性設定

逆向教學設計注重學習需求的分析及學習目標的個性化設定,能夠適應不同類型的學生和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發展。

4.積極參與,促進學習

逆向設計的教學有較適合的項目,不僅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探究、選擇和自主學習,還能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結束語

使用大概念單元的逆向教學設計,應“以終為始”重視知識點的學習,要采用活動、項目、問題、任務來分解設計。在實際應用中建議使用相應的設計模板和工具,讓設計有思路、有框架,并不斷深化理解,精進逆向教學設計。

參考文獻:

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理解為先模式:單元教學設計指南(一)[M].盛群力,沈祖蕓,柳豐,等,譯.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本文系廈門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深度學習視域下信息技術大概念單元設計研究”(課題批準號:21018),廈門市高中“提質增效”專項專家型教師培養對象專項課題“基于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培養的中學信息學科學習評價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逆向設計大概念單元教學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級現代詩歌教學策略的研究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領高中物理教學
核心置換
運用分析、比較策略設計單元語言實踐活動
初中語文單元教學現狀與對策初探
基于逆向工程的農用電動汽車殼體造型設計
“學講方式”在語文單元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數學整體感知策略在單元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基于多案例的汽車外觀逆向設計潛在侵權風險研究
逆向設計在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